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蔡永刚四川省阆中中学637400

一位教师讲授《后赤壁赋》,为了把文章讲得透彻,从字音字义、虚词实词讲到语句翻译、篇章结构,再到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苏轼前后期思想的对照,最后告诉学生全文的感情线索:乐——叹——空。整整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主宰了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内容充实得让人应接不暇,学生则被灌得云里雾里,情景好比一名尽职的导游在给游客滔滔不绝地讲解风景名胜的来历和典故,至于游客能否参透其间的文化内涵,就与导游无关了,哪怕其中有添油加醋之嫌,谁也不会较真(比如本课中苏轼在文末表露出的思想可以这么简单地理解成佛家的“空”吗)。

一、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是以言语为载体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就是说,语文应该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而素养的提升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并要求教师尽可能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当代教育史上,我国语文教学走过了曲折坎坷的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语文重在“思想”,政治宣介的意味很重,凡事必与意识形态挂钩;八九十年代,语文教学重在“知识”,受工具论思想主导,语文一度走向了语言教学的死胡同。按理说,21世纪的语文应该走出过往的偏执,去更加关注教育的对象——人,但痛心疾首的是,这样一群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仍然不是老师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学习主体”的说法也仅仅是口号罢了。语文教学本该伴有着强烈的意向运动,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有着“大爱”情怀的教师实在是凤毛麟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和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确实是深刻而重大的课题。

二、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策略

1.大力提升一线教师的语文修养

对照现实,我发现身边就有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一年也不能读完一本有价值的书籍,缺乏文学视野和鉴赏眼光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师身上的顽疾。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努力学习,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睿智机敏、博学仁爱的人格魅力,并能将其思想、精神、灵魂以及人生感悟、知识架构、文学理念等等浑然不觉地融入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陶行知先生说过:“为了创造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有教师之乐而无教师之苦。”对语文教师而言,唯有在学习中培养真性情,在学习中培育大修养,方为一分心境,更是一种德行。

2.一定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越来越技术化和程式化,浮华之后,有人质疑:这样的语文课还姓“语”吗?还有“语文味”吗?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味”?程少堂先生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有其独到的见解:“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即语文味应该是一种生命活力,一种平淡和自然美,应该有着特有的情趣、意趣、理趣,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则应该体现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生态和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色和谐。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在阐述自己的语文教学观时就指出:语文课应遵循“三语”特征:以语文为核心,以语文素养训练为主线,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3.积极转变语文课堂评价观念

其一,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让课堂焕发生命》),那么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自始至终渗透生命意识,一节好的语文课必然是师生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语文课不同于任何其他学科,她是有生命特质的,她的每一次过程都应该是一次无比美妙的生命旅行和生命实践。语文课要站在学生立场进行教学,这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太难的事,学生在课堂上的缺位或失学状态是如此普遍,简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所以,我们务必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课堂评价观念,即只要本节课尊重了学科规律,关注了师生的生命质量与和谐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交往认识与动态生成,这就是一节优质课;而以追求内容充实、时间紧凑、形式花哨、功利私心为目的的课堂都必须严肃而审慎地看待。

其二,因势利导,对公开课资源的价值运用实现最优化;因材施教,不偏信,不惟权威的言论是从。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往往是热闹多了,冷静不足;活动多了,审美不足;拓展多了,品读不足。虽说有其示范性,一旦运用不当,就很容易带来广泛长久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当下鉴别语文课优良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课堂的气氛活跃与否,眼花缭乱也罢,轰轰烈烈也罢,总比静思默想来得热闹和生动,这就是受公开课影响而产生的重要结果。具体到每个语文教师,则要研究学情,实事求是,可以借鉴的就大胆化用,最大可能的服务于学生,以期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再联系到很多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点评,同样的课型,A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形式多了,教师的示范、指导少了;表扬多了,建设性的意见少了。”B说,“本节课老师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鼓励,充分地调动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了潜能,非常好。”此时此刻,一线老师就会很迷惑,我们怎么办?其实潜心静气地想想,专家的评点都很有道理,但照抄照搬未必管用,关键是我们能否做到以生命的情怀来对待语文,把学生当做优质之“材”,让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上出有本校、本班特色的适合身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语文课。

标签:;  ;  ;  

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