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综合论文-张宝华

调式综合论文-张宝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调式综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沃尔特·,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叁度结构,和声语言

调式综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华[1](2019)在《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叁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叁度结构和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四度(五度)、二度(七度)迭置和弦及其"平行和声"手法和"混合和弦"及其连接手法。其中,重点论述了四度迭置与五度迭置和弦的本质区别、综合调式复合四度结构和弦;二度和音、二度与七度迭置和音的置换;混合和弦的穿插、层迭及插入手法等内容。最后,文章强调并总结了综合调式理论研究中,纵向音高结构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本文来源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范亚炯,杨峰,杨芸,于帆[2](2018)在《车床类带修光刃的大进给精加工可调式刀具综合工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车削类工具系统,而欧美国家都已建立了完备的车削类工具系统,但该系统仅是针对刀柄工作特性而建立、建全的能满足切削性能优良、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状态加工刀具更换方便、可靠、重复定位精度高与配套工具所组成的工具系统,只是成熟与有所创新的刀杆更换技术,系统工序能力指数并未有效提高。不管是整体式车削工具系(本文来源于《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期刊2018年05期)

张宝华[3](2016)在《论叶小纲声乐交响作品《临安七部》中调式的“多重”综合现象——兼论“综合调式”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安七部》作为21世纪较为重要的华人交响合唱作品,体现了中国五声调式材料的"多重"综合现象。所谓"多重"综合,不仅仅包括了作曲家对于五声性"综合调式"理论的运用与扩展,还包括了"多调性"和"泛调性"特征与"综合调式"的多声部"综合"。本文首先以黎英海"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理论为切入点,对作曲家作品中一些相对简单的"综合调式"旋律进行分析总结;随后又分析了一些用该理论无法解释的较为复杂的八声-十一声"综合调式"现象,其中借鉴了关庆顺的"异宫并联"概念;最后,将"综合调式"在多声部相互综合下所产生的"多调性"和"泛调性"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吴旸[4](2016)在《试论同主音综合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所论的核心是综合调式。综合调式是赵晓生先生在其着作《传统作曲技法》一书中所提出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后音乐在音高组织方面的一些现象分析来说明综合调式的实用性及对于创作的指导意义。文章共分为叁个部分。一、20世纪调性音乐的音高组织二、综合调式叁、结论。第一部分20世纪调性音乐的音高组织中,就20世纪音乐的“破”与“立”来看20世纪音乐在音高组织、调式使用方面一些新的变化,以此来说明综合调式技术形成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及赵晓生提出这一概念的一些理论依据。并且梳理出综合性思维、综合调式技术形成的过程。在第二部分综合调式中,通过对传统调式、综合调式定义、比较,并通过一些作曲家的实例分析来看综合调式对传统调式的传承与创新。,对20西方作曲家尤其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巴托克作品的分析,初步了解综合调式的用法及类型,并吸收一些作曲家在运用这一技法的成功经验。第叁部分结论中,对成果进行最后的总结,指出这一技法对具体创作的借鉴意义,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戏曲的分析了解我国传统音乐中所固有的综合性思维,及提出一些民族音乐在使用这一技法方面的展望与期待。并提出了一些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6-06-06)

范亚炯,杨芸,于帆[5](2015)在《对车床类可调式刀具综合工具系统的复杂性与模块化协同设计的研究推广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车床类带修光刃的大进给精加工可调式综合工具系统(可调式刀具综合工具系统)归于复杂性产品的关键技术,在于刀片的多方位转位、重磨,前、后角,主偏角、刃倾角与修光刃参数的可调,和刀片多品种调换技术的集成能力,以及刀具操作可得性强和在线监控简捷与管理能力的提高。集中表现在所适应的工艺加工系统深度与宽度的进一步加密与扩展。因而,不仅需要深刻理解该产品面向整个生命周期与各个环节模块的构(本文来源于《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期刊2015年04期)

李正彧[6](2015)在《巴托克音乐中调式的横向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托克调式横向综合手法,打破了旋律运动中调式色彩单一的主导性,将多种调式的不同因素浓缩到了更短的时间单位之中,使音乐从听觉上显示出调式色彩的多重性,为多种调式色彩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其次,他将调式"交替对置"发展成为"综合共生",赋予传统的调式综合手法新的内涵,使之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06期)

樊祖荫[7](2015)在《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称谓是黎英海先生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在《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第四章一开始即写道:"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特征是:在旋律构成中表现为七声内综合两个甚至叁个不同宫的五声音阶,这时‘间音’具有另一‘宫’的五声音阶音的意义,但是它又不是‘转调’,而只是带有调发展的因素,这种独特的旋律法广泛地存在于民间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中,非常值得注意。"1上述引文对"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胡磊[8](2014)在《综合与超前——钟信明《长江画页》的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钟信明管弦乐组曲《长江画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研究。通过对四个乐章各个部分的调式手法进行观察,在"多调思维"横向、纵向结合的现象上对其总结;在调式转换、调式综合及其同宫场作用等手法和逻辑上进行归纳;在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挖掘及使用手段上进行梳理,试图窥一斑而知全豹,对此作品超前的时代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孙志鸿[9](2012)在《布里顿综合调式对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着名作曲家,他坚持调性、融合众多20世纪作曲技术的"折衷主义"反映了极其开阔的创作视野。布里顿不但偏爱复调形式,同时探索了包括综合调式对位在内的现代调性思维体系下的多种对位技术,既丰富了音乐表现力,也进一步拓展了20世纪复调技术的内涵。(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2年02期)

何丙瑞[10](2011)在《关于“五声综合”调式理论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黎英海先生所着的《汉族调式及和声》中提出的"五声综合"的调式理论,为我们分析和判别复杂的调式调性,以及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但笔者认为该着中提出的一些论点和说法值得商榷。本文将通过关于综合调式的称谓、调式判断中的"感觉说"和"普遍说"、是否存在其他度数类型的综合、叁种音阶、调性游移、正音与偏音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16期)

调式综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至今尚未形成车削类工具系统,而欧美国家都已建立了完备的车削类工具系统,但该系统仅是针对刀柄工作特性而建立、建全的能满足切削性能优良、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状态加工刀具更换方便、可靠、重复定位精度高与配套工具所组成的工具系统,只是成熟与有所创新的刀杆更换技术,系统工序能力指数并未有效提高。不管是整体式车削工具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式综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宝华.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叁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

[2].范亚炯,杨峰,杨芸,于帆.车床类带修光刃的大进给精加工可调式刀具综合工具系统[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8

[3].张宝华.论叶小纲声乐交响作品《临安七部》中调式的“多重”综合现象——兼论“综合调式”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

[4].吴旸.试论同主音综合调式[D].天津音乐学院.2016

[5].范亚炯,杨芸,于帆.对车床类可调式刀具综合工具系统的复杂性与模块化协同设计的研究推广建议[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5

[6].李正彧.巴托克音乐中调式的横向综合[J].北方音乐.2015

[7].樊祖荫.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J].音乐研究.2015

[8].胡磊.综合与超前——钟信明《长江画页》的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

[9].孙志鸿.布里顿综合调式对位研究[J].齐鲁艺苑.2012

[10].何丙瑞.关于“五声综合”调式理论的几点思考[J].作家.2011

标签:;  ;  ;  ;  ;  

调式综合论文-张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