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基础论文-刘金玉

汽轮机基础论文-刘金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轮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轮机,基础,动力分析,MIDAS

汽轮机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玉[1](2019)在《浅谈汽轮机基础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热电厂叁期扩建工程的B90-12.3/1.6型汽轮机(哈尔滨哈汽实业开发总公司制造)为例,采用MIDASGEN系统对汽轮机基础进行动力分析,得出汽机岛基础在汽轮机各种频率运行时的线位移,并将不同柱截面的汽轮机基础在同种工况下的线位移进行对比,可为以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学民[2](2018)在《核电常规岛汽轮机基础结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汽轮机基础设计的特点,以及目前常见的汽轮机基础形式,分析了叁种基础形式各自的特点。针对核电常规岛汽轮机基础,综述了目前国内主要厂家的基础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弹簧隔振基础已成为当前大型核电汽轮机基础的主流形式,各厂家的汽机均已有业绩,且采用弹簧隔振后有诸多优点,可在工程中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形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27期)

郭振[3](2018)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基础施工技术及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关键设备之一,汽轮机本体安装的合适与否对发电厂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火电厂汽轮机的本体安装具有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加强汽轮机的本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安装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基础施工技术及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魏嘉池[4](2018)在《核电站常规岛汽轮机基础底板温控分析及施工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站建设通常分为两大部分:核岛和常规岛。常规岛是维护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工作间,其中最关键的部位是汽轮机基础结构,用于承受机器荷载。因此对施工裂缝要求严格,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核电站常规岛汽轮机基础建设中,国内一般采用多次浇筑,施工周期长,对工程质量容易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核电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为缩短工程工期,需将汽轮机基础一次浇筑成型。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温度裂缝成为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水泥遇水释放大量水化热。浇筑完成后,随着环境的变化,热量向空气中传递,温度开始下降。如果温降过快,会形成温度梯度产生温度应力,这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其次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环境气温,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其他原因。在核电站建设中,表面裂缝虽不影响结构使用,但仍要严格控制。由于导致裂缝产生的条件众多且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从对应的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为解决上述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本文围绕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两方面,具体阐述了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危害,推导了温度场的形成过程。使用有限元软件分别模拟不同厚度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推导出绝热温升和混凝土厚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将计算得到的降温系数与规范的降温系数比较。2、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得到核电站汽轮机基础底板早期温度和温度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有限元模拟得出的温度及温度应力数据。3、根据应力分布情况得出最不利截面出现的位置及表现形式:温度裂缝主要出现在阴角位置处,以阴角顶点为起点,沿浇筑体核心区45o方向延伸。最不利截面的确定,为温度监测和后期保温养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和依据。4、运用一维差分法理论公式,计算混凝土早期温度。运用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两种方法,有针对性的制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5、监测早期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变化情况,将理论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对比,及时调整实际施工中动态养护工作。将模拟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对比,检测模型的仿真程度,提前预测温度变化情况,为工程初期施工选择合适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温降趋势与实际情况大致相同。实践表明在本研究过程中,通过有限元模拟、动态监控等方法,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保证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后续核电站大体积混凝土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0)

魏嘉池,吴庆,胡立平,王艳[5](2017)在《核电站汽轮机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数值模拟及裂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核电站汽轮机基础底板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提出混凝土结构物最不利截面所出现的位置。方法以某核电站汽轮机基础底板的工程为实例,采用电子测温仪对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进行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就边界情况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边界条件对裂缝的影响巨大。该工程所采用的温度检测措施有效控制了裂缝的产生,对核电站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7年04期)

罗石元[6](2017)在《汽轮机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成形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是大型汽轮机与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组件中直接参与能量转换的关键动力部件,具有尺寸大、几何形状复杂及服役条件恶劣等特点,所以该类叶片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对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要求极为严格。锻造作为叶片的主要成形工艺,具有改善叶片显微组织结构、显着提高其力学性能及生产效率等优点,因而锻造叶片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于中、小尺寸叶片(叶身长度≤400 mm)所广泛采用的精锻技术,针对钛合金大型叶片(叶身长度≥600 mm),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普通模锻成形工艺,叶片设计余量较大(叶身型面单边余量4.5~6 mm),叶片锻件后续需经过大量繁琐的机械加工才能获得理想的外观尺寸,且存在着锻件几何精度差、质量性能不稳定、模具使用寿命低、制造周期长以及材料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锻造难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的精密热锻成形技术(叶身型面单边余量1.5 mm),并以钛合金材料牌号为TC4,长度为1220 mm,叶身含凸台,叶顶带叶冠,同时具有变截面、大扭角及薄壁等特点的某型号汽轮机叶片零件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及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精密热锻成形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根据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和叶片锻造成形特点,提出了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成形锻件、锻坯及模具的设计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类叶片精密热锻成形过程中金属的叁维流动规律,揭示了叶片锻坯的整体变形规律、锻件各场量的演变分布规律及力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叶片锻坯金属主要沿锻件横向流动,其叶片锻件各场量分布较为不均匀。此外,还发现在叶片锻造过程中,最大锻造水平错模力约为锻压力的1/10。上述研究发现可为该类叶片精密热锻成形锻坯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基于叶片等效应变和温度的均方差函数,提出了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锻件变形和温度分布均匀程度的量化判据,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该类叶片锻件关键截面处变形与温度分布均匀性的作用规律,确定了该类叶片精密热锻成形最佳工艺参数范围。研究结果发现叶片关键截面变形与温度分布均匀程度与摩擦因子(m)和转运时间(DT)成反比关系,而与始锻温度(T_w)成正比关系。此外,适当提高锻压速度(V),可有效提高其分布均匀程度。其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V=400~500 mm/s,m=0.1~0.3,T_w=950~980°C},而DT则应按照实际的工况条件,尽量越小越好。上述研究发现可为该类叶片精密热锻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3)利用JMAK动态再结晶和Avrami相变数学理论模型,研究了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及冷却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分析了叶片锻件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平均晶粒尺寸及各相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经精密热锻与冷却后,显微组织分布较为不均匀,其叶片毛边区域与叶身靠近叶冠区域保留了部分β相。上述研究结果有效揭示了该类叶片锻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与其宏观变形规律之间的关系。(4)基于金相学和材料学理论,检测了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成形锻件的金相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及冲击功等力学性能指标。研究发现叶身处α相含量较低,其抗拉强度则略高于叶片其它区域,而叶片锻件各区域的塑性指标基本相同。此外,还发现当采用玻璃防护润滑剂Ti-1,锻造工艺(V=500 mm/s,T_w=950°C,T_d=250°C)和热处理工艺(800℃×2 h)时,可制造出性能优良的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锻件。上述研究发现可为优化该类叶片显微组织分布均匀性与提高其力学性能提供科学依据。(5)采用修正的Archard磨损数学理论模型,研究了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成形过程中模具的磨损机理,分析了叶片模具磨损量的演变分布规律与热参数作用规律,揭示了其磨损量与叶片宏观变形规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模具磨损量分布较为不均匀,最小磨损量位于叶片模具型腔中部。此外还发现,模具磨损量与T_w成正比,而与T_d成反比,其最优热参数范围为{T_w=920~980°C,T_d=100~300°C}。上述研究发现可为该类叶片精密热锻成形模具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成形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将对企业实际生产该类叶片提供指导意义,并为该类叶片锻造成形技术由普通模锻向精锻技术的新突破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7-01)

刘秀梅[7](2017)在《主汽轮机框架式基础的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框架式汽轮机基础用STAAD.Pro软件进行动力分析,分析了基础的柱截面、梁截面、挑台的悬挑长度变化对基础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柱截面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基础的动力特性影响不明显,梁截面变化对基础动力特性影响较大,挑台的悬挑长度变化虽然对基础本身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但对挑台的振动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泥》期刊2017年05期)

贾东坡[8](2017)在《浅谈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设备基础下陷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设备基础及其周边地坪下沉原因的分析,及对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的比选,介绍了地基处理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7年01期)

徐朝刚,汪新,武小梅[9](2015)在《大型汽轮机框架式基础–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实际大型汽轮机框架式基础设计为背景,通过截取基础周围的天然土体并在土体边界施加等效一致粘弹性单元,建立汽轮机基础结构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扰力作用下的动力谐响应分析,得到汽轮机基础的基础动力特性以及最大振动线位移。模拟结果表明考虑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模拟大型汽轮机框架式基础实际振动情况,保证汽轮机基础的初步设计。(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5年09期)

杨文宝[10](2015)在《汽轮机基础施工工艺及地脚螺栓埋设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力发电是我国现今主要的发电形式,汽轮机是现代火力发电站的核心。现代的汽轮机正向着体积更大、功率更高的方向发展,从而对汽轮机的基础施工以及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埋地脚螺栓是汽轮机基础施工中的一种主要施工方式,本文结合某一135MW汽轮机基础的施工过程介绍其施工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5年17期)

汽轮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汽轮机基础设计的特点,以及目前常见的汽轮机基础形式,分析了叁种基础形式各自的特点。针对核电常规岛汽轮机基础,综述了目前国内主要厂家的基础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弹簧隔振基础已成为当前大型核电汽轮机基础的主流形式,各厂家的汽机均已有业绩,且采用弹簧隔振后有诸多优点,可在工程中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轮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玉.浅谈汽轮机基础动力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

[2].王学民.核电常规岛汽轮机基础结构综述[J].山西建筑.2018

[3].郭振.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基础施工技术及工艺[J].工程技术研究.2018

[4].魏嘉池.核电站常规岛汽轮机基础底板温控分析及施工控制措施[D].江苏科技大学.2018

[5].魏嘉池,吴庆,胡立平,王艳.核电站汽轮机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数值模拟及裂缝分析[J].江苏建筑.2017

[6].罗石元.汽轮机TC4钛合金大型复杂叶片精密热锻成形基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7].刘秀梅.主汽轮机框架式基础的动力分析[J].中国水泥.2017

[8].贾东坡.浅谈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设备基础下陷处理方法[J].四川建筑.2017

[9].徐朝刚,汪新,武小梅.大型汽轮机框架式基础–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广东电力.2015

[10].杨文宝.汽轮机基础施工工艺及地脚螺栓埋设方法对比[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标签:;  ;  ;  ;  

汽轮机基础论文-刘金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