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子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花,偏分离,雄配子选择,胞质背景
配子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郭欢乐[1](2014)在《雄配子选择和胞质背景差异对棉花偏分离染色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天然纤维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棉花最重要的两个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的产量占到棉花总产量的97%以上。陆地棉由于其广泛的适应能力和产量优势而得到广泛的栽培,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是高档纺织品的重要来源,且具有较好的抗性。将海岛棉和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创造出品质优良且高产抗病的棉花新品种,一直是棉花育种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海岛棉和陆地棉亲缘关系较远,海陆杂交存在严重的种间隔离现象,杂交后代中分离严重,高产和优质等优良性状难以聚合,很难选育出符合人们期望的品系类型。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地且高效的途径来探讨种间隔离的原因。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已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不同的BC1和F2群体探讨不同杂交方式产生的雄配子选择和不同的胞质背景对棉花第2、16和18号染色体上遗传偏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这叁条染色体上,雌配子选择可能比雄配子选择导致更多的偏分离现象;用正反交产生的两个F1做父本和同一材料进行杂交构建的两个BC1群体中,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第16号染色体的部分区段上;不同的胞质背景对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影响差异同样集中在第16号染色体上,并且差异比较明显;各个群体单株等位位点含量分析表明,以(E22x3-79)F1做父本构建的BC1群体比以(3-79xE22)F1做父本构建的BC1群体单株平均在第16和18号染色体上获得更多的3-79位点;以3-79为胞质背景的F2群体单株平均在第2号和16号染色体上能获得更多的3-79位点,以E22胞质背景对位点没有定向选择的趋势。F2群体的偏分离产生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配子选择和合子选择对第2号和16号染色体的影响力相同,第18号染色体的偏分离则主要受合子选择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棉花偏分离染色体的遗传机理和棉花远缘杂交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章禄标,王英,柴路,徐建龙,潘学彪[2](2011)在《长雄蕊野生稻导入栽培稻诱发配子选择效应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稻蕴藏着丰富的有利基因,鉴定和挖掘其优异基因是丰富育种基因资源的重要途径。利用衍生于籼稻明恢63与长雄蕊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杂交后代株系3027为母本,与特青、高紫、矮紫、Dhan4、Swarna、广122、II32B、大粒、T06B等9个品种杂交,同时配置除特青、高紫和矮紫外的6个亲本的反交组合为材料,各组合采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4~42个不等的SSR多态标记对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8)
王贝[3](2010)在《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的细胞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子选择在植物繁殖过程中广泛存在,是植物交配系统的核心。本文利用派罗宁B黄色组分荧光标记技术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了鹅掌楸属树种的配子选择,为揭示鹅掌楸配子选择机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连续3年对两种鹅掌楸花粉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相同年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不同亲本之间花粉活力差异不显着;而不同年份之间的相同亲本花粉活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鹅掌楸属新鲜花粉在4℃条件下可保存2d。摸索了鹅掌楸花粉荧光染色技术体系。荧光染色最适条件:在PH=8.01下,50ppm的荧光染液对花粉染色10min,既可得到较好的荧光染色效果,又不会明显降低花粉活力。根据鹅掌楸属雄性繁殖适合度研究结果,选取繁殖适合度差异大的两个亲本的花粉,在测定花粉活力差异不显着的前提下,利用派罗宁B黄色组分荧光标记花粉壁以区分混合花粉,将两种花粉充分混合后授粉至同一母本,观察其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与行为。通过苯胺蓝荧光染色法对混合花粉的花粉萌发与花粉管延长观察发现:种间存在着强烈的花粉竞争,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均倾向于选择同种配子。花粉管生长过程中,滞后生长的花粉管由于得不到营养供给,从而失去生殖的机会。本研究为植物配子选择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冯源恒,李火根,张红莲[4](2010)在《鹅掌楸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父本等量花粉混合授粉的交配实验设计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子代进行父本分析,研究鹅掌楸的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参试亲本为鹅掌楸2个种的5个单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2株,即FY和LS;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3株,即LYS、MSL和NK)。结果表明:鹅掌楸的配子选择个体间差异较大。作为母本,NK和LYS倾向于选择异种雄配子,而MSL和LS则倾向于选择同种雄配子;在同种雄配子的选择中,NK、LYS和LS倾向于自交,而MSL则倾向于异交。以北美鹅掌楸为母本时,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贡献率分别为45.5%和54.5%,北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为鹅掌楸的0.556倍。以鹅掌楸为母本时,二者的繁殖贡献率分别为15.6%和84.4%,北美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为鹅掌楸的0.123倍。总体上看,鹅掌楸的雄性繁殖适合度高于北美鹅掌楸,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冯源恒[5](2009)在《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采用常规的交配设计试验与SSR分子标记技术两种方法相结合研究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及繁殖适合度。从位于江苏句容的鹅掌楸种源试验林内随机选取成年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各4株作为交配亲本,利用全双列交配设计估算各亲本的繁殖适合度,采用花粉竞争交配设计通过CERVUS软件进行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父本分析以研究配子选择倾向,同时,系统比较了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繁育系统。在人工控制授粉条件下,相对于北美鹅掌楸,鹅掌楸的雄性、雌性繁殖适合度分别为0.952、0.888,鹅掌楸雌、雄繁殖成效均低于北美鹅掌楸。参试亲本间的雌性繁殖适合度的差异明显大于雄性繁殖适合度的差异。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子代的成活率大小依次为:北美鹅掌楸种内异交组合>反交杂交组合>鹅掌楸种内异交组合>正交杂交组合>自交组合。鹅掌楸种间存在较强的花粉竞争,异种花粉间竞争是决定鹅掌楸种间配子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均有明显的选择种内配子的倾向。在繁殖资源的分配策略上,鹅掌楸通过增加繁殖器官的数目提高繁殖适合度,北美鹅掌楸则通过提高繁殖器官的效率来保证繁殖适合度。自然条件下,北美鹅掌楸的传粉能力强于鹅掌楸;同时,无论是单花结实率还是整株结实量,北美鹅掌楸均高于鹅掌楸。(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冯源恒,李火根,张红莲[6](2008)在《鹅掌楸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父本等量花粉混合授粉的交配设计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子代进行父本分析,分析鹅掌楸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参试亲本来自鹅掌楸2个种5单株,鹅掌楸(本文来源于《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8-08-01)
陈英,陆朝福,何平,沈利爽,徐吉臣[7](1997)在《籼粳杂种双单倍体的配子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典型的灿与粳稻杂种,窄叶青8号/京系17F1花药进行培养获得的132个双单倍体的形态特性、同工酶与RFLP标记的分离与重组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是否存在配子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对4个重要数量性状和6个涉及籼、粳特征的形态指数进行考察所获数据均为连续分布,并呈正态曲线;(2)用8种同工酶对52个DH系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种同工酶显着偏离期望的1:1比率,而灿与粳的总基因型比率相近;(3)应用167个RFLP标记对132个DH系进行的分析发现,有36%标记发生偏分离,但偏籼与偏粳的比率相近,两个亲本基因组在DH群体中所占比率相同(各50%),各种基因组成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虽观察到一些轻微偏分离现象,但籼粳基因基本上随机分离与重组,等位基因总频率未偏离1:1比率。(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袁有禄,靖深蓉,刘少林,邢朝柱[8](1994)在《陆海种间杂种回交转育配子选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腺体陆地棉(G.hirsutum)品系石7ll和H237为母本与显性无腺体海岛棉(G.barbadense)品系海1杂交,以轮回亲本陆地棉作父本或母本与无腺体株回支4次。结果发现:①以陆地棉作回支母本,效果好。株高趋向亲本的速度快,铃大,衣分高,霜前花多,特别是产量大幅度提高,各世代表现趋势一致。这可能是对父本配子选择作用的结果。②组合1(石711×海1)转育叁至四代产量和品质基本符合要求。组合Ⅱ(H237X海1)与组合I的趋势一致。因此,在棉花陆海杂种回交育种中,用轮回亲本陆地棉作母本,杂种为父本优于用轮回亲本陆地棉作父本的传统做法。(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9](1990)在《用配子选择法改良自交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天然授粉品种的植株是由该品种配子群中任何两个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产生的。每一株(合子)的产量表现,可以理解为是由两个亲本配子的潜在产量能力所提供的。每个配子的潜在产量能力是不同的。当群体中优良的配子出现频率为10%时,则在该品种群体中,(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1990年06期)
耿庆汉,杨起简[10](1981)在《在玉米姊妹交群体内全显性配子选择F_n代的遗传结构及对选育二环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隔离区内,假设一个玉米群体的所有优良表型性状都由显性基因支配,需要逐代淘汰隐性性状时,在姊妹交的自我繁殖过程,群体中显性基因所支配的表型性状,在F_n代时,应有下列一些遗传规律。以两对基因为例: 设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组合,在F_1中产生AaBb的基因型群体,即可利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1981年04期)
配子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野生稻蕴藏着丰富的有利基因,鉴定和挖掘其优异基因是丰富育种基因资源的重要途径。利用衍生于籼稻明恢63与长雄蕊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杂交后代株系3027为母本,与特青、高紫、矮紫、Dhan4、Swarna、广122、II32B、大粒、T06B等9个品种杂交,同时配置除特青、高紫和矮紫外的6个亲本的反交组合为材料,各组合采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4~42个不等的SSR多态标记对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子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郭欢乐.雄配子选择和胞质背景差异对棉花偏分离染色体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
[2].章禄标,王英,柴路,徐建龙,潘学彪.长雄蕊野生稻导入栽培稻诱发配子选择效应的初步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3].王贝.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的细胞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4].冯源恒,李火根,张红莲.鹅掌楸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J].植物学报.2010
[5].冯源恒.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D].南京林业大学.2009
[6].冯源恒,李火根,张红莲.鹅掌楸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C].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8
[7].陈英,陆朝福,何平,沈利爽,徐吉臣.籼粳杂种双单倍体的配子选择[J].遗传学报.1997
[8].袁有禄,靖深蓉,刘少林,邢朝柱.陆海种间杂种回交转育配子选择效应研究[J].棉花学报.1994
[9]..用配子选择法改良自交系[J].种子世界.1990
[10].耿庆汉,杨起简.在玉米姊妹交群体内全显性配子选择F_n代的遗传结构及对选育二环系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