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误差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燃料组件,检测装置,补偿方法,变形检测
自适应误差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李满宏,周文林,吴玉,陈嘉杰,王经天[1](2019)在《核燃料组件自适应柔性检测装置及其误差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期对核燃料组件变形状态及其表面氧化膜厚度开展高精度检测已成为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营的重要举措。针对现有核燃料组件检测装置普遍存在的被动自适应性能欠佳、接触与测量柔性不足、检测精度与效率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通过设计引入基于变异虎克铰的自适应对中机构、融合接触力动态反馈的主/被动柔性检测单元和基于串并混联的高精度检测机构,创新研制出一款集变形与膜厚高精度检测功能于一体的核燃料组件被动自适应柔性检测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装置变形与膜厚检测机理,基于构建的串并混联闭环检测回路,融合制定的概率化传感误差协同补偿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动态整合的测量误差补偿方法。样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研制装置能够自适应对中各向异性随机变形下的核燃料组件,满足检测过程中的柔性接触与柔性测量要求,配合提出的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可实现核燃料组件变形及氧化膜厚度的高精度检测,有效提升了核燃料组件的检测精度、检测效率与检测安全。(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绪化[2](2015)在《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自适应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光纤陀螺(FOG)惯性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惯性器件参数辨识的基本原理,采用传统的叁轴转台标定法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影响导航精度的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自适应误差补偿的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减小光纤陀螺标度因数非线性度,利用试验比对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的非线性度误差,进而提高导航系统的使用精度。(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5年07期)
钟华,王永,邵长星[3](2015)在《基于扰动和模型误差补偿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刚柔耦合系统模型阶次较高和模型建立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采用特征建模理论来简化建模过程。在特征模型基础上,引入一种由黄金分割控制器、逻辑积分控制器和逻辑微分控制器组成的组合控制器,并且针对组合控制器参数调节较难的问题,应用广义最小方差知识对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有效简化调参过程。考虑系统扰动和特征建模误差,设计一个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并进行相应补偿。最终,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角度的快速跟踪,同时能够快速抑制柔性梁的振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李自汉,杨建国,张毅,姚晓栋[4](2014)在《基于自适应分段与动态修正的机床定位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并保持机床的加工精度,提出了自适应分段建模与动态修正相结合的误差补偿方法.根据误差曲线形状与建模精度需求,自适应地确定分段区间与函数最佳拟合阶次,以实现在线自动建模.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并非一个固定的算法,能够实时监测机床温度场、外界环境温度及冷却液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不断更新数学补偿模型的几何调整因子与热增益系数,并动态修正补偿模型.同时,在VM850型立式加工中心进行了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工况下,基于自适应分段建模与动态修正相结合的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能够满足数控机床的实时补偿需求,其补偿精度高、鲁棒性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岳海波,张树栋,史志茹,奚海涛[5](2013)在《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和BP网络的罗盘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子罗盘航向角测量精度,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叁层BP神经网络对电子罗盘航向角误差建模,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训练网络权值,得到较为精确的误差模型,以此达到补偿电子罗盘测量的航向角误差。该方法通过与八位置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差分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等补偿方法比较,误差补偿精度明显提高,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航向角误差范围由补偿前的-16°~30.7°减小到-0.22°~0.2°,满足较高精度导航系统需要。(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王艳永,邓方,孙健[6](2013)在《改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角度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角度传感器测量精度控制在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当被测物理量和角度传感器输出之间为复杂非线性关系时,传统方法已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误差补偿方法,阐述了模型建立过程与步骤,并对一个16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进行了精度检测与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证明,与多项式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相比,改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可显着提高光电编码器的测量精度;相比于补偿前,补偿后光电编码器测量精度可至少提高7.5倍.(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3年10期)
杨培德,王丛知,曾成志,钱明,明妍[7](2013)在《基于瞬时弹性成像的粘弹性测量自适应误差补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基于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利用粘弹性逆问题建模分析的方法,可以简单的求解生物软组织的粘弹性系数。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导致这种测量方法存在测量误差。其中激励源半径和近场效应是导致瞬时弹性成像对剪切波速度高估的主要原因,而衍射效应则是导致对剪切波衰减高估的因素。本文通过对组织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出相关自适应误差校正方法来减少剪切波速度和位移衰减的测量误差。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符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粘弹性精确测量提供一条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集成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朱国栋,林辉,王琛[8](2012)在《LS-SVM在线误差补偿的导弹自适应逆控制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导弹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在线误差补偿的导弹自适应逆控制律设计方法.将非线性导弹系统的内部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视为综合误差项,设计LS-SVM误差补偿器逼近系统的综合误差,通过选取合适的权值调节律来提高LS-SVM的逼近精度,最后引入鲁棒控制项抑制逼近误差给系统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鲁棒性.稳定性分析证明了在所设计的控制律作用下系统的跟踪误差小于一给定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对导弹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内部不确定因素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S1期)
李鑫,杨开明,朱煜[9](2012)在《基于RBF的机械手建模误差补偿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械手动力学建模误差,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误差补偿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在基于逆动力学的计算力矩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系统输入与目标轨迹进行修正,设计了两种误差补偿自适应控制器。利用RBF神经网络对修正项在线自学习,并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建立了网络权重自适应学习律,保证了跟踪误差的收敛及系统的稳定。以平面转动双臂机械手轨迹跟踪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建模误差,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并使控制系统具有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对于机械手自适应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吴富梅[10](2011)在《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针对GNSS/INS组合导航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随机模型不精确、GNSS观测条件不佳、INS误差累积迅速等问题,引入Allan方差、ARMA模型、载波相位平滑伪距、伪距差分求解速度、自适应滤(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自适应误差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光纤陀螺(FOG)惯性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惯性器件参数辨识的基本原理,采用传统的叁轴转台标定法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影响导航精度的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自适应误差补偿的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减小光纤陀螺标度因数非线性度,利用试验比对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的非线性度误差,进而提高导航系统的使用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误差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李满宏,周文林,吴玉,陈嘉杰,王经天.核燃料组件自适应柔性检测装置及其误差补偿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9
[2].刘绪化.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自适应误差补偿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5
[3].钟华,王永,邵长星.基于扰动和模型误差补偿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
[4].李自汉,杨建国,张毅,姚晓栋.基于自适应分段与动态修正的机床定位误差补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
[5].岳海波,张树栋,史志茹,奚海涛.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和BP网络的罗盘误差补偿[J].宇航学报.2013
[6].王艳永,邓方,孙健.改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角度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
[7].杨培德,王丛知,曾成志,钱明,明妍.基于瞬时弹性成像的粘弹性测量自适应误差补偿(英文)[J].集成技术.2013
[8].朱国栋,林辉,王琛.LS-SVM在线误差补偿的导弹自适应逆控制律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李鑫,杨开明,朱煜.基于RBF的机械手建模误差补偿自适应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2
[10].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J].测绘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