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氧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γ射线辐照,碳纤维,预氧丝,微孔结构
预氧丝论文文献综述
冯婷婷[1](2018)在《辐照下预氧丝及碳纤维微观结构演化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高模型碳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腐蚀、尺寸稳定性好、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但是力学性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Y射线辐照作为可持续应用于PAN基碳纤维制备和后处理全过程的改性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碳纤维微观结构中的重要部分,碳纤维微孔结构在γ射线辐照下的演化规律如何,至今仍没有相关研究。预氧丝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阶段,至今对预氧丝的研究还很少,对辐照下预氧丝微观结构的演化研究也很少。本文对预氧丝进行γ辐照,采用XRD、SAXS、EDS等表征预氧丝在辐照下的微观结构演化,进一步采用XRD、Raman、SAXS、SEM对辐照后的碳纤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合力学性能分析,探讨碳纤维在γ射线辐照下微孔结构的演化与力学性能提升之间的关系。为了初步探索Y辐照预氧丝微观结构的演变,采用XRD,SAX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氧丝(002)层间距在辐照后从3.4824nm减小到3.4513nm,回转半径从1~5nm增大到1~6nm(Air)和1~7nm(Ar),微孔半径也从1~7nm(原样)增大到1~8nm(Air)和1~9nm(Ar),尺寸较小的微孔体积分数变小,尺寸较大的微孔体积分数变大,证明γ辐照使得预氧丝的微孔增大。不同辐照介质下,预氧丝的横截面氧含量变化不一样,在氩气中辐照的预氧丝各处的氧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在空气中辐照的预氧丝各处氧元素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这表明γ射线辐照促进了预氧丝的预氧化进程。T700辐照后002层间距和ID/IG都比辐照前更小,未辐照碳纤维微孔长度大约为3~9nm,但是氩气中辐照碳纤维的微孔长度减小到1~5nm,环氧氯丙烷中为1~7nm。而在平均微孔半径方面,辐照后碳纤维的微孔半径和原样的4.8406nm相比,辐照后碳纤维的微孔半径分别是3.6868nm和3.4223nm。而在氩气(Ar)中辐照碳纤维的平均微孔半径比环氧氯丙烷(ECP)中辐照的小,这就表明活性介质会增大碳纤维表面的微孔。但是在ECP中辐照的碳纤维d002和ID/IG与Ar中辐照区别不大,表明辐照介质对碳纤维微晶结构和石墨化程度影响很小。结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介质对碳纤维的结晶结构和石墨化程度影响很小,相反,对微孔结构影响很大,这与碳纤维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得出结论:Y辐照下碳纤维力学性能随着微孔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17)
刘元军,赵家琪,赵晓明[2](2017)在《碳纤维织物与预氧丝织物的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研究了T700碳纤维斜纹织物和预氧丝斜纹织物的拉伸性能和撕裂性能,其次研究了其毛细效应,浸湿时间,吸水速率,单项传递指数和透气性。结果表明:T700碳纤维斜纹织物的拉伸性能,撕裂性能,毛细效应,浸湿时间,吸水速率,单项传递指数均优于同织物组织的预氧丝斜纹织物,但碳纤维织物的透气性比预氧丝织物差。(本文来源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谢骏,罗瑞盈[3](2016)在《石墨化温度对预氧丝针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产预氧丝针刺毡作为预制体,先采用炭化、化学气相渗积工艺,再分别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石墨化处理最终制备出预氧丝针刺复合材料,并对所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氧丝针刺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随石墨化温度的提高而提高,最高达到54.19%,弯曲强度随之下降。试样基体为粗糙层热解碳结构,在2200℃热处理温度下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光学活性,弯曲强度为102MPa,力学性能保持良好。(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刘元军,赵晓明,拓晓[4](2015)在《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拉伸和弯曲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力学性能最佳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拍摄了复合材料拉伸断口的SEM图像.研究表明:当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为15%时,其纵向和横向的拉伸断裂载荷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643.73和1 235.72 MPa;同时纵向和横向弯曲强度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39和53.06 MPa;复合材料的SEM图像显示,纵向拉伸断口处有少量裸露纤维,其分布方向与针刺毡铺网方向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15年06期)
刘元军,赵晓明,李卫斌[5](2015)在《PAN基预氧丝的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PAN基预氧丝的结构,对PAN基预氧丝在碳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PAN基预氧丝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预氧丝性能的方法,总结了预氧丝的具体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刘元军,赵晓明,拓晓[6](2015)在《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以预氧丝毡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研究了预氧丝毡前处理方式、固化剂用量和固化压力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复合材料纵、横向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为评价指标,优化出最佳的预氧丝毡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结果表明,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的预氧丝毡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经过前处理的预氧丝毡制备的复合材料板材力学性能优于未处理的板材。当固化剂用量为树脂质量的60%、固化压力为3 MPa,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11期)
陈磊,张静洁,刘淑萍,张文辉,郑颖[7](2015)在《增塑熔纺聚丙烯腈预氧丝的低温碳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增塑熔纺聚丙烯腈原丝在氧化为预氧化纤维后,进一步进行低温碳化,并探索了纤维在不同温度下(600~1000℃)和升温速率下的演变过程。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纤维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升温速率下纤维具有较小的放热焓和较强的热稳定性及较高的碳收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表面的杂质减小,同时断面变得越来越致密,但是当温度超过800℃后,纤维的表面会产生较多的微孔。(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顾红星,王浩静,范立东,薛林兵,赵佑军[8](2015)在《聚丙烯腈预氧丝预氧化程度表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红外光谱与热分析对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程度表征的准确程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等对PAN原丝及其预氧丝进行了测试。对红外光谱测试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依此对不同预氧丝的红外光谱及相对环化率进行了分析。对原丝及预氧丝在不同气氛下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环化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与热分析均能定性反映出预氧丝的预氧化程度,而定量计算出的相对环化率则不具可比性,环化度会较真实值偏高。(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旭,郭琪宇,陈广新,齐胜利,金日光[9](2014)在《定伸长条件下PAN基预氧丝低温碳化的力学性能及其群子统计参数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温碳化条件下不同的预牵引力和升温速率对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低温碳化丝进行了表征。发现当升温速率为5℃/min,1%的定牵引率时,得到的纤维的抗拉强度和抗拉模量都比较高,且直径比较小。同时应用第四统计力学对定牵伸条件下不同升温速率对纤维性能的群子参数进行了讨论,发现其可以很好模拟升温速率对纤维低温碳化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4年11期)
张旭[10](2014)在《定伸长条件下PAN基预氧丝碳化工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AN基碳纤维由于原料价格便宜,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它优异性能,逐渐成为市场用量最大的碳纤维材料。在整个PAN基碳纤维的制备过程中,碳化过程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纤维的碳化过程中,升温速率、碳化温度、定牵引力以及保护气体的纯度等都对纤维的最终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对PAN基预氧丝的碳化过程做了很多工作,这包括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PAN基预氧丝起始碳化温度的探讨,不同的碳化过程中温度、升温速率及定牵引力对纤维力学性能、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含量和纤维的晶格参数的影响关系。最终成功制备了强度4.27GPa、模量590GPa的PAN基碳纤维。以下是主要的研究内容:1、采用热重分析方法(TGA)探讨了PAN基预氧丝在升温速率5℃/min、10℃/min、15℃/min、20℃/min时碳化起始温度,发现PAN基预氧丝的起始碳化温度与升温速率呈现线性关系,采用外推法求得升温速为零时碳化的起始温度为382。C。2、用扫描电镜对不同碳化温度下纤维的表面相貌进行考察,用XPS和燃烧等方法对纤维自身元素和表面元素含量进行考察,发现温度是引起纤维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XRD和Laman分析则表明碳化过程中,纤维分子链中的线性结构含量逐渐变小,而代表石墨结构的d002吸收峰和G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纤维的微观结构性能参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3、用单丝拉力仪对纤维的强度、断裂伸长率等进行表征。发现在3000C-800。C,纤维的强度随着温度、升温速率和定牵伸率的增加而增大,直径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最终碳化温度相同时,升温速率和定牵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900。C以上时,温度依然是纤维力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但当温度高于13000C,纤维的力学强度出现下降的趋势,而模量的变化依旧保持增长的趋势。4、通过对低温和高温碳化过程中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确定最终PAN基纤维定伸长条件下的碳化工艺。低温碳化时采用升温速率为10。C/min、定牵伸率为0.70%,碳化最终温度为600。C为宜。高温碳化时,采用较高的升温速率较好,经过综合比较最终确定升温速率为15。C/min、碳化温度选1300。C较适宜。(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3)
预氧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研究了T700碳纤维斜纹织物和预氧丝斜纹织物的拉伸性能和撕裂性能,其次研究了其毛细效应,浸湿时间,吸水速率,单项传递指数和透气性。结果表明:T700碳纤维斜纹织物的拉伸性能,撕裂性能,毛细效应,浸湿时间,吸水速率,单项传递指数均优于同织物组织的预氧丝斜纹织物,但碳纤维织物的透气性比预氧丝织物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氧丝论文参考文献
[1].冯婷婷.辐照下预氧丝及碳纤维微观结构演化与力学性能的关系[D].天津工业大学.2018
[2].刘元军,赵家琪,赵晓明.碳纤维织物与预氧丝织物的性能对比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3].谢骏,罗瑞盈.石墨化温度对预氧丝针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6
[4].刘元军,赵晓明,拓晓.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5
[5].刘元军,赵晓明,李卫斌.PAN基预氧丝的研究及其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6].刘元军,赵晓明,拓晓.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探讨[J].功能材料.2015
[7].陈磊,张静洁,刘淑萍,张文辉,郑颖.增塑熔纺聚丙烯腈预氧丝的低温碳化过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
[8].顾红星,王浩静,范立东,薛林兵,赵佑军.聚丙烯腈预氧丝预氧化程度表征分析[J].化工学报.2015
[9].张旭,郭琪宇,陈广新,齐胜利,金日光.定伸长条件下PAN基预氧丝低温碳化的力学性能及其群子统计参数的考察[J].化工新型材料.2014
[10].张旭.定伸长条件下PAN基预氧丝碳化工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