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意象论文-王晓娜

时间意象论文-王晓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象,唐德亮,母题,新诗集,诗心,无字,生命征象,静女,意境,日晕

时间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娜[1](2019)在《唐德亮《地心》 诗歌的时间品格与意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诗集《地心》是乡土诗人唐德亮的新诗集。读罢全书,我为诗人如痴如醉地歌咏乡土、歌咏瑶山壮乡、歌咏民族血魂、追寻民族之根的家国大爱情怀所感动,为这位名副其实的“瑶山之子”的一颗赤诚诗心所感染。细读之下,我发现,该诗集在乡土和民族的命题背后,字里行间游走的,还(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7-05)

叶漪滢[2](2019)在《现代汉语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时间的研究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语言学中有关于时间词的研究也一直被广泛关注。在对于时间表达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时体的分析、相关词和短语的探讨、以及时空关系及其隐喻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结合语料库中相关语料,通过意象图式理论对时间词中的时间义名词性成分进行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类在认知上通过空间理解时间概念,体现出的具体的意象图式,探讨表达时间的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的类别,分析了其意象图式类型的属性,并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了认知上的阐释。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对关于时间表达的现有研究成果,从语法、语义、认知叁个角度进行了梳理,基本理清现有成果中有关于时间表达的相关情况。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叁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分析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类型,探讨了时间义名词性成分在四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八种意象图式类型,分别是零维空间的绝对点型图式和相对点型图式、一维空间的路径图式和平衡图式、二维空间的部分—整体图式和系联图式、以及叁维空间的静态容器图式和动态容器图式,根据不同的意象图式类型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进行了分类。第二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意象图式的属性进行分析,分析了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所表现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单一方向和连续方向、显性对称和隐形对称四个方面的属性。第叁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意象图式类型的划分进行了认知上的阐释,运用隐喻、转喻、参照原则、有界与无界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杨玉筵,毛智慧[3](2018)在《从意象图式看“前/before”时间构式的语表差异及认知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基于CCL语料库和BNC语料库,以"前/before"的时间构式为研究对象,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主要分析研究二者在时间构式上的语表差异,并且挖掘其存在的内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前/before"皆可与时点、时段和事件搭配,但"前"的时间构式主要表现为形义错配的方式,时点、时段和事件的意象图式融合为一种构式,即"X+前"。而英语"before"的时间构式则主要呈现出形义匹配的方式,时点、时段和事件叁种构式分立表征为"before+X"的时点构式和"X+before"的时段构式。其背后的认知缘由在于汉英民族在对时间的概念化过程中语言思维上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9期)

樊岩[4](2018)在《从渊源学角度探究北岛《时间的玫瑰》中的玫瑰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岛作为朦胧诗运动的精神旗帜和象征,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始终充满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焦虑意识。本文借渊源学中的直线式流传模式,来分析北岛诗中的玫瑰意象,探寻其在渊源学定义下的新面貌。(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4期)

毛毳[5](2018)在《通过当代舞蹈创作中俑意象的视觉考古看文化时间的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俑意象为讨论对象,以阿甘本所讨论的历史与时间的关系为理论起点,通过对两个典型新创作品《丽人行》《俑》进行文本细读、视觉考古和代际特征梳理,观看当代以古代为题的舞蹈作品生产文化时间、提供观众历史经验的渠道、方式和立场,进而对其进行反思,为当代古典风格舞蹈创作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中的叁个关键词:"俑意象"是指舞蹈创作中的俑形象和俑形象得以舞起来的偶动态;"视觉考古"是作为研究方法追溯视觉中动作得以生产的知识框架;"文化时间"是使用阿甘本对客观连续时间链和人们头脑中对时间的体认方式进行区别的理论抓手。本文的研究路径分为:时间经验与文化时间(这是本文思考当代"古典"形象创造的理论起点);《丽人行》的视觉考古(借一个偶动态案例说明文化如何生产观众的时间经验);俑形象的当代舞蹈创作代际特征(回到主要研究对象看历时代际变化);民族国家意义上的舞蹈创作视觉重建及其反思(上升到文化立国、时间经验塑人的战略高度,反思劣质"古典"作品的文化破坏力)。(本文来源于《当代舞蹈艺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赖星禧[6](2018)在《诗与散文——评电影《路边野餐》与《八月》的时间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路边野餐》《八月》这两部影片里,导演们都用时间意象去阐释梦的意识,两部影片都在某种"真实的"环境中营造了一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幻想与现实随时切换。导演毕赣和张大磊正是用这种时间处理的方式形成了他们电影的独特风格,他们用电影告诉观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上代人的梦终究会被时代的洪流吞没,而这些梦将永远留在那灿烂的岁月里。(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6期)

陈黎丽[7](2017)在《舒伯特晚期钢琴音乐中的“时间”意象——以《降B大调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降B大调奏鸣曲》(D.960)是舒伯特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钢琴作品,也是其晚期风格的代表作,一定程度上映照了舒伯特在面对死亡阴影时有关时间的感受和思考。文章着力于探究该作品第一乐章在微观(聚焦于休止符和延长音记号)和宏观(聚焦于调性布局)两个层面上的"时间"意象,意图从音乐形式中解读人性内涵,增进对舒伯特晚期风格及其思想蕴意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马晓雁[8](2017)在《叩问时间——高鹏程博物馆诗歌意象及其汉语诗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动荡与"人"的主体自我的无处安放,在话语层面呈现为语言的不断变革和新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中国人的漂泊状态和危机感正是在现代汉语的不稳定状态中生成的。"~①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不稳定状态也是诗歌语言觉醒的确证。当代诗歌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从政治化写作到个人化写作的嬗变,同时,当代诗歌也在诗学本体的纵深中不断探索与提升。在当代诗歌语言觉醒的过程中,诗人、理论家在世纪末即认识到当代汉诗"汉语诗性"重建的(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7年03期)

周雪花[9](2016)在《铁凝小说中的“火车”意象与时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空间是故事发生之地,也是人物生存之所。铁凝小说的地域空间极为鲜明,它的北终点是北京——那是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其母系家族所在地;它的南终点是河北赵县,是她祖先生长的地方,是其生命之根。而在这两点之间,是铁凝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是堆放麦秸垛、棉花垛的乡间原野,是有着奇山怪石清亮河水的群山,是城市的办公楼、编辑部。虽然北京与赵县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不遥远,但是京都—省城—乡村却代表了(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09期)

何桂芬[10](2016)在《屈赋时间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屈赋时间意象的产生有着非常复杂的文化背景。南楚自然地理环境、原始宗教思维、神鬼巫术信仰以及时代理性思潮等文化精神诸因素,都对屈赋时间意象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屈赋时间意象可以窥见独属荆楚大地的地理特征,可以深刻感受到楚文化浓郁的宗教巫术色彩以及屈原对时代理性思潮的创造性接受。屈赋中的时间意象数量庞大、类型丰富,主要有直接时间意象、间接时间意象两大类。时间意象是屈原从生命存在之本源入手构建的极具内涵的意象,是诗与思的高度融合。屈原通过一系列时间意象传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伤、对生命消亡的恐惧、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对美好岁月的追思以及对人格理想的不懈追求与奋力持守。时间意象凝聚着屈原苍凉悲慨、深沉哀婉的生命情感,凸显了屈原独特的时间意识、鲜明的生命意识以及崇高的人格精神。政途险恶,人生多舛,屈赋时间意象一方面承载着屈原最为直观的情感体验,成为屈原生存处境、生命压力以及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一方面诠释了屈原强烈的政治理想与人格追求。可以说,时间意象是屈原跌宕起伏的政治命运与悲痛愁苦的人生遭遇的沉痛诉说与辛酸诠释,凝聚了诗人灵魂深处的悲慨与哀鸣,是融入了诗人生命情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有着极为丰富的象征意蕴。屈原所构建的时间意象群及其赋予时间意象的丰富内涵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对时间意象的诗学表达与情感寄寓,后来很多诗词作品不仅在时间意象上明显体现出对屈赋时间意象的赓续,而且在人生感悟与情感寄托上也深深流露出对屈赋时间意象内蕴的自觉承袭与诗性拓展。屈赋庞大的时间意象群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昭显了文学最本质的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屈赋时间意象奠定了中国文学时间意象的经典原型和厚重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8)

时间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时间的研究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语言学中有关于时间词的研究也一直被广泛关注。在对于时间表达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时体的分析、相关词和短语的探讨、以及时空关系及其隐喻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结合语料库中相关语料,通过意象图式理论对时间词中的时间义名词性成分进行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类在认知上通过空间理解时间概念,体现出的具体的意象图式,探讨表达时间的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的类别,分析了其意象图式类型的属性,并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了认知上的阐释。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对关于时间表达的现有研究成果,从语法、语义、认知叁个角度进行了梳理,基本理清现有成果中有关于时间表达的相关情况。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叁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分析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类型,探讨了时间义名词性成分在四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八种意象图式类型,分别是零维空间的绝对点型图式和相对点型图式、一维空间的路径图式和平衡图式、二维空间的部分—整体图式和系联图式、以及叁维空间的静态容器图式和动态容器图式,根据不同的意象图式类型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进行了分类。第二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意象图式的属性进行分析,分析了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所表现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单一方向和连续方向、显性对称和隐形对称四个方面的属性。第叁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意象图式类型的划分进行了认知上的阐释,运用隐喻、转喻、参照原则、有界与无界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娜.唐德亮《地心》诗歌的时间品格与意象建构[N].文艺报.2019

[2].叶漪滢.现代汉语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杨玉筵,毛智慧.从意象图式看“前/before”时间构式的语表差异及认知缘由[J].戏剧之家.2018

[4].樊岩.从渊源学角度探究北岛《时间的玫瑰》中的玫瑰意象[J].北方文学.2018

[5].毛毳.通过当代舞蹈创作中俑意象的视觉考古看文化时间的生产[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8

[6].赖星禧.诗与散文——评电影《路边野餐》与《八月》的时间意象[J].美与时代(下).2018

[7].陈黎丽.舒伯特晚期钢琴音乐中的“时间”意象——以《降B大调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8].马晓雁.叩问时间——高鹏程博物馆诗歌意象及其汉语诗性建构[J].诗探索.2017

[9].周雪花.铁凝小说中的“火车”意象与时间叙事[J].文艺争鸣.2016

[10].何桂芬.屈赋时间意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标签:;  ;  ;  ;  ;  ;  ;  ;  ;  ;  

时间意象论文-王晓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