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专题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预知事件,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网络新闻专题,大众网
网络专题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薛浩泽[1](2019)在《大众网可预知事件类网络专题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专题成为新媒体技术竞争的主战场,以往新闻专题仅靠图片和文字为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每年中国新闻奖都会设置网络新闻专题奖项,以此来充当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风向标。可预知事件类题材在当下成为网络媒体竞争的焦点,每年定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考验包括媒体策划能力,网页设计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专题在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地方门户网站的新闻专题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作路径,并形成形态各异的专题报道特色。如今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地方门户网站的崛起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焦点。本研究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出发,坚持内容分析法的理念,对大众网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系列专题报道的所有内容进行了样本采集,以样本为突破口来具体分析大众网“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专题内容、专题版面设计、专题深度以及专题传播渠道,并借此分析得出大众网“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系列专题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本研究认为,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地方主要门户网站,研究视角应该向下倾斜。可预知事件类专题报道已经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主角,其在地方门户网站的发展趋势迅猛。地方主要门户网站在可预知事件类专题报道中要转变思路,创新版面设计,提升视觉传播策略,注重融合传播以及差异化媒介竞争战略。(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马晓蓓[2](2018)在《传播仪式观视阈下重大题材网络专题报道分析——以《中国一点也不能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75年,詹姆斯·凯瑞首次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与"传播的传递观"互为增补。但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后者渐居上风。以功能主义为出发点的传递观侧重于权力和控制,容易形成单向性的话语霸权。传播仪式观对传递观的学术霸权提出挑战,将传播行为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探讨。因此,重大事件的网络专题如何承担仪式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完成社会构建的问题亟需探讨。网络专题报道《中国一点也不能少》以多种媒体融合的报道样式和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促成了现象级网络话题,引领网民共同完成社会文化的建构。其在重大网络专题报道样式上做出的有益创新,极具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8年07期)
肖丹丹[3](2016)在《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灾难史,人类惧怕灾难,也渴望了解灾难,避免灾难事故的发生,在灾难中找到生存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报道环境的改善,灾难报道的机制从过去多受诟病中走出,渐渐得到改善。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灾难报道也迎来了新的报道模式,网络媒体纷纷采用专题解读的形式展开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深入的报道方式。2015年6月2日,"东方之星"号客轮长江翻沉,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媒体作为信息沟通的纽带,在此次灾难事故中不仅承担着报道新闻信息的责任,也有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者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的责任,以及为政府、受众提供服务的责任。一场灾难的发生,不只是灾区民众与灾难抗争的战斗,也是媒体与媒体间的无硝烟的战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抢内容、抢时间,新媒体间抢最新消息、抢受众资源。可以说谁把握了灾难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谁就在这场信息战斗中抢占了绝对优势。尤其是门户网站,作为新闻报道的重镇和网络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以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叁大门户网站关于"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综合专家学者们对专题报道的研究,以及笔者对"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案例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结合数据量化的方式,笔者总结出新浪、搜狐、腾讯在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上拥有凸显议程、互动性强,栏目细化、布局精良,考虑全面、配置灵活等特色。但是,在灾难新闻网络专题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同质严重、失实多发、虎头蛇尾、潦草收工,追求数量、互动不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各个门户网站的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还是应该从内容出发,形成自身的报道特色,加强互动性,形成一个有特色而又完整的专题报道结构。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网络作为报道手段和介质,赋予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很多可能性,有利也有弊。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工具,为灾难新闻专题报道更好地服务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的相关理论、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寻求更完善、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方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5-01)
陈秋旭[4](2015)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网络专题报道对比分析——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为例,对比分析了其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网络专题报道的版面设计、报道内容、专题策划思路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指出,网络专题报道要重视独家策划,以策划打造内容优势;应发挥各自网站特长,以特色吸引用户;清晰表达信息,以实用方便来满足受众。(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5年16期)
庄婷婷[5](2015)在《以专题形式开展网络新闻报道——网络专题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网络新闻报道不再满足于依靠精美的页面吸引人气,而是注重在报道形式的多元多样化上下功夫。除传统的图文报道外,音频、视频、网友互动类栏目已逐渐成为网络新闻报道的新载体和新渠道。而这些往往会被整合成一个专题,以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和更加丰富的内容,让不知道的人关注,让关注的人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就是网络专题。品牌与效益——网络专题对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性目前繁多的新闻网站加剧了新闻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市报人》期刊2015年04期)
吴雪沫,孙晓星[6](2014)在《网络专题报道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冲击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性强、多媒体呈现、海量信息、互动性好的优势挤压着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有人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应该以"深"取胜,但近几年发展壮大的网络专题报道又对报纸深度报道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甚至危及其生存。不过,网络专题并没有取代报纸深度报道,其内在的缺陷给予了报纸深度报道变革自身,探索挽救报纸新出路的机遇。(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4年06期)
孙聪,吴洋[7](2013)在《国家领导人网络专题报道探析——央视网和新浪网习近平出访报道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22日至30日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今年3月14日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迅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央视网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依托央视丰富且具有权威性的资源,是综合性门户网站。而新浪网作为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是具有新闻登载资格的综合性商业网站。此外,新浪网推出的新浪微博,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的阅读、分享和互动需求。(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3年29期)
苏白洁[8](2013)在《重大新闻事件网络专题报道的发展趋势——以搜狐网“神舟十号”专题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有效地选择自己需要的那部分,成为受众遴选信息的一大考验,也是制约网络媒体取得突破的一大瓶颈。网络新闻专题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它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比如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集纳和归整,体现了网络媒体在应对新闻事件时所表现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3年29期)
李亚红,刘贵阳[9](2013)在《多种媒体合作的新尝试——网络专题报道《接力寻美温暖中国》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在线网站报道制作的网络专题《接力寻美温暖中国》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专题的选题、策划和报道模式,非常符合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精神。该网络专题堪称新闻报道领域多种媒体合作的新尝试,其跨媒体传播报道对象的运用,在新闻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选题精准及时,聚焦道德输送社会正能量(本文来源于《军事》期刊2013年10期)
肖阳,王秀[10](2013)在《探索网络专题报道新方法——以新华网“地球绿飘带”集成交互专题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绿飘带"是新华社对集成报道有效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新华网作为集成报道的重要展示平台,如何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转变固有展现方式,体现"以用户为中心"和"权威声音亲切表达"的报道理念?如何在全新的网络语境中,生产出更具时代感和可读性的产品,满足网民阅读新需求?新华网在"地球绿飘带"集成专题的实践过程中探求答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13年10期)
网络专题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75年,詹姆斯·凯瑞首次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与"传播的传递观"互为增补。但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后者渐居上风。以功能主义为出发点的传递观侧重于权力和控制,容易形成单向性的话语霸权。传播仪式观对传递观的学术霸权提出挑战,将传播行为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探讨。因此,重大事件的网络专题如何承担仪式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完成社会构建的问题亟需探讨。网络专题报道《中国一点也不能少》以多种媒体融合的报道样式和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促成了现象级网络话题,引领网民共同完成社会文化的建构。其在重大网络专题报道样式上做出的有益创新,极具现实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专题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薛浩泽.大众网可预知事件类网络专题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9
[2].马晓蓓.传播仪式观视阈下重大题材网络专题报道分析——以《中国一点也不能少》为例[J].东南传播.2018
[3].肖丹丹.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研究[D].湖北大学.2016
[4].陈秋旭.十八届四中全会网络专题报道对比分析——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
[5].庄婷婷.以专题形式开展网络新闻报道——网络专题之我见[J].中国地市报人.2015
[6].吴雪沫,孙晓星.网络专题报道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冲击和对策[J].新闻世界.2014
[7].孙聪,吴洋.国家领导人网络专题报道探析——央视网和新浪网习近平出访报道比较[J].青年.2013
[8].苏白洁.重大新闻事件网络专题报道的发展趋势——以搜狐网“神舟十号”专题报道为例[J].青年.2013
[9].李亚红,刘贵阳.多种媒体合作的新尝试——网络专题报道《接力寻美温暖中国》赏析[J].军事.2013
[10].肖阳,王秀.探索网络专题报道新方法——以新华网“地球绿飘带”集成交互专题报道为例[J].中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