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鲤斜管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鲤斜管虫,ITS-5.8S,分子系统发育
鲤斜管虫论文文献综述
吴静[1](2010)在《鲤斜管虫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的ITS1-5.8S-ITS2基因序列,使用PHYLIP3.66软件及MEGA3.1软件构建了其NJ及UPGMA两种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软件,鲤斜管虫都表现出与四膜虫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同一属的钩刺斜管虫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李学智,李军文[2](2010)在《重视鲤斜管虫病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底和今年叁月份,笔者相继接到与眉县近邻的周至县青化乡叁位渔民的求救电话,得知他们的鱼塘发生了大面积成鱼死亡现象,其症状相同,且死亡量大,损失严重。特邀我县水产站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鱼塘进行了现场诊断治疗,结果发现导致鱼塘发病的原因均是由鲤斜管虫病引起,由于此病在陕西关中地区很少发生,为了引起广(本文来源于《渔业致富指南》期刊2010年11期)
石宏武[3](2009)在《金鱼鲤斜管虫病的治疗试验及常用药物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研究金鱼鲤斜管虫病(Chilodonelliasis cyprinid)的药物防治,对常用的纤毛虫病治疗药物进行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探讨驱(杀)虫中草药的抗纤毛虫效果,同时分析中草药与其他药物的联用在鱼类纤毛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和前景。方法围绕渔用药物评价的两个方面展开:安全性评价和疗效评价。1.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得出药物对金鱼的半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浓度(SC),然后通过测定酶活(T-AOC和ADA)的变化来揭示药物对动物脏器及生理活动的影响。2.成功分离并培养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后进行体外杀虫试验。3.对照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病鱼进行单一药物治疗试验和药物联用试验。最后综合各试验结果评价药物对鲤斜管虫病的疗效,探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试验得出各部分的结果如下:1.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中草药毒性明显小于化学药物。根据安全浓度可知药物对金鱼的毒性大小为:硫酸铜>高锰酸钾>硫酸锌>敌百虫>贯众>槟榔>鹤虱>苦楝>青蒿>苦参。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苦楝、青蒿、鹤虱、苦参及硫酸锌对金鱼的脏器损伤较轻;而贯众、槟榔、硫酸铜、高锰酸钾和敌百虫所致损伤较为严重。2.鲤斜管虫体外杀灭试验结果显示:苦楝、苦参、硫酸铜、硫酸锌和高锰酸钾杀虫效果较好;贯众、青蒿、鹤虱、槟榔和敌百虫的杀虫效果不理想。一定浓度的中草药有致鲤斜管虫成包囊的效应。3.药物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贯众、苦楝、苦参、青蒿、硫酸铜、硫酸锌和高锰酸钾治疗效果较好,但贯众和硫酸铜治疗过程中病鱼死亡率较高。中草药与硫酸铜的联用试验表明:药物的合理联用可以提高宿主对药物的耐受力、降低死亡率。(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吴静[4](2009)在《鲤斜管虫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福州地区养殖金鱼中鲤斜管虫的流行及病害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及虫种鉴定,探讨鲤斜管虫的培养方法及环境因子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从基因水平研究其分子系统发育,从而为鲤斜管虫的后续研究及同类纤毛虫的培养和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1)2007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调查访问及对病鱼镜检的方法对金鱼养殖场的养殖鱼苗及福州花鸟市场出售的金鱼进行调查,对从病灶处分离出的病原体,采用活体及染色观察加以鉴定;(2)采用米粒浸出液、0.3g/L牛肉膏、0.3g/L蛋白胨、0.3g/L酵母浸膏等四种培养液进行培养,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温度、营养、pH对其种群密度及自然增长率的影响:(3)测定鲤斜管虫(?)TS-5.8S基因序列,使用PHYLIP 3.66软件及MEGA 3.1软件构建了NJ及UPGMA两种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1)病原体经鉴定为鲤斜管虫,鲤斜管虫病在福州地区养殖金鱼中流行较严重,特别是鱼苗感染后病死率较高。(2)鲤斜管虫在米粒浸出液中的生存时间较其它叁组培养液长,因此米粒培养液适于实验室保种,而其它叁种培养液中的虫体体积较米粒浸出液中大:四组培养液中18℃与22℃之间种群密度及自然增长率未见显着差异,因此22℃仍为其繁殖最适温度(P>0.05):鲤斜管虫可在pH5.0~10.0环境中生存,但种群密度在pH5.0、pH10.0时与其它各pH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pH6.0时不但种群密度最高,且r值最大,G最小,说明这一pH范围内最适合鲤斜管虫的繁殖。(3)结果表明无论用何种软件鲤斜管虫都表现出与四膜虫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同一属的钩刺斜管虫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吴静,汪彦音,石宏武[5](2009)在《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鲤斜管虫在不同培养液及培养温度下种群密度的增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8℃及22℃时鲤斜管虫生长良好,而4℃时繁殖速度变慢。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浸膏培养液中种群密度增长快但衰退也快,而在米粒浸出液中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均长于其它3种培养液。(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9年03期)
吴静,汪彦音,石宏武[6](2009)在《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鲤斜管虫在不同培养液及培养温度下种群密度的增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8℃及22℃下鲤斜管虫生长繁殖良好,而4℃下繁殖速度变慢。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浸膏培养液中种群密度增长快但衰退也快,而在米粒浸出液中种群密度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均长于其它3种培养液。(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吴静,汪彦音,石宏武[7](2008)在《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鲤斜管虫在不同培养液及培养温度下种群密度的增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8℃及22℃时鲤斜管虫生长良好,而4℃时繁殖速度变慢。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浸膏培养液中种群密度增长快但衰退也快,而在米粒浸出液中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均长于其它3种培养液。(本文来源于《内陆水产》期刊2008年11期)
石宏武,汪彦愔,吴静[8](2008)在《6种中草药对鲤斜管虫和指状拟舟虫的体外杀灭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培养鲤斜管虫和指状拟舟虫并进行体外杀灭试验,通过细胞计数及目测法比较6种中草药的抗原虫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中草药对指状拟舟虫的杀灭效果总体要好于鲤斜管虫,其中,苦楝和苦参的效果最好。结合这6种中草药的安全浓度可以得出结论:苦楝和苦参适合用于防治鱼类的这两类纤毛虫病。(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8年10期)
肖武汉,李连祥[9](1995)在《鲤斜管虫的形态及形态发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鲤斜管虫的形态、纤毛下器、核器、银线系及形态发生过程。其腹面口区具二环围口纤毛列及一口前纤毛列;背面具一列背刚毛;腹面纤毛列的数目可发生较大变动。在其形态发生过程中,左纤毛列在右纤毛列发生断裂前同时断裂;短基粒列形成后仔虫的背刚毛;前仔虫保留原口管前端部分,后仔虫的口管重新形成。本文还对鲤斜管虫的形态学特征、口管形成机理及分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鲤斜管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9年底和今年叁月份,笔者相继接到与眉县近邻的周至县青化乡叁位渔民的求救电话,得知他们的鱼塘发生了大面积成鱼死亡现象,其症状相同,且死亡量大,损失严重。特邀我县水产站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鱼塘进行了现场诊断治疗,结果发现导致鱼塘发病的原因均是由鲤斜管虫病引起,由于此病在陕西关中地区很少发生,为了引起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鲤斜管虫论文参考文献
[1].吴静.鲤斜管虫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
[2].李学智,李军文.重视鲤斜管虫病的发生[J].渔业致富指南.2010
[3].石宏武.金鱼鲤斜管虫病的治疗试验及常用药物的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吴静.鲤斜管虫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5].吴静,汪彦音,石宏武.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J].齐鲁渔业.2009
[6].吴静,汪彦音,石宏武.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
[7].吴静,汪彦音,石宏武.不同温度及培养液对鲤斜管虫种群密度的影响[J].内陆水产.2008
[8].石宏武,汪彦愔,吴静.6种中草药对鲤斜管虫和指状拟舟虫的体外杀灭试验[J].齐鲁渔业.2008
[9].肖武汉,李连祥.鲤斜管虫的形态及形态发生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