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鼎革,德川日本,华夷变态,东亚
中华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丹[1](2015)在《明清鼎革与德川日本的“中华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鼎革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川幕府在意识到中国大陆发生了"华夷变态"的同时,南明遗民的赴日"乞师"行为却在客观上帮助日本摆脱了"夷狄"身份。在此过程中,日本德川前期的学者们也从诸多方面入手,塑造日本的"中华"形象,这间接影响了后世日本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于欢[2](2014)在《山鹿素行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鹿素行是德川时代武士道的创始人,也是日本兵学以及古学、日本中华主义之始祖。纵观山鹿素行的思想呈逐一递进的关系:六岁至十二岁,为其求学过程,也是为其思想体系奠定基础的时期;到“叁教一致”思想的产生,已融合各学派的思想;从对朱子学进行批判起,开始对各思想进行批判;而后便进入了素行经学方面思想的重点时期,也就是产生了两种对立复古思想的时期,这两种思想是中华圣学与日本圣学思想。《圣教要录》为其复古精神的先声,其中提倡恢复中华圣人周公、孔子之道,并说孔子殁而圣人之统则尽绝。在书中,素行极力驳斥宋学,认为它是异端,因此与幕府官学,也就是朱子学相抵触而获罪,遭受流放赤穗的命运。流放期间,素行有云:“夫罪我者,罪周公孔子之道也,我可罪而道不可罪,罪圣人之道者,时世之误也。”在此期间,素行完成了一生最有名并改变日本思想史的着作《中朝事实》,从形式上来讲,《中朝事实》为研究日本古典历史的着作,全书以汉文书写,与《圣教要录》相比较,二者意旨大致相同,都是复古思想的代表作,但代表的精神却不同,是从对中华的崇拜转为对日本本国、本民族的崇拜;最后一个时期为素行的晚年时期,主要思想为象数的宇宙观,想要为其思想建立一个哲学基础。从素行思想的发展变化来看,到后期时,其思想映射出的便是日本人对国家与民族的过分崇拜。古学派的素行如此、阳明学派的熊泽蕃山也如此,朱子学的山崎暗斋也有此思想,再后期的国学者、神道家们更是强烈的提倡排外,这种排外的思想是影响江户时期日本实施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也是对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史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中日两国关系可以说既由于华夷思想而走向亲密,也因华夷思想而走向对立,因此对华夷思想的研究很有必要。山鹿素行的《中朝事实》是“日本中华主义”的最好证明,也是日本人眼中“中国观”变化的极好的参考。对山鹿素行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得知神、儒、佛叁者是如何习合的,而且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日本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结构,可以为探究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一份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4-05-31)
王元周[3](2009)在《论“朝鲜中华主义”的实与虚》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后期,北伐论激起朝鲜士大夫小中华意识高度发展,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朝鲜中华主义"。然而从事实来看,朝鲜士大夫虽然有很强的文化自尊意识,但是这种自尊意识是建立在春秋大一统之上的,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反而使一元的天下观进一步强化,将中华秩序理想化。所以,朝鲜后期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并不表示朝鲜士大夫以朝鲜为中华之正统或中国之正统,反而继续承认朝鲜为小中华,而在事实上更不证明朝鲜为当时东亚的文化中心国家,所以我们在使用"朝鲜中华主义"概念时尚需仔细斟酌。(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09年03期)
李龙强[4](2006)在《科学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建设——民族主义的反思与中华主义的弘扬》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民族,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一元一体格局转型。在对民族主义思潮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民族观,并探讨了建设中华民族,弘扬中华主义的基本方略。(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吴怀连[5](1994)在《中国远期发展:太平洋时代与中华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题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研究,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叁个层次。所谓"近期",即九十年代。我主张近期发展,中心任务是建立市场社会主义体制。所谓"中期",即现在至21世纪中叶。我主张中期发展,中心任务是后工业化,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的双重转变。所谓"远期",即现在至.22世纪末。我主张远期发展,中心任务是为了适应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发展中华主义文化。本文讨论最后一个议题。太平洋时代的素描查阅一下世界近代史,我们就会发(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1994年04期)
中华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鹿素行是德川时代武士道的创始人,也是日本兵学以及古学、日本中华主义之始祖。纵观山鹿素行的思想呈逐一递进的关系:六岁至十二岁,为其求学过程,也是为其思想体系奠定基础的时期;到“叁教一致”思想的产生,已融合各学派的思想;从对朱子学进行批判起,开始对各思想进行批判;而后便进入了素行经学方面思想的重点时期,也就是产生了两种对立复古思想的时期,这两种思想是中华圣学与日本圣学思想。《圣教要录》为其复古精神的先声,其中提倡恢复中华圣人周公、孔子之道,并说孔子殁而圣人之统则尽绝。在书中,素行极力驳斥宋学,认为它是异端,因此与幕府官学,也就是朱子学相抵触而获罪,遭受流放赤穗的命运。流放期间,素行有云:“夫罪我者,罪周公孔子之道也,我可罪而道不可罪,罪圣人之道者,时世之误也。”在此期间,素行完成了一生最有名并改变日本思想史的着作《中朝事实》,从形式上来讲,《中朝事实》为研究日本古典历史的着作,全书以汉文书写,与《圣教要录》相比较,二者意旨大致相同,都是复古思想的代表作,但代表的精神却不同,是从对中华的崇拜转为对日本本国、本民族的崇拜;最后一个时期为素行的晚年时期,主要思想为象数的宇宙观,想要为其思想建立一个哲学基础。从素行思想的发展变化来看,到后期时,其思想映射出的便是日本人对国家与民族的过分崇拜。古学派的素行如此、阳明学派的熊泽蕃山也如此,朱子学的山崎暗斋也有此思想,再后期的国学者、神道家们更是强烈的提倡排外,这种排外的思想是影响江户时期日本实施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也是对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史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中日两国关系可以说既由于华夷思想而走向亲密,也因华夷思想而走向对立,因此对华夷思想的研究很有必要。山鹿素行的《中朝事实》是“日本中华主义”的最好证明,也是日本人眼中“中国观”变化的极好的参考。对山鹿素行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得知神、儒、佛叁者是如何习合的,而且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日本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结构,可以为探究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一份有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丹.明清鼎革与德川日本的“中华主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于欢.山鹿素行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4
[3].王元周.论“朝鲜中华主义”的实与虚[J].史学集刊.2009
[4].李龙强.科学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建设——民族主义的反思与中华主义的弘扬[J].商洛学院学报.2006
[5].吴怀连.中国远期发展:太平洋时代与中华主义[J].青年探索.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