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指反问句论文-郑演庆

特指反问句论文-郑演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特指反问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韩语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汉韩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对比

特指反问句论文文献综述

郑演庆[1](2019)在《汉韩反问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的“反问句”是在日常对话中具有特殊功能的句型之一,特别是由疑问代词构成的“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作为反问句的一种句型更是特征明显,说话人可以运用这种反问句强调性地表达自己特殊的感情和意见。在韩语中也有“反问句,被称为“修辞疑问句”,含有疑问词的特殊反问句也属于“修辞反问句”中的一类。虽然汉语和韩语在日常交际中特指问反问句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很相似,但是两者的句法构成和语用情况有着较为显着的不同。本文以汉语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哪(儿/里)”“谁”组成的反问句和由韩语疑问代词“(?)”、“(?)”、“(?)”、“叫(?)”、“(?)”组成的反问句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了解两种语言所体现的反问句异同,本文从2010年以后播出的两部中韩电视剧搜集语料,从句法、语用、语义叁个层面进行考察对比分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韩国学习者特指问反问句习得的情况,根据韩国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提出面向韩国学习者特指问句类型反问句的教学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帮助韩国学习者更好地习得汉语特指问反问句,从而解决和汉语为母语者沟通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刘彬,袁毓林[2](2019)在《“怎么”类特指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考察"怎么"类特指反问句表示否定意义的现象。文章指出这类反问句的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是:上下文和交际情境暗示或明示了该语境中VP所表示的行为是不可能的或不合理的,说话人说出反问句,其目的不是进行具体的询问,而是明知故问,故意对语境中跟该行为相关的方式、原因或理由进行质疑和怀疑,在"疑有信无"之类怀疑原则的指导下,最终使得这类反问句涌现出否定意义(即"不可能/不应该VP")。同时,文章还揭示了听话人在识解这类反问句的意义时,会在语用上的合作原则及相关准则的指引下,通过语境的指示作用推导出说话人是对该语境中VP所表示的行为的可能性或合理性进行质疑和怀疑,进而能够顺利地识解其中的否定意义。(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洋[3](2018)在《《桃花扇》特指式反问句语境及话语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指式反问句使用疑问句的形式传达出与语表形式相反的意义,文章列举分析《桃花扇》中的四种语境,描述了书中出现的"强调提醒""解释说明""反驳拒绝""责备贬抑""劝诫说服"等话语功能。与《元刊杂剧》特指式反问句进行比较,展示了《桃花扇》特指式反问句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6期)

李洋[4](2018)在《《桃花扇》特指式反问句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疑问词语分类讨论《桃花扇》中的特指式反问句,指出特指式反问句使用疑问句的形式传达出与语表形式相反的意义。与《元刊杂剧》特指式反问句进行比较研究,突出展示《桃花扇》特指式反问句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2期)

武青[5](2014)在《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都是表达不同语气和感情的重要句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实际上即汉语特指反问句,是韩国语语法中的通用术语。因此,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关于汉语特指问反问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对比研究课题,鲜有学者涉猎。因此我们选择以此作为研究课题。本文从对外汉语教材和国内韩国语教材出发,梳理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类型及其特点,进而对比研究两者的异同。《成功之路》、《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大学韩国语》、《韩国语》分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内韩国语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文章全面考察了《成功之路》、《新实用汉语课本》两套教材中的四类汉语特指反问句(即“怎么”类、“什么”类、“哪”类、“谁”类特指反问句)和《大学韩国语》、《韩国语》两套教材中的四类疑问词反问句(即“(?)(怎么)”类、“(?)(什么)/(?)(什么)”类、“(?)(哪)”类、“(?)(谁)”类疑问词反问句)。结合前文的对比研究和考察结果,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教材中疑问词反问句的编写提出建议。本论文主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界定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概念,对汉语特指反问句的研究现状、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研究现状、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对比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说明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中特指反问句和国内韩国语教材中疑问词反问句对比研究。本章从叁个角度展开研究:一是四类汉语特指反问句的本体研究,二是四类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本体研究,叁是四类汉语特指反问句和四类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对比分析。第叁部分:二语教材中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考察及编写建议。首先,对《成功之路》和《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中四类汉语特指反问句的编写情况进行考察并提出建议;然后,对《大学韩国语》和《韩国语》教材中四类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编写情况进行考察并提出建议。第四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9)

王颖[6](2011)在《留学生特指问反问句运用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反问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句式,具有丰富的结构形式和表达功能,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对于留学生来说,要想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汉语反问句并不容易,不同类型的反问句对留学生学习造成的困难也不尽相同。特指问反问句即是其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因为学习者往往会将这些反问句和疑问句弄混,在辨识、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困难,成为汉语学习的难点。给予此种认识,本文以特指问反问旬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旨在考察留学生掌握和运用特指问反问旬的情况,并结合教材分析其成因,探索特指问反问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启示。由于目前在关于特指问反问句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方面,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特指问反问句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总结了特指问反问句常用的6种语用功能。同时,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分析,总结了特指问反问句常用的12种句型。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考察了留学生对特指问反问句这6种功能和12种句型的运用情况。调查表明,总体上来说,留学生对特指问反问旬各种功能和句型的理解情况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而造成理解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疑问代词在反问旬中的虚化程度。但是在特指问反问句使用方面,留学生则存在很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回避使用特指问反问旬、典型句型使用错误等。为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考察了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综合教材、口语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反问句的教学安排,也对参加问卷调查的留学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大纲和教材中的特指问反问句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在功能介绍上,目前的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反问句功能的介绍非常简单,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指问反问句,并没有涵盖常用的6种语用功能,且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功能,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反而出现的比较少;而在典型句型上,无论是大纲还是教材,都没有强调特指问反问句的句型,导致学生只知道疑问代词可以表达反问,但使用的时候往往出现偏误。在练习方面也往往只是机械性操练,没有强调语境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对目前的特指问反问句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结合语境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典型句型教学。希望对今后的特指问反问句教学能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李美妍[7](2010)在《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功能主义强调的“连续统”概念,我们将特指式反问句和特指式询问句放到一起进行历时考察。以疑问代词为线索,对先秦两汉时期十二部文献中的疑问代词在反问句和询问句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穷尽性统计,然后考察它们在句法功能、语义指向等方面的异同,在“描写”的过程中进行“解释”。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在这一章里我们首先谈选题依据,将反问句从疑问句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题研究的价值,概括古汉语反问句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我们的研究对象以及确定研究对象的依据和类型划分,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进行说明。第二章我们主要对反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说明。第叁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这叁章里我们按照指代功能将疑问代词分成叁类,然后分别对这叁种类型的疑问代词在十二部文献中出现在询问句中和反问句中的用例进行穷尽性考察,在穷尽考察的基础之上,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每种类型的疑问代词在询问句和反问句中的发展情况。第六章重在“解释”,将疑问代词从询问句到反问句的嬗变看成是一个连续统,疑问代词由原来的只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渐渐地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反诘,随着它们在反问句中用例的不断增多,使得它们的指代意义变得越来越虚,也即疑问代词由有所“代”转变为无所“代”,最终实现语法化的过程。换句话说,疑问代词的衰变表明了特指式反问句的嬗变,而疑问代词正是通过在反问句这种句法环境中的使用而重新分析为虚化的、无所代的反问句标记词。第七章是结语和余论,我们通过疑问代词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发展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某些语法化的规律来。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1)

刘娅琼[8](2010)在《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为研究对象。“否定反问句”指的是带有“不、没”等否定词的是非问形式反问句,主要包括“不是…(吗)”“不/没…(吗)”“没看见/听见…(吗)”等,本文根据其句法表层形式将之称为否定反问句。“特指反问句”指的是采用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具体来说,指句子中含有疑问代词,不是用来征询信息的,而是表达与该句字面肯否定形式相反的断言——原句S1中的疑问代词由某个带有存在量词的名词或谓词短语来替换,形成S2,特指反问句表达与S2相反的断言。本文认为反问句采用了问句形式,它表达与句子字面肯否定形式相反的断言。本文在会话分析理论、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观性)、语义学、语用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反问句使用环境”的研究框架,即从反问句所在话轮中的位置及其在序列结构(主要是触发反问句的言行和对反问句的回应等)考察反问句使用的语言环境;从会话参与者之问地位的高低考察反问句使用时的人际环境;从反问句针对的情境语义信息内涵考察反问句使用的场景环境;等等。在详尽考察语料中反问句使用环境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反问句的话语功能主要在于表达说话人不同程度的负面事理立场。并根据说话人使用反问句的负面程度高低、是否直接针对听者或他人、对方言行是否影响言者等因素,把反问句表达的负面事理立场四分为:提醒、意外、反对、斥责。所谓“负面事理立场”,指说话人对事物、行为的不合理性做出的判断。语料考察发现,否定反问句所针对的情况基本都是已知或可及性信息,因此认为反问句不是用来传递命题信息而是传递非命题信息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从交际行为来看,在使用否定反问句时,说话人提及了对方应知信息,让对方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忽视了该信息,或提示对方应激活某些应知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否定反问句构成的是一个带有责过性质的言语评断行为,因此可以说它在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而对特指反问句来说,大多数都是因为对方或他人做出了有悖于常识或事实的言行而使用的。而且七成的特指反问句都重复或部分重复了对方或他人的语句或者以代词指称或语言表述对方行为。(剩下的未(部分)重复对方或他人语句的特指反问句,基本都是针对对方或他人行为的,即对方或他人未发出语句)说话人重复或部分重复对方或他人的语句或者指称对方行为等构成特指反问句,旨在表明自己对对方言行的立场。具体地说,是想表明对方的言行与事实或常识不符。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指反问句就是说话人对对方或他人言行合理性的判断,这正是事理立场的表现。由此可以认为特指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一样,在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反问句的使用环境和话语功能因反问句结构类型和语料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论文依次考察了否定反问和特指反问句在自然会话、影视对白中的使用环境和话语功能。在考察反问句使用环境时,本文发现不同语料中反问句的使用环境有同有异。其中相同之处有:反问句主要使用于较为熟悉的、地位平等的参与者之间;反问句通常都是请对方激活某应知信息,进而认识到自己言行中的疏忽或不合理的;大多数反问句具有直接触发语,换言之,反问句通常具有针对性;个别没有针对性的反问句多数起到提供背景、推进话题、转移话题等作用。关于不同语料中不同反问句使用环境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反问句在话轮中的位置、地位较低的参与者使用反问句的频率、反问句回应形式(认同式、延迟式、知悉式、其他类、他人回应、无回应等)的差异等。在考察不同语料中两类反问句表达言者立场的情况时,论文发现:就否定反问句而言,自然会话中“提醒”最多(六成以上),“斥责”最少(2%左右);而影视对白中,“提醒”最多(59%),“斥责”次之(19%)。单从“斥责”立场的出现频率来看,影视对白是自然会话的数倍。就特指反问句而言,自然会话中“反对”最多(四成以上),“提醒”次之(叁成左右),“斥责”最少(不足一成);而影视对白中,情景喜剧与电影对白不同:情景喜剧“提醒”最多(40%),“反对”次之(32%),“意外”最少(10%);电影对白中,“斥责”最多(41%),“提醒”次之(33%),“意外”最少(7%)。这些结果表明,特指反问句表达的言者立场负面程度高于否定反问句,影视对白中反问句表达的言者立场负面程度高于自然会话。这与两种反问句的成因以及影视对白语料的娱乐性质有关。论文专节讨论了两类反问句在自然会话和影视对白中表现的差异,并指出这些使用环境或话语功能的差异,应该归于反问句的话语功能——表达言者负面事理立场及其社会效应——和影视对白的表演性质,后者使得影视对白中的语句受到准备性、动作性、娱乐性、时限性等影响。语料分析表明,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在使用上体现出功能和形式的差别:首先,特指反问句的负面程度高于否定反问句。换言之,在礼貌程度上,特指反问句比否定反问句低一点。这在两种反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可以找到答案:否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与原句字面相反的断言,即一个肯定形式的断言;而特指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否定其预设,即否定一个带有存在量词的命题,换言之,特指反问句表达的是一个空集,也就是说特指反问句表达的命题没有外延。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让对方通过自己的语句得出一个肯定断言与一个没有外延的命题,礼貌程度显然不同。其次,在语句形式上,“具有直接触发语”的特指反问句多数重复或部分重复了前文的语句,未重复前文语句的特指反问句一般是由对方或他人行为触发而使用的,句中多以代词指称或以语言表述这些行为。而否定反问句没有这一特点。上述两个差别影响到具体场景下说话人对反问句形式的选择。本文共分为8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汉语反问句研究综述;第2部分介绍本文的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第3部分考察自然口语中的否定反问句;第4部分考察影视对白中的否定反问句;第5部分考察自然口语中的特指反问句;第6部分考察影视对白中的特指反问句;第7部分比较两类反问句在自然口语与影视对白中的差异;第8部分为结语。(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4-15)

李美妍[9](2009)在《先秦汉语特指式反问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与字面义相反的语用意义。先秦汉语中有很多疑问代词用在反问句中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具有副词的语法功能,我们通过分析后认为这些疑问代词在先秦时期已经虚化,但从语言的历时角度考虑,这类词用在反问句中有其句法演变的内在规律,还应该算是疑问代词。(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9年10期)

金红[10](2008)在《现代汉语特指反问句的焦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现代汉语特指反问句的焦点问题。首先,从叁个角度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现代汉语中,说特指反问句的人可以突出、强调疑问代词,使之成为所在句子的焦点。这叁个角度分别是:一、反问语气表否定功能的实现过程;二、历时的角度;叁、认知的角度。其次,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了影响特指反问句反问度的因素,当疑问代词作句子焦点时,这些因素也就是影响疑问代词焦点性的因素。我们认为:在说话人看来,既然疑问代词指代情况都是确定无疑的,那么,针对疑问代词的“问”的意味越强,反问度就越高,“问”的意味越弱,说明反问度越低。并且给出了反问度F、实际含义H、“问”的语气的强弱W之间的关系表达式:F=W/H。讨论的另一个因素是特指反问句是否有句末语气词,没有语气词的反问度比有语气词的要高。考察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插入语的有无,对语用义为责怪义、反驳义的特指反问句而言,有插入语的比没有的反问度高。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当疑问代词作反问句焦点时,其焦点性有强弱之分,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常量,而是一个随反问度的不同而不同的变量。其具体表现是:疑问代词的焦点性与句子的反问度呈同方向变化。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余论,探讨了特指反问句的焦点不是疑问代词的情况,认为:由于特指反问句是用特指疑问句表达陈述的意思,所以,说话人主观上要刻意突出的部分不同,特指反问句的焦点并非固定在疑问代词上,其它句子成分也可以获得焦点地位;明确了我们对特指疑问句功能的看法,并用“非单调”的观念解释了特指疑问句语义的非单调性及疑问代词焦点性的非单调性,说明特指反问句是特指疑问句的特例;补充了特指反问句的疑问代词指代内容的确定性的两种情况。(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4-01)

特指反问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着重考察"怎么"类特指反问句表示否定意义的现象。文章指出这类反问句的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是:上下文和交际情境暗示或明示了该语境中VP所表示的行为是不可能的或不合理的,说话人说出反问句,其目的不是进行具体的询问,而是明知故问,故意对语境中跟该行为相关的方式、原因或理由进行质疑和怀疑,在"疑有信无"之类怀疑原则的指导下,最终使得这类反问句涌现出否定意义(即"不可能/不应该VP")。同时,文章还揭示了听话人在识解这类反问句的意义时,会在语用上的合作原则及相关准则的指引下,通过语境的指示作用推导出说话人是对该语境中VP所表示的行为的可能性或合理性进行质疑和怀疑,进而能够顺利地识解其中的否定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指反问句论文参考文献

[1].郑演庆.汉韩反问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刘彬,袁毓林.“怎么”类特指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

[3].李洋.《桃花扇》特指式反问句语境及话语功能研究[J].汉字文化.2018

[4].李洋.《桃花扇》特指式反问句分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5].武青.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特指反问句和韩国语疑问词反问句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

[6].王颖.留学生特指问反问句运用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

[8].刘娅琼.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0

[9].李美妍.先秦汉语特指式反问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10].金红.现代汉语特指反问句的焦点[D].苏州大学.2008

标签:;  ;  ;  

特指反问句论文-郑演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