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山鹪莺论文-褚福印

纯色山鹪莺论文-褚福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色山鹪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纯色山鹪莺(Prinia,inornata),黄腹山鹪莺(P.laviventris),尾羽逆变,限制法则

纯色山鹪莺论文文献综述

褚福印[1](2011)在《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和黄腹山鹪莺(P.flaviventris)稳定的配偶关系限制雄性欺骗者》一文中研究指出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和黄腹山鹪莺(P.flaviventris)同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扇尾莺科(Cisticolidae),是一对在形态上和生态上都十分相似的近缘种,均为雌雄单态性的单配偶制物种,在华南地区同域分布,两者间的现实生态位有较大的重迭。两种鹪莺都具有尾羽的逆向变化,即繁殖羽尾羽短于其冬羽尾羽。这种繁殖季节性特征消退的奇特身体特征变化模式,不同于其他由性选择和自然选择促使尾羽夸张性延长的鸟类物种,似乎与雌性青睐理论相矛盾,而这个特点也可能意味着该物种具有一种未知的新的生存策略。为探究这种特殊的尾羽逆变对两种鹪莺繁殖策略的影响,在广州市南沙区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实验的手段,对纯色山鹪莺的性选择是否是造成尾羽逆向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两种鹪莺配偶关系稳定性的限制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结果有:1两种鹪莺稳定的配偶关系限制雄性欺骗者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目字笼”实验,以探究两种鹪莺是否通过保持稳定的配偶关系以限制“欺骗者”的存在。实验表明:1)雌性更青睐于原配个体,并且配对时间越长,忠诚度越高。2)原配个体比入侵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和威慑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繁殖季节性特征消退的物种可以通过保持稳定的配偶关系以限制“欺骗者”存在。我们推测繁殖的巨大投入和雌性之间的同性竞争可能是产生这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纯色山鹪莺和黄腹山鹪莺栖息地鸟类群落结构复杂,珍稀濒危物种较多。研究地域内共记录到鸟类物种14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2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6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孟莉,张建新,潘虎君,栾欣晨,黄幸雪[2](2010)在《黄腹山鹪莺和纯色山鹪莺性别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纯色山鹪莺P.inornata共同体现出一个特点,其繁殖期尾羽短于其冬季尾羽,但由于两者的雄雌外形相似而难以野外鉴别。为此,我们采用CHD基因法对二者的性别进行鉴定,并通过解剖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发现:1)P2/P8引物适用于这两个物种的性别鉴定,而2550F/2718R不适用;2)分子方法鉴定结果与解剖鉴定结果完全相符;3)使用非伤害性取样法拔取的羽毛中提取的DNA具有同样效果。为此,我们认为使用P2/P8引物对这两个物种进行性别鉴定可靠,具快速鉴定的效果,而2550F/2718R引物可能不适用于莺科鸟类的性别鉴定。(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0年04期)

孟莉[3](2010)在《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和黄腹山鹪莺(P.flaviventris)性别的分子鉴定和鸣声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和黄腹山鹪莺(P.flaviventris)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扇尾莺科(Cisticolidae),是一对在形态和生态上十分相似的近缘种。这两个物种具有繁殖季性特征退化的奇特身体特征变化模式,该模式罕见且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意味着一种新进化或新生存策略。这两个物种是异配制,但雌雄个体具有单态性,且表现出相同的身体变化模式,从形态上无法进行准确的性别区分。明确性别对于鸟类的求偶、育雏等繁殖行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有助于解答包括性角色、亲代投资和性特征退化等重要问题,对于解释这种变化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两个物种的活体进行性别鉴定,并阐明雌雄个体的生态区别,对其它单态性鸟性别鉴定提供可借鉴性的依据。通过雾网捕捉黄腹山鹪莺和纯色山鹪莺个体,对捕捉个体进行室内饲养。通过拔取飞羽等无损害取样方法提取这两个物种的DNA样本,使用包括CHD基因鉴定法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性别进行分子鉴定。准确鉴别其性别后,对雌雄个体的鸣声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掌握雌雄个体的鸣声差异,以及与鸣声相关联的行为的差异。本文研究结果主要有:1纯色山鹪莺和黄腹山鹪莺性别的分子鉴定1)P2/P8引物适用于这两个物种的性别鉴定而2550F/2718R不适用;2)分子方法鉴定结果与解剖鉴定结果完全相符;3)使用非伤害性取样法拔取的羽毛中提取的DNA具有同样效果。因此,我们认为使用P2/P8引物对这两个物种进行性别鉴定可靠,且具快速鉴定的效果,而2550F/2718R引物不适用于莺科鸟类的性别鉴定。2纯色山鹪莺和黄腹山鹪莺雌雄鸣声差异1)纯色山鹪莺雌雄个体鸣声差异:纯色山鹪莺的鸣声结构简单,为单音节重复型和音段序列稳定型。雌性共有3种鸣叫,均为单音节重复型;雄性鸣声共有12种,音节类型变化丰富。典型鸣叫句型2和句型12可用于野外纯色山鹪莺的性别判定,雌性个体鸣声的最高频率和主频率以及音节长都大于雄性个体,因此发出叫声所付出的能量更多,音质更高,从听觉上,雌鸟鸣叫的音质较雄鸟要饱满,厚重。2)黄腹山鹪莺雌雄个体鸣声差异:黄腹山鹪莺雌性个体鸣声组成结构简单,一种为单声鸣叫,两种为单音节重复型,叫声平缓,语速均匀,季节差异不明显;雄性个体鸣声结构复杂,有单音节重复型、单音节鸣唱型、双音节重复型和音段序列稳定变化型等几种类型,声音婉转动听,季节变化比较显着,且具有在繁殖季节特有的鸣唱声。雌性个体鸣声的频宽和音节长小于雄性个体。典型鸣声句型Ⅱ和句型Ⅳ可用于野外黄腹山鹪莺的性别判定。P2/P8引物对这两个物种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较为准确,可能也适用于其它雀形目单态性小型鸟类物种的鉴定。这两种鹪莺雌雄个体鸣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鸣声组成结构和组合方式,由此推测雌雄个体的鸣声差异可能与其所表达的内容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张建新[4](2008)在《纯色山鹪莺尾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的《物种起源》及生物进化理论,让达尔文为世人所熟知,但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性选择的问题。因此,达尔文在后来的一本书中对性选择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鸟类中那些拥有特别长且艳丽的尾羽的雄鸟,其进化动力来源于性选择的压力,也就是说是为了竞争配偶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08年04期)

朱成林,黄进文,张建新,丁志锋,郑细群[5](2008)在《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叫》一文中研究指出鸟类鸣叫是鸟类行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探究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的鸣叫模式与其尾羽逆向变化的关系,于2007年8-10月在广东省肇庆江溪村对繁殖期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声等行为进行研究。运用焦点动物观察法,通过Olympus DS-20数码录音笔(100—17100Hz)和直径50cm声音收集器采集声音。行为统计以直接观察和SonyDCR-VX2000E数码摄像机录像相结合。结果如下:⑴共采集到620个鸣句,分属6种鸣句类型,其中4中为常见类型,1种为过渡类型,1种少见类型。(2)纯色山鹪莺的鸣声结构简单,变化较多,能够根据环境改变鸣声,具有识别危险程度和危险对象种类的能力。(3)鸣声均和一定的行为具有联系,4种主要鸣声类型均伴有抖尾行为出现。据此认为,纯色山鹪莺鸣唱结构简单但变化较多,而尾羽在其领域鸣叫行为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纯色山鹪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纯色山鹪莺P.inornata共同体现出一个特点,其繁殖期尾羽短于其冬季尾羽,但由于两者的雄雌外形相似而难以野外鉴别。为此,我们采用CHD基因法对二者的性别进行鉴定,并通过解剖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发现:1)P2/P8引物适用于这两个物种的性别鉴定,而2550F/2718R不适用;2)分子方法鉴定结果与解剖鉴定结果完全相符;3)使用非伤害性取样法拔取的羽毛中提取的DNA具有同样效果。为此,我们认为使用P2/P8引物对这两个物种进行性别鉴定可靠,具快速鉴定的效果,而2550F/2718R引物可能不适用于莺科鸟类的性别鉴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色山鹪莺论文参考文献

[1].褚福印.纯色山鹪莺(Priniainornata)和黄腹山鹪莺(P.flaviventris)稳定的配偶关系限制雄性欺骗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孟莉,张建新,潘虎君,栾欣晨,黄幸雪.黄腹山鹪莺和纯色山鹪莺性别的分子鉴定[J].四川动物.2010

[3].孟莉.纯色山鹪莺(Priniainornata)和黄腹山鹪莺(P.flaviventris)性别的分子鉴定和鸣声差异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张建新.纯色山鹪莺尾羽的启示[J].大自然.2008

[5].朱成林,黄进文,张建新,丁志锋,郑细群.纯色山鹪莺的领域鸣叫[J].动物学研究.2008

标签:;  ;  ;  ;  ;  

纯色山鹪莺论文-褚福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