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典园林论文-叶永,闫爱宾

上海古典园林论文-叶永,闫爱宾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古典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景象营造

上海古典园林论文文献综述

叶永,闫爱宾[1](2019)在《引景·入景·入境——试析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现存古典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重要部分,秋霞圃、豫园(含内园)、古漪园、醉白池、曲水园等主要园林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清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重要遗迹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本文自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的分析入手,探讨其从框景引景到入景、入境的营造手法,及造园者实用与观赏相统一、审美与文化相结合、自我与环境相融汇的认知特征与造园实践。(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张雅玮,闫爱宾,王玉勤[2](2017)在《上海古典园林桂花品种资源及景观营造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栽培历史的梳理和桂花种植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与山、水、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之间配置关系及桂花运用特点进行分析。上海古典园林中金桂和银桂运用最多,而四季桂和丹桂运用极少。桂花通过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的方式,和四大造园要素相互搭配,引导空间,渲染了江南园林淡雅和朴素的基调,体现了"富贵""招隐"的文化含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4期)

顾晓羚[3](2017)在《江南古典园林的现代演绎——以上海方塔园、苏州博物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古典园林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选址、布局、空间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成功经验,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程,园林的文化特色稍纵即逝,现代园林怎样能够保住自身历史延续性又能推出创新点,成为了紧要问题。本文将以江南古典园林在现代的典型的突变案例——苏州博物馆和上海方塔园为例,从布局、流线、园林要素叁个方面浅析江南古典园林在现代的传承与演绎。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现代园林设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1期)

吴琨[4](2016)在《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上海九间堂别墅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九间堂别墅作为新中式风格建筑的优秀代表,无论从整体设计理念,还是具体的设计细节和手法,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影子。本文就将从整体设计理念,造景手法以及造景元素的角度分析九间堂别墅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精髓的巧妙运用。中国现今的豪华别墅,大多盛行欧陆风情,奢侈豪华,金碧辉煌。而上海九间堂别墅设计将东方古典的优雅与西方生活的精致融合,以绚烂的色彩和优雅的曲线营造着东方奢华的效果。九间堂的整(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6年10期)

王娟[5](2015)在《上海地区古典园林艺术对海派盆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上海地区的豫园、吉猗园、秋霞圃、醉白池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典范。海派盆景是一个以上海命名的民族优秀传统盆景艺术流派,蕴含文学和美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海派盆景起源于上海地区,师法自然、苍古入画,受古典园林特色影响颇深。(本文来源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期刊2015年08期)

孙晓锋[6](2015)在《江南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改造探讨——以上海醉白池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憩是都市人放松心情和愉悦身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古典园林作为融深厚历史文化与优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具有独特的休闲游憩价值。如何协调古典园林特色保护与现代游憩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古典园林发展面临的难题。上海醉白池公园针对该园定位空间布局欠清晰、景观风格失序、设施老化等问题,开展了以景观功能提升与游憩空间拓展为核心的更新改造,重点实施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高观赏植物应用、重点活动区地面铺装更新、盆景园院落化改造以及游憩设施改善等内容,较好地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游憩需求,游客量明显提高。文中进一步探讨了古典园林保护与游憩发展、现代设施及工艺与延续古典园林意趣以及园林理水与景观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5年02期)

周洁兰[7](2014)在《浅谈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上海豫园的屋顶“卫士”形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典园林建筑史上,豫园以设计精巧、布局细腻、清幽秀丽,小中见大,玲珑剔透见长。本文着重介绍豫园屋顶装饰"卫士"的外观造型、双重功用,使人们对屋顶的"卫士"形象展开全方位认知。(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4年03期)

江合春[8](2012)在《古典园林在现代居住区中的运用——浅析上海松江泗泾颐景园二期景观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景观叁元论思想",从景观形象、使用功能以及绿化生态叁个层面分析上海松江泗泾颐景园二期景观营造案例,阐述了我国古典园林如何在现代居住区中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探索基于古典园林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12年04期)

陆邵明[9](2011)在《上海古典园林诗意生成的机制——以古漪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嘉定古漪园为例探索了上海古典园林中诗意的生成机制。通过创新性地运用环境心理学、网络和语言学一些方法与理论,开拓性地揭示了古漪园诗意的双重特征:物质结构中的诗性格律、文化语义中的诗情隐喻,并集中体现在花园建构和环境认知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承。同时,论文阐明了古漪园"绿竹漪漪"的诗意建构机制是以使用者美学体验为导向;这对当前上海城市人居环境改造建设是一种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陆邵明[10](2011)在《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中的网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网络和语言学的一些方法与理论,揭示了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的网络特征及其叁要素:单元空间(结点)/边界/联结。正是这种网络结构中的相似性和复杂性形成了曲水园中"藏与寻"的不尽之美。如果没有这种网络系统,园子将会失去诗意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内在情感表达的依存。尽管这一几何模型不能解释园林中所有的复杂现象和深层意义,但是这一网络模型不仅提供了一种重新洞察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的手段和巧妙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的策略,而且为如何处理自然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重构人居环境的相似性、多样性与复杂性提供一种灵活可行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1年09期)

上海古典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栽培历史的梳理和桂花种植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与山、水、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之间配置关系及桂花运用特点进行分析。上海古典园林中金桂和银桂运用最多,而四季桂和丹桂运用极少。桂花通过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的方式,和四大造园要素相互搭配,引导空间,渲染了江南园林淡雅和朴素的基调,体现了"富贵""招隐"的文化含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古典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1].叶永,闫爱宾.引景·入景·入境——试析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艺术[J].工业设计.2019

[2].张雅玮,闫爱宾,王玉勤.上海古典园林桂花品种资源及景观营造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

[3].顾晓羚.江南古典园林的现代演绎——以上海方塔园、苏州博物馆为例[J].明日风尚.2017

[4].吴琨.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上海九间堂别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

[5].王娟.上海地区古典园林艺术对海派盆景的影响[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5

[6].孙晓锋.江南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改造探讨——以上海醉白池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5

[7].周洁兰.浅谈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上海豫园的屋顶“卫士”形象设计[J].商.2014

[8].江合春.古典园林在现代居住区中的运用——浅析上海松江泗泾颐景园二期景观营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

[9].陆邵明.上海古典园林诗意生成的机制——以古漪园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

[10].陆邵明.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中的网络特征[J].中国园林.2011

标签:;  ;  ;  ;  

上海古典园林论文-叶永,闫爱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