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顺应性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

治疗顺应性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

高桂艳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顺应性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住院期间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并延续到出院后。六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再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顺应性、再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降低再住院率。

【关键词】治疗顺应性;顽固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53-02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休息时仍有症状,有心源性恶病质,且须长期、反复住院,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1]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了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避免诱发因素,降低再住院率,延长患者生命。本研究于2013-2014年对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71.6岁,病程2.5-6年,平均4.25年,对照组男43例,女7例,平均年龄70.4岁,病程2.6-5.8年,平均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既往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入院时和出院时给予一次性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图片、微笑、抚摸和握手等沟通形式对患者、家属及陪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出院时建立个性化档案,每月随访患者治疗顺应性,根据反馈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

3健康教育内容:(1)心理及相关知识指导: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病程、心情焦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指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等,将不良情绪转移。[2]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患者走出心理误区,保持良好的情理状态:讲解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机制、治疗、护理、预后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治疗顺应性,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热量饮食,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饮酒,吸烟;禁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晚餐宜少食,防止夜间心脏病发作。控制钠盐摄入,顽固性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水钠潴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等症状,但应注意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剂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3]。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量,饮水量根据水肿程度来定,水肿严重要控制饮水以解渴为度。

(3)休息与活动指导:告诉病人运动训练的治疗作用,鼓励病人体力活动督促其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若病人活动中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后应立即停止活动。ACC/AHC指动,运动治疗中需要进行心电监护的指征,包括LVEF<30%;安静或运动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运动时收缩压降低;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幸存者等。给予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减轻心脏负荷。

(4)用药指导:介绍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时间、方法,副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利尿剂是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原则上利尿剂应长期维持,水肿消失后,应以小剂量,无限期使用。应用利尿剂者,应记录液体出入量,测体重和胸围,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用药前后必须测脉搏,成人每分钟脉率低于60次,应停药。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4]。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倦怠、黄视、绿视等,在用维持量法给药时则相对少见,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5)避免诱发因素:各种因素都可能诱发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中最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血压升高、输液过多过快、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酒、饱餐等。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对心室率很快的心房颤动应尽快控制心室率,如有可能应及时复律,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也可能是顽固性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应注意检查并予以纠正。因此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酗酒,防止暴饮暴食,保持心情舒畅。

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5],通过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5两组患者治疗顺应性与6个月内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从表2可看出P<0.05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6讨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使患者自觉提高治疗顺应性,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住院率[6]。

1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目前尚无治愈的慢性疾病,治疗顺应性对于预防诱发因素,延长患者生命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发展、诱发因素,提高了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和对治疗的顺应性。通过表1可看出,患者治疗顺应性有了明显提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顺应性的提高能有效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出现多种危及生命的症候群,与患者治疗顺应性密切相关。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患者治疗顺应性,能积极采纳有益健康的生活方法和行为方式,自觉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从而减少了住院次数,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从表2可看出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很大的降低,P<0.05,说明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顺应性,降低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9.

[2]李曼琼,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2.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

[4]何国平.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

[5]杨光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6]ShelleyE,Taylor.健康心理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2.

标签:;  ;  ;  

治疗顺应性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