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蛙论文-谢文华,陶双伦,杨冬梅,梁静,李俊年

大树蛙论文-谢文华,陶双伦,杨冬梅,梁静,李俊年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树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度,生长发育,存活率,大树蛙

大树蛙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华,陶双伦,杨冬梅,梁静,李俊年[1](2014)在《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密度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和调节种群的死亡率、发育速率、繁殖率以及扩散、迁移等反应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参数。分析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外界环境因子导致大树蛙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的作用机制。设置了15、20、25只/L和30只/L 4个密度组,测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体长、发育时间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在15—30只/L范围内,密度升高显着降低了大树蛙蝌蚪尾长和体长的生长速率,减小其变态期的尾长和体长大小,其中与15只/L相比,20、25只/L和30只/L 3组蝌蚪的尾长分别降低了11.6%、11.8%和13.9%,体长分别降低了11.1%、9.5%和12.9%;随着密度的升高,大树蛙蝌蚪发育至跗跖部伸长期和前肢伸出期的所需时间显着延长;大树蛙蝌蚪生长后期的存活率随密度升高显着降低,但密度对蝌蚪生长早期的存活率影响不显着。因此,密度升高可显着减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和体长、延长发育时间和降低其生长后期的存活率,可能影响大树蛙蝌蚪变态后的适合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22期)

汪继超,崔建国,史海涛,Steven,E.BRAUTH,唐业忠[2](2012)在《雄性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频域特征和时域节律受身体大小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无尾两栖类,雄性之间的竞争结果和雌性对雄性的选择往往与雄性的个体大小有关。在某些物种,雄性对竞争对手打斗能力的估计,以及雌性对雄性质量的估计都是基于声音信号,而声音信号则被认为承载了身体大小的信息。尽管如此,已有的研究表明,雄性的鸣声结构不一定总是与体重大小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雄性大树蛙体重大小与鸣声结构的关系,以及呜叫行为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主频和基频与身体大小(体重和体长)呈负相关,而音节间的间隔时长与身体大小(体重和体长)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在这一物种鸣声结构反映了身体大小的信息。此外,大树蛙的呜叫节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即白天不呜叫、夜晚呜叫,这可能是由于热带地区白天相对高的温度和相对低的湿度不利于呜叫。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大树蛙鸣声结构的变化主要受身体大小的影响,而呜叫行为的节律变化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6-15)

王军,王卫英,文治平[3](2008)在《中国大树蛙足掌吸附结构及其接触力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蛙的足掌趾指端均带有椭圆形的吸盘。依靠吸盘所产生的吸附力,树蛙攀爬行走在竖直的墙面上。采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中国大树蛙的吸盘微观结构,利用叁维力学测试系统对中国大树蛙进行足掌接触力学性能测试,并用高速摄像同步跟踪拍摄其步态行走状况,分析其接触力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08年02期)

丁建发[4](2005)在《大树蛙早期发育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温条件下,大树蛙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蝌蚪孵化需6d左右,卵群形态、孵化方式等与大多数无尾两栖类有别;胚胎发育、变态发育与其它无尾两栖类相似;在实验室人工饲养下,蝌蚪在孵化后的第29d长出后肢,第36d长出前肢,第43d完成变态发育.(本文来源于《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丁建发[5](2004)在《大树蛙产卵习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东北部地区大树蛙的初始抱对时间在3~4月间.抱对发生在闷热高温的傍晚,所持续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反之则延长;日平均气温低于16℃时,不能实现有效抱对.大树蛙产卵时气温降至17.5℃以下,出现不连续产卵和产卵时间延长的现象.泡沫团卵只由雌蛙搅拌形成,雄蛙无参与行为.产卵于临时性积水者繁殖失败.(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刘小青,桑青芳,梁启凌,苏惠英,莫林[6](2003)在《大树蛙与斑腿树蛙的繁殖与驯养》一文中研究指出1 997~ 2 0 0 0年 ,在广州动物园生态蛙蟾馆观察与研究了笼养条件下大树蛙和斑腿树蛙的繁殖行为和驯养过程 ,比较了两种树蛙繁殖生态的差别。(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潘鸿春,吴孝兵[7](2002)在《虎纹蛙和大树蛙肾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透射电镜比较了大树蛙和虎纹蛙肾细胞的超微结构 .大树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发达的质膜内褶迷路 ,虎纹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无此结构 ;大树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质膜内褶 ,虎纹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质膜内褶较少 ;两种蛙的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有质膜内褶迷路 .结果表明 ,虎纹蛙和大树蛙之间肾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的差异是与它们不同的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相适应的 .图版 1参 13(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张彦[8](2001)在《大树蛙》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4月7日,浙江省景宁县畲族村村民雷细庆在耕田时发现了一只特大的“田鸡”,于是将其带回家。村民们见了感到很新奇,连80岁的老畲民都说从未见过这样大的田鸡。雷细庆把它放在塑料桶内又加入浅水,当晚此蛙在桶边产了一团直径15厘米的卵泡,这令村民们更为惊(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01年03期)

喻泉源,汤显友,叶丹[9](2000)在《竹溪首次发现大树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喻泉源、汤显友、叶丹报道:7月20日,竹溪县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在瓦仓乡瓦仓河大峡谷,发现(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00-08-01)

汪鸣,郭超文,聂刘旺[10](2000)在《黄山大树蛙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骨髓细胞研究了黄山大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结果2n=26(22M+4SM),NF=52,在No.7两臂、No.8短臂和No.10长臂上有随体;C带型以着丝点C带为主,其中No.1着丝点C带异形,并在No.7两臂和No.10长臂显示近着丝点区C带;两对Ag-NOR_S分别位于No.7和No.10长臂的次缢痕区。(本文来源于《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辑》期刊2000-06-30)

大树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无尾两栖类,雄性之间的竞争结果和雌性对雄性的选择往往与雄性的个体大小有关。在某些物种,雄性对竞争对手打斗能力的估计,以及雌性对雄性质量的估计都是基于声音信号,而声音信号则被认为承载了身体大小的信息。尽管如此,已有的研究表明,雄性的鸣声结构不一定总是与体重大小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雄性大树蛙体重大小与鸣声结构的关系,以及呜叫行为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主频和基频与身体大小(体重和体长)呈负相关,而音节间的间隔时长与身体大小(体重和体长)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在这一物种鸣声结构反映了身体大小的信息。此外,大树蛙的呜叫节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即白天不呜叫、夜晚呜叫,这可能是由于热带地区白天相对高的温度和相对低的湿度不利于呜叫。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大树蛙鸣声结构的变化主要受身体大小的影响,而呜叫行为的节律变化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树蛙论文参考文献

[1].谢文华,陶双伦,杨冬梅,梁静,李俊年.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

[2].汪继超,崔建国,史海涛,Steven,E.BRAUTH,唐业忠.雄性大树蛙(Rhacophorusdennysi)频域特征和时域节律受身体大小和环境因子的影响[C].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2

[3].王军,王卫英,文治平.中国大树蛙足掌吸附结构及其接触力学测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

[4].丁建发.大树蛙早期发育的初步观察[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丁建发.大树蛙产卵习性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6].刘小青,桑青芳,梁启凌,苏惠英,莫林.大树蛙与斑腿树蛙的繁殖与驯养[J].动物学杂志.2003

[7].潘鸿春,吴孝兵.虎纹蛙和大树蛙肾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

[8].张彦.大树蛙[J].大自然.2001

[9].喻泉源,汤显友,叶丹.竹溪首次发现大树蛙[N].湖北日报.2000

[10].汪鸣,郭超文,聂刘旺.黄山大树蛙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C].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辑.2000

标签:;  ;  ;  ;  

大树蛙论文-谢文华,陶双伦,杨冬梅,梁静,李俊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