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转发光论文-王春

上转发光论文-王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转发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转发光技术,免疫层析,旋毛虫,即时检测

上转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1](2019)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猪旋毛虫方法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猪是旋毛虫主要宿主之一,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旋毛虫的猪肉及其产品是人类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旋毛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目前旋毛虫检测方法无法满足现场快速检测旋毛虫病的要求。因此,开发适用于现场的高效、灵敏的旋毛虫检测方法,能有效地缩短旋毛虫的检验时间,并为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based lateral flow assay,UPT-LF)技术快速检测猪旋毛虫。通过抗原和检测模式筛选、层析条件优化,确定间接法制备试纸条。将山羊抗猪IgG与示踪物上转发光颗粒(up-converting phosphor particle,UCP)共价偶联,以旋毛虫肌幼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WM5)表达的蛋白WM5(2 mg/mL)与兔抗山羊IgG(0.5 mg/mL)喷点于分析膜上作为检测带(T)与质控带(C),并命名该试纸条为Tsp-UPT-LF。通过进一步优化确定Tsp-UPT-LF最佳血清稀释倍数(5倍)、最优样品处理液(0.03 mol/L的PB内含有0.5%NP-40,0.1 mol/L NaCl,1%BSA)。通过对95份阴性血清的检测,确定Tsp-UPT-LF的Cutoff值为0.099。猪囊虫、华支睾吸虫感染后的猪血清测试结果显示Tsp-UPT-LF的特异性良好。对273份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Tsp-UPT-LF和ELISA的总符合率为92.31%,一致性系数Kappa(K)值为0.837,表明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Tsp-UPT-LF检测感染五万条旋毛虫肌幼虫猪血清,结果显示感染第28 d为阳性(T/C值0.109),第122 d阳性最强(T/C值为0.207),至第425 d时阳性值有所下降,抗旋毛虫IgG阳性率为71.4%。本研究建立的基于UPT-LF技术检测猪旋毛虫的方法,通过对血清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耗时短(整个检测过程在20 min内完成),为猪旋毛虫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春,张平平,赵勇,唐斌,刘晓雷[2](2019)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UPT-LF)技术,旨在建立UPT-LF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的方法。采用间接法制备UPT-LF试纸条,通过共价偶联使二抗山羊抗猪IgG和上转发光纳米颗粒(UCP)结合,并加入样品垫和被检血清结合,以旋毛虫肌幼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WM5)表达的蛋白WM5为猪抗旋毛虫IgG特异性结合抗原,WM5(2 g/L)与兔抗山羊IgG(0.5 g/L)喷点于分析膜上作为UPT-LF试纸条检测带(T)与质控带(C),该试纸条命名为Tsp-UPT-LF。Tsp-UPT-LF通过对95份阴性血清检测,确定Tsp-UPT-LF的Cutoff值为0.099。Tsp-UPT-LF和ELISA分别对273份旋毛虫感染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总符合率为92.31%,一致性系数Kappa(K)值为0.837,表明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Tsp-UPT-LF检测旋毛虫、猪囊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猪血清Tsp-UPT-LF呈现对旋毛虫良好的特异性。Tsp-UPT-LF检测感染50 000条旋毛虫肌幼虫28 d猪血清为阳性,T/C值0.109,122 d阳性最强,T/C值为0.207,至425 d时阳性值有所下降,抗旋毛虫IgG阳性率为71.4%。本研究建立了基于UPT-LF技术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的方法,为猪旋毛虫即时感染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迎丽,张丽萍,张丹浩,李加凤,路文静[3](2018)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梅毒心磷脂抗体的研制及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检测梅毒心磷脂抗体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T-LF),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制备心磷脂抗原,使其可以与UPT-LF结合。采用双抗原夹心原理,用上转发光纳米颗粒(UCP-NPs)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进行检测。通过检测98份患者血清,比较UPT-L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叁种梅毒心磷脂抗体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氧化后的心磷脂保留了抗原性,且可与UPT-LF结合。建立了梅毒心磷脂抗体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叁种检测心磷脂抗体的方法中,UPT法与ELISA法的真阳性率是66.7%,真阴性率是71.7%,CORREL值是0.702;UPT法与TRUST的真阳性率是80.6%,真阴性率是74.2%,CORREL值是0.577。结论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是检测梅毒心磷脂抗体的新方法,与基础实验ELISA法和TRUST相关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3期)

吕超,秦志强,许静[4](2017)在《上转发光层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上转发光层析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较新型的临床诊断与检测技术,可满足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检测要求。独特的上转发光特性使该技术具备稳定性更强、敏感度更高等多种优势。目前,上转发光层析技术已在临床检测领域具有部分应用,随着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具备走向家庭及资源有限环境应用的趋势。本文综述了上转发光技术的原理及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王鑫蕊[5](2017)在《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霍乱弧菌多重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及目的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现在霍乱疫情仍然时有报道,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霍乱尤为重要。现已证实霍乱弧菌共有超过200种血清群,其中O1群与O139群为主要致病群,其他型别几乎不会造成疾病流行。因此准确检测O1与O139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有的霍乱检测手段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需要实验操作人员丰富的经验,有的需要依靠精密的仪器设备,有的需要严密的实验设计,有的容易造成结果误判,有的只能定性判断,有的实验耗时较长,有的敏感性不是很高,有的实验成本较高,这些不足都抑制了霍乱弧菌临床快速检验的发展。2.研究方法免疫层析作为经典快速检验技术,操作简便,耗时很短,仅使用制备完成的拭纸,直接将样品加至样品垫,静置一段时间后,即可在视窗肉眼观察结果。然而经典的免疫层析技术过于依赖操作者的个人经验,且只能定性判断结果,这些缺点都制约了免疫层析的发展。将上转换发光材料与免疫层析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样品时,没有杂光干扰,背景干净,既保留了经典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点,如操作简便,设备轻巧,实验耗时很少,又解决了经典免疫层析的问题,比如结果判定依赖肉眼观察,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不能定量判断等,是一种具有临床快速检验前景的新技术。本论文通过研究,利用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UPT-ICG),采用双抗体夹心的方法分别制备了3种拭纸——检测小川型的9B12单抗自配拭纸;检测霍乱O1的9F11单抗自配拭纸;检测霍乱主要流行株的M-(9F11+mAb2)+P-(9F11+mAb1);还制备完成了可以检测不同分辨度霍乱弧菌的叁靶标拭纸。叁靶标拭纸可以同时检测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O1群与霍乱弧菌O139群,叁条检测带之间互不干扰,基本可以达到对霍乱弧菌主要致病群的甄别。通过对拭纸样品垫成分优化、结合垫抗体量与标记条件优化、分析膜抗体量优化,现在这3种单靶标拭纸与1种叁靶标拭纸可以达到很好的敏感性、线性、精密性与特异性。经过现场评价,4种拭纸均可以达到预期实验结果,检测准确率很高。3.研究结果我们制备了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单克隆抗体9B12、霍乱弧菌O1群稻叶型单克隆抗体9F11;并且利用这两种单克隆抗体,结合已有的霍乱弧菌O139群抗体mAb1与mAb2制备了叁种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的单靶标拭纸,可以分别检测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O1群与霍乱弧菌流行株——即O1群与O139群。其中检测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的拭纸M-9B12+P-9B12、检测霍乱弧菌O1群的拭纸M-9F11+P-9F11的敏感性均为102cfu/ml,检测霍乱弧菌流行株的拭纸M-(9F11+mAb2)+P-(9F11+mAb1)敏感性为103cfu/ml。检测其他食源性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等时,均为阴性反应,可见这叁种单靶标拭纸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临床分离株现场评价实验,共检测菌株78株,包括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15株,稻叶型12株,彦岛型12株(与小川型有血清凝集的共5株),O139群15株,非O1非O139群24株。针对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的M-9B12+P-9B12检测小川型覆盖度为100%,检测各型霍乱弧菌的准确率为98.7%。针对霍乱弧菌O1群的拭纸M-9F11+P-9F11检测霍乱O1群的覆盖度为100%,检测各型霍乱的准确率为100%。在叁种单靶标拭纸的基础上,我们研发成功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不同分辨度霍乱弧菌的叁靶标拭纸,在定性判断检测霍乱弧菌样品的血清群、定量检测其浓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初步分型。根据出现峰值的T带,判定待检样品是霍乱弧菌O1群小川型,或是霍乱弧菌O1群,或是霍乱弧菌O139群。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该叁靶标拭纸检测霍乱弧菌的敏感性可达103cfu/ml,与其他食源性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等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临床分离株现场评价实验,其覆盖度为100%,检测各型霍乱的准确率为100%。我们研发的4种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的高灵敏霍乱弧菌检测拭纸具有操作简便,仪器易携带,实验耗时短,可以定性定量判定实验结果,敏感性与特异性理想等优点,是很有潜力的临床快速检验方法。4.讨论在现有的霍乱弧菌检测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快速检验的要求,存在各种各样缺陷的情况下,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的拭纸研发,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问题。使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拭纸检测菌株时,仅需要使用已配制好的样品处理液(本论文使用的是碱性蛋白胨水)稀释样品,然后使用加样枪吸取样品加至拭纸加样孔内,静置15min后使用UPT生物传感器检测,即可获得实验结果。一次实验操作涉及的拭纸、样品处理液为事前制备完成的;生物传感器体积轻巧,便于携带;实验操作非常简单,对实验操作者没有任何技术要求,易于推广,非常适合临床快速检验及在基层卫生医疗中使用,对霍乱疫情的快速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防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7-03-19)

王晓晨,周蕾,孙崇云,赵勇,王鑫蕊[6](2016)在《蓖麻毒素单抗制备及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可快速、精确地对蓖麻毒素(RT)进行定量检测的上转发光免疫检测技术(UPT-LF),即RT-UPT-LF。方法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并对效价进行评价;采用效价最高的4种单抗分别与上转发光纳米颗粒(UCP-NP)共价偶联,分别作为检测带,进而两两配伍,确定最优的配伍组合条件建立RTUPT-LF方法;对RT-UPT-LF的敏感性、精密性、定量能力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所建立的RT-UPT-LF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对蓖麻毒素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5 ng/ml,定量范围为0.5~1000 ng/ml,与其他高浓度毒素无非特异反应,该法为蓖麻毒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赵勇[7](2016)在《基于电场驱动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是一种经典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验、生物反恐侦检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医药与纳米材料、光电子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和发展了一系列高新生物技术,同时也为免疫层析技术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动力。本研究将外部电场引入到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体系中,拟以电场作为层析驱动力来进一步提升免疫层析的检测速度和检测性能,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电场驱动式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即电致免疫层析技术,简称电致层析。方法:[1]电致层析理论体系与技术平台的建立:首先,构建免疫层析有关层析运动的物理模型,从理论上阐释外加电场对层析动力的影响及作用规律,从而建立电致层析检测技术的层析动力学理论体系。其次,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平台进行电致层析实验技术平台的搭建,并通过实验来观测外加电场对免疫层析试纸检测信号的影响,进行电致层析理论模型的实验验证。[2]电致层析动力学研究及生物效应评价:以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检测试纸为实验对象,鼠疫菌为检测靶标,实时观测不同电场方向和电场强度对试纸检测信号以及检测速度的影响,从而阐释外加电场对层析动力的作用规律;同时,详细研究不同强度外加电场对鼠疫菌检测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可能影响机制进行探讨,依此进行电致层析检测敏感性的优化研究。[3]电致层析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以鼠疫菌为检测靶标,以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方法(无电场)为对照,系统评价电致层析在鼠疫菌快速检测中的综合性能,包括检测敏感性、定量线性和精密性;采用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小肠耶尔森氏菌以及炭疽芽孢杆菌等种属近缘或特定情况下可能同时存在的菌株进行电致层析检测特异性评价;在鼠疫菌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酸、碱、盐、粘性物质以及生物基质(生物大分子)等不同类型的干扰物,评价电致层析对复杂样品的检测耐受性。结果:[1]电致层析理论体系与技术平台的建立:以试纸中信号源颗粒浓度为模型参数,基于相场模型构建了电致层析的理论模型;以方程的形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加电场对层析动力的影响,解析了电场在颗粒浓度分布、流量分布和流速分布中的动力作用。另外,我们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平台搭建了电致层析技术平台,实现了对电场作用下的试纸检测信号的实时监测;结果显示,试纸检测信号的强度增长率随着正向(电场方向与层析流动方向一致为正向,反之为反向)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实验测试值与基于理论模型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电致层析动力学研究及生物效应评价:在试纸上施加不同方向的电场并对检测信号进行监测,发现正向电场在15v强度下即可显着提高试纸的检测信号强度,而反向电场则对检测信号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强度(15~60v)正向电场作用下的试纸检测信号强度及层析速度:(1)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试纸检测信号强度也逐渐增加,但是到60v时信号开始回落;(2)层析速度(信号平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快,检测信号进入平台期的时间可由15min缩短至5min。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可以有效地促进作为信号源的上转发光纳米颗粒从试纸结合垫中的解离,并且加快颗粒的层析速度。电致层析生物效应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施加电场(20~50v)可使免疫层析反应时间缩短至5min,且检测敏感性随着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加。[3]电致层析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电致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可将检测时间缩短至5min,且检测敏感性、定量范围、精密性、特异性、样品耐受性等综合性能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就鼠疫菌检测而言,最低检测限可达5.0′102cfu/ml,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未加电)检测法敏感性相当;可对5.0′102cfu/ml~5.0′106cfu/ml浓度范围内的鼠疫菌进行准确定量(r2=0.9978),并且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性(cv≤10%);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小肠耶尔森氏菌以及炭疽芽孢杆菌等九种种属近缘菌株或或特定情况下可能同时存在的菌株均未见交叉反应;在较高浓度的hcl(ph≥3)、naoh(ph≤12)、nacl(≤0.5m)、peg20000(≤5%)、bsa(≤200mg/ml)等干扰物质存在于检测样品中时,电致层析检测体系均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鼠疫菌最低检测限仍可达到5.0′102cfu/ml~5.0′103cfu/ml。结论:本研究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平台,建立了一种电场驱动的新型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即电致层析。我们首先构建了电致层析的物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加电场在层析动力中的作用,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鼠疫菌检测试纸,我们从实验方面详细分析了不同电场条件对层析动力的影响及作用规律:电致层析可以有效促进信号源颗粒从试纸结合垫的解离,并提高颗粒的层析速率,从而可以明显加快层析反应的进程,缩短检测所需时间。以鼠疫菌为检测靶标,结果显示,电致层析在将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用时由15min显着缩短至5min的同时,仍然可以保持优越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定量准确性等性能;并且,电致层析同样展现出较强的样本耐受性,为其现场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电致层析检测技术,通过引入电场驱动力可以显着地提升传统的基于毛细作用力的免疫层析检测速度,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的优势,为传染病现场快速诊断、临床危重症床旁诊断、违禁品筛查以及生物反恐应急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快捷的检测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6-05-10)

王晓晨[8](2016)在《基于上转发光技术对鼠疫菌在感染鼠脏器中的分布及致病关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主要可以引起腺鼠疫、肺鼠疫以及败血症型鼠疫。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并伴有严重毒血症症状、全身酸痛且烦躁不安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而在自然界中,鼠疫主要是在啮齿类动物与跳蚤之间相互传播并繁殖。纵观历史上共有叁次鼠疫的大规模爆发,而其中的第二次鼠疫更是绵延了数百年,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死亡,由于鼠疫菌有着传播快、感染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它的的检测以及其在感染鼠体内脏器中的分布及致病关联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实验内容如下:选取30只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对其进行分组并通过腹腔、滴鼻、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鼠疫菌攻毒后,10只一组分离饲养并每隔8小时观察小鼠的情况(精神状态、食欲、背毛等),并每组随机小鼠进行脱颈处死取材(心、肝、脾、肺)研磨制备为待测液后与标记了鼠疫抗体的上转发光颗粒进行混匀结合,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检测,观察患鼠疫小鼠不同脏器内的鼠疫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致病关联性进行讨论。目的:将上转换发光颗粒(Up-converting Phosphor,UCPs)作为标记物应用于免疫检测,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对鼠疫菌抗体进行标记,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在患病小鼠体内各个脏器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实现对不同脏器内鼠疫菌分布的灵敏快速检测。方法:对直径大小约为50nm的UCP颗粒的表面进行一系列的修饰活化包括氨基化(添加氨基基团)与醛基化(添加醛基基团)然后将其与鼠疫特异抗体相标记,之后与制备好的感染鼠疫脏器单细胞悬液混合孵育后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评价分析不同脏器中鼠疫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与致病性的关联并通过成熟的试纸条层析技术对检测结果加以佐证;结果:(1)优化了上转发光颗粒的修饰过程,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修饰后的颗粒进行观察发现,经过修饰后的颗粒可以粒径大小均一,在溶液中有着良好的分散性,为其作为生物标记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对鼠疫菌的试纸条免疫层析方法;(3)建立了基于上转发光的流式检测技术,并可以对鼠疫耶尔森氏菌完成快速的分析检测;结论:结合了上转发光技术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可以对鼠疫菌完成快速、精准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为防范生物性恐怖袭击、了解鼠疫菌致病关联、以及应对突发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凯,罗海峰,胡秋实,于莉,林长青[9](2016)在《上转发光技术快速检测尿液中氯胺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T-LF)建立一种可在现场快速定量检测尿液中氯胺酮(Ketamine,KET)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竞争法免疫层析原理,以上转发光材料(UCP)作为生物示踪物,建立快速检测尿液中KET含量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KET-UPT-LF),并通过专用的便携UPT生物传感器分析进而计算出氯胺酮浓度。通过系列浓度标准品检测评价其敏感性、精密性及线性响应。收集经LC-MS鉴定的现场尿液样本,同时进行KET-UPT-LF及胶体金的检测,一方面通过与胶体金定性检测结果的比较来评价KET-UPT-LF对于实际尿液样本中KET的定性检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LC-MS的定量检测结果比较来评价KET-UPT-LF定量检测性能。结果通过对系列浓度标准品检测结果分析,KET-UPT-LF敏感性为93.75 ng/m L,线性范围为93.75~6 000 ng/m L(r=-0.99448,P<0.0005)。在现场样品检测评价中,同一样本的KET-UPT-LF和胶体金结果在定性分析,其结果是一致的。KET-UPT-LF与定量确证方法 LC-MS的定量检测结果经t检验无显着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氯胺酮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KET-UPT-LF),在满足胶体金等快筛试剂快速简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现场快速定量检测,且用户友好性优于LC-MS等定量确证方法,为现场快速定量检测尿液中的毒品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10](2016)在《“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获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杨瑞馥、周蕾、黄惠杰、黄立华、郑岩、林长青完成的"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项目基于光学纳米材料、生物检测、智能(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6年01期)

上转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UPT-LF)技术,旨在建立UPT-LF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的方法。采用间接法制备UPT-LF试纸条,通过共价偶联使二抗山羊抗猪IgG和上转发光纳米颗粒(UCP)结合,并加入样品垫和被检血清结合,以旋毛虫肌幼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WM5)表达的蛋白WM5为猪抗旋毛虫IgG特异性结合抗原,WM5(2 g/L)与兔抗山羊IgG(0.5 g/L)喷点于分析膜上作为UPT-LF试纸条检测带(T)与质控带(C),该试纸条命名为Tsp-UPT-LF。Tsp-UPT-LF通过对95份阴性血清检测,确定Tsp-UPT-LF的Cutoff值为0.099。Tsp-UPT-LF和ELISA分别对273份旋毛虫感染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总符合率为92.31%,一致性系数Kappa(K)值为0.837,表明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Tsp-UPT-LF检测旋毛虫、猪囊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猪血清Tsp-UPT-LF呈现对旋毛虫良好的特异性。Tsp-UPT-LF检测感染50 000条旋毛虫肌幼虫28 d猪血清为阳性,T/C值0.109,122 d阳性最强,T/C值为0.207,至425 d时阳性值有所下降,抗旋毛虫IgG阳性率为71.4%。本研究建立了基于UPT-LF技术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的方法,为猪旋毛虫即时感染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检测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转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上转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猪旋毛虫方法建立[D].吉林大学.2019

[2].王春,张平平,赵勇,唐斌,刘晓雷.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19

[3].李迎丽,张丽萍,张丹浩,李加凤,路文静.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梅毒心磷脂抗体的研制及初步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4].吕超,秦志强,许静.上转发光层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

[5].王鑫蕊.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霍乱弧菌多重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

[6].王晓晨,周蕾,孙崇云,赵勇,王鑫蕊.蓖麻毒素单抗制备及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军事医学.2016

[7].赵勇.基于电场驱动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

[8].王晓晨.基于上转发光技术对鼠疫菌在感染鼠脏器中的分布及致病关联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9].张凯,罗海峰,胡秋实,于莉,林长青.上转发光技术快速检测尿液中氯胺酮[J].刑事技术.2016

[10]..“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获奖[J].稀土.2016

标签:;  ;  ;  ;  

上转发光论文-王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