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

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

一、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1](2021)在《黄泛区农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企业战略领域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企业发展战略和战略转型方面,本文主要以黄泛区农场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农业领域的国有经济的主要代表就是农垦,农垦是我国粮食与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还是保障我国重要农产品供给、市场调控的支柱,同时又引领着现代农业的进步,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此外,农垦还对我国边境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整体的农垦关系界限很不清晰、农垦的国有农场承担了太多本不应该由自身承担的社会职能,农垦发展进程缓慢、运营效率低下、机制不够健全、农垦企业盈利不足,甚至有些农垦企业连年严重亏损等问题亟待解决。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农垦企业,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承担着沉重的社会包袱,每年办社会职能支出将近1亿元人民币,影响了农场的运行,通过办社会职能改革,去除了社会化职能的包袱,因此黄泛区农场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企业化改革和发展,黄泛区农场如何在社会职能剥离之后发展,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怎样实施发展战略,达到可持续发展,成为黄泛区农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业人士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泛区农场的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土地、职工素质、人员组织构成、职工现状进行分析,运用PEST进行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农垦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定量分析,又运用波特五力进行行业环境分析,分析得出来黄泛区农场内部的优点、缺点,外部的机会和所遇到的挑战。采用SWOT矩阵对黄泛区农场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了定性研究,运用对外部因素分析的工具EFE和内部因素分析的工具IFE进一步量化分析研究,得出黄泛区农场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出来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加入QSPM矩阵进一步分析,通过专家打分赋予权重,得出黄泛区农场比较适合进行多元化发展战略。接下来就是在愿景及战略目标下,黄泛区农场如何提高自身的环境识别能力、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能力,统筹实施发展战略,达到“大农场统筹发展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使农场能够持续发展壮大,示范带动垦区其他中小型的国有农场,本文中针对农场需要实施的战略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使发展战略能够更好地实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真正使农场能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产品品牌创立和宣传,发展并促进农业、工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沈玉洁[2](2021)在《基于生态约束的河南省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文中指出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约束趋紧。河南省作为三大粮食核心区之一,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大量投入农业生产资料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农业碳排放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冲突。因此,在生态约束背景下研究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问题,对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粮农生产成本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西华县为研究区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采用文献分析法与统计资料收集相结合分析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与生态约束情况,指出粮农土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相关指标体系;二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华县农户土地经营情况、生态约束情况等相关数据予以收集并进行描述性统计;三是基于农户行为、土地产权、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及低碳经济等理论基础,采用SE-DEA、SE-SBM模型测算土地经营效率,确定土地最适经营规模,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四是根据以上研究总结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河南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提供依据。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结论:一是河南省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约束问题,化肥施用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柴油以及农业用水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二是西华县亩均碳排放量与土地经营规模的数量关系呈W型变化,当土地经营规模区间为35-40亩时,亩均碳排放量最小值为75.47kg;三是生态约束下粮农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阈值为40-50亩,土地经营效率最大值为1.317,不考虑农业碳排放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区间为35-40亩,其效率最大值为2.021;四是在生态约束背景下,务农劳动力、投入农业劳动工日、农用固定资产产值、是否井在自家地里、土地细碎化程度、土地转入、是否使用生物绿色农药、土地政策、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等因素均对土地经营规模有正向影响,年龄、非农收入占比、灌溉投入、碳排放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等因素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土地转出、是否使用有机肥等因素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不显着。总结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从农用固定资产、农业基础设施及土地细碎化等方面入手;规范农地流转行为;从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生物、绿色农药及鼓励农业低碳生产等方面提高生态认知行为;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等方面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选择。

向妍燕[3](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村庄分类研究 ——以兴山县为例》文中提出中国快速化的城镇化进程使乡村地区发生巨大变化,乡村空间的研究价值凸显。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全面建立,平衡城乡发展、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补全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的乡村层面。事实上,村庄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其形成和发展演变受自身资源条件、社会结构、经济产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村庄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功能单元,其特征与类型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与提升路径。村庄分类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全域土地整治和村庄规划的必要前提,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内容。因此,村庄分类的研究对于推动乡村发展建设、指导乡村产业路径选择以及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力图借鉴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新时期村庄分类背景,把握村庄分类方法。分析具体规划案例,从县域空间层级探索村庄分类的模式与方法,并结合具体实证进行分类实践,保证县域村庄分类的可实施性与借鉴意义。首先,本文以中心地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以及多功能乡村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充分梳理国内外有关村庄分类的方法与结论,探究村庄分类的研究空间层次,立足于县域层面的村庄类型划分。全面分析村庄分类的意义与规划实践,总结村庄分类原则与方法,确定影响村庄分类的因素;其次,从村民主体、区位条件、生活网络、地质灾害、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以及空间拓展水平七大类指标对各村庄发展潜力进行评估,构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从建设类型与区位的复合视角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公众参与,构建村庄类型筛选模型。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村庄类型基础上,确定模型输出五种村庄分类结果:集聚发展类、存续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与搬迁撤并类;最后,进行兴山县村庄分类实践,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对每一种类型的村庄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孙芳玲[4](2020)在《基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河南省粮农化肥减量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肥过量施用是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经济方面高昂的成本压缩农业生产利润空间,降低农户收益;生态方面过量氮元素排放造成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土地规模小且细碎化程度高,是造成化肥过量施用的重要原因。本文以西华县为例对河南省粮农化肥高施用行为进行研究,运用查阅文献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学分析法从土地经营规模视角,分析粮农化肥高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和不同规模下的化肥减量程度,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多角度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了解相关研究趋势与前沿、确定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其次从农业生产的外部性理论、生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产权理论剖析化肥过量施用多角度原因;分析比较西华县、河南省、中国和国际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量差异,从横向与纵向多角度论述河南省西华县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的代表性;最后利用西华县调研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化肥高施用行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剖析土地最适经营规模及各规模下的化肥技术效率并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土地经营规模对化肥高施用行为有显着影响,且与化肥施用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经营规模为6.67公顷时,化肥施用量最低,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化肥施用量将增加。土地经营规模为5.67-7.67公顷时,化肥施用平均技术效率为0.59,符合农业农村部《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对化肥减量增效的要求,且普遍高于全国各地区化肥平均施用技术效率。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化肥高施用行为有显着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化肥施用强度越大。土壤质量差的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大于土壤质量好的农户,而土壤质量一般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与土壤质量好的无异。农户个体特征中受教育程度和施肥方式对化肥施用强度有显着且稳定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土壤质量以实现农业长期发展,完善农业服务市场以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实现农户教育程度与意识的提升等政策建议,最终实现小麦农户化肥减量增效。

晋振伟[5](2020)在《基于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的农药减量问题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在农药增效减量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对农药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本文就探索不同的种植规模,农户的施药行为有何不同?农户的最优种植规模是多少?等问题上展开研究。当前农业流行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而长久以来农药的使用量却一直居高不下,尽管单位农作物上喷洒农药的量在不断增加,但粮食产量的增产效果却不明显,农户种粮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农药整体使用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绿色、生物农药施用量过低,农户大多施用毒性较强的农药,本文以粮食生产的农户用药为研究对象,利用通过对西华县359户农户的访问调查得出的数据,以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农药施用量与农户经营面积展开研究,并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农药施用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分析和生产技术效率,推导和测算农药的技术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农户户主教育水平、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粮食种植面积对农药施用技术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家庭劳动力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2、以C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土地最优生产规模模型,实证研究与计算出调研地区粮食最优规模为32.2625亩,平均土地流转面积为11.1906亩。3、在对不同的种植规模的农户进行对比中,农户农药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不成正比,农户存在较为明显的农药施用过量的情况;农户经营特征中种植规模越大,农户对农药的施用越趋于理性。因此,在保持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的条件下,积极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符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实状况,可以弥补由平均分配造成土地细碎化、农业经营缺乏效率的制度缺失,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在不改变土地基本用途的基础上,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为农业用地供求双方搭建平台,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生产。

李淑贤[6](2019)在《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交通愈加完善,人们出行越来越便利。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使人们的日常休闲时间增加,人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更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旅行。这时,距离城市不远处的森林公园因其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以及丰富的植物景观成为了众多游客假期出行的首要选择。所以对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森林公园的概念、分类和相关基础理论等内容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和休闲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相关案例的手法对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得出以下结论:(1)确定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定位:以林地和水系为自然基底,以建设西华县经开区绿色生态核心区和“林旅”融合园区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动周边土地开发整理、森林植被再塑、景区建设和森林景点营造,进而加快园区造林绿化和旅游开发的步伐,为人们打造一个集自然生态、健康游憩、娱乐体验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森林公园。(2)提出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策略:防护缓冲林带营造策略、河道景观营造策略、竖向空间营造策略、多样森林活动营造策略、彩色森林景观营造策略、田园风貌营造策略和文化景观营造策略。(3)在总体规划定位和规划设计策略的指导下,融合周口市西华县地域文化,完成本项目区的规划设计,其中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功能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水系规划、分区与景点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专项规划设计。通过对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期望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旅游场所,不但满足人们一定程度上的旅游需求,而且能够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和了解自然,提高人们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同时,本文提出的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也可为同类型平原中小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杨明星[7](2019)在《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的价值评价》文中指出自2006年我国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性。2018、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现阶段,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忽视了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本文主要对西华县家庭农场的价值评估进行研究,通过科学评价家庭农场的综合价值,认清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引导其积极开展绿色农业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以问卷调查法对西华县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和循环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其次,以文献研究法对农业价值评价的方法体系与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明确当前农业价值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家庭农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生态经济学价值评价方法对西华县“粮”、“猪”“果-猪”、“粮-猪”、“粮-猪-鱼”五种类型家庭农场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作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循环生产模式能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价值,提高农场生产效率。家庭农场单位面积经济价值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养猪类家庭农场>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营粮类家庭农场;二、循环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的生态价值。家庭农场单位面积生态价值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营粮类家庭农场>养猪类家庭农场;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优势,而且有利于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四、当前家庭农场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粗放、农业补贴不到位、农场主环境意识薄弱是制约其生态价值提高的重要原因。为全面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提高对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从完善家庭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资金扶持,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三方面着手推进;第二,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在构建生态补偿与污染收费相结合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力度,鼓励生态种养,提高废弃物利用率;第三,加强对家庭农场社会价值的激励,一方面,进一步关注家庭农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拓展家庭农场的社会网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上,本文采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对家庭农场进行价值的量化评估,具有很大创新性;研究内容上,本文构建了完整的家庭农场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在对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下的单位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定量研究,充分考虑了家庭农场对生态系统的外部作用;此外,本文侧重于对家庭农场生态价值的评价,相对于已有研究重视经济价值评价、忽视生态价值有所改进。

赵雪霞[8](2019)在《中小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量控制是现有研究中污染物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基于总量控制发展而来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对于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意义重大。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依据水生态系统健康划定,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但在实际水环境管理中不易落地实施。控制单元易于管理实施,常作为分区管理单元,但对水生态系统健康考虑不足。现有污染物纳污量计算方法中,水质模型法计算过程涉及参数多、对非点源考虑不足,实测法、产排污系数法计算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历时曲线法在缺水文资料地区的流域无法实现分区计算问题。针对现有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中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的中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基于历时曲线法的中小流域纳污量分区计算两种方法,并结合现有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给出适宜于清潩河流域许昌段的水质目标管理应用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综合考虑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特征,统筹现有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技术和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流域的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的控制单元划分方法。(2)联合历时曲线法、水质模型法以及实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流域的基于历时曲线法的纳污量分区计算方法。依据水质模型法计算得到的不同控制单元污染物允许纳污量、实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现状纳污量结果占比,将基于历时曲线法计算得到的中小流域污染物纳污量分摊到不同控制单元,得到不同控制单元相对精确的污染物允许纳污量和现状纳污量。(3)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作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流域实际水生态环境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12个污染控制单元。采用20122017年临颍高村桥出许昌境断面连续6年流量数据,绘制流量历时曲线,并结合近远期水质目标管理需求,绘制负荷历时曲线,得到研究区域污染物允许纳污量和现状纳污量;并借助水质模型法、实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污染物纳污量分区结果占比,将流域污染物纳污量分摊到不同控制单元。同时根据研究区域企业排污差异特征不明显的现状,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污染物允许纳污量进行分配,并从治理和管理两个层面给出削减对策,提供适宜于清潩河流域许昌段的水质目标管理应用方案。

刘书营[9](2017)在《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生态重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三大粮食核心产区(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的生态重建状况,针对生态重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的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三大粮食核心产区的12个县的农业局和环保局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生态重建状况及面临的问题。采用统计分析法,了解20102016年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旱灾面积、农用化肥和复合肥施用量,分析该区域生态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结果]河南省农业和环保部门对三大粮食主产区80%以上的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开展了生态文化宣传工作,在此行动推动下,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生态重建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之前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旱灾受灾面积逐年扩大,20102015年农用化肥及复合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导致三大粮食核心产区的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生态重建面临资金、技术和人员缺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结论]河南省三大粮食主产区以水资源大量开采和土壤污染为主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生态重建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阻碍了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2017)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9个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豫政办[2017]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辖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辖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辖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河南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9年)》《南水北

二、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论文提纲范文)

(1)黄泛区农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界定
        2.1.2 企业战略管理
        2.1.3 企业发展战略
        2.1.4 战略分析工具
    2.2 国内外战略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理论综述
3 黄泛区农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黄泛区农场的概况
        3.1.1 黄泛区农场的历史
        3.1.2 自然地理资源
    3.2 黄泛区农场发展的现状
        3.2.1 黄泛区农场现状简介
        3.2.2 黄泛区农场投资情况
    3.3 黄泛区农场改革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4 黄泛区农场外部环境分析
    4.1 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现代农垦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4.2.1 农垦行业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4.2.2 关键成功因素评价
    4.3 行业环境分析
        4.3.1 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4.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3.3 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
        4.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4.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4.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5 黄泛区农场内部环境分析
    5.1 综合管理因素
        5.1.1 体系建设能力
        5.1.2 管理创新能力
        5.1.3 管理经营能力
    5.2 产品实现过程因素
        5.2.1 产品创新能力
        5.2.2 产业发展能力
        5.2.3 产业融合能力
    5.3 资源保障因素
        5.3.1 整合资本能力
        5.3.2 人力资源能力
        5.3.3 品牌建设能力
        5.3.4 技术能力分析
    5.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6 黄泛区农场发展战略选择
    6.1 企业愿景与目标
        6.1.1 企业定位
        6.1.2 企业愿景
        6.1.3 战略目标
    6.2 黄泛区农场战略分析与确定
        6.2.1 IE矩阵
        6.2.2 SWOT矩阵分析
        6.2.3 备选方案定性分析
        6.2.4 QSPM矩阵定量分析与战略选择
    6.3 黄泛区农场发展战略内容
        6.3.1 产品多样
        6.3.2 产业多元
        6.3.3 技术创新
        6.3.4 品牌建设
        6.3.5 资源利用
        6.3.6 多方合作
    6.4 黄泛区农场发展战略重点任务
        6.4.1 科技支撑战略
        6.4.2 品牌多元化战略
        6.4.3 产业多元化战略
        6.4.4 机制多元化战略
        6.4.5 可持续发展战略
7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强化组织领导
    7.2 完善体制机制
    7.3 争取部门扶持
    7.4 多方筹资融资
    7.5 加强人力资源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生态约束的河南省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粮农
        2.1.2 土地经营效率
        2.1.3 生态约束
        2.1.4 农业碳排放
        2.1.5 非期望产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土地产权理论
        2.2.3 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2.4 低碳经济理论
3 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与生态约束现状及粮农调查
    3.1 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与生态约束情况
        3.1.1 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
        3.1.2 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生态约束
    3.2 西华县土地经营规模与生态约束情况
        3.2.1 西华县基本情况
        3.2.2 西华县土地经营规模现状
        3.2.3 西华县粮食生产的生态约束
    3.3 粮农调查及粮农基本情况
        3.3.1 数据来源
        3.3.2 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
        3.3.3 土地经营特征
        3.3.4 农户生产技术的选择及需求
    3.4 粮农土地经营存在的问题
        3.4.1 土地经营规模小且细碎化严重
        3.4.2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3.4.3 生态问题相对严重
        3.4.4 生态认知能力有待加强
4 生态约束下粮农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测算
    4.1 DEA模型的选择
        4.1.1 传统DEA模型
        4.1.2 SE-DEA模型基本原理
        4.1.3 SE-SBM模型介绍
        4.1.4 碳排放测量模型
    4.2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取
        4.2.1 指标的选取
        4.2.2 指标的分类
        4.2.3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碳排放测量结果
        4.3.2 生态约束下粮农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确定
5 生态约束下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粮农土地经营规模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5.1.1 粮农土地经营规模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5.1.2 研究假设
    5.2 模型构建及描述性统计
        5.2.1 模型构建
        5.2.2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5.3 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1 模型检验
        5.3.2 实证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改善生产经营条件
        6.2.2 规范农地流转行为
        6.2.3 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6.2.4 大力推广生物、绿色农药
        6.2.5 鼓励农业低碳生产
        6.2.6 加快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村庄分类研究 ——以兴山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村与乡村聚落
        2.1.2 村庄与村庄分类
    2.2 相关理论
        2.2.1 中心地理论
        2.2.2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理论
        2.2.3 多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3.3 研究述评
第3章 村庄分类的意义与案例实践
    3.1 村庄分类的意义
        3.1.1 解决乡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3.1.2 进一步指导村庄规划
    3.2 我国现行村庄分类实践
        3.2.1 西华县县域村庄分类
        3.2.2 山西省长子县村庄分类
    3.3 本章小结
        3.3.1 现阶段村庄分类的原则
        3.3.2 村庄分类方法
第4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类型划分与发展潜力评价
    4.1 县域作为村庄分类的研究区域
        4.1.1 县镇乡村域规划新框架的空间层次划分
        4.1.2 县镇乡村域规划衔接
    4.2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类型划分
        4.2.1 村庄类型划分思路与方法
        4.2.2 村庄类型划分结果
    4.3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4.3.1 评价体系内涵与构建原则
        4.3.2 评价指标因子选取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兴山县村庄分类实践
    5.1 兴山县基本现状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行政区划人口
        5.1.3 经济发展水平
    5.2 乡村振兴背景下兴山县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5.2.1 各评价因子指标分析
        5.2.2 兴山县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5.3 乡村振兴背景下兴山县村庄分类结果
        5.3.1 搬迁撤并类
        5.3.2 特色保护类
        5.3.3 城郊融合类
        5.3.4 存续提升类
        5.3.5 集聚发展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河南省粮农化肥减量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化肥施用研究概述
        1.2.2 关于化肥施用效率的研究
        1.2.3 关于化肥减量施用行为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粮农
        2.1.2 土地经营规模
        2.1.3 化肥减量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生产外部性理论
        2.2.2 生产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产权理论
3 土地经营规模与粮农生产经营调查及分析
    3.1 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现状
        3.1.1 河南省土地经营规模现状
        3.1.2 河南省化肥施用现状
    3.2 西华县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现状
        3.2.1 西华县粮食生产现状
        3.2.2 西华县化肥施用现状
    3.3 样本农户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3.3.1 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
        3.3.2 土地经营状况
        3.3.3 农户环境友好行为与认知基本特征
4 土地经营规模对化肥施用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4.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1.2 变量选取
    4.2 实证结果分析
    4.3 不同土地经营规模的化肥技术效率
    4.4 土地经营规模影响化肥用量的机理分析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化肥减量施用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5.2.1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化肥效率
        5.2.2 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5.2.3 培育新型主体,提高专业技能
        5.2.4 服务规模经营,发展施肥技术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的农药减量问题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2.2.1 农地面源污染研究
        2.2.2 农户种植经营规模研究
        2.2.3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存在问题研究
        2.2.4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2.5 种植规模与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研究
        2.2.6 农药残留应对策略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农药减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土地经营规模理论
        3.1.2 农户行为理论
        3.1.3 农业技术进步理论
    3.2 农药减量控害的实践基础
        3.2.1 农药减量控害物质基础
        3.2.2 农药减量控害政策保障
4 西华县农药施用现状及种粮农户调查
    4.1 西华县农业现状
    4.2 西华县农药施用情况
    4.3 样本选取
5 西华种粮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及特征
    5.1 家庭基本情况
    5.2 调研农户的种植规模与经济特征
        5.2.1 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经济特征的差异
        5.2.2 农户施药的认识度分析
    5.3 农药品种选择与使用
        5.3.1 农药品种选择
        5.3.2 农药使用剂量
6 种粮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农药使用效率
    6.1 构建农药施用技术效率模型
    6.2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6.2.1 投入生产指标
        6.2.2 农药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
        6.2.3 样本农户粮食种植规模与农药施用情况
    6.3 随机前言分析结果
    6.4 最优生产规模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与措施
    7.3 农药减量措施
    7.4 农药减量政策建议
    7.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种粮农户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森林公园概述
        2.1.1 森林公园的概念
        2.1.2 森林公园的分类
    2.2 森林公园相关理论基础
        2.2.1 森林美学
        2.2.2 景观生态学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生态伦理学理论
        2.2.5 休闲经济学理论
    2.3 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相关研究
        2.3.1 国外森林公园规划相关研究
        2.3.2 国内森林公园规划相关研究
3 相关案例分析
    3.1 上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分析
        3.1.3 总结及借鉴
    3.2 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项目分析
        3.2.3 总结及借鉴
    3.3 济南森林公园
        3.3.1 项目概况
        3.3.2 项目分析
        3.3.3 总结及借鉴
4 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概况及现状分析
    4.1 项目背景
    4.2 上位规划
    4.3 研究区概况
        4.3.1 规划范围
        4.3.2 地理区位
        4.3.3 自然环境
        4.3.4 地域文化
        4.3.5 对外交通
    4.4 基址现状分析
        4.4.1 用地类型分析
        4.4.2 地形状况分析
        4.4.3 水系条件分析
        4.4.4 内部道路分析
        4.4.5 村庄布局分析
    4.5 旅游市场分析
        4.5.1 周边旅游资源分析
        4.5.2 客源市场分析
    4.6 场地资源利用与挑战
        4.6.1 场地资源利用分析
        4.6.2 规划设计挑战分析
5 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5.1 规划设计总则
        5.1.1 规划依据
        5.1.2 规划原则
        5.1.3 规划设计策略
    5.2 总体规划设计
        5.2.1 总体规划定位
        5.2.2 总体规划设计图
        5.2.3 空间布局规划
        5.2.4 功能分区规划
        5.2.5 道路交通规划
        5.2.6 水系规划
    5.3 分区与景点规划设计
        5.3.1 景观缓冲林带区
        5.3.2 林木保护培育区
        5.3.3 森林景观游览区
        5.3.4 森林野趣体验区
        5.3.5 田园农业风貌区
        5.3.6 旅游综合服务区
    5.4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5.4.1 规划设计原则
        5.4.2 规划设计思想
        5.4.3 分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5.5 专项规划设计
        5.5.1 节事活动规划设计
        5.5.2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5.5.3 森林安全防灾系统规划设计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abstract

(7)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的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6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
        2.1.2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2.1.3 价值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家庭农场经营理论
        2.2.2 农业价值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外部性、公共性和市场失灵理论
3 西华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3.1 西华县家庭农场发展条件
        3.1.1 自然条件
        3.1.2 经济条件
        3.1.3 社会条件
    3.2 西华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3.2.1 家庭农场循环发展相关政策
        3.2.2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3.3 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
        3.3.1 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
        3.3.2 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
        3.3.3 粮-猪、果-猪结合类家庭农场
        3.3.4 粮-猪-鱼结合类家庭农场
4 家庭农场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1 价值评价目的
    4.2 价值评价原则
    4.3 价值评价方法
    4.4 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4.4.1 经济价值
        4.4.2 生态价值
        4.4.3 社会价值
5 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的价值评价
    5.1 经济价值评价
    5.2 生态价值评价
        5.2.1 气体调节
        5.2.2 土壤保护
        5.2.3 涵养水源
        5.2.4 净化空气
        5.2.5 环境污染成本
        5.2.6 生态价值评价
    5.3 社会价值评价
        5.3.1 就业保障
        5.3.2 食品保障
        5.3.3 社会价值评价
    5.4 不同循环模式的价值比较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高对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
        6.2.2 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6.2.3 加强对家庭农场社会价值的激励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中小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总体研究进展
        1.3.2 分区技术研究进展
        1.3.3 纳污量计算技术研究进展
    1.4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的中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2.1 本文研究思路
    2.2 不同区划单元对比分析
        2.2.1 定义归纳
        2.2.2 分区结果对比
    2.3 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构建
        2.3.1 指标选取原则
        2.3.2 指标筛选方法
        2.3.3 分区指标筛选确定
        2.3.4 分区方法及结果命名
    2.4 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的控制单元划分
        2.4.1 划分目的
        2.4.2 分区原则与划分流程
        2.4.3 分区单元命名
    2.5 不同分区单元水环境现状分析
        2.5.1 水质变化特征
        2.5.2 水量变化特征
        2.5.3 水生态变化特征
        2.5.4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历时曲线法的中小流域纳污量分区计算方法研究
    3.1 本文研究思路
    3.2 基于历时曲线法的流域纳污量计算方法
        3.2.1 纳污量计算
        3.2.2 水体水质特征分析
        3.2.3 主要污染物允许纳污量变化特征分析
    3.3 不同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计算
        3.3.1 分区允许纳污量占比核算
        3.3.2 分区允许纳污量动态计算
    3.4 不同控制单元现状纳污量计算
        3.4.1 分区现状纳污量占比核算
        3.4.2 现状纳污量分区校正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水质目标管理应用实例研究
    4.1 清潩河流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4.1.1 流域概况
        4.1.2 数据来源
    4.2 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的控制单元划分
        4.2.1 现有功能区划分结果
        4.2.2 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4.2.3 水系概化
        4.2.4 控制单元划分结果及命名
        4.2.5 水环境问题诊断
    4.3 流域纳污量具体核算
        4.3.1 基于历时曲线法的纳污量计算
        4.3.2 不同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计算
        4.3.3 不同控制单元现状纳污量计算
    4.4 流域污染负荷分配及削减对策
        4.4.1 流域允许纳污量具体分配
        4.4.2 污染负荷削减量具体计算
        4.4.3 污染负荷削减治理对策
        4.4.4 污染负荷削减管理对策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生态重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文化助力生态重建
    3.2 生态恶化带来严重后果
    3.3 生态重建面临诸多问题
        3.3.1 缺乏资金、技术、人员支持
        3.3.2 资源利用效率低, 存在严重污染
        3.3.3 缺乏信息平台和风险机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重建对策
        4.2.1 因地制宜, 农林结合
        4.2.2 加强资金、技术、人员等的支持
        4.2.3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污染
        4.2.4 完善信息平台和监测管理

四、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泛区农场发展战略研究[D]. 张帆.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生态约束的河南省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D]. 沈玉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1
  •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村庄分类研究 ——以兴山县为例[D]. 向妍燕. 三峡大学, 2021
  • [4]基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河南省粮农化肥减量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D]. 孙芳玲.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5]基于粮农土地经营规模的农药减量问题研究 ——以西华县为例[D]. 晋振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6]周口市西华县森林公园规划设计[D]. 李淑贤.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7]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的价值评价[D]. 杨明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12)
  • [8]中小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为例[D]. 赵雪霞. 郑州大学, 2019(08)
  • [9]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生态重建研究[J]. 刘书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0)
  • [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9个实施方案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8)

标签:;  ;  ;  ;  ;  

西华县水资源统一管理措施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