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态汞论文-刘心东,刘明,张若宇,陈来国,赵伟

气态汞论文-刘心东,刘明,张若宇,陈来国,赵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态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态元素汞,背景点,后向轨迹,区域传输

气态汞论文文献综述

刘心东,刘明,张若宇,陈来国,赵伟[1](2019)在《华东高山背景点大气气态汞含量与传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测汞仪(Tekran2537B)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对武夷山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连续1a的观测.结果表明,武夷山GEM年均浓度为(1.70±0.43)ng/m3,稍高于北半球背景值,表明武夷山受到一定程度的大气汞污染.GEM浓度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季风和风速是影响武夷山GEM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武夷山四季GEM表现为不同的日变化特征,早上8:00之后,春秋季GEM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则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并在晚上不同时刻出现峰值.GEM值白天低于晚上,这与风速和汞的长距离迁移有关.后向轨迹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偏西风背景下污染气团经江西向武夷山输送是大气汞迁移的主要路径,而江西和福建中北部为武夷山大气汞污染的潜在源区.△GEM/△CO值表明武夷山GEM汞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贡献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建成[2](2018)在《南极内陆和海洋边界层大气汞传输和气态汞海—气交换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汞(Hg)是有毒性的物质,由于其广泛的存在,并且具备长距离传输的属性,受到了全球的关注。极地地区很高的汞富集现象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汞可以通过传播影响到如此偏远的地区。汞在冰/雪-气界面的转化和交换过程有其独特机制,气候变化也将对其产生影响。汞的海-气交换过程对于汞的全球循环过程来说至关重要。海洋释放的汞不仅是对大气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促使了它更长距离的传播。本文重点关注南极内陆和海洋边界层中大气汞分布特征、传输机制以及气态汞海-气交换过程,研究区域涵盖南极内陆、南大洋以及印度-太平洋海域。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2012年12月16日至2013年2月6日,调查了自南极沿岸到内陆断面气态总汞(TGM)的分布特征。TGM分布范围为0.32-2.34 ngm-3,平均浓度为0.91±0.33ngm-3。沿岸受到海洋释放影响,内陆地区(海拔>3000m)呈现出高值。受地形和氧化还原条件影响,内陆平缓地区(距海岸290-800 km)TGM浓度值要高于陡坡区(距海岸800-1000 km)。昆仑站TGM浓度呈现出显着的昼夜差异,午夜最低而正午最高。这种昼夜特征可归因于雪中气态汞的再释放,氧化损耗以及混合层的对流过程。(2)2014年12月13日-2015年2月1日,随雪龙船观测了南大洋周边大气中气态汞(GEM)及表层海水中溶解性气态汞(DGM)的浓度。南大洋夏季海洋边界层中GEM浓度范围:0.39-1.92 ngm-3,均值:0.93 ±0.19 ngm-3;表层海水中DGM浓度范围:7.0-75.9 pgL-1,均值:23.7± 13.2pgL-1。边界层中GEM出现的低值(<0.6 ng m-3)揭示了南大洋夏季也可能发生大气汞损耗事件,另外还会受到南极内陆下降风气团的影响。海冰融化将导致更多的汞进入南大洋海水中并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南大洋在夏季会释放气态汞到大气中。(3)发现在中央印度-太平洋地区赤道附近海域海洋边界层(MBL)中GEM浓度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排除人为活动排放、火山活动以及生物燃烧的影响,这种持续性的GEM升高很可能和海洋释放联系在一起。而表层水体中DGM含量在赤道地区也相应升高,更是佐证了这一点。巨大而强烈的降水活动给当地海表带来大量的汞的沉降,在强烈光照条件下,容易被还原并重新进入大气。这揭示赤道附近地区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气态汞传输过程中“中转站”,起着“跳板”的作用,帮助汞的再次传播。(4)开发了一套表层海水DGM船基走航连续分析系统,并得到很好的应用。获得了南大洋和西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DGM浓度,结合GEM浓度、表层海水温度(SST)和风速(SPD)数据,计算了气态汞海-气交换通量。气态汞的海-气交换通量主要受DGM浓度和风速影响。另外,各不同海域报道的表层海水DGM分布和气态汞海-气交换通量数据时空差异十分的大,未来更多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姚诚[3](2018)在《南京市钢铁企业气态汞污染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两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原料中的汞及烟气排放中气态汞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控制钢铁行业的汞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4期)

米雪峰[4](2017)在《云南高原地区气态汞时空分布及人为源排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汞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进行迁移和转化。汞不仅对污染源排放地有危害,还可在环境大气中进行长距离传输迁移,进而危害其他地区。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大气汞污染呈现下降趋势,而亚洲中的发展中国家大气汞污染仍呈上升趋势。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大中城市或偏远地区,对西南高原地区城市研究较少,云南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冶炼活动频繁,排放了大量的汞,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开展相关地区的大气汞监测研究,对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环工楼顶进行为期一年的采样及分析工作,并于2017年3月采集分析了东风东路、新螺蛳湾和西山森林公园的样品,环境样品用镀金石英砂管采集分析,2015年6月、2015年8月、9月及2016年10月、11月昆明、玉溪、文山和保山采集分析了工业污染源样品,2016年8月、9月采集分析了民用燃煤炉生物质燃烧及无烟煤燃烧烟气汞样品和机动车尾气中烟气汞样品,人为源样品采用稀释通道与二次金汞齐法结合采样,分析环境中气态汞时空分布特征及人为排放源的污染特征,结论如下:(1)在2016~2017年采样期间,昆明市气态汞的平均浓度为4.02±1.86ng/m~3,其季节变化特征是夏季浓度最高,其次为秋季与冬季,春季浓度最低,四季气态汞的浓度基本为日间高于夜间。从空间变化上看,昆明市气态汞浓度在商业区(新螺蛳湾)、交通密集区(东风东路)较高,在文教区(环工楼)和清洁对照点(西山森林公园)浓度较低(2)在采样期间,由于臭氧等氧化物浓度较高,气态元素汞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气态汞浓度较低,昆明春季气态汞浓度与气温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夏季、秋季与冬季温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加,大气汞的光致还原过程和微生物还原过程会加强,土壤释汞量增加,使气态汞浓度升高,因此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秋季气态汞浓度与气温显着正相关;春季气态汞浓度与相对湿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气态汞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3)降雨时,气态汞浓度略有增加,持续降雨时,气态汞浓度有下降趋势。降雨初期,土壤孔隙扩大,土壤矿物表面的Hg0释放及Hg2+通过光致还原生成Hg0,使气态汞浓度升高,当降雨量过大时,温度的降低使汞的蒸气压降低,汞的迁移能力降低,并且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土壤孔隙堵塞,使气态汞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4)人为污染源方面民用燃煤中无烟煤浓度范围为7.44~9.29μg/m~3,生物质(薪柴)样品烟气汞浓度范围为2.14~4.23μg/m~3;无烟煤中汞含量为0.12mg/kg,低于此前国内煤中汞含量的研究,生物质(薪柴)中汞的含量为11.95μg/kg。(5)机动车尾气研究中中型货车尾气汞浓度最高,柴油公交车和柴油小型车次之,汽油小型车尾气浓浓度最低。(6)工业污染源中燃煤电厂工业锅炉烟气汞排放系数近似为53μg/kg;溶剂厂工业锅炉烟气汞排放系数近似为73.23mg/t;水松纸厂水煤炉锅炉烟气汞排放系数近似为35.42mg/t;硅厂工业锅炉烟气汞排放系数近似为6.15g/t;烟叶复烤厂工业锅炉烟气汞排放系数近似为89.44mg/t;制药厂工业锅炉烟气汞排放系数近似为2.36mg/t。(7)水泥生产企业烟气汞的平均浓度为3.32μg/m~3,通过布袋除尘和SCR脱硝处理过的窑尾水泥汞排放系数近似为21.3mg/t;通过布袋除尘处理过的窑炉水泥汞排放因子为7.10mg/t;通过静电除尘处理后的窑尾汞排放系数近似为15.87mg/t。钢铁冶炼生产中烧结烟气样品、高炉排放口烟气样品和转炉排放口烟气样品汞浓度分别为4.5μg/m~3、14.41μg/m~3和18.01μg/m~3,粗钢的汞排放系数近似为 0.11g/t。(8)根据2015年云南省统计年鉴烟草制造业原煤消耗量、医药制造业原煤消耗量、水泥产量、粗钢产量估算出2015年云南省烟草制造业汞排放量为22.68kg;估算出2015年云南省医药制造业汞排放量为0.3kg;估算出2015年云南省水泥汞排放量为1.40t;估算出2015年云南省粗钢汞排放量为1.86t。(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甘杰,吕明,谢沙,童若辉[5](2017)在《活性炭吸附/热裂解原子吸收法测定烟气中的气态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专业采样装置,在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口,用活性炭吸附管富集废气中气态汞,并采用直接热裂解原子吸收法测定吸附管中汞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7年12期)

戴伟伟,许月阳,付森林,林陵[6](2017)在《改性活性炭脱除模拟烟气中气态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经硝酸活化再采用NaCl或NaBr溶液化学浸渍改性制备燃煤烟气脱汞吸附剂。通过N_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并且采用模拟烟气在管道喷射装置内考察汞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椰壳活性炭相比,经硝酸活化后的椰壳活性炭汞吸附能力得到提高;而采用NaBr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脱汞效果最好。在管道喷射实验装置内,经过1 mol/L NaBr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在模拟烟气温度120℃,碳汞质量比8 000,停留时间2 s条件下,脱汞率达到92.7%。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脱汞吸附剂。(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高静丽[7](2017)在《钛基石墨烯光催化气态汞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是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指发生在材料和表面吸附物之间的光反应和催化反应的复杂过程。最常用的半导体催化剂是TiO_2,但是TiO_2的禁带宽度较大,使得光催化氧化只能在紫外光环境下进行反应。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对TiO_2进行改性,使其在可见光下也能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国内外对TiO_2的改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石墨烯作为辅助光催化材料近年来也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对其物理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针对钛基石墨烯材料光催化氧化气态汞的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建立锐钛矿相TiO_2的晶体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从头计算法计算锐钛矿相TiO_2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基于上述模型构建锐钛矿相TiO_2热力学最稳定面(101)晶面,研究在该晶面分别掺杂N和Eu元素对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的影响,揭示该掺杂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的物理机制。其次,构建石墨烯掺杂锐钛矿相TiO_2模型,在TiO_2(101)面上覆盖单层石墨烯材料,并分别利用第一动力学原理和第一性原理对该模型进行几何优化,计算优化完成模型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说明石墨烯掺杂钛基材料光催化性能改善的物理机制;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之上,构建N、Eu和石墨烯混掺钛基材料,研究N和Eu的掺杂对Gr/TiO_2能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掺情况下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最后,为验证上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水热反应法制备锐钛矿相TiO_2,调节制备条件,使材料主要暴露面为(101)晶面。对制备完成的材料进行SEM、XRD、UV-Vis和BET表征。同时,利用曲面积分法探究不同掺杂对光催化脱汞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上述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确定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计算材料的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成功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钛基材料改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7-03-01)

范新峰,姜波[8](2016)在《固定污染源气态汞浓度的相对准确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按方法30B测试固定污染源气态汞时,吸附管监测系统的初始认证应进行相对准确度测试,以确认采样与分析系统数据的有效性。该法是通过吸附介质吸附烟气中气态汞,在实验室对含汞样品进行分析。与固定污染源CEMS比较,方法 30B中相对准确度测试时的数据获取方法有明显差异。测试时,以"吸附管监测系统"代替CEMS,将用"参比方法"获得的数据和CEMS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相对准确度。最终得到在测定固定污染源气态汞浓度时应遵循的测试程序与相对准确度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S2期)

王丽萍,许锐伟,田立江,周敏[9](2016)在《过硫酸钾对WFGD系统中气态汞的氧化去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元素汞催化氧化为二价汞可提高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WFGD)的除汞效率,研究了在WFGD的鼓泡反应器浆液中添加K_2S_2O_8及过渡金属离子对气态汞的氧化去除性能,考察浆液pH值,气相Hg0及SO_2浓度等因素对烟道气氧化除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中初始添加3mmol/L的K_2S_2O_8及0.05mol/L的Ag~+,Co~(2+),Mn~(2+)时,除汞效率可达90%以上;浆液pH值控制在4.5~5.2时,除汞效率可稳定在80%~85.6%;浆液添加K_2S_2O_8时,气相Hg0和SO_2间的相互影响不大,此时WFGD工艺表现出稳定高效的脱硫氧化除汞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袁俊,丁振华[10](2016)在《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汞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桐花树是我国主要的广布种红树植物,具有泌盐性。通过胁迫实验,研究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单质汞(Hg0)胁迫的响应,以期了解红树植物吸收和富集气态汞的机制。结果表明:气态汞胁迫造成桐花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而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上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总之,虽然Hg0胁迫可增加桐花树幼苗叶的膜质过氧化程度,影响其生理代谢活动,但其叶片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来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对Hg0的抗性。(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气态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汞(Hg)是有毒性的物质,由于其广泛的存在,并且具备长距离传输的属性,受到了全球的关注。极地地区很高的汞富集现象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汞可以通过传播影响到如此偏远的地区。汞在冰/雪-气界面的转化和交换过程有其独特机制,气候变化也将对其产生影响。汞的海-气交换过程对于汞的全球循环过程来说至关重要。海洋释放的汞不仅是对大气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促使了它更长距离的传播。本文重点关注南极内陆和海洋边界层中大气汞分布特征、传输机制以及气态汞海-气交换过程,研究区域涵盖南极内陆、南大洋以及印度-太平洋海域。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2012年12月16日至2013年2月6日,调查了自南极沿岸到内陆断面气态总汞(TGM)的分布特征。TGM分布范围为0.32-2.34 ngm-3,平均浓度为0.91±0.33ngm-3。沿岸受到海洋释放影响,内陆地区(海拔>3000m)呈现出高值。受地形和氧化还原条件影响,内陆平缓地区(距海岸290-800 km)TGM浓度值要高于陡坡区(距海岸800-1000 km)。昆仑站TGM浓度呈现出显着的昼夜差异,午夜最低而正午最高。这种昼夜特征可归因于雪中气态汞的再释放,氧化损耗以及混合层的对流过程。(2)2014年12月13日-2015年2月1日,随雪龙船观测了南大洋周边大气中气态汞(GEM)及表层海水中溶解性气态汞(DGM)的浓度。南大洋夏季海洋边界层中GEM浓度范围:0.39-1.92 ngm-3,均值:0.93 ±0.19 ngm-3;表层海水中DGM浓度范围:7.0-75.9 pgL-1,均值:23.7± 13.2pgL-1。边界层中GEM出现的低值(<0.6 ng m-3)揭示了南大洋夏季也可能发生大气汞损耗事件,另外还会受到南极内陆下降风气团的影响。海冰融化将导致更多的汞进入南大洋海水中并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南大洋在夏季会释放气态汞到大气中。(3)发现在中央印度-太平洋地区赤道附近海域海洋边界层(MBL)中GEM浓度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排除人为活动排放、火山活动以及生物燃烧的影响,这种持续性的GEM升高很可能和海洋释放联系在一起。而表层水体中DGM含量在赤道地区也相应升高,更是佐证了这一点。巨大而强烈的降水活动给当地海表带来大量的汞的沉降,在强烈光照条件下,容易被还原并重新进入大气。这揭示赤道附近地区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气态汞传输过程中“中转站”,起着“跳板”的作用,帮助汞的再次传播。(4)开发了一套表层海水DGM船基走航连续分析系统,并得到很好的应用。获得了南大洋和西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DGM浓度,结合GEM浓度、表层海水温度(SST)和风速(SPD)数据,计算了气态汞海-气交换通量。气态汞的海-气交换通量主要受DGM浓度和风速影响。另外,各不同海域报道的表层海水DGM分布和气态汞海-气交换通量数据时空差异十分的大,未来更多的研究是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态汞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心东,刘明,张若宇,陈来国,赵伟.华东高山背景点大气气态汞含量与传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王建成.南极内陆和海洋边界层大气汞传输和气态汞海—气交换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3].姚诚.南京市钢铁企业气态汞污染状况调查[J].环境与发展.2018

[4].米雪峰.云南高原地区气态汞时空分布及人为源排放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5].甘杰,吕明,谢沙,童若辉.活性炭吸附/热裂解原子吸收法测定烟气中的气态汞[J].低碳世界.2017

[6].戴伟伟,许月阳,付森林,林陵.改性活性炭脱除模拟烟气中气态汞的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2017

[7].高静丽.钛基石墨烯光催化气态汞的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8].范新峰,姜波.固定污染源气态汞浓度的相对准确度计算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9].王丽萍,许锐伟,田立江,周敏.过硫酸钾对WFGD系统中气态汞的氧化去除性能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

[10].袁俊,丁振华.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汞胁迫的响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

标签:;  ;  ;  ;  

气态汞论文-刘心东,刘明,张若宇,陈来国,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