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感器标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叁因素,用户认证协议
传感器标识论文文献综述
房卫东,张武雄,杨旸,张传雷,陈伟[1](2018)在《基于生物特征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叁因素用户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高安全级别场景(如军事、国家安全、银行等)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用户认证协议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叁因素用户认证协议.针对Althobaiti协议无法防御节点妥协攻击、模拟攻击、中间人攻击和内部特权攻击的安全缺陷,增加智能卡和密码作为协议基本安全因素,并利用生物特征标识信息生成函数与回复函数处理的生物特征标识作为附加安全因素;在密钥管理中,为每个节点配置了与网关节点共享唯一密钥,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与安全性;实现用户自主选择与网关节点的共享密钥,提高公共信道通信的安全性;在网关节点不参与的情况下,设计密码和生物特征标识更新机制,保证二者的新鲜性.通过Dolev-Yao拓展威胁模型的分析与AVISPA的OFMC分析终端的仿真,结果证明该认证协议克服了Althobaiti协议安全缺陷,且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小于公钥加密.权衡安全性与计算成本,该协议适用于资源受限且安全需求高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龙[2](2017)在《基于正交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溯源是对数据包从源节点经多个转发节点最终传至基站的完整传输路径的记录、追溯与展示。为保证传输路径的可溯源性,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主要沿用IP网络的溯源信息记录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溯源数据量正比于数据包传输经过的节点数量,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量多,存储空间、能量、带宽以及计算能力均有限,因而其溯源技术因溯源数据量无上限而受到极大限制。为控制溯源信息的长度,现有的解决方法主要基于有损和无损压缩传输技术,但这些技术又存在压缩效率有限、溯源准确度低以及算法复杂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技术的应用,使其远未体现应有的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溯源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正交技术,利用节点标识码的正交特性实现溯源数据的复用存储和传输路径的重构,从而可有效地限定溯源信息的长度,减少网络负载,并能保证溯源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数据溯源能记录各节点转发数据的频度和转发路径,本文扩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技术的应用途径,提出基于溯源路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模型,实现了节点能量的动态监测,并基于该模型给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发现与拓扑演化分析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首先,提出基于正交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方法,该方法赋予每个转发节点一个互为正交的标识码,利用其正交特性实现溯源信息的复用存储;同时,通过扩展标识码的顺序信息,实现了数据包传输路径的追踪与重构。其次,基于溯源路径集,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模型,该模型根据节点在传输路径中的转发频次来度量节点的能量消耗,并通过新增节点率来确定节点能量模型的适用范围,实现了对节点能量的动态监测。最后,基于节点能量模型,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给出一组衡量网络脆弱性的加权连通性参数,并将该参数应用于节点能量模型,实现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发现和拓扑演化分析。本文的创新性包括:1.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方法。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溯源数据长度无上限的问题,实现了溯源信息的复用存储,还通过扩展节点正交标识的顺序维,解决了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重构问题,以有限的空间占用,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确溯源。2.提出一种根据溯源路径统计节点转发频次,并以此度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消耗的新方法,实现了对节点能量的动态监测。3.提出一种基于溯源路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发现和演化分析方法,该方法从数据溯源角度给出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发现解决方案,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采用NS2网络仿真平台对上述研究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14)
文松,吴钊,郑毅[3](2015)在《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密钥更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标识密码的密钥更新问题,设计了一种以可信计算平台为密钥生成中心,利用单向函数构造随机数池的高效密钥更新方案,使得传感器节点既能对密钥更新消息进行验证,又不至于引起过多的网络通信。为保证通信密钥的安全性,使用可信计算平台作为密钥生成中心,保证了密钥源头的安全。密钥更新时,利用可信计算平台的特性对其平台配置情况进行验证,来判断其所发出的消息和密钥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利用单向函数产生随机数池,一方面使得传感器节点可以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抵抗重放攻击。(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李秉毅,梁柯,胡音,邓雪波,温永怡[4](2015)在《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标识管理终端通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ZigBee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在现有的ZigBee硬件方案中选择了Freescale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MC13224。接着在深入分析ZigBee协议规范的基础上,对ZigBee协议的网络层、应用层作了介绍。最后,介绍了基于通信标识管理终端对ZigBee网络的组网进行测试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5](2014)在《科瑞色标传感器提供快速,可靠的标识检测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继颜色传感器成功上市后,科瑞光电产品线迎来了新的成员——科瑞色标传感器。色标传感器可对各种标签进行检测,常用于检测特定色标或物体上的斑点,它通过与非色标区相比较来实现色标检测,而非直接测量颜色,可以不受标签和背景颜色的影响,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印刷行业中。(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4年07期)
罗志勇,王青青,王晴[6](2014)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解析的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暴露了WSN以数据为中心的局限性。因此,通过为传感节点分配身份标识符,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该节点,并使节点在WSN中的身份得以确认,以满足应用和管理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解析的整体架构,并通过对网关硬件设计与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完成了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与其在WSN内部通信地址的相互映射,进而实现了对传感节点应用属性的追溯与管理。最后,通过在智能家居环境中的应用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刘智玮,李蕊[7](2012)在《智能电网中传感器标识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传感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电网各环节,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水平,但同时带来信息孤岛、接口复杂等一系列管理与技术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传感器的唯一标识问题。文章以电网设备管理规范及国际通用的传感器标识规范为研究基础,对电网内传感器统一标识进行研究,提出电网内传感器标识的设计规范,在此规范基础上进行标识设计与标识压缩研究,提出传感器标识应用方案。文章设计的标识规范可兼容主流编码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通信》期刊2012年12期)
徐冬梅,徐全平,董挺[8](2012)在《传感器网络标识技术及标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架构,给出了传感器网络标识对象——传感节点的结构。阐述了传感器网络标识的目的和原则、标识符的设计策略、OID的结构和特点以及传感器网络标识符结构。(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2年04期)
詹俊[9](2009)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地址标识分配方案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军事和国民生活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节点能量有限且不便进行能源补给是WSN的特点。由于一般情况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在分配地址标识时不宜使用传统Internet中的地址协议,以避免过大的开销。本文从节约传感器能耗、降低网络内数据量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WSN中地址分配方案的相关技术,针对传统分层地址分配方案提出一种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方案能够根据子网中节点数量为本子网内节点分配子网内唯一的节点号。通过仿真实验,较之改进前方案,改进后方案使得传感器节点的节点号冗余度降低,网络中数据量得到减少,从而节约节点能量。WSN不同区域,不同节点的业务量差异可能很大。频繁进行数据通信的节点消耗的能量要比其它节点多,寿命也会缩短,导致某些区域数据不能正常采集。考虑到业务量差异性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网络业务量分布进行变长动态编码的地址分配方案(VLDA-NTD)。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对于业务量分布不均的网络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缩短节点地址的平均长度,有效降低网络中的数据量,节约节点能量,从而延长网络寿命。IPv6的出现使得为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全球唯一地址成为可能,因而使得IPv6与WSN的融合成为研究热点。利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WSN内部可以使用本文提出的地址分配方案,同时可以实现与外部IPv6网络的连通。(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12-31)
付争方[10](2008)在《基于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预分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钥分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极具挑战性的安全问题之一。为了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通讯,需要对传感器结点间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密。由于受每个传感器结点自身资源的限制,传统网络中使用的密钥分配策略,并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基于结点ID的密钥预分配方案,实现了非对称和对称密钥体制、分布式和集中式密钥管理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网络其安全性和连通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08年13期)
传感器标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溯源是对数据包从源节点经多个转发节点最终传至基站的完整传输路径的记录、追溯与展示。为保证传输路径的可溯源性,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主要沿用IP网络的溯源信息记录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溯源数据量正比于数据包传输经过的节点数量,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量多,存储空间、能量、带宽以及计算能力均有限,因而其溯源技术因溯源数据量无上限而受到极大限制。为控制溯源信息的长度,现有的解决方法主要基于有损和无损压缩传输技术,但这些技术又存在压缩效率有限、溯源准确度低以及算法复杂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技术的应用,使其远未体现应有的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溯源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正交技术,利用节点标识码的正交特性实现溯源数据的复用存储和传输路径的重构,从而可有效地限定溯源信息的长度,减少网络负载,并能保证溯源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数据溯源能记录各节点转发数据的频度和转发路径,本文扩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技术的应用途径,提出基于溯源路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模型,实现了节点能量的动态监测,并基于该模型给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发现与拓扑演化分析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首先,提出基于正交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方法,该方法赋予每个转发节点一个互为正交的标识码,利用其正交特性实现溯源信息的复用存储;同时,通过扩展标识码的顺序信息,实现了数据包传输路径的追踪与重构。其次,基于溯源路径集,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模型,该模型根据节点在传输路径中的转发频次来度量节点的能量消耗,并通过新增节点率来确定节点能量模型的适用范围,实现了对节点能量的动态监测。最后,基于节点能量模型,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给出一组衡量网络脆弱性的加权连通性参数,并将该参数应用于节点能量模型,实现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发现和拓扑演化分析。本文的创新性包括:1.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方法。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溯源数据长度无上限的问题,实现了溯源信息的复用存储,还通过扩展节点正交标识的顺序维,解决了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重构问题,以有限的空间占用,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确溯源。2.提出一种根据溯源路径统计节点转发频次,并以此度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消耗的新方法,实现了对节点能量的动态监测。3.提出一种基于溯源路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发现和演化分析方法,该方法从数据溯源角度给出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发现解决方案,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采用NS2网络仿真平台对上述研究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感器标识论文参考文献
[1].房卫东,张武雄,杨旸,张传雷,陈伟.基于生物特征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叁因素用户认证协议[J].电子学报.2018
[2].陈龙.基于正交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溯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文松,吴钊,郑毅.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密钥更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
[4].李秉毅,梁柯,胡音,邓雪波,温永怡.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标识管理终端通信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5
[5]..科瑞色标传感器提供快速,可靠的标识检测方案[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4
[6].罗志勇,王青青,王晴.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解析的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
[7].刘智玮,李蕊.智能电网中传感器标识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2
[8].徐冬梅,徐全平,董挺.传感器网络标识技术及标准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
[9].詹俊.无线传感器网络地址标识分配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9
[10].付争方.基于标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预分配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