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地貌论文-陈宏言,花育辉,苏庆

海底地形地貌论文-陈宏言,花育辉,苏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底地形地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波束,侧扫声呐,涠洲岛,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海底地形地貌论文文献综述

陈宏言,花育辉,苏庆[1](2018)在《北海—涠洲岛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通过侧扫声呐仪器对海底的扫描,结合测深数据、表层样品测试结果,以及该区地质和物探资料,描述北海—涠洲岛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该海区海底地貌成因。(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2期)

张洪运,栾振东,李近元[2](2016)在《海南东方岸外风电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南东方岸外进行高精度的水深测量,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海底水深地形地貌图等。研究区水深范围在8~32m之间,西部深,东部浅,水深向岸线方向变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存在2种典型的海底地形地貌,西部的U型冲刷谷和两片沙波活动区。U型谷内水深较大,地形较为平坦,无大的起伏。沙波活动区的沙波规模较大,以大型和巨型沙波为主,沙波脊线基本沿WE向,但两片沙波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空间差异,沙波的形态参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6年09期)

李近元,宫士奇,栾振东,陈长安,阎军[3](2015)在《南日岛东部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测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绘制海底叁维地形图及海底深度等值线图,对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A区海底地形总体上呈NW—SE向延伸的沟—脊相间的条带状分布;B区南部海底地势较平坦,中北部海域地形主要受到岛屿和礁石影响。对研究区海域沉积物进行采集,采用筛析法和激光粒度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并用谢帕德分类图解法将沉积物分为10种类型,绘制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图。根据实测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对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及峰态等4种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绘制粒度参数的等值线图,对各参数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测区范围内没有发现严重影响风力发电设施建设的灾害性地质因素存在。(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5年12期)

吴自银,李家彪,金翔龙,尚继宏,李守军[4](2014)在《冲绳海槽海底地形地貌界限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源数据资料,揭示了冲绳海槽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提出确定大陆坡折点、大陆坡脚点、中轴点和最深点的计算方法.通过对48条横穿大陆坡的剖面的计算,确定了东海大陆坡折点及连线、大陆坡脚点及连线;通过对39条横穿冲绳海槽轴部地形剖面的计算和综合分析确定了冲绳海槽最深点、中轴点及连线.大陆坡折线是陆架与陆坡的分界线,东海大陆坡折线总体位于200 m水深,在海槽北段至中段连续,在海槽南段跳跃.大陆坡脚线是陆坡与海槽底部的分界线,其水深自冲绳海槽北向南逐渐加深,南部大陆坡被海底峡谷强烈切割,导致大陆坡脚点分布复杂.横穿海槽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地形剖面分别呈现为W型、复合W型及U型特征,导致中轴点在海槽中部与北部多分布在海山峰及线性海山脊,在南部多分布于雁行洼地中央,由中轴点形成的中轴线是冲绳海槽东西向分界线,也表明海槽是东海大陆架向东延伸的天然分隔.海平面波动、海底峡谷影响了大陆坡折线和大陆坡脚线分布,构造和沉积控制了中轴线的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黄忠平,吴宁[5](2013)在《埕岛海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浅层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埕岛海区不同时期的海底地形、地貌和浅层结构特点,研究其演变规律,分析其对平台或其它海洋构筑物的潜在风险因素,客观地反映胜利油田埕岛海区海底的现势情况,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13期)

张娜,姜涛,张道军[6](2012)在《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深水沉积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其深水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利用琼东南盆地高密度的多道地震资料,阐明了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盆地内深水沉积体的类型、特征、形成机制和空间展布,探讨了地形地貌对深水沉积的控制作用,对深入理解深水沉积过程,尤其是该区深水油气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总体可以划分为陆架、陆坡和深海平原。在该地形地貌控制下,研究区内主要发育6种深水沉积体:浊流沉积、陆坡峡谷充填、滑塌沉积、滑移沉积、沉积物波和碎屑流沉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沉积体的空间发育部位和规模与陆坡的坡度有关。地形坡度通过控制重力流流体的流态产生各类型重力流沉积,进而控制了陆坡体系的调整过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地形坡度的变化,重力流流态会发生相应变化,并进而导致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相互转化,其一般转化顺序通常为滑塌-碎屑流-浊流。(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2年05期)

陆凯,徐晓达,杨慧良,张志珣[7](2011)在《多波束测深技术在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数据采集在多波束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各种产生测深误差的因素,主要有海洋噪声、环境干扰、系统参数、声速、潮位以及换能器吃水误差等,为保证多波束测深数据的精度,需对这些误差进行改正。海洋噪声以及环境干扰可在后处理过程中利用投影法进行消除。系统参数偏差导致的测量误差往往与海洋噪声导致的误差有明显的不同,其中以横摇、纵倾、船艏向以及时间延迟偏差导致的测量误差最为明显,需进行现场校正试验,选择合理的采集参数,以便达到在采集过程中的消除系统参数误差的目的。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速度受海水温度、压力和盐度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外业采集过程中多波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7)

陈翠霞[8](2011)在《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数字海底地形地貌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辽东湾海区为研究区,采用高精度多波束数据,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插值方法的误差,选择最优插值方法生成高精度的海底DEM,并根据对地形因子的研究和地形分析,得到研究区地形变化和演化规律。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多波束数据进行处理在CARIS平台上对原始多波束测深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包括导航信号编辑、声速改正、吃水改正、潮位改正、数据合并、数据检测等步骤。测深数据处理是水深图绘制及海底地形、地貌分析的基础工作。2.比较、分析不同插值方法的精度,得到生成海底DEM的最优方法是IDW插值法采用了IDW插值、样条函数插值、克里格插值以及TIN转规则格网等算法,比较分析检验点的插值后的误差,最终得出IDW插值为精度最大的插值方法,用IDW插值方法生成海底DEM。3.提取地形因子,进行地形分析基于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等微观地形因子和水深、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等宏观地形因子,并对地形因子进行地形分析,得到各地形因子的特点和分布变化规律。4.海底地貌演化特征对辽东浅滩潮流沙脊区进行地貌制图和剖面分析等,得到沙脊的主要特征,对比1998年的沙脊特征资料,探讨潮流沙脊的特征变化和演化规律。研究证明,沙脊呈现退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1-06-01)

陆琦[9](2010)在《我国首次编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从以海底环境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成果学术交流会上获悉,908专项通过海底环境调查研究,对我国近海海洋沉积、地形地貌、地球物理特征和演变规律有了系统认识,首次编制了我国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图、(本文来源于《科学时报》期刊2010-12-16)

卢惠泉[10](2010)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其河口区作为福建重要的港口区一直深受各位学者的重视。系统地对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开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闽江口生态环境等提供基础地理资料,还可以为闽江口的开发和保护,尤其是航道整治、港口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高精度、高密度的多(单)波束海底地形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河流和海洋动力环境、沉积物资料以及河口区不同时期的海图等资料,运用GIS技术手段建立研究区DTM数字地形模型。定量地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探讨河口区近60年来地形地貌的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并讨论了影响河口区地形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得出的结论如下:(1)研究区海底地形总体由陆向海倾斜,等深线呈辐射状向外扩散,大致可划分为岸坡与岛礁区、湾口区、现代河口区和陆架斜坡区4个地形单元。北部叁沙湾和罗源湾口外海域,水深较大,近岸海底起伏变化剧烈,而离岸海底地形较为平滑;南部闽江河口区及其以东海域,水深相对较小,地形较平缓,10~15m海底坡降较大。(2)研究区内海底发育的地貌主要有现代河口水下叁角洲、潮流叁角洲、水下堆积岸坡、倾斜的陆架堆积平原等,次一级地貌类型主要为现代水下汊道、河口沙坝、沙嘴、河口边滩、侵蚀沟槽、水下浅滩、潮流沙脊群等,尤其是闽江口外发育一定规模的活动的水下梳状潮流沙脊群。(3)闽江河口区近60年地形地貌演变表明,河口淤积区主要分布于水动力条件较弱以及泥沙含量较高的区域,冲刷区则主要分布于水流转向或水动力条件较强区域;根据不同的侵蚀强度,河口区大致可分为弱淤积区、强淤积区、弱冲刷区、强冲刷区以及稳定区等5个区域;河口水下叁角洲除北部顶处和南部底处有向海发展的趋势外,整体上处于动态平衡状态。(4)区域地质构造、闽江径流量及输沙量变化、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是控制或影响闽江河口区地形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构造运动对河口区地形地貌形成和发育起基础作用,径流和潮流则是河口区各地貌体形成最直接的外部动力。风浪及风暴潮浪对河口沙坝的的改造,人类活动引起的入海泥沙量减少、河口岸线的变化以及建造的构筑物等是河口水下地形发生侵蚀或淤积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期刊2010-10-01)

海底地形地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南东方岸外进行高精度的水深测量,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海底水深地形地貌图等。研究区水深范围在8~32m之间,西部深,东部浅,水深向岸线方向变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存在2种典型的海底地形地貌,西部的U型冲刷谷和两片沙波活动区。U型谷内水深较大,地形较为平坦,无大的起伏。沙波活动区的沙波规模较大,以大型和巨型沙波为主,沙波脊线基本沿WE向,但两片沙波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空间差异,沙波的形态参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底地形地貌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宏言,花育辉,苏庆.北海—涠洲岛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18

[2].张洪运,栾振东,李近元.海南东方岸外风电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6

[3].李近元,宫士奇,栾振东,陈长安,阎军.南日岛东部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5

[4].吴自银,李家彪,金翔龙,尚继宏,李守军.冲绳海槽海底地形地貌界限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

[5].黄忠平,吴宁.埕岛海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浅层结构分析[J].科技资讯.2013

[6].张娜,姜涛,张道军.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深水沉积的控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

[7].陆凯,徐晓达,杨慧良,张志珣.多波束测深技术在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

[8].陈翠霞.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数字海底地形地貌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9].陆琦.我国首次编制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图[N].科学时报.2010

[10].卢惠泉.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2010

标签:;  ;  ;  ;  

海底地形地貌论文-陈宏言,花育辉,苏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