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和缺陷论文-董绍江,贺坤,汤宝平,张潇汀,王艳

损伤和缺陷论文-董绍江,贺坤,汤宝平,张潇汀,王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损伤和缺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损伤缺陷

损伤和缺陷论文文献综述

董绍江,贺坤,汤宝平,张潇汀,王艳[1](2019)在《基于损伤缺陷激励的滚动轴承振动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滚动轴承表面的局部损伤缺陷对轴承振动产生的重要影响,建立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求出轴承固有振动属性,给出损伤缺陷产生的激振力表达式,对考虑损伤缺陷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采集滚动轴承在正常和损伤缺陷情况下的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小波包络分析,通过对比验证了滚动轴承表面的损伤缺陷是轴承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比较轴承各元件的故障特征频率,准确地诊断出了轴承损伤缺陷位置。(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陈文剑,屈文忠,肖黎[2](2019)在《基于缺陷局部共振内调制机理的复合材料平板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利用谐波和调制信号的非线性超声无损检测方法,损伤局部共振内调制效应可以大幅增强损伤界面间的非线性行为,且其利用激励频率与损伤局部共振频率间进行调制,输入信号得到简化。当激励信号满足特定的频率条件时,材料的缺陷和损伤局部在超声激励的作用下会产生共振,导致响应信号中出现幅值增强的倍频、超谐波、亚谐波以及激励频率与局部共振频率间的内调制现象。针对损伤局部共振效应构造单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并运用多尺度法进行分析,分别考虑平方、立方刚度非线性,推导局部共振内调制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局部共振调制损伤识别实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分析结果以及缺陷局部共振内调制非线性损伤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缺陷局部共振内调制效应可以有效地识别复合材料板的冲击损伤。(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5期)

闫华东,唐琦,靳慧[3](2019)在《考虑含缩孔缺陷的铸钢节点损伤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已发表文献中的材性试验数据对比,确定了低合金铸钢G20Mn5的GTN模型的最优参数组合.然后采用ProCAST铸造软件对K型铸钢节点的浇冒口系统进行设计并确定浇铸模拟条件,根据数值分析结果统计了缩孔缺陷的体积分数和位置分布等信息.最后基于GTN损伤模型参数的标定结果和K型铸钢节点的铸造模拟结果,对含初始铸造缺陷的铸钢节点进行力学分析,研究初始缺陷和材料性能劣化对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由铸钢节点的孔洞体积分数分布云图和等效塑性应变分布云图的对比结果可知,GTN损伤模型将基体材料的等效塑性应变和损伤变量有机耦合起来,模拟结果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铸造缺陷对铸钢件承载能力的影响,为铸件在工程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金亮,匡艳军,邱振生,邹杰[4](2019)在《核电厂在制蒸汽发生器管板损伤缺陷修复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核电厂蒸汽发生器在进行传热管与管板密封焊期间造成管板镍基合金堆焊层及管板低合金母材熔化损伤缺陷,针对缺陷产生原因及缺陷性质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叁种潜在修复方案。从修复方案的可操作性、技术难度、泄露风险、在役检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了回火焊道修复技术方案;同时介绍了回火焊道修复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工艺试验及结果。该方案在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可为核电工程中类似缺陷的修复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9年09期)

刘孟瑜,皮会丰,奚宇,周舟,余争平[5](2019)在《KIF5A缺陷导致叁甲基氯化锡诱导神经毒性中的自噬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的神经毒性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2,4,8μmol·L~(-1)TMT处理小鼠神经胶质瘤母细胞Neuro-2a24 h,观察TMT对Neuro-2a细胞CCK-8,光镜下细胞形态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组学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8μmol·L~(-1)TMT处理24 h的Neuro-2a细胞,以在Neuro-2a细胞上探究并且验证潜在的机制。进一步通过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上腹腔注射2.8 mg·kg~(-1)TMT暴露24h,在动物上验证TMT神经毒性机制。结果 Neuro-2a细胞暴露2,4,8μmol·L~(-1)TMT 24 h后,细胞活力出现15%,31%与44%的下降以及细胞形态改变。蛋白质组学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自噬-溶酶体机制在TMT诱导的神经毒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TMT通过抑制溶酶体功能,包括抑制溶酶体蛋白水解和改变溶酶体pH,显着损伤自噬流。这导致自噬清除缺陷并随后导致神经细胞死亡。通过IPA分子相互作用网络探究进一步可能的机制,一个下调的分子KIF5A,被识别作为TMT损伤自噬流的潜在关键靶点。通过在Neuro-2a细胞中过表达KIF5A,验证了其可以显着改善TMT诱导的溶酶体功能损伤以及其他神经毒性。在C57BL/6小鼠上,TMT暴露不仅诱导震颤症状,海马组织形态学损伤,也同时抑制KIF5A表达,损伤溶酶体功能从而导致自噬流缺陷。而KIF5A过表达可以有效地增强海马中的自噬清除并减轻TMT的神经毒性。结论 KIF5A缺陷导致的溶酶体功能损伤是TMT诱导的神经毒性中自噬流损伤的重要原因。调控KIF5A可能是拮抗TMT诱导的神经毒性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詹梅,李锐,郑泽邦,高鹏飞,张洪瑞[6](2019)在《旋压成形损伤断裂缺陷预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薄壁构件旋压成形中经常出现构件破裂的现象,给生产制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综述了旋压成形中破裂预测的研究进展及破裂预测的损伤模型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笔者的研究经历将不同损伤模型耦合到各向异性Barlat89屈服准则中,通过半隐式图形返回算法进行数值化,来实现应力、应变和损伤值等变量的更新。然后将不同断裂模型应用于各向异性2219-O铝合金剪切旋压破裂的预测,获得了不同断裂模型预测损伤值偏离其阈值不同程度的原因。最后展望了旋压成形破裂预测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魏坤龙,史宏斌,李江,唐敏[7](2019)在《含缺陷叁维轴编C/C复合材料拉伸渐进损伤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含孔隙缺陷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渐进损伤过程,根据材料微结构扫描电镜观测,建立了孔隙缺陷随机分布的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单胞有限元模型,采用叁维Hashin失效准则描述纤维束不同失效模式判据,基体采用最大主应力准则,建立了与单元特征尺度、局部应变和组分材料断裂能相关的损伤演化模型,通过编写ABAQUS UMAT子程序实现了含孔隙缺陷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单轴拉伸渐进损伤失效数值模拟,讨论了单胞模型在单轴拉伸下的损伤演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孔隙缺陷含量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缺陷对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有着显着影响,随着孔隙含量的增加,材料拉伸模量和强度均出现不同程度递减,且强度的减小幅度远大于模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9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相关技术》期刊2019-08-14)

李育[8](2019)在《考虑宏细观缺陷的页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本构关系既是对页岩力学性质的描述,又是页岩压裂改造的理论依据。页岩包含大量的微裂隙、裂缝、层理等宏细观缺陷,缺陷影响着页岩的力学性质,因此构建页岩本构模型需对宏细观缺陷加以考虑。本文通过叁轴压缩实验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分析了细宏观缺陷对页岩力学性质的影响,依据岩石力学理论基础建立了考虑细宏观缺陷的页岩损伤本构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如下:(1)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细观损伤处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细观损伤的存在影响着岩样的破坏形式;随着细观损伤的数目从0增加到20,破裂压力从18.04MPa减小到15.36MPa,即岩石更易发生破坏。(2)页岩叁轴压缩实验结果显示:当裂缝深度从0mm增加到12.5mm时,对应的页岩峰值压力从106.2MPa减小到72.3MPa;当裂缝条数从1条增加到4条时,峰值压力从85.5MPa减小到70MPa;页岩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随着角度增大呈现出凹形变化的规律,45°裂缝对应的峰值应力最小,其值为85.5MPa;随着裂缝填充物(方解石)百分比的增加,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力变化呈现为凹形,即先减小再增加,在含量为50%时值最小,其值为85MPa;通过对页岩压后的照片进行研究,发现样品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并且破裂面与裂缝角度有关。(3)假设岩石微元强度服从韦伯分布,并以莫尔库伦准则表示微元强度,推导细观损伤变量;根据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推导出单轴压缩的宏观损伤变量,再对宏、细观损伤变量进行耦合,最终得到单轴压缩载荷下的考虑宏细观缺陷的页岩损伤本构模型,将模型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单轴压缩模型是正确的。(4)结合叁轴实验数据,通过引入实测应力、实测应变推导细观损伤变量表达式,根据裂隙岩体的等效柔度矩阵与完整岩样的柔度矩阵推导出叁轴压缩下的宏观损伤变量表达式,依据Lemaitre应变等价性原理推导出耦合宏细观缺陷的损伤变量表达式,最终建立叁轴压缩载荷下考虑宏细观缺陷的页岩损伤本构模型,将叁轴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曲线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并通过分析裂缝深度、角度、条数对峰值应力的影响规律,发现该规律与实验结果相同,从而可说明所建立本构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7)

彭恩鸿[9](2019)在《KDP晶体加工微纳缺陷对激光损伤影响和微修复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二氢钾(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KDP)晶体因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是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光学元件。然而,KDP晶体材料在激光打靶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激光诱导损伤,破坏整个光学元件,从而制约了激光核聚变装置输出能量的提升。目前普遍认为晶体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表面缺陷是导致晶体抗激光损伤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考虑单种缺陷的情况下晶体的实际激光损伤阈值仍然远低于理论值。本论文将以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后晶体表面微纳缺陷为对象,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多种缺陷耦合对晶体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揭示KDP晶体的激光诱导损伤机制,并提出一种针对晶体表面微纳缺陷的新修复方法。通过对飞切加工后晶体表面微纳缺陷进行分类和统计,获得了缺陷特征形貌信息。建立了晶体表面多划痕、划痕与凹坑组合以及划痕与杂质组合的二维光场调制仿真模型,分析了多种缺陷耦合时晶体内部光强增强的综合调制机理,系统研究了缺陷尺寸、间距、相对位置等参数对综合调制的影响。研究发现晶体表面多种缺陷存在时引起的迭加效应使其内部光强强度最大可达单个缺陷情况的4倍。实验研究了KDP晶体表面多种缺陷耦合对晶体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在晶体表面预置了不同间距的划痕,以及不同间距和相对位置的划痕与凹坑,对其进行激光损伤测试实验后发现:多个缺陷同时存在时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明显降低,且受缺陷之间的间距和相对位置的影响,其中多划痕的激光损伤阈值仅为单划痕的45%,验证了理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了降低表面加工微纳缺陷对晶体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蘸水笔蚀刻(Dip-pen nanolithography,DPN)技术利用水溶剂介导的晶体表面微缺陷修复的新方法。根据KDP晶体材料易潮解的特性,在一定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利用探针与样品表面形成水半月板对晶体局部缺陷区域进行溶解、填充和去除,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通过缺陷区修复前后表面形貌的对比,证明该修复方法具有明显的“去凸填凹”效果,并实验研究了影响修复速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修复区域的表面质量测量,发现修复后晶体表面粗糙度R_a仍然维持在5nm左右,甚至更高水平,通过缺陷修复前后的光强增强分析证实了该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胡长富[10](2019)在《航天器含缺陷防护结构的高速撞击损伤及疲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碎片的数量越来越多,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可能会受到空间碎片的撞击。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的威胁,在舱壁外间隔一定距离安装一层或多层薄板防护屏,当空间碎片撞击防护屏时会破碎成更小的碎片,其能量也会随之分散,从而达到保护航天器安全的目的,铝合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防护屏材料。同时,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航天器在轨道上受到辐射波动较大,防护屏中的热应力变化也很剧烈。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针对航天器含缺陷防护结构的高速撞击现象和疲劳效应,重点研究含弹坑、气泡和裂纹缺陷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的防护性能,以及含穿孔、弹坑缺陷防护屏的疲劳特性。首先,应用二级轻气炮加载技术进行了弹丸高速正撞击含弹坑、裂纹缺陷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实验研究,获取了含弹坑、裂纹缺陷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高速撞击损伤特性,与无缺陷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高速撞击损伤特性比较,分析了弹坑、裂纹缺陷对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高速撞击损伤特性的影响。第二、在Christiansen改进型撞击极限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含弹坑、气泡和裂纹缺陷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撞击极限曲线,与无缺陷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撞击极限曲线比较,总结了含弹坑、气泡和裂纹缺陷对铝板Whipple防护结构性能影响的规律。第叁、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弹丸撞击含弹坑、气泡和裂纹缺陷防护屏之后弹丸形态变化、应力波在弹丸和防护屏中的传播、弹丸速度的变化以及由弹丸和防护屏组成的系统能量的转化,分析了缺陷对航天器防护结构性能影响的机理。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穿孔、弹坑缺陷对防护屏疲劳极限的影响,计算了含穿孔、弹坑缺陷防护屏裂纹扩展的Paris区的参数,并分析了残余应力对防护屏疲劳极限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残余应力对防护屏疲劳极限影响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损伤和缺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比利用谐波和调制信号的非线性超声无损检测方法,损伤局部共振内调制效应可以大幅增强损伤界面间的非线性行为,且其利用激励频率与损伤局部共振频率间进行调制,输入信号得到简化。当激励信号满足特定的频率条件时,材料的缺陷和损伤局部在超声激励的作用下会产生共振,导致响应信号中出现幅值增强的倍频、超谐波、亚谐波以及激励频率与局部共振频率间的内调制现象。针对损伤局部共振效应构造单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并运用多尺度法进行分析,分别考虑平方、立方刚度非线性,推导局部共振内调制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局部共振调制损伤识别实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分析结果以及缺陷局部共振内调制非线性损伤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缺陷局部共振内调制效应可以有效地识别复合材料板的冲击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伤和缺陷论文参考文献

[1].董绍江,贺坤,汤宝平,张潇汀,王艳.基于损伤缺陷激励的滚动轴承振动机理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2].陈文剑,屈文忠,肖黎.基于缺陷局部共振内调制机理的复合材料平板损伤识别[J].机械强度.2019

[3].闫华东,唐琦,靳慧.考虑含缩孔缺陷的铸钢节点损伤演化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金亮,匡艳军,邱振生,邹杰.核电厂在制蒸汽发生器管板损伤缺陷修复方案研究[J].电焊机.2019

[5].刘孟瑜,皮会丰,奚宇,周舟,余争平.KIF5A缺陷导致叁甲基氯化锡诱导神经毒性中的自噬损伤[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6].詹梅,李锐,郑泽邦,高鹏飞,张洪瑞.旋压成形损伤断裂缺陷预测研究进展[J].精密成形工程.2019

[7].魏坤龙,史宏斌,李江,唐敏.含缺陷叁维轴编C/C复合材料拉伸渐进损伤数值模拟[C].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9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相关技术.2019

[8].李育.考虑宏细观缺陷的页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9].彭恩鸿.KDP晶体加工微纳缺陷对激光损伤影响和微修复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胡长富.航天器含缺陷防护结构的高速撞击损伤及疲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标签:;  ;  ;  

损伤和缺陷论文-董绍江,贺坤,汤宝平,张潇汀,王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