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情感塑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文学,艺术载体,民俗文化,共同情感
情感塑造论文文献综述
肖智立[1](2019)在《民族文学中的共同情感塑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学是民俗承载与群体审美释放的情感载体;在民族文学的构建中以民俗风情为意境的乡土情怀与以民族心理情感揣摩为意蕴的情感认同凝聚着民族文学的基本命脉与文化脊梁。在民族文学的文字勾勒中妇孺皆知的民族文化情感,使民族文学成为其文化解读与情感塑造的价值诉求与艺术载体。因此,秉持民族文学的艺术灵魂与永恒命脉,以惯用民族意境为载体,审视民族文学共同情感塑造,成为追索民族原生态文学审美及传统民族文学价值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孔维宇[2](2019)在《简析贝多芬《第叁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英雄形象塑造及革命性情感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降E大调第叁交响曲》是标志着贝多芬个人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对于探索贝多芬音乐创作特点和其音乐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浅析乐曲第一乐章中音乐语言及结构塑造的英雄性形象并结合作曲家生平年代特点、个人经历等因素,探寻其深刻的革命性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4期)
王志红[3](2019)在《情节·情感·情怀:看严歌苓塑造华人男性个体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在作品《扶桑》中塑造了大勇这一传奇式华人男性个体形象,针锋相对地以邪制恶颠覆了美国大众文化中关于华人男性的套话,表达了一个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对华人移民遭受的种族歧视的强烈愤怒与反击的迫切愿望,体现的是作者身上泯灭不去的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故事中草莽英雄形象的独特情怀。对于《扶桑》这样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而言,除了丰富的感性书写之外,关于个人尊严与民族尊严的思考也在大勇身上有所体现。(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沈佳函[4](2019)在《让塑造思想、升华情感回归德育课堂》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课的本质教学目标是要塑造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能正确理解客观世界,并以自己的精神世界去实践客观外部世界的人。因此,德育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环节在内,在逻辑上必然是以塑造学生思想、升华学生情感作为德育课教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吕泽诚[5](2019)在《浅谈“情感记忆”对人物塑造的帮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演员在塑造人物中非常重要的技巧——情感记忆进行阐述。简述从剧本出发。如何利用演员自身的情感记忆对人物进行体验,感受,塑造。并列举了情感记忆使用的诀窍和技巧,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希望能与大家探讨研究(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1期)
许晓姗[6](2019)在《低年级课堂音乐活动中社会性情感品质的塑造与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协同合作方面的品质。通过看似简单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与社会。(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2期)
任奎霖[7](2019)在《探讨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塑造人物的情感调动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表演表现了人们的情感,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表演艺术。戏剧表演如果想要得到人们情感的共鸣,演员必须将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打动观众的心,使戏剧艺术与人们的距离更近。演员将感情寄托在作品当中,将原本生硬的角色通过人的演绎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这样才能打动观众的心,使观众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演员展现艺术时离不开情感的表达,不要粗浅地停留在生硬的表演中。动人的舞台角色的演绎离不开形体动作的训练和生活中积累的情感素材,要求演员运用一定的心理知识调动内心的情感,将其变为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进行有逻辑性的形体动作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想象,将所想所感变为实际的视觉上的东西,达到演员第一天性和第二天性的有机统一。夸张的表现和造作的动作反而会引起观众的厌烦,不能受到观众的好评,演员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使其恰到好处,掌握控制情感的能力,塑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常晓峰[8](2019)在《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童话能够让学生积累知识、开发智慧、提高道德品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06期)
邹建国[9](2019)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塑造人物的情感调动策略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展示与观众欣赏是同步进行的。演员可在角色扮演中融入自身情感,将剧本上平面的人物立体化,感动观众。一个演员如想塑造一个丰满的戏剧人物,则需要调动情感,实现演员与剧本人物的结合,方可感动观众。故此本文针对演员情感调动方法进行探究,并以案例解说,现详述如下。(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娄长宏,邹积钰[10](2019)在《广播剧创作的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又被称为"声剧""音效剧""播音戏剧""无线电话剧"。它既是戏剧,要求具备戏剧创作的人物、情节等要素,又是声音艺术,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综合音乐、声效、音响等多方面配合的艺术门类,是以声音为技术手段和艺术表达的戏剧。在多媒体时代新传播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像听书、喜马拉雅这类伴随性很强的载体去听戏剧,广播剧以其典型性、社会性和艺术性广受青睐,对于广播剧的创作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广播剧创作在(本文来源于《剧作家》期刊2019年01期)
情感塑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降E大调第叁交响曲》是标志着贝多芬个人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对于探索贝多芬音乐创作特点和其音乐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浅析乐曲第一乐章中音乐语言及结构塑造的英雄性形象并结合作曲家生平年代特点、个人经历等因素,探寻其深刻的革命性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感塑造论文参考文献
[1].肖智立.民族文学中的共同情感塑造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
[2].孔维宇.简析贝多芬《第叁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英雄形象塑造及革命性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2019
[3].王志红.情节·情感·情怀:看严歌苓塑造华人男性个体形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4].沈佳函.让塑造思想、升华情感回归德育课堂[J].现代职业教育.2019
[5].吕泽诚.浅谈“情感记忆”对人物塑造的帮助[J].戏剧之家.2019
[6].许晓姗.低年级课堂音乐活动中社会性情感品质的塑造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9
[7].任奎霖.探讨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塑造人物的情感调动的路径[J].大观(论坛).2019
[8].常晓峰.小学语文童话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文教资料.2019
[9].邹建国.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塑造人物的情感调动策略浅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10].娄长宏,邹积钰.广播剧创作的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J].剧作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