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尺度衰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地信道,路径损耗,直观路径,二径模型
大尺度衰落论文文献综述
郑彩顺,张财元,刘武超,刘冰炎[1](2018)在《空地链路无线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地链路无线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建立在现有路径损耗预测经验公式与实测信道数据的基础之上。空地链路无线信道高低仰角区域的电波传播特性也是研究者所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从空间信道测量体系的建设问题入手,对空地链路无线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的路径损耗预测模型及与之相关的二径模型的建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8期)
李勇强,袁明辉[2](2018)在《城市环境下室外高频段大尺度衰落特性测量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需求的第5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传统的蜂窝通信频谱资源紧张,高频段(6 GHz以上)成了研究的热点之一。此次采用基于PN序列的时域测量系统、选用定向和全向天线,对中心频点14.8 GHz,带宽500 MHz的城市室外环境信道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直视场景(LOS)和非直视场景(NLOS),分析得出城市室外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模型和阴影衰落因子。(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刘晓敏[3](2016)在《基于叁维射线追踪的大尺度衰落模型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信号传播中,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的衰落主要来自于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以及阴影衰落,这叁者建模的精确度对于网络的规划与部署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路径损耗的计算中,确定性模型相对于经验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考虑到电磁波的各种传播途径,包括直射、反射、绕射、透射等,并考虑到影响电波传播的各种因素,从而针对不同的具体场景做出准确的预测。本论文基于确定性模型中的叁维射线追踪模型,主要研究了用户分布的高度对于路径损耗的影响,基于实际的网络场景,借助于Matlab软件以及WinProp软件,对研究区域内室内、室外不同高度处的路径损耗值进行了仿真与结果统计,对路径损耗做出了一定的修正,提出了 HeightGain的概念,即研究场景中,某一高度处与其水平位置相同的参考高度处路径损耗的差值。从处理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向性天线还是方向性天线,HeightGain均可看成是由叁段折线所组成的,其中两个转折点分别发生在基站高度位置以及60m高度处。同时,方向性天线相比于全向性天线有着更大的动态范围。论文之后搭建了 LTE网络仿真平台,借助仿真对不同场景下蜂窝网络的各项性指标能进行了研究,从接入宏站、微站、家庭基站的用户的比例、中断率、吞吐量等几个方面对比了路径损耗模型在加入HeightGain修正量后与未加入之前网络性能的对比。仿真结果显示,在加入修正量后,网络性能相比之前有了很显着的变化。论文最后针对北京东城区的实际网络地图,研究了 TD-LTE网络中微站上倾角的改变对于分布在高层用户的信号质量的提升。最终的仿真结果显示,微站天线上倾角的改变将会使得微站的信号覆盖面积减小,但却使得其对高层用户的负载率有显着的提升。论文给出了针对特定的参考网络,微站天线的最优化角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05)
肖晶成[4](2016)在《虚拟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大尺度衰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以宽带虚拟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系统的无线传播信道研究为中心,重点探究相应测试方法以及研制高效的测量系统,并且使用研制的系统进行了2014年和2015年两次实际的外场信道测量活动,采集了暗室和北京交通大学西操场的大规模多天线无线传播信道数据,通过采用包括LS (Least Square)、MUSIC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等在内的信道测量和参数估计算法提取信道参数。先介绍了系统实现原理和各部分功能模块的作用,进而通过实验室校准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准确的提取出无线信道传播特性,例如,在信道冲激响应的测试中可以准确的获取信道的多径数目、多径时延以及路径损耗等。另外在角度域的测量中,可以以最大平均误差不大于0.6°得到1×2MIMO的到达角度。并分析在实际的测量场景中测得的数据,得到相应的信道特性,为5G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介绍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概括了无线信道的特点以及能体现信道传输能力的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征参数,对大规模多天线阵列(Massive MIMO)系统的无线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点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无线信道的衰落模型和无线信道测量方法进行全面的归纳分析,给出宽带信道测量的基本要求、信道测量的分类、信道测量的应用场景,基于现有文献对广泛使用的信道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做出分类和分析。其次,详细阐述虚拟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系统的研制,第一步对Massive MIMO信道测量技术做出分析,概述虚拟Massive MIMO的信道测量原理;第二步根据提出的信道测量技术与原理,参考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在详细考虑信号源、天线阵列、时钟同步单元、射频接收单元以及数据采集和存储单元的相关功能以及参数的基础上,设计或购买不同的硬件设备搭建一套适用于Massive MIMO信道测量的系统,随后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与现有的商用信道测量相比,本系统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实现简单,并且为保证在信道测量的过程中探测信号的相位连续,采用了光纤拉远设备保证整个系统的同源同步,进而保证系统的相位同步;在数据的采集存储过程中,采用虚拟连续存储的方法,即减轻了硬盘的数据存储压力又不破坏数据的有用信息,有效提升了系统的性能:通过使用信道仿真仪器对搭建的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室的校准,证明了方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概述对Massive MIMO信道进行真实测量的方案,对两种不同场景的虚拟Massive MIMO信道测量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描写和分析:介绍测试点和天线阵列的摆放策略、测试基本参数、测试性质及其条目;通过实地信道测量,得到信道冲击响应的结果,提出了有效统计信道参数的算法,全面分析Massive MIMO无线传播信道的各种特性:Massive MIMO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路径损耗、阴影衰落阵列相关性等,研究表明天线阵列的不同阵元对固定目标用户的不同链路阴影衰落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源于同一障碍物对天线阵列的不同阵元的遮挡。(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3-01)
孙君,谢利娟,许晖,刘顺顺[5](2016)在《15 GHz频段下会议室内信道大尺度衰落特性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移动蜂窝频段的严重短缺,使得高频段的开发与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采用了基于PN序列的时域测量系统,在15 GHz频段下对会议室环境的直视场景(LOS)和非直视场景(NLOS)进行了信道测量,分析了其大尺度衰落特性,得到了距离和路径损耗的关系,并计算得出室内会议室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指数和阴影衰落因子。测量采用了增益为27 dBi的双脊波导天线和全向天线,通过改变发射天线水平角得到某个距离下的测量数据,分析了特定场景下接收功率随角度的变化特性。(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建玉,李健,吕晓军[6](2015)在《车地通信大尺度衰落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在高速铁路周边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现对高速铁路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地面汇聚节点实时地将环境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发送到高速列车上,高速列车根据所接收到环境信息来更新或校正行驶决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可见,保持汇聚节点和高速列车之间的不间断通信,即保证列车和地面汇聚节点之间的通信功率损耗不能高于某个阈值,以保证列车可以时刻接收到来自地面的环境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关系到汇聚节点的部署问题。为此,需要建立精确的列车和地面汇聚节点之间通信的大尺度衰落模型。这里,首先给出了高速列车与地面汇聚节点通信的一个通信方案;然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环境下的车地通信大尺度衰落模型;接着根据节点能耗模型和大尺度衰落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终端接收质量保障的节点优化部署方案;最后通过对模拟实验数据的处理来描述建模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节点部署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5-11-04)
郑雅丹,任术波,董明科,吴建军[7](2013)在《基于大尺度衰落模型的GEO卫星移动通信信道质量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TE移动通信系统中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是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技术的一项重要参数。由于GEO卫星信道存在较长的传输时延,为保证有效的AMC调整,对CQI进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在GEO卫星通信系统中进行CQI预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行的预测策略。利用大尺度衰落模型,对CQI数据进行近似,将小尺度衰落的影响尽量去掉,可以满足现有预测算法的预测要求,通过对多种预测方法的比较,最终选择了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和Kalmad滤波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的预测条件,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策略能够很好的给出预测结果,可以保证AMC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3-07)
王代华,宋林丽,王宇龙,孔祥善,张志杰[8](2012)在《平坦地面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地面无线信道缺乏大尺度衰落模型的现状,选取平坦地面环境为典型研究对象,进行了2.4GHz无线信号沿近地面传播的信号强度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线性回归建立了该地面环境的路径损耗模型。统计参数分析表明,双斜率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适用于近地面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特性表征,突变点位置取决于收发天线高度,路径损耗指数在突变点前小于2,突变点后在2.87~3.74之间。所得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模型不适用于近地面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表征,本文所建模型更具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2年06期)
冯晶凌,刘伟[9](2012)在《大尺度衰落LTE协作通信的波束成型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尺度衰落环境不仅具有较长的信道延时特征,而且具有明显大于LTE调制带宽的系统交换延迟。当基于相邻小区基站进行虚拟天线联合处理,并对多个接收簇进行组播协作通信时,必须考虑两类延时带来的延时误差。此时,每个接收簇由多个单天线接收节点构成,簇内节点接收相同的信息流,不同簇间信息流不同。文中研究了发射天线之间存在交换同步延迟的情况下的信道估计性能,评估了系统整体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波束成型的优化设计方案。仿真及部分算法分析表明,新算法可通过对每个接收节点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进行优化来提升整体系统性能,可在实际大尺度LTE工作环境下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冯晶凌[10](2011)在《大尺度衰落环境下多天线发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无线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更高的速率,更可靠的传输和更广泛的使用已经成为衡量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所使用的早期核心网络构架越来越成为向更高速率,更高可靠性网络的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了克服传统网络结构的缺陷,现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正逐步将多天线技术和协作通信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多天线分集来有效提高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链路速度和稳定度。使用协作通信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小区边缘网络覆盖问题,提高网络整体可靠度。同时,使用协作通信技术还可以有效增加每一跳的传输距离,减少达到指定目标所需要的跳数,降低系统功耗。本文所研究的通信网络中包括一个多天线的基站以及由一定数量的单天线接收节点组成的多跳网络,这些节点将根据自身位置组成多个不同的接收簇。本文重点关注基站与第一跳接收簇之间的下行链路,基站将通过组播的方式同时发送多个独立不同的信息流,需要每个第一跳接收簇正确接收自身对应的信息流,然后通过用户间协作通信的方式将信息转发到下一跳接收簇。在这种下行链路中,需要融合空间复用和组播协作通信,但在多天线下行分集与协作通信的结合问题上,现有的下行链路算法没有很好地根据协作通信的特点,针对性地对基站下行链路进行优化。对于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多天线下行分集协作通信网络的特点,首先根据网络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通过频谱感知算法,检测周围有效范围内其他节点的存在,判断是否可以组建协作通信簇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比了不同感知算法的性能。相比于现有的完全通过上层协议进行指定划分的接收簇组建方案,使用感知算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网络的拓扑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与现有方案同时使用,辅助上层协议组建接收簇。根据现有下行链路算法的缺陷,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基站与下行第一跳协作通信簇之间的链路优化算法。该算法根据网络的实际特点结合了空间复用和组播协作通信,找出了提高通信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并根据这些关键因素设计了整个优化流程。通过仿真测量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相比于其他现有链路算法,对系统性能有显着提升。在具体工程实现层面上,本文对工程约束条件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由于信道传输延迟导致的采样延迟误差对信道估计误差的影响,以及进而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采样延迟,信道估计误差和系统性能叁者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理论分析,仿真以及硬件验证,定量论证了采样延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实现提供理论参考,给出了指定系统性能前提下的系统设计参数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12-01)
大尺度衰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需求的第5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传统的蜂窝通信频谱资源紧张,高频段(6 GHz以上)成了研究的热点之一。此次采用基于PN序列的时域测量系统、选用定向和全向天线,对中心频点14.8 GHz,带宽500 MHz的城市室外环境信道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直视场景(LOS)和非直视场景(NLOS),分析得出城市室外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模型和阴影衰落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尺度衰落论文参考文献
[1].郑彩顺,张财元,刘武超,刘冰炎.空地链路无线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
[2].李勇强,袁明辉.城市环境下室外高频段大尺度衰落特性测量及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8
[3].刘晓敏.基于叁维射线追踪的大尺度衰落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6
[4].肖晶成.虚拟MassiveMIMO信道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大尺度衰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
[5].孙君,谢利娟,许晖,刘顺顺.15GHz频段下会议室内信道大尺度衰落特性测量与分析[J].电信科学.2016
[6].李建玉,李健,吕晓军.车地通信大尺度衰落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C].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2015
[7].郑雅丹,任术波,董明科,吴建军.基于大尺度衰落模型的GEO卫星移动通信信道质量预测方法[C].第九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8].王代华,宋林丽,王宇龙,孔祥善,张志杰.平坦地面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特性[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
[9].冯晶凌,刘伟.大尺度衰落LTE协作通信的波束成型优化设计[J].信息技术.2012
[10].冯晶凌.大尺度衰落环境下多天线发射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