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敏感性
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18)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冠脉造影的差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冠脉造影之间的差别。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4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再予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其设定为对照组。2组进行对照试验,并对比分析2组检测结果(血管段数和狭窄程度、准确性评价)差异。结果:48例冠心病患者经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15段冠脉分段法,计算出482段血管段数,可进行有效评估的血管有436段(96.46%)。将CAG诊断结果设定为金标准,CAG结果显示,0B(无狭窄)、<50%狭窄(轻度狭窄、50%~75%狭窄(中度狭窄)、>75%(重度狭窄)分别有,有322段、65段、35段、34段。而MSCT诊断结果显示,422段诊断正确,存在明显钙化的血管有4段,远段血管2段,剩余8段被误诊。MSCT的诊断结果显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75%、81.16%、84.09%;特异度为98.41%、99.44%、99.74%;阳性预测值为84.44%、93.55%、90.48%;阴性预测值为93.30%、97.35%、98.96%;准确度为97.86%、93.92%、97.71%。各级血管段中,第1、2、8段的准确率为100%;第3、5、6、7段的准确率在97.00%左右;第4、10段的准确率在96.00%左右;第9、11、12、13段的准确率都比较低,其中第11、12段的准确率在93.00%左右;第13段的准确率最低87.81%。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诊断并予以分级评价,尤其是对右侧冠状动脉、前降支段的病变,具有很高的检出率、符合率,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江立生,邵琴,卜军,何奔[2](2016)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6040例合并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合并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本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住院患者,将存在严重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归为PCI组(2808例),不存在严重冠心病且未行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归为No-PCI/CABG组(3232例)。PCI组再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临床上合并的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PCI组患者男性比例(75.4%比53.1%,P<0.0001)、平均年龄[(64.83±0.20)岁比(63.39±0.18)岁,P<0.0001]、高血压病(66.7%比54.7%,P<0.0001)、糖尿病/糖耐量异常(37.0%比20.8%,P<0.0001)、卒中(7.0%比5.4%,P=0.0098)和慢性肾病(4.3%比2.8%,P=0.001)比例显着高于NoPCI/CABG组;而两组间高脂血症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I组中女性高血压病(74.1%比64.3%,P<0.0001)、糖尿病/糖耐量异常(42.5%比35.3%,P=0.0007)和卒中(9.4%比6.2%,P=0.0054)比例均显着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PCI组还是No-PCI/CABG组,女性高脂血症比例均显着高于男性。(3)对PCI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STEMI组男性比例显着高于NSTEMI/UA组和SA组(83.9%比72.9%比72.3%,P<0.0001),而发病年龄显着小于NSTEMI/UA组和SA组[(62.54±0.45)岁比(65.15±0.28)岁比(66.17±0.34)岁,P<0.0001]。SA组高血压病(71.9%比66.9%比60.0%,P<0.0001)和既往靶血管血运重建(PCI/CABG)(33.9%比18.7%比7.2%,P<0.0001)比例显着高于STEMI组和NSTEMI/UA组;NSTEMI/UA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比例显着高于STEMI组和SA组(39.7%比35.1%比34.4%,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脂血症、慢性肾病和卒中的比例叁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既往靶血管血运重建是SA和NSTEMI/UA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重要原因;行PCI的严重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女性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卒中的比例高于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S.Feger,M.Rief,E.Zimmermann,F.Richter,R.Roehle[3](2015)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心肌灌注、心肌灌注MRI、SPECT心肌灌注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满意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调查病人对检测冠心病(CAD)的无创性影像检查的接受度,包括SPECT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MRI心肌负荷灌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心肌负荷灌注(CTP)、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A)。方法来源于CORE320多中心多国家研究机构的48例病人在放松和压力环境下行含锝示踪剂的SPECT-MPI、CTA和CTP(均用对比剂,CTP用腺苷)、MRI及CCA检查,从而获得对每个(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古今,史河水,韩萍,刁楠,曾秋棠[4](2013)在《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的价值: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CTCA对心肌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同时行CTCA及CAG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及两位介入科医师分别在不知道CTCA及CAG诊断结果的前提下协商作出心肌桥的诊断,计算CTCA及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83例患者中CTCA显示41例共48处心肌桥,检出率为49.40%,CAG显示19例共19处冠状动脉"挤牛奶"效应,检出率为22.89%。与CTCA对照,CAG显示的19处心肌桥与其位置一致,其中15处为完全性心肌桥,4处为不完全心肌桥。CTCA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于CAG(χ2=12.633,P<0.001)。结论 CTCA能多方位、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显示优于CAG,且具有无创检查的优点。(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许志刚[5](2013)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侵入性造影诊断冠心病价值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Meta汇总分析的方法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综合性信息依据。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2005年1月—2011年3月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相关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异质性检验。计算汇总敏感性和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进行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经整理后共纳入9篇文献,国内文献4篇,国外文献5篇。64层螺旋CT评价血管段狭窄的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0.93,0.95)和0.96(0.96,0.96), S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2。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国外研究的诊断试验设计较国内研究严谨,可信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许志刚,路则莲,高颖[6](2012)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侵入性造影诊断冠心病价值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综合性信息依据。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OVI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2005年1月—2011年3月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检索词为:coronary artery disease,64-slice CT,multidetecter computer tomography,coronary angiography,CAG,com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oronary stenosis,冠心病,64层螺旋CT,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对符合条件的相关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异质性检验。计算汇总敏感性和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275篇。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选定9篇文献,国内文献4篇,国外文献5篇;其中A级6篇,B级3篇;观察血管数达28 729支。国内外文献资料经异质性检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I2分别为57.8%和69.3%,自由度为8,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分析,计算汇总得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0.93,0.95)和0.96(0.96,0.96)。诊断比值比(OR)=546.13(319.01,934.94)。S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2,Q值为:0.9614。将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汇总敏感性和特异性未见明显改变,纳入文献的稳定性尚可。结论 64层螺旋CT冠心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国外研究的诊断试验设计较国内研究严谨,可信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2年32期)
J.M.Kerl,U.J.Schoepf,P.L.Zwerner,R.W.Bauer,J.A.Abro[7](2011)在《联合应用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强化的参考标准比较CT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作为强化的参考标准,前瞻性比较CCTA和CCA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113例病人进行了CCTA和CCA检查。比较CCTA与初始CCA对于每例病人和冠状动脉每个节段的诊断准确性。随后血管造影医生非盲法获知病人CCTA的结果,重新评估CCA的结果,以此作为(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S.M.Ko,J.W.Choi,J.K.Shin,H.K.Chee,H.W.Chung[8](2011)在《腺苷诱导负荷双能心脏CT心肌灌注成像与心脏MRI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腺苷负荷双能CT(DECT)与灌注MRI(SP-MRI)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A)比较,评价其探查血流动力学明显狭窄引起的可复性心肌灌注缺损(PD)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鲁锦国,吕滨,唐翔,陈雄彪,侯志辉[9](2010)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同期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扫描前心率低于75次/min)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例连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和CAG的45例连续患者作为对照。由两名CT医师和两名造影医师分别对CTCA和CAG图像进行评估。记录CTCA的图像质量和X线剂量。比较自适应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的诊断准确性、X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自适应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分别为100%、97.4%(P=0.86),特异性分别为66.7%、100%(P=0.65);对分支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分别为95.9%、91.1%(P=0.46),特异性分别为97.2%、97.0%(P=0.85);对节段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两者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分别为90.5%、91.2%(P=0.92),特异性分别为98.4%、99.3%(P=0.35)。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类似(3.3±0.5与3.2±0.3;P=0.23)。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比较,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能降低71%的X线剂量[(3.1±1.3)mSv与(10.8±4.6)mSv,P<0.01]。结论在心率低于75次/min、心律稳定的情况下,DS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能获得与DSCT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相同的诊断准确性,图像质量也无差别,而X线剂量却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毛芸,阚晓婧,吕发金,罗天友[10](2010)在《心肌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其中50例CT检查前后2周内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有无肌桥、肌桥位置、长度、深度分型、收缩期狭窄程度、邻近管壁情况。CCA图像分析内容包括有无肌桥,肌桥位置、长度、收缩期狭窄程度。描述分析2种方法的肌桥检出率,CT中肌桥的位置及邻近管壁情况,评价2种方法收缩期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并分析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深度及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5例患者诊断肌桥91例,共103个,CTA肌桥检出率为67.4%,前降支中段占60.2%,浅表型69个,纵深型34个,50例存在近侧管壁斑块,5例存在远侧管壁斑块。CTA与CCA收缩期狭窄程度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0.785;CTA中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长度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282;CTA中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深度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0.561。2种方法的收缩期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性。结论:CTA能直接、清晰显示心肌桥与壁血管的形态学特征;心肌桥深度越深,范围越长,收缩期管腔狭窄越明显;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明显提高对心肌桥的检出率,但在对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测量方面不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准确。(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合并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本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住院患者,将存在严重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归为PCI组(2808例),不存在严重冠心病且未行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归为No-PCI/CABG组(3232例)。PCI组再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临床上合并的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PCI组患者男性比例(75.4%比53.1%,P<0.0001)、平均年龄[(64.83±0.20)岁比(63.39±0.18)岁,P<0.0001]、高血压病(66.7%比54.7%,P<0.0001)、糖尿病/糖耐量异常(37.0%比20.8%,P<0.0001)、卒中(7.0%比5.4%,P=0.0098)和慢性肾病(4.3%比2.8%,P=0.001)比例显着高于NoPCI/CABG组;而两组间高脂血症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I组中女性高血压病(74.1%比64.3%,P<0.0001)、糖尿病/糖耐量异常(42.5%比35.3%,P=0.0007)和卒中(9.4%比6.2%,P=0.0054)比例均显着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PCI组还是No-PCI/CABG组,女性高脂血症比例均显着高于男性。(3)对PCI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STEMI组男性比例显着高于NSTEMI/UA组和SA组(83.9%比72.9%比72.3%,P<0.0001),而发病年龄显着小于NSTEMI/UA组和SA组[(62.54±0.45)岁比(65.15±0.28)岁比(66.17±0.34)岁,P<0.0001]。SA组高血压病(71.9%比66.9%比60.0%,P<0.0001)和既往靶血管血运重建(PCI/CABG)(33.9%比18.7%比7.2%,P<0.0001)比例显着高于STEMI组和NSTEMI/UA组;NSTEMI/UA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比例显着高于STEMI组和SA组(39.7%比35.1%比34.4%,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脂血症、慢性肾病和卒中的比例叁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既往靶血管血运重建是SA和NSTEMI/UA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重要原因;行PCI的严重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女性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卒中的比例高于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冠脉造影的差别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
[2].江立生,邵琴,卜军,何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6040例合并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
[3].S.Feger,M.Rief,E.Zimmermann,F.Richter,R.Roehle.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心肌灌注、心肌灌注MRI、SPECT心肌灌注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满意度调查[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4].古今,史河水,韩萍,刁楠,曾秋棠.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的价值: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
[5].许志刚.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侵入性造影诊断冠心病价值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6].许志刚,路则莲,高颖.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侵入性造影诊断冠心病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
[7].J.M.Kerl,U.J.Schoepf,P.L.Zwerner,R.W.Bauer,J.A.Abro.联合应用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强化的参考标准比较CT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
[8].S.M.Ko,J.W.Choi,J.K.Shin,H.K.Chee,H.W.Chung.腺苷诱导负荷双能心脏CT心肌灌注成像与心脏MRI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
[9].鲁锦国,吕滨,唐翔,陈雄彪,侯志辉.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
[10].毛芸,阚晓婧,吕发金,罗天友.心肌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