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增多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论文文献综述
洪淑君,芦惠[1](2019)在《小儿肺炎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0例肺炎患儿和45例正常小儿的血小板参数和白细胞计数(WBC)。按照有无血小板增多症(RT)将肺炎患儿分为RT组(38例)和非RT组(162例)。结果 2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合并RT 38例(19.0%),血小板减少症1例(0.5%)。RT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28.95%)高于非RT组(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45,P<0.05)。叁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WBC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94.184、23.527、28.317、7.380,均P<0.01)。两两比较后,RT组PLT值高于非RT组和对照组,RT组和非RT组的MPV、PDW、WBC均高于对照组,RT组MPV、PDW均低于非RT组。结论小儿肺炎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之间有关联,肺炎支原体患儿合并RT发生率高,合并RT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韩雪,王蓉,邹月芬,李建勇,卢瑞南[2](2019)在《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其发病率为(1.0~2.5)/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脾肿大,血栓形成,出血,微循环症状,以及有向白血病或纤维化转化的风险[1]。ET的发病过程缓慢,患者可能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血常规检查时偶然(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琨,张建华,董春霞,张傲利,侯彦飞[3](2019)在《伴分子学、遗传学演变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经典的BCR-ABL1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在该病发展的过程中骨髓可出现纤维化改变。2007年国际骨髓纤维化研究与治疗工作组(IWG-MRT)首次定义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myelofibrosis,post-ET MF)[1],一部分患者有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亭,张静,刘源,曹政,石祥奎[4](2019)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血小板增多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1.1患者情况患者,女,40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体重指数20 kg·m~(-2),因"同房后不规则阴道出血1年"于2019年1月8日入院。患者1年前起出现同房后少量阴道流血,未行检查与治疗,2018年11月27日外院行阴道镜提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018年12月19日于外院行宫颈锥切LEEP术,病(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5](2019)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2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实施32次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TBV),采集1/5-1/4倍TBV的血小板悬液。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血小板数(Plt)4486.50(3058.50-5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455.50(2288.68-4226.71)×10~9;WBC 13.79(10.21-20.72)×10~9/L、白细胞总数11.90(7.81-14.40)×10~9;Hb水平(3.28±1.25)g/L,Hb总量(2.62±1.17)g。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Plt分别为1263.00(1052.50-1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4,P <0.01),WBC分别为9.96(6.44-14.01)×10~9/L、8.59(5.37-13.12)×10~9/L(Z=13.31,P <0.05),Hb水平分别为(112.63±24.56)g/L、(10~9.55±24.46)g/L(t=1.68,P> 0.0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虽可导致患者WBC有所下降,但WBC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患者Hb水平没有显着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许猛,刘晓蓉[6](2019)在《拉莫叁嗪引起血小板增多症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拉莫叁嗪作为广谱抗癫痫药被广泛应用于癫痫的治疗,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sis,TEN)等严重不良反应备受临床医生(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张巧红,蒋丽娅,任朝翔[7](2019)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2018年6月27日因疲劳乏力于我院中医门诊就诊。查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指标均正常。查血常规:白细胞绝对值10.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淋巴细胞百分比15%,单核细胞百分比4%,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 ,红细胞绝对值:5.16×10~(12)/L,血红蛋白浓度149g/L,血小板绝对值177×10~9/L。血小板直方图正常,Q-Flag提示血小板聚集?按照本室血常规复检规则,检查标本状态(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9期)
李建婷,黎彪,刘晓慧[8](2019)在《1例肺脓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治疗分析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脓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用药监护为例,总结肺脓肿继发血小板增多治疗。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脓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治疗过程并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协助临床医师查找引起患者血小板增多可能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血小板增多可能由感染引起,同时不完全排除与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相关。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停用可疑药物后患者病情好转,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结论感染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若无诱发血栓风险因素不建议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因药物导致血小板增多治疗上首先需停用可疑药物,无替代治疗药物则可减量使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9期)
何绿苑,朱颖,蔡岗丽[9](2019)在《血小板增多68例临床和中医辨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小板增多的病因很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炎症、脾切除和缺铁)等原因,常常不易鉴别。本文通过对我院68例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作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原因的血小板增多及中医辨证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一、病例与方法 1.病例: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年我院门诊及住院初治68例血小板增多(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6)
朱世荣,李雨蒙,王明镜,赵攀,范腾[10](2019)在《基于修订版国际血栓预测模型(IPSET)、评价中药联合小剂量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修订版国际血栓预测模型(IPSET)、评价中药联合小剂量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修订版IPSET,对25例接受中药联合小剂量羟基脲治疗的ET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血小板计数、血栓发生事件及疾病进展转化情况,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极低危组及低危组16例,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血小板显着下降(P<0.05),同时未出现血栓事件,疾病亦未见明显进展。中危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显着下降(P<0.05),1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发生脑血栓事件,余患者未见血栓事件及疾病转换情况。高危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未见显着下降(P>0.05),3例患者出现血栓事件,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3月出现心梗,另外2例在分别在随访6月、12月时出现脑梗事件。1例在随访过程中转换为骨髓纤维化。结论修订版IPSET能够很好预测血栓发生事件,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疾病进展转化情况,中药联合小剂量羟基脲治疗ET,能很好地降低患者组血小板计数,从而减少血栓时间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6)
血小板增多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其发病率为(1.0~2.5)/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脾肿大,血栓形成,出血,微循环症状,以及有向白血病或纤维化转化的风险[1]。ET的发病过程缓慢,患者可能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血常规检查时偶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增多症论文参考文献
[1].洪淑君,芦惠.小儿肺炎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之间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2].韩雪,王蓉,邹月芬,李建勇,卢瑞南.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琨,张建华,董春霞,张傲利,侯彦飞.伴分子学、遗传学演变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4].黄亭,张静,刘源,曹政,石祥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血小板增多1例[J].中南药学.2019
[5].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6].许猛,刘晓蓉.拉莫叁嗪引起血小板增多症一例[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7].张巧红,蒋丽娅,任朝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8].李建婷,黎彪,刘晓慧.1例肺脓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治疗分析并文献复习[J].海峡药学.2019
[9].何绿苑,朱颖,蔡岗丽.血小板增多68例临床和中医辨证分析[C].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朱世荣,李雨蒙,王明镜,赵攀,范腾.基于修订版国际血栓预测模型(IPSET)、评价中药联合小剂量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C].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