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膜板层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视,角膜,高阶像差,飞秒激光
角膜板层刀论文文献综述
冯熠,贺瑞,渠敏,马秋霞,田慧琴[1](2019)在《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单因素在两步走LASIK手术初期的高阶像差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单因素对两步走准分子激光手术初期角膜高阶像差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角膜屈光不正患者28例,双眼分别行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手术,手术中切开角膜瓣但未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前,利用0PD SCAN-Ⅲ像差仪对双眼进行像差检查,对比单纯制瓣即刻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两种制瓣方式在对高阶像差影响上的差异。结果 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后总高阶像差、彗差和叁叶草差和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总高阶像差、彗差、叁叶草差和手术前相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微型角膜刀制瓣后和飞秒激光制瓣后高阶像差的增加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飞秒激光增加更多。结论 单纯机械刀制瓣在手术初期并不会引起高阶像差的改变,飞秒激光制瓣单因素在手术早期控制高阶像差上的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运江,郑玉芳,汪莉嘉,刘辉[2](2016)在《飞秒激光制瓣和显微角膜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飞秒激光和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制作角膜瓣过程的不同点及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位磨镶术共588例(1150眼),其中使用Intralase FS150飞秒激光仪制瓣LASIK手术(Ⅰ组)患者368例(718眼),使用Moria2显微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手术(Ⅱ组)患者220例(432眼);比较两组手术中出现(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第十叁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赣州市医学会眼科学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07-01)
翟俊涛,段笃文[3](2016)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行LASIK矫正视力的近视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对照组80例采用角膜板层刀制瓣,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术后干眼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均可有效改善或纠正患者视力,但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李仲佶,李雪,杜春宇,胡琦,吴琼[4](2015)在《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前角膜厚度(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corneal thickness,RCST/CT)的不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190例379眼,其中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94例187眼,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96例192眼。根据术后剩余RCST/CT的不同,将飞秒激光辅助LASIK组(FS-IK组)和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组(M-IK组)各分为叁组,IK-Ⅰ组(RCST/CT<55%)、IK-Ⅱ组(55%≤RCST/CT<60%)和IK-Ⅲ组(RCST/CT≥60%)。分别于术前、术后1mo和3mo应用眼反应分析仪(reichert 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结果:不同手术方式(FS-IK与M-IK)比较,CH和CRF均无统计学差异(F=0.44,F=2.56,P=0.51,P=0.11)。不同的RCST/CT比较,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F=103.03,128.48,P均<0.05)。Ⅰ组CH和CRF较Ⅱ组明显减小(P<0.05),Ⅱ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Ⅰ组CH和CRF较Ⅲ组明显减小(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比较,CH和CRF均有统计学差异(F=576.99,1162.06,P均<0.05)。术后1mo和3mo,CH和CRF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mo和术后3mo比较,CH和C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还是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在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下降,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无差异。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比例越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吴强,崔巍,张俊峰,张林丽,贺梦晖[5](2014)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术后瓣厚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制作角膜瓣的特点,评价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技术的可预测性、均匀性、精准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6~9月间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飞秒激光制瓣组,共56例110只眼;B组为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共55例108只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取随访资料完整者,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98眼),微型角膜刀制瓣组49例(98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瓣多点厚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 (1)两组病例术前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UC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BC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角膜瓣厚度测量:术后1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分析仪(Topcon,Japan)测量两组病例角膜瓣厚度。A组飞秒激光组结果显示在水平子午线角膜瓣中央平均厚度为(108.65±8.23)μm,鼻侧旁中央(2.0mm处)平均厚度为(108.34±7.26)μm,鼻侧周边(4.0mm处)平均厚度为(113.28±6.38)μm,颞侧旁中央(2.0mm处)平均厚度为(109.47±6.27)μm,颞侧周边(4.0mm处)平均厚度为(113.86±9.63)μm,经统计学分析,角膜瓣平均厚度与预设厚度相符合(P>0.05),角膜瓣水平子午线平均角膜厚度无差异(P>0.05)。B组角膜刀组结果显示在水平子午线角膜瓣中央平均厚度为(134.29±7.45)μm,鼻侧旁中央(2.0mm处)平均厚度为(144.38±6.29)μm,鼻侧周边(4.0mm处)平均厚度为(140.60±11.37)μm,颞侧旁中央(2.0mm处)平均厚度为(134.18±4.25)μm,颞侧周边(4.0mm处)平均厚度为(141.26±11.68)μm;经统计学分析,角膜瓣平均厚度厚于预设厚度(P<0.05),并且角膜瓣水平经线平均角膜厚度有差异(P〈0.05)。结论 (1)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均能达到术前预期的矫正视力效果;(2)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与微型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相比,瓣的厚度均匀一致,且精准性和可预测性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张媛,贾冰冰,张岩,高冬梅,庞玉珍[6](2014)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组2为Moria M2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7](2014)在《VisuMax飞秒激光与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安全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汪凌,余野,王勤美[8](2013)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LASIK术后视觉质量及角膜瓣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角膜瓣变化。方法:选取2009-03/2012-03将接受飞秒激光35例70眼患者和接受角膜板层刀的患者45例90眼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视觉质量和角膜瓣进行对比。结果:视觉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所行的手术均有显着的可预测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且术后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及视力差异不显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瓣比较:两组患者在水平方向的角膜瓣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LASIK术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且角膜瓣厚度差异不显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钱晓文[9](2013)在《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LASIK手术矫正视力,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进行LASIK手术;SBK组160例,使用SBK角膜板层刀制瓣进行LASIK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组6个月后无1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SBK组则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术后视力恢复均较好,但激光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30期)
白继,阚秋霞,刘李娜,许多[10](2013)在《8624眼精密角膜板层刀完成薄瓣LASIK并发症的临床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中心大样本统计MORIA OUP-SBK个性化角膜板层刀完成的LASIK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该设备与技术对屈光不正矫正的安全性及预测性。方法:2009年至2012年在4个角膜届光手术中心完成的薄瓣LAISK手术4621人,其中病历完整且复诊超过1个月的病例4550人,共计8624眼,患者年龄18至54岁,亚裔4502人,术前屈光状态+6.25至-1 3.25D,其中近视患者占96%,RK手术后屈光不正矫正34眼。所有手术均应用Moria customized OUP-SBK system制作角膜瓣,角膜瓣厚度设计100微米,选用常规刀速(术前检查角膜瓣厚度小于500微米眼选用低档刀速),负压抽吸环按照患(本文来源于《第四届西南眼科年会暨贵州省医学会第五届六次眼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2)
角膜板层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飞秒激光和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制作角膜瓣过程的不同点及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位磨镶术共588例(1150眼),其中使用Intralase FS150飞秒激光仪制瓣LASIK手术(Ⅰ组)患者368例(718眼),使用Moria2显微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手术(Ⅱ组)患者220例(432眼);比较两组手术中出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膜板层刀论文参考文献
[1].冯熠,贺瑞,渠敏,马秋霞,田慧琴.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单因素在两步走LASIK手术初期的高阶像差变化[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9
[2].张运江,郑玉芳,汪莉嘉,刘辉.飞秒激光制瓣和显微角膜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的临床比较[C].江西省第十叁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赣州市医学会眼科学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3].翟俊涛,段笃文.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6
[4].李仲佶,李雪,杜春宇,胡琦,吴琼.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辅助LASIK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5
[5].吴强,崔巍,张俊峰,张林丽,贺梦晖.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术后瓣厚度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
[6].张媛,贾冰冰,张岩,高冬梅,庞玉珍.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4
[7].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VisuMax飞秒激光与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4
[8].汪凌,余野,王勤美.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LASIK术后视觉质量及角膜瓣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3
[9].钱晓文.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白继,阚秋霞,刘李娜,许多.8624眼精密角膜板层刀完成薄瓣LASIK并发症的临床统计[C].第四届西南眼科年会暨贵州省医学会第五届六次眼科年会论文汇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