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覃琼玉,李宁

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覃琼玉,李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目的地,供给侧改革,《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覃琼玉,李宁[1](2019)在《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管理》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新业态客观上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新设《旅游目的地管理》核心课程。本文从所在院系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等多角度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今后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出适应当下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所需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运营人才。(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5期)

陈诚[2](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云南热点旅游目的地形象监测和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将美好生活定为未来基调,预示着旅游业将以一种飞速发展的姿态来提升国民经济,而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网络已然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种互联网+旅游的创新业态在悄然升起,迅速占据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革新促进了人机交互的活跃性,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络内容了解目的地的各类信息,从而在心理构建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便于做出最终的出行决策。但是,由于旅游业是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覆盖面较广,影响因素较多,网络的加成效应会催化目的地正面形象的形成,也会加剧负面形象的扩散,甚至变成一种扭曲的误导形象,这意味着互联网会给旅游业带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促使危机事件的恶化发展。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活动发生的客体,会被旅游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媒介产生数据庞大的网络内容和评论,而这些网络数据激化危机事件的发生,将一件很小的负面事件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从而会显着的影响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不仅会加大旅游者改变决策的概率,同时也会造成旅游业的市场波动。综上,旅游目的地急需一种合理有效的形象监测体系来控制形象危机的扩散,本文将从形象监测——危机预警——形象管理的角度出发,将云南省热点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于指标的形象监测模型,以网络文本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数据抓取和数据挖掘技术,完成形象监测和危机预警过程,然后从目的地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建立目的地形象监测预警系统和流程,提出一系列帮助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互联网及旅游危机之间的发展问题,明确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概括出现阶段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点,寻求本研究的切入点,然后介绍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指明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和概念界定。主要对形象监测体系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如TDI(旅游目的地形象,下同)、TDI感知、旅游形象危机等,并介绍监测体系需用到的形象感知理论、网络传播理论、旅游者风险决策理论、扎根理论、旅游者权利理论,奠定文章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旅游目的地形象监测体系的模型构建。首先确定形象危机及其影响领域,通过交互矩阵法、文献回顾法及数据挖掘法构建形象监测指标体系,然后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紧接着推算出各级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最后确定监测指标的危机等级。第四部分,旅游目的地形象监测体系的指标分析。根据第叁部分所构建的形象监测模型进行指标分析,首先明确云南省热点旅游目的地的选取依据,然后选取相关大数据软件进行数据抓取和数据挖掘分析,将挖掘过后的数据纳入形象监测模型进行叁级指标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做出理性的旅游目的地危机预警判定。第五部分,云南省热点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研究。在前面叁个部分探讨的形象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展开形象管理研究,构建TDI监测预警系统和流程,并提出基于不同标准的形象管理对策,为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9-06-12)

谢斐,刘金杨[3](2018)在《从大理“游客画像”看生态旅游目的地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旅游平台(OTA,Online Travel Agent)汇聚了海量的游客生成数据(TGC,Tourist-Generated Content),这些数据以评论、游记等形式呈现,蕴含丰富的信息。针对此类信息的分析应用对我们描绘旅游全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8-12-18)

白星星[4](2018)在《精准定位 迅猛发力 探讨国外旅游目的地在华营销和管理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出境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业已成为各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众国外旅游局纷纷发力,到中国推广各自丰富的旅游资源,掀起了一股推广热潮。他们借助各种平台和渠道进行推广,在线上、线下进行部署,将推广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本文邀请了几家国外旅游局代表分享他们的营销、管理经验和最新推广进展,希望给业内人士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会展(中国会议)》期刊2018年22期)

王浩[5](2018)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必要性及其管理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开始,我国的旅游业开始由传统的景点、景区旅游逐渐向全域旅游的方向转变。全域旅游的发展核心与主线是关注游客旅游体验的提升,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阐释全域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必要性,并分析其管理过程,对于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与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与信息,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10期)

范文艺,王敏娴,周超[6](2018)在《旅游管理专业全英课程教学方法比较探析——《客源国概况》和《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全英课程建设持续得到发展和认可。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全英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两门全英课程《客源国概况》和《旅游目的地管理》,对比分析了其教学方法的异同,为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全英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5期)

李宗洪,古励[7](2018)在《基于体验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改变品牌营销的策略。而我国在目的地品牌营销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对目的地品牌研究方面的建设也只限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一个小部分,所以在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管理和实施方案并不成熟,甚至有些旅游目的地,并没有对品牌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07期)

吴普[8](2018)在《避暑旅游正当时 风险防范不可少》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伏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炎夏日。谚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酷暑难耐的时节正是避暑良机,可谓“哪儿凉快哪待着去”。避暑旅游是以凉爽舒适的夏季气候条件和优良(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8-07-18)

[9](2018)在《印度创意旅游目的地管理公司第七次获得“SITe水晶奖”》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12-14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的国际奖励旅游精英协会(SITe)和国际会议专业组织者(MPI)的全球论坛颁奖典礼上,印度创意旅游目的地管理公司与安利欧洲公司荣获亚太地区国际奖励旅游精英协会"水晶奖"。这已是印度创意旅游目的地管理公司第七次获此殊荣。国际奖励旅游精英(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组织》期刊2018年11期)

谢新丽[10](2018)在《由《旅游景区管理》向《旅游目的地管理》转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比较《旅游景区管理》与《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培养目标,分析《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设置的背景,探究人才共需错位表现,进而总结和归纳了《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建设的思路,即通过课程定位、优化知识体系、丰富教师授课经验和完善实训体系等实现建设目标。(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国家将美好生活定为未来基调,预示着旅游业将以一种飞速发展的姿态来提升国民经济,而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网络已然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种互联网+旅游的创新业态在悄然升起,迅速占据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革新促进了人机交互的活跃性,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络内容了解目的地的各类信息,从而在心理构建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便于做出最终的出行决策。但是,由于旅游业是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覆盖面较广,影响因素较多,网络的加成效应会催化目的地正面形象的形成,也会加剧负面形象的扩散,甚至变成一种扭曲的误导形象,这意味着互联网会给旅游业带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促使危机事件的恶化发展。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活动发生的客体,会被旅游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媒介产生数据庞大的网络内容和评论,而这些网络数据激化危机事件的发生,将一件很小的负面事件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从而会显着的影响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不仅会加大旅游者改变决策的概率,同时也会造成旅游业的市场波动。综上,旅游目的地急需一种合理有效的形象监测体系来控制形象危机的扩散,本文将从形象监测——危机预警——形象管理的角度出发,将云南省热点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于指标的形象监测模型,以网络文本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数据抓取和数据挖掘技术,完成形象监测和危机预警过程,然后从目的地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建立目的地形象监测预警系统和流程,提出一系列帮助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互联网及旅游危机之间的发展问题,明确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概括出现阶段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点,寻求本研究的切入点,然后介绍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指明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和概念界定。主要对形象监测体系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如TDI(旅游目的地形象,下同)、TDI感知、旅游形象危机等,并介绍监测体系需用到的形象感知理论、网络传播理论、旅游者风险决策理论、扎根理论、旅游者权利理论,奠定文章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旅游目的地形象监测体系的模型构建。首先确定形象危机及其影响领域,通过交互矩阵法、文献回顾法及数据挖掘法构建形象监测指标体系,然后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紧接着推算出各级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最后确定监测指标的危机等级。第四部分,旅游目的地形象监测体系的指标分析。根据第叁部分所构建的形象监测模型进行指标分析,首先明确云南省热点旅游目的地的选取依据,然后选取相关大数据软件进行数据抓取和数据挖掘分析,将挖掘过后的数据纳入形象监测模型进行叁级指标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做出理性的旅游目的地危机预警判定。第五部分,云南省热点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研究。在前面叁个部分探讨的形象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展开形象管理研究,构建TDI监测预警系统和流程,并提出基于不同标准的形象管理对策,为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思路、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覃琼玉,李宁.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管理》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2].陈诚.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云南热点旅游目的地形象监测和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3].谢斐,刘金杨.从大理“游客画像”看生态旅游目的地管理[N].中国旅游报.2018

[4].白星星.精准定位迅猛发力探讨国外旅游目的地在华营销和管理之道[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8

[5].王浩.全域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必要性及其管理过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6].范文艺,王敏娴,周超.旅游管理专业全英课程教学方法比较探析——《客源国概况》和《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比较[J].科技视界.2018

[7].李宗洪,古励.基于体验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8].吴普.避暑旅游正当时风险防范不可少[N].中国旅游报.2018

[9]..印度创意旅游目的地管理公司第七次获得“SITe水晶奖”[J].中国社会组织.2018

[10].谢新丽.由《旅游景区管理》向《旅游目的地管理》转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覃琼玉,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