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乐冲剂论文-龚胜兰

郁乐冲剂论文-龚胜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郁乐冲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郁乐冲剂,抑郁症,副反应,抗抑郁药物

郁乐冲剂论文文献综述

龚胜兰[1](2017)在《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拮抗抗抑郁剂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当代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生活压力的增加,使抑郁症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作为一种心境障碍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口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但是抗抑郁药物起效慢,副反应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疗效,也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独特优势,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辨证论治,讲究个体化治疗,副作用小,且减轻西药产生的副反应和耐药性,安全有效,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同。研究目的:观察郁乐冲剂防治抑郁症及其拮抗抑郁症药物副作用的临床研究,探讨中药与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的独特优势,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科门诊和住院部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郁乐冲剂加减合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抗抑郁药物副反应量表(SERS)评价患者抑郁症状及临床疗效、副反应等情况。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用药4、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治疗2、4、8周HAMD总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各组均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3、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各项因子分(焦虑、体重、认知、迟滞、睡眠)均比对照组改善显着(P<0.05);治疗8周后,在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因子等方面,治疗组仍高于对照组,其他各因子比较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4周,治疗组SE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主要以疲倦、恶心、头晕等症状常见。疗程8周后,两组在副反应的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郁乐冲剂和抗抑郁药物合用可加快药物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增强临床疗效。2、中西药联合使用可以显着减少抗抑郁药物所致副反应,安全有效,接受性强。3、中医药辨证治疗和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对治疗抑郁症有重要临床实践意义,可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刘红敏,李晋芳,肖四飞[2](2012)在《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郁乐冲剂组、百忧解组2组,健康对照组选取深圳市中医院健康职工、在院研究生、实习生,共20名。疗程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神经病理学测验方法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浓度测定。结果郁乐冲剂组总体有效率为89.66%,百忧解组为88.46%,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HRS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因子分所代表的靶症状群改善上,郁乐冲剂与百忧解表现略有不同:其中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两个因子分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因子分上和迟滞因子分改善上,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得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WCST因子分正确数、分类数提高,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即错误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五个因子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血清皮质醇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抑郁症患者皮质醇与WCST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确数、分类数呈负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郁乐冲剂及百忧解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改变,提示郁乐冲剂与百忧解在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途径上可能相近,均能够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1)

肖四飞,虢周科,刘红敏,邹美南,薛耀[3](2012)在《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抑郁症患者用郁乐冲剂抗抑郁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脑电图、经颅超声多普勒的变化情况。结果:郁乐冲剂在成功抗抑郁的同时,对脑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郁乐冲剂为有效的抗抑郁复方。(本文来源于《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1)

刘红敏,李晋芳,肖四飞[4](2010)在《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郁乐冲剂组、百忧解组2组,健康对照组选取深圳市中医院健康职工、在院研究生、实习生,共20名。疗程为84d。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神经病理学测验方法l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浓度测定。结果:郁乐冲剂组有效率为89.66%,百忧解组为88.46%,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HRS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因子分所代表的靶症状群改善上,郁乐冲剂与百忧解表现略有不同:其中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两个因子分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因子分和迟滞因子分改善上,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得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WCST因子分正确数、分类数提高,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即错误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五个因子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血清皮质醇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抑郁症患者皮质醇与WCST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确数、分类数呈负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郁乐冲剂及百忧解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改变,提示郁乐冲剂与百忧解在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途径上可能相近,均能够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李晋芳[5](2008)在《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郁乐冲剂治疗组、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采用神经病理学测验方法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探讨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为中医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寻找客观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郁乐冲剂组、百忧解组2组,对照组选取深圳市中医院健康职工、在院研究生、实习生,共20名。郁乐冲剂组口服郁乐冲剂每天3次,每次1小袋,根据病情用量可调整每次1-2小袋;百忧解组每天1次,每次1粒,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对照组正常饮食、起居、工作。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神经病理学测验方法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浓度测定。结果郁乐冲剂组总体有效率为89.66%,百忧解组为88.46%,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HRS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因子分所代表的靶症状群改善上,郁乐冲剂与百忧解表现略有不同:其中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两个因子分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因子分上和迟滞因子分改善上,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得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WCST因子分正确数、分类数提高,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即错误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五个因子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血清皮质醇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抑郁症患者皮质醇与WCST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确数、分类数呈负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郁乐冲剂及百忧解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改变,提示郁乐冲剂与百忧解在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途径上可能相近,均能够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对于心肝郁热型抑郁症,郁乐冲剂与百忧解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抑郁症患者主要症状得到缓解后,认知功能仍然没有完全恢复,仍会残留社会功能缺损,这可能正是疾病复发的常见应激原。而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在国内外开展还不够完善,尤其在国内。我们应该将此作为抑郁症诊断与治疗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诊疗水平。(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肖四飞,虢周科,刘红敏,邹美南,薛耀[6](2008)在《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抑郁症患者用郁乐冲剂抗抑郁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脑电图、经颅超声多普勒的变化情况。结果郁乐冲剂在成功抗抑郁的同时,对脑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郁乐冲剂为有效的抗抑郁复方。(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08年02期)

郁乐冲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郁乐冲剂组、百忧解组2组,健康对照组选取深圳市中医院健康职工、在院研究生、实习生,共20名。疗程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神经病理学测验方法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浓度测定。结果郁乐冲剂组总体有效率为89.66%,百忧解组为88.46%,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HRS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因子分所代表的靶症状群改善上,郁乐冲剂与百忧解表现略有不同:其中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两个因子分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因子分上和迟滞因子分改善上,两者改善程度接近(P>0.05),得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WCST因子分正确数、分类数提高,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即错误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五个因子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郁乐冲剂组与百忧解组血清皮质醇的改善程度接近,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抑郁症患者皮质醇与WCST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确数、分类数呈负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郁乐冲剂及百忧解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改变,提示郁乐冲剂与百忧解在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及途径上可能相近,均能够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郁乐冲剂论文参考文献

[1].龚胜兰.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拮抗抗抑郁剂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2].刘红敏,李晋芳,肖四飞.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C].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2012

[3].肖四飞,虢周科,刘红敏,邹美南,薛耀.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C].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2012

[4].刘红敏,李晋芳,肖四飞.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医学报.2010

[5].李晋芳.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6].肖四飞,虢周科,刘红敏,邹美南,薛耀.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

标签:;  ;  ;  ;  

郁乐冲剂论文-龚胜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