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

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

一、关于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田圆圆[1](2021)在《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背景下,我们的会计教学正经历一个变化期。本文于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和单位是云南十余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02份,访谈以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进行,共访谈60名中职会计教师(含校级领导),其中25名电话访谈,35名电子邮件。主要从被调查者情况、JITT和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基本情况、会计教学现状几方面分析,发现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教学方式不佳;2.教学媒体创建缺乏渠道、教学策略层次不分;3.教学缺乏情境、教学资源质量存疑;4.教学过程能动性差、教学活动难度大;5.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JITT”和“云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JITT云教学模式”,它可以把特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其中JITT即“及时教学”、“适时教学”或“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英文名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它通过及时的学情反馈来引导会计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前已有的学情、课中的学习效果、课后巩固的承成效反馈及时掌握,以提升教学效果。“云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由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的中的融合与应用,它主要以云教材为介质,构建云教学资源,师生可践行逆向翻转课堂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行为的定量评估。本文先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的情境与资源、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和教学的反馈5个方面,对中职会计专业主修科目《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再以《会计凭证》为例,展示了完整四节课(4课时)实施过程。JITT云教学的研究开展于XX学院中专部,历时3个月,共12周一起和师生参与教学。教学对象为2019级会计中职生一共8个班489人,其中四个班作为对照班,随机抽取其余4个班作为新模式实施的对象(实验班),采用两组被试比对的方法,对效果进行评价,看新模式是否解决了上述中职会计存在的主要5个教学问题,并延伸出此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张玮缨[2](2021)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中职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智慧型社会的到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而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因此近几年来教育领域愈发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随着世界信息化发展、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教学逐渐走入了大家的视野,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愈来愈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线上教学为师生们在疫情期间上课提供了保障;网络云平台的正式开通让教育课程数据分析更加精准;网络直播教学的强大功能也使得教学效果也愈来愈好等等,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育打开新的渠道。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在总结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通过前测问卷以及对教师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解中职学生学习条件与现状。结合本人在中职学校的教育实践经历,以理论和实践为依据,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三,将智慧课堂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中职学校的《网页设计》课程进行对接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这一过程中,解决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基于智慧课堂的中职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网页设计课程为研究载体,思考教与学活动如何更加灵活开展以及教学内容如何更加紧密融合的问题。在智慧课堂的背景下,借助各种智慧化移动设备,建构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进行课前线上云资源预设讨论交流、课中线下实时指导帮助学生修正设计思路、课后线上直播补充教学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展开线上教学与线下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思考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线上教学能够从时间与空间等方面助力线下课堂教学,利用不同的在线元素补充线下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同时线下能够弥补线上存在的网络不稳定、情感交互相对较弱等缺陷,解决中职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师生提供教学与学习等方面的帮助。帮助学生进行更高质高效的个性化学习,解决自己的学习困境,发展智慧思维。

唐坤[3](2021)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进行的变革中,大量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如今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人们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目标内在地要求教育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加以组织,否则其实现就无从谈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真实、更持续、更有意义的学习。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证研究法,前期通过对国内外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为后续实践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接着为客观全面地了解目前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情况,对中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中职院校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并以布隆伯格理论模型作为审视依据,发现总结该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从布隆伯格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针对存在问题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从教师角色、学习责任、权力平衡及评价的过程与目的维度进行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桂林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99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知识建构、课程掌握等多个维度进行学习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在中职《网页制作》课堂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关于网页制作课程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提升学习兴趣。

周欣[4](2020)在《面向NB-IoT终端的通用可配置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窄带物联网(NB-IoT)作为一种低功耗广域网无线通信技术,于2016年完成标准冻结并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围绕NB-IoT的应用生态建设成为研究热点。NB-IoT的测控系统开发涉及多种技术,难度大且易产生重复工作而增加开发周期。为提高NB-IoT测控系统开发效率,本文在抽取NB-IoT应用技术共性的基础上,引入组态的思想完成一个可配置软硬件系统,帮助构建测控系统原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可配置终端的硬件平台。针对可配置终端的需求,进行芯片与通信模组的选型,并遵循嵌入式硬件构件化设计方法实现可配置终端的硬件平台的设计与搭建,为可配置系统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基于软件构件化思想对测控系统涉及的外设模块进行驱动构件的开发,为终端软件的可配置提供服务。(2)对可配置终端的软件进行实现。在构件化软件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兼具监控与配置功能的软件流程,并针对驱动构件进行可配置参数设计与应用,实现对软件系统采集数据与控制关系的描述,使得终端能够依据配置实现测控功能。同时使用GA-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拟量回归,实现回归公式的统一表达。(3)围绕组态软件的可配置功能和人机交互系统的数据传输与显示功能进行设计。合理的配置文件设计实现了对不同运行环境所需配置信息的存储,而人机交互系统中服务器的数据存储与访问方法,用户程序的实现为用户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访问。同时设计了数据交互流程与协议,保证了数据在终端、云端与用户端之间的传输。本文以智能农业的墒情检测为背景进行组态开发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可配置系统可让用户在无需编程情况下,构建NB-IoT测控系统原型,加速应用开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文君[5](2020)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识以及直观教具的使用,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指出,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形象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基于国家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契合当前重视模型教学、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需要,以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为载体,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制作动物模型、建设动物纸模型媒体资源库,并辅以表现性评价和多元、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教与学的情况展开评价。本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校园活动中展开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为学校开发建设有效的校内教学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建活动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知识建构、信息筛选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正确生命观。活动开展后,校方对笔者综合实践活动的评分为85.3分,学生的前后测试卷成绩测试由前测67.9分提升到后测79.8分,学生知识能力的得到了较为显着的提升。本研究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和新颖的学科教育场所,为师生提供了有用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以及独特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突出学生合作学习,转变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为学生学习创建了真实项目情景,用独特的评价模式检验学生能力的提高,对生物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戎卿文[6](2020)在《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防性保护的概念自1950年代由布兰迪(Cesare Brandi)引介入建筑保护领域,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始终在国际建筑遗产保护的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预防性保护理论自2009年左右引介入中国学界,历经十年的发展与实践,目前在政策制定、科研和工程实践层面逐渐成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然而,国内存在的问题亦比较显着,包括:对预防性保护概念的片面化、碎片化认识,重技术、轻理念,重硬件、轻软件,重单体、轻区域,更有因时髦而冠“预防性”之名者。这些问题使得国家的文化遗产政策和基础科研投入面临着可预见的风险。因此,历史地、科学地、系统地重新认识以欧洲为代表的国际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把握其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藉此建构中国的理论与方法,是建筑遗产保护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第1章首先系统整理和深入阐述了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发展历程,基本廓清了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揭示出相关话语体系与国际实践网络的生成过程。第2、3章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研究评述的解读,结合在欧洲相关国家与学术组织的实地调研与观摩,发现并提炼了1950年代以来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2条主要原生路径:1.以科学归纳、区域巡检与整体规划为特征的规划式保护;2.以高频度巡检与反馈行动为特征的预防性维护。本文考证发现,前者主要以意大利学者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反映了意大利城市、建筑遗产思想的整体观;后者则主要以荷兰、比利时等国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深层动因来自荷兰的社区联结运作模式和文化传统。1990年代以来,预防性保护与当代保护理论语境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更显着地呈现出其科学面向和工具理性的特点。在第4章,笔者洞悉到近三十年来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衍变与重构,其背后的趋势在于原生路径的交融与整合,以及对建筑保护运动在现当代发展的回应。本文提出并建构了P-MMI模式(P规划式—M监测、M日常维护、I巡检),对欧洲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与实践项目进行评价,有效提炼出其发展路径与趋势;通过该模式观察到,1970年代的两条原生路径自199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交融,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模式,包括:“风险地图”模式、“文化区”模式等,对中国形成了启发。面向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第5章回顾指出,预防性保护引介入中国十年以来,并未得到系统性的学习和推广,但由于理念新颖、科技色彩浓厚,且与国内偏重硬件投入的科研运作模式相契合,预防性保护在重点建筑的监测领域有了较大发展。目前中国的预防性保护以对重点建筑的“科学保护”和预防监测见长,但忽视了区域面上的计划性预防,因此虽然在一些局部已具有“预防性”,但在宏观层面仍然是一种“应激性”保护;第5章后半部分进而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现行机制为基础,吸收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规律与进展,根据P-MMI模式,初步建构了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第6章以北京昌平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实践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语总结了本文提出并建构的当前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发展的路径:加强整体观,参照P-MMI模式,发展区域规划式预防性体系,保持硬件监测的优势,推动软件建设,强化巡检与日常维护行动,促使目前的“科技——应激——预防”模式向“科技——计划——预防”模式转化。本文成果既响应了国家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也为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王佳伟[7](2020)在《豆瓣阅读平台形象推广策划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的电子阅读平台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交互性和社交属性。但是很多电子阅读平台开始出现跟不上用户需求的局面。例如“豆瓣阅读平台”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阅读社区。但在目前的阅读市场中,发展有所停滞,在运营策划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本课题以豆瓣阅读平台为研究对象,搜集查阅大量豆瓣阅读平台发展情况的文献资料,结合线上线下的调查研究,并对国内外同类的数字阅读平台进行对比分析,对豆瓣阅读平台在营销模式和传播媒介进行分析,并对豆瓣阅读平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实施策略,对平台的整体设计风格进行整合设计,并提出了平台在内容上的创新和在推广方式上的具体改进方法。希望豆瓣阅读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媒介推广与设计实践,改善豆瓣阅读平台传播推广现状,提高平台整体的用户粘性,让豆瓣阅读平台能继续引领当代文化爱好者,吸引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加入到豆瓣“精神世界”,为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更有趣更积极的思想互动平台,发挥更积极的文化价值。

蒋舒婷[8](2020)在《基于原子设计理论的滴滴国际化后台设计系统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公司前端业务的飞速拓展以及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的兴起,业务逻辑的复杂性和业务所涉及角色的多样性使得后台产品的需求量和关注度逐渐升温,其业务诉求和就业岗位的占比都在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投入到后台产品的相关设计工作中。后台产品是面向企业人员或是专业度较高的用户群体类产品,帮助用户对底层数据和内容进行管控。现如今,后台产品已经成为支撑前端业务和形成一套完整业务线的重要支撑,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前端业务的成功与否。论文的课题来源于笔者在滴滴国际化设计组实习期间参与的国际化后台设计系统的构建项目。对于大型公司而言,当设计师的人数不断增多,任何设计上的问题都将转化为管理问题。该项目通过统一后台产品的设计语言来解决设计产出的一致性问题,提升设计人员的协作效率,避免重复的基础工作。同时为终端用户带来一致的界面样式、交互逻辑和品牌心智体验。本文通过原子设计理论的介入打造灵活度高、层次分明、维护效率高且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顺畅沟通的设计语言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滴滴后台产品的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提出规范化产物的研究意义。在理论研究部分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设计规范化产物的同时探讨原子设计理论介入设计语言系统的意义。再通过对市面上相关设计系统的竞品分析,以及运用访谈法和人物角色模型等设计研究方法对后台设计系统的用户进行分析,明确设计方向,结合理论部分提出项目的整体设计模式。然后对每个部分的具体设计流程展开论述。最后在设计验证阶段运用可用性测试和项目实践进行项目的迭代优化。该项目的最终呈现形式主要为一份可以让公司内部设计人员直接使用的Sketch响应式动态组件库插件、能够随时在线查看的设计系统使用指南,以及根据设计系统衍生出的能够让开发人员内部使用快速上线的服务代码配置平台。项目期间笔者主要负责Web端后台产品设计系统的前期研究、视觉规范制定、组件设计与构建,以及设计系统使用指南的撰写。

李燕[9](2019)在《基于活动单导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课堂是学校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当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主科”学科已经证明,“活动单导学”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尝试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现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等为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学科的发展、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最大努力的高质高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本文采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研究,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理由,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及其研究的方法。(2)追溯到“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想渊源,阐述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内涵。(3)详细阐述了活动单的教学设计过程,在活动单设计的基础之上,阐述“活动单导学”教学的基本流程。(4)精心设计了教学案例并以江苏省如皋市吴窑初中的八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设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进行实践教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葛姝悦[10](2019)在《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后,我国迈入了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大国前三之列。在作者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期间内,深深感受到校内浓厚的航空航天文化,但是同时也意识到对于大众来说,我国在航空航天文化及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方面还远远没有普及。基于当下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作者立足自身,选择航空航天文化为着眼点,结合“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成立了本课题。由于作者所在学校的南京航空航天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展,馆内的藏品数量有限,整个展馆的展厅区域也未得到很好的规划,因此作者在设计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搜集了大量资料,查阅诸多优秀的航空航天类博物馆的设计规划方案,依此为参考对南京航空航天馆的特点做了分析与总结,对南京航空航天馆未来的发展做了粗略的设想。作者着重分析了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的用户群体、用户需求及网站功能分布,以此作为其网站界面信息架构设计的依据。最后在设计的过程中,作者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着名的航空航天博物馆网站界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吸取他们的优点,检查自身的缺点,并学习了目前流行的网站界面设计趋势,力图呈现一个信息结构相对完整、功能体验较为良好、视觉效果丰富的网站。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的界面设计来展现它应有的魅力,达到向公众传达航空航天知识以及我国航空航天精神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作者仍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南京航空航天馆的日后网站界面设计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关于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JITT教学模式
        二、云教学模式
        三、文献述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云教学模式
        二、云教学模式的介质
        三、“及时教学(JITT)云教学”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脱域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认知双加工理论
        四、资源依赖理论
第三章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四、调查内容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二、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三、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JITT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媒介设计
        一、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媒介设计
    第三节 教学的情境与资源设计
        一、教学情境设计
        二、教学资源设计
    第四节 教学的过程与活动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活动设计
    第五节 教学的反馈设计
第五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的课例展示
    第一节 以原始凭证为例的“JITT云教学”实施简介
        一、实施原则
        二、实施步骤
    第二节 实施环节课例展示
        一、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布置
        二、JITT 激励活动
        三、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
        四、及时反馈
    第三节 实施课例简评
        一、后台学习数据分析结果
        二、评价
第六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从教师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二、结果分析与总结
    第二节 从学生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二、效果分析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传统会计教学设计的模板
附录2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3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4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访谈
附录5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附录6 云课堂教学反馈表
附录7 教师责任感量表
附录8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附录9 《基础会计》课程期末考核试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2)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中职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智慧课堂
        2.1.2 混合式教学
        2.1.3 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活动理论
3 中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3.2 前测调查结果分析
    3.3 教师访谈结果
    3.4 学生现状问题分析
    3.5 《网页设计》课程现状问题分析
4 中职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架构
    4.1 基本原则
        4.1.1 启发性原则
        4.1.2 因材施教原则
        4.1.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2 教学环境设计
        4.2.1 智慧课堂环境
        4.2.2 线上教学环境
        4.2.3 线下教学环境
    4.3 教学资源设计
    4.4 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4.4.1 课前教学设计
        4.4.2 课中教学设计
        4.4.3 课后教学设计
        4.4.4 教学评价设计
5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5.1 研究教学设计
    5.2 实验实施流程
        5.2.1 课前环节实施
        5.2.2 课中环节实施
        5.2.3 课后环节实施
    5.3 成绩差异分析
    5.4 学生满意度分析
6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网页设计》学习的问卷(前测)
附录 B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关于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网页设计》学习的满意度问卷(后测)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实证研究法
    (四)核心概念
        1.学生
        2.以学生为中心
        3.课堂参与度
    (五)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二、相关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基础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布隆伯格的理论模型
        1.教师角色
        2.学习责任
        3.权力平衡
        4.内容功能
        5.评价的过程与目的
        6.评论与启示
    (四)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三、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调查简介
        1.问卷设计依据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法
        4.调查对象与范围
    (二)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存在问题分析
        4.现状调研总结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布隆伯格理论用于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网页制作》课程内容特点
        2.中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意图
    (二)教学设计
        1.课前阶段
        2.课中阶段
        3.课后阶段
    (三)教学实施
        1.课前学习准备
        2.创设学习情境
        3.理解学习任务
        5.自主操作完成学习任务
        6.阶段性分享与讨论
        7.作品的展示分享与评价
    (四)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作品分析
        2.作业情况分析
        3.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五)实践总结
        1.问题分析
        2.教学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面向NB-IoT终端的通用可配置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态软件研究现状
        1.2.2 NB-IoT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NB-ECS模型和技术基础
    2.1 NB-IoT应用架构
    2.2 可配置软件相关知识
        2.2.1 可配置化软件架构
        2.2.2 组态软件的评估标准
    2.3 NB-ECS模型设计方案
    2.4 构件化嵌入式软硬件设计方法
        2.4.1 嵌入式硬件构件设计方法
        2.4.2 嵌入式软件构件设计方法
    2.5 GA-BP神经网络模拟量回归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配置终端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平台选型
        3.1.1 主控芯片的选型
        3.1.2 NB-IoT通信模组的选型
    3.2 终端硬件平台的设计
        3.2.1 芯片硬件最小系统
        3.2.2 通信相关模块
        3.2.3 电源转换电路
    3.3 测控系统的构件设计
        3.3.1 测控系统的结构
        3.3.2 硬件构件的对外接口设计
        3.3.3 驱动构件设计
    3.4 可配置终端的硬件测试
        3.4.1 硬件平台测试
        3.4.2 驱动构件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配置终端的软件设计
    4.1 构件化的软件工程框架
    4.2 终端程序执行流程
    4.3 可配置参数设计及应用
        4.3.1 可配置参数的定义
        4.3.2 可配置参数的存储
        4.3.3 可配置参数的应用
    4.4 GA-BP神经网络的模拟量回归应用
        4.4.1 模拟量回归实验分析
        4.4.2 GA-BP算法在终端上的应用
    4.5 可配置终端的软件测试
        4.5.1 可配置参数的应用测试
        4.5.2 模拟量回归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态软件与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
    5.1 组态软件的设计
        5.1.1 可配置文件的设计
        5.1.2 组态软件的功能实现
    5.2 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与访问
        5.2.1 数据库设计
        5.2.2 数据库访问接口
        5.2.3 服务器端的数据通信接口
    5.3 用户程序设计
    5.4 通信流程与协议的设计
        5.4.1 数据通信流程
        5.4.2 通信协议
    5.5 组态功能与通信测试
        5.5.1 组态功能测试
        5.5.2 通信协议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实例——智能农业墒情测控系统
    6.1 应用背景
    6.2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的输入输出分析
    6.3 农业墒情测控系统的可配置开发
        6.3.1 终端配置
        6.3.2 人机交互系统配置
    6.4 功能运行测试
        6.4.1 实时数据的查看
        6.4.2 历史数据的查询
        6.4.3 图表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NB-ECS简明使用方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合作学习模式下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缘起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新课改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等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基础教育硬件建设的需求
        四、生物学科基础教育教学对学生建构直观生物模型的培养要求
        五、基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的改革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标本室的建设现状
        二、纸模型兴起及应用
        三、数字媒体教育建设现状
第二章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建设实践研究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模型
        二、纸模型
        三、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
        四、动物纸模型数字媒体资源库
        五、校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第二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理论
        二、直观教学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
        五、表现性评价理论
第三章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多功能纸模型室及数字媒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多功能纸模型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数字媒体的建设研究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的原则
        一、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建设实践研究的原则
        二、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的原则
    第三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活动的评价原则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功能分析法
        二、文献法
        三、实验研究法
        四、数理统计法
        五、归纳法
        六、问卷调查法
    第五节 研究工具
    第六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章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校园环境分析
        一、学校条件
        二、学生条件
    第二节 校内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建设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第三节 学校环境分析及师生需求调查总结
第五章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
    第一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制作对象选择
    第二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建设的活动内容
        一、动物纸模型图纸的设计
        二、组织动物纸模型制作活动及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节 动物纸模型数字媒体的建设的活动内容
        一、教师布置资源搜索任务
        二、教师指导学生运营微信公众号
        三、推文的编写创作
        四、教师对学生推文创作质量展开评价
        五、发放后测试卷
    第四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的评价体系
        一、动物纸模型制作评价量规
        二、数字媒体资源库微信推文创作评价量规
第六章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实施
    第一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的实施阶段计划
    第二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的教学实践
        一、前测试卷发放
        二、纸模型制作活动
        三、动物纸模型数字媒体资源库的建设活动
        四、后测试卷发放
        五、前后测试卷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第三节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 考拉纸模型的制作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案例二 帝企鹅纸模型的制作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案例三 雨蛙纸模型的制作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第七章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的评价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活动评价
    第二节 学生评价
        一、实践活动开展前后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二、实践活动开展后学生访谈记录
        三、对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
第八章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的建设实践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和特色
        一、动物纸模型室的多项功能
        二、学生活动评价体系的创新
        三、学习模式的创新
        四、校内数字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第三节 反思
        一、动物纸模型的维护
        二、学生合作过程表现的监测
        三、实践时间有限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A 动物纸模型及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需求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件B 动物纸模型及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需求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件C 动物纸模型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前测试卷
附件D 动物纸模型及其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后测试卷
附件E 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其数字媒体建设实践活动评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由来
    0.2 研究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时空网络生成:概念、话语与定义
    1.1 两个关键词:“预防性(preventive)”与“规划式(planned)”
    1.2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与可移动文物、考古遗址预防性保护的区别
    1.3 定义的认识变迁与内涵的进一步界定
    1.4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发展的时间脉络
    1.5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国际网络的生长
    小结: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定义、话语以及国际网络的生成
2 从整体规划控制出发:欧洲“规划式”预防性保护的原生路径
    2.1 艺术作品的潜在统一性:布兰迪的艺术与史实评价
    2.2 突破单一对象的保护思路:从布兰迪到乌勒巴尼
    2.3 新世纪的可持续综合性设计方法:斯特法诺·戴拉·托雷的“文化区”理念与实践
    2.4 1964和1975——意大利预防性保护思想与威尼斯宪章、整合式保护的时间耦合
    小结:“规划式”——整体性思维下的预防性保护
3 从行动与反馈出发:欧洲预防性维护方法的原生路径及其多元求解
    3.1 百年修复实践为根基:荷兰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3.2 预防性维护与风险管理:英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实践
    3.3 文物古迹监护组织最成功的追随者:比利时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实践
    3.4 德国和丹麦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与实践简述
    3.5 预防性维护路径的适应性推行:“MOWA现象”与不同借鉴者
    小结: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两条重要的原生路径
4 批判性反思:1990 年代以来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衍变与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4.1 1990 年代以来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衍变与重构
    4.2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念和方法的反思与转变
    4.3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科学面向与工具理性
    4.4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P-MMI模式建构与模式整合
    小结: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衍变与P-MMI模式建构
5 国际语境中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初步建构的尝试
    5.1 国际语境中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5.2 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的回顾:基于P-MMI模式的观察
    5.3 规划式预防性保护(P)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建构与总体框架
    5.4 巡检(I)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建构
    5.5 培育日常维护(M)的制度与支撑体系
    5.6 监测(M)体系的适应性建设策略
    5.7 中国背景下规划式的预防性保护(PPC)框架延展的思考
    小结:国际语境中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P-MMI框架初步建构的思考
6 北京昌平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应用研究
    6.1 北京昌平区作为预防性保护实践案例的意义和代表性
    6.2 北京昌平区规划式的预防性保护框架构思
    6.3 北京昌平区遗产风险地图绘制与生态敏感性初步评价
    6.4 由北京昌平区推及一般情形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P-MMI思考
    小结:基于保护管理规划的预防性保护构思
结语
附录
    附录1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的主要国际会议
    附录2 欧盟系列研发框架计划FP1-8 中与建筑预防性保护或其强调的风险防范、监测等内容相关的研究项目
    附录3 欧盟系列研发框架计划(FP)以外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主要研究项目
    附录4 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研究与实践大事记
    附录5 “全球战略”的提出到“5C”目标的确定
    附录6 荷兰乌特勒支省文物古迹监护组织(MOWA-Utrecht)的检查记录样本(建筑平面标示)
    附录7 比利时MOWAv(安特卫普)和英国Maintain our Heritage使用的检查清单
    附录8 比利时MOWAv的培训方案
    附录9 译文:文化遗产的风险地图
    附录10 建筑遗产预防性与规划式维护典型工作流程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1 )中文文献
    2 )德文文献
    3 )英文文献
    4 )意大利文文献
    5 )荷兰文文献
    6 )西班牙文文献
    7 )法文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豆瓣阅读平台形象推广策划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计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数字阅读平台推广发展情况概述
    2.1 国内数字阅读平台品牌推广现状分析
        2.1.1 案例1——“知乎”阅读平台推广分析
        2.1.2 案例2——“果壳”阅读平台推广分析
    2.2 国外数字阅读平台品牌推广现状分析
        2.2.1 案例1——“Hooked”阅读平台推广分析
        2.2.2 案例1——“Quora”阅读平台推广分析
第三章 豆瓣阅读平台现状
    3.1 豆瓣网简介
    3.2 品牌定位
    3.3 品牌优势与不足
第四章 豆瓣阅读平台的产品分析与平台基本架构
    4.1 品牌细化后的产品分析
        4.1.1 品味系统
        4.1.2 表达系统
        4.1.3 交流系统
    4.2 豆瓣阅读平台的产品及用户定位
        4.2.1 产品定位分析(SWOT分析)
        4.2.2 目标群体特征
    4.3 豆瓣阅读平台的基本架构
第五章 豆瓣阅读平台品牌推广建议
    5.1 前言
    5.2 豆瓣阅读平台内容及产品发展策略建议
        5.2.1 豆瓣阅读平台产品及受众的准确定位
        5.2.2 豆瓣阅读平台自身的内容与产品做出调整与创新
    5.3 豆瓣阅读平台推广模式的运用
        5.3.1 活动推广
        5.3.2 移动应用
        5.3.3 硬广推广
    5.4 推广中的设计实践
        5.4.1 网页界面的设计与APP风格的调整
        5.4.2 宣传海报的设计与活动推广中的平面广告设计
        5.4.3 交互设计的平面图示与H5设计
        5.4.4 文创产品的设计宣传
    5.5 推广预算与推广效果评估
        5.5.1 推广预算
        5.5.2 推广效果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线上调查问卷反馈与分析
    附件2:豆瓣阅读平台品牌形象推广策划案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8)基于原子设计理论的滴滴国际化后台设计系统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1.1 后台产品概述
        1.1.2 滴滴国际化后台产品现状
    1.2 项目研究来源
    1.3 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项目研究创新点
    1.5 项目研究框架
第2章 设计系统和原子设计理论的相关研究
    2.1 设计系统的相关研究
        2.1.1 设计规范和设计系统
        2.1.2 设计系统的定义
    2.2 原子设计理论的相关研究
        2.2.1 原子设计理论的概念
        2.2.2 原子设计理论的价值
        2.2.3 原子设计理论的现实应用
    2.3 基于原子设计理论构建设计系统的优势
第3章 后台产品设计系统的前期研究
    3.1 后台产品设计系统的竞品研究
        3.1.1 竞品筛选
        3.1.2 竞品分析
        3.1.3 竞品研究总结
    3.2 后台产品设计系统的用户研究
        3.2.1 产品目标确立
        3.2.2 用户研究
        3.2.3 用户研究小结
    3.3 设计思路
第4章 滴滴国际化后台设计系统V1.0设计
    4.1 设计系统基础模块设计
        4.1.1 设计原则
        4.1.2 视觉基础设计阶段
    4.2 设计系统核心组件库设计阶段
        4.2.1 组件设计流程
        4.2.2 组件范围圈定
        4.2.3 基础组件设计
        4.2.4 业务组件设计
        4.2.5 设计评审
        4.2.6 组件设计优化
    4.3 设计系统核心组件库构建阶段
        4.3.1 组件原子化拆分
        4.3.2 原子级组件
        4.3.3 分子级组件
        4.3.4 生物级组件
        4.3.5 组件命名
    4.4 组件使用指南文档攥写
第5章 后台产品设计系统的可用性测试与实践
    5.1 设计系统V1.0的可用性测试
    5.2 设计系统V1.0的开发
    5.3 设计系统V1.0的项目实践
        5.3.1 项目实践背景
        5.3.2 基于原子设计理论的核心组件库的实际使用和维护
        5.3.3 基于原子设计理论的设计系统实践应用流程的前后对比
        5.3.4 项目实践反馈收集
        5.3.5 基于项目用户反馈的V1.0迭代补充设计
    5.4 设计系统V1.0的总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实习证明
附录 B 布展照片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科研情况

(9)基于活动单导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由
        1.1.1 第八次新课程改革需要
        1.1.2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1.1.3 时代发展对个体信息素养的要求
        1.1.4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风生水起
        1.1.5 高效课堂对新颖教学模式的需要
    1.2 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1.2.1 研究的现状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3.4 实验研究法
第二章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2.1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
    2.2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认知发现学说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2.4 合作学习理论
        2.2.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3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第三章 活动单导学教学设计
    3.1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3.1.1 发展性特点
        3.1.2 综合性特点
        3.1.3 应用性特点
        3.1.4 工具性特点
        3.1.5 实验性特点
        3.1.6 趣味性特点
    3.2 活动单的设计
        3.2.1 活动单设计的原则
        3.2.2 活动单的基本架构
        3.2.3 编写活动单时应注意的问题
        3.2.4 活动单编写的一般流程
    3.3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3.3.1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的基本原则
        3.3.2 小组成员的组成
    3.4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座位排列
    3.5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3.5.1 实施原则
        3.5.2 活动单导学模式及基本操作流程
第四章 活动单导学实证研究
    4.1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
        4.1.1 实验的背景
        4.1.2 实验的对象
        4.1.3 实验方式
    4.2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1: 《初识物联网》
        案例2: 《初识VB程序设计》
        案例3: 《走近物联网》
        案例4: 《体验动画制作》
    4.3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4.3.1 活动单导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下阶段研究的展望
        5.2.1 注重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
        5.2.2 在“放”的同时有效的“收”
        5.2.3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2.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堂检测
附录2: 问卷调查
附录3: 期末考试试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快速成长的交互设计理论
        1.2.2 日渐成熟的界面设计理论与原则
    1.3 课题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现状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4.1 课题创新点
        1.4.2 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阐述
    2.1 网站界面设计概念阐述
        2.1.1 网站界面设计流程介绍
        2.1.2 目标导向设计方法论概述
        2.1.3 网站界面的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
        2.1.4 网站界面的视觉元素设计
    2.2 南京航空航天馆介绍
        2.2.1 他山之石:国际同类博物馆简介
        2.2.2 南京航空航天馆概况及其作用
        2.2.3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的价值
第三章 南京航空航天馆及其网站现状及发展设想
    3.1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现状
    3.2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功能与风格的规划和确立
        3.2.1 我国互联网普遍使用情况概览
        3.2.2 南京航空航天馆用户调研及功能规划
        3.2.3 现有航空航天类博物馆网站界面设计对比
    3.3 南京航空航天馆资料调查与规划
        3.3.1 南京航空航天馆藏品现状及发展设想
        3.3.2 南京航空航天馆展馆规划
第四章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设计实践
    4.1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的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
        4.1.1 根据内容及功能创建信息层级结构
        4.1.2 网站界面中的交互行为整合
        4.1.3 基于信息架构的原型图绘制
    4.2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设计元素的演绎与呈现
        4.2.1 元素的符号化设计
        4.2.2 元素的挖掘与提炼
        4.2.3 元素的演变与呈现
    4.3 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的视觉化呈现
        4.3.1 高图版率与绘画风格
        4.3.2 栅格化布局与卡片式组件
        4.3.3 丰富的视觉动画效果
        4.3.4 在线科学课程界面
        4.3.5 在线文创空间展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课题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关于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田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中职网页设计课程为例[D]. 张玮缨.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D]. 唐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面向NB-IoT终端的通用可配置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 周欣. 苏州大学, 2020(02)
  • [5]合作学习模式下多功能动物纸模型室及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D]. 文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D]. 戎卿文. 东南大学, 2020
  • [7]豆瓣阅读平台形象推广策划研究与实践[D]. 王佳伟.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原子设计理论的滴滴国际化后台设计系统研究与实践[D]. 蒋舒婷. 湖南大学, 2020(07)
  • [9]基于活动单导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D]. 李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10]南京航空航天馆网站界面设计研究与实践[D]. 葛姝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网页制作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