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肥种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氮含量,尿素,硫酸铵,硝酸钙
氮肥种类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冯卫娜,邵晶晶[1](2019)在《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桶栽试验,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种氮肥等量氮投入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条件下(分别为0.67、0.71、0.86、0.93、1.30 g·kg~(-1))对棉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5种不同土壤全氮含量的土壤,副区为3种不同氮肥。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水平,但对棉株铃重和氮素积累量无显着影响,土壤全氮含量1.30 g·kg~(-1)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显着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67、0.71、0.86 g·kg~(-1)处理,但与土壤全氮含量0.93 g·kg~(-1)处理无显着差异。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互作效应不显着。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9年11期)
伍晓轩,杨洪坤,朱杰,柳伟伟,普琼达瓦[2](2019)在《不同有机肥种类配施化学氮肥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不同有机氮源和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在西南丘陵区仁寿县进行,以中筋冬小麦品种川农30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120、180 kg/hm~2)和不同种类有机肥(T1生物有机肥,T2普通有机肥)下,设置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R0为100%尿素、R25为25%有机肥+75%尿素,R50为50%有机肥+50%尿素,R75为75%有机肥+25%尿素,R100为100%有机肥)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品质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两个施氮量(120 kg/hm~2到180 kg/hm~2)下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着,增施氮肥(180 kg/hm~2)导致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降低;有机肥种类对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湿面筋含量无显着影响,但生物有机肥相较于普通有机肥显着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单施化肥均不利于产量提升,有机氮与无机氮1∶1比例可显着提高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无显着影响。【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丘陵旱地中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施肥量及配比为120 kg/hm~2水平下有机氮∶无机氮=1∶1,有机氮源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晶[3](2019)在《氮肥施用量及种类对高产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化学氮肥用量以及化肥与有机肥比例普遍偏高,氮肥利用率低,造成农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不利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的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带来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变成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有利于循环绿色农业的发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与植物之间的重要纽带,对高产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土壤-作物-肥料叁者之间的关系,为高产作物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保持水稻高产前提下,探讨以氮肥施用量、种类为重点的栽培管理措施,对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维系稻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稻田土壤性质的研究较多地将耕作层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而本研究将耕作层土壤细分为叁层分别进行研究,便于看出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在垂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为寻求更优的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本试验包括叁个部分。(1)氮肥施用水平试验:包括0、270、300、360kg·hm-2;(2)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包括菜籽饼肥、蚯蚓粪与无机氮肥的配施;(3)秸秆还田模式试验:包括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水稻秸秆还田、小麦与水稻秸秆均还田。分别研究以上试验处理对高产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16、2017年水稻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EC、含水率、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有机质等理化性质指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施氮量影响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既取决于施氮量大小的直接影响,也取决于施氮量及栽培管理措施影响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状况的间接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产稻田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排前叁位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土壤的含水率、pH、EC、总氮、总磷、有机质与稻田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存在显着相关性。配施有机肥与单施化肥相比,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水稻收获期土壤中,配施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的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会影响水稻收获期土壤有效氮含量。小麦季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可以持续到水稻收获期,小麦季、水稻季秸秆均还田比单季秸秆还田对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素转化及土壤多种养分的作物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两季秸秆均还田与两季秸秆均不还田相比,降低了 0-5cm土层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了10-15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鹏飞[4](2018)在《土壤水热状况和胡麻生长对地膜及氮肥种类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供给人们食用油外,还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行业以及保健和化妆用品,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有效促进了胡麻的种植。我国胡麻大多数种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雨养农业地区,此地区地力瘠薄,降雨有限,胡麻产量低而不稳。因此,解决旱区胡麻水分和养分亏缺是当务之急,其有效措施是覆膜和肥料的合理配合施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覆膜和施肥对胡麻生长发育以及土壤水热的影响,以期为旱区胡麻高产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其中,覆膜方式包括:不覆膜(P_0)、普通地膜(P_1)、降解地膜P_2(厚度0.008mm)、降解地膜P_3(厚度0.010mm)和降解地膜P_4(厚度0.012mm);施肥包括:不施肥(N_0)、单施无机氮肥(N_1)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_2),N_1和N_2的施氮量均为120kgN.hm~(-2)。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P_0相比,P_1处理苗期—现蕾期0~40cm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8.08%~52.52%;盛花期开始P_1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P_2、P_3、P_4分别低27.24%、27.92%、21.98%。叁种降解膜保水能力之间无显着差异。覆膜显着提高了苗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温度,苗期—盛花期,普通地膜和叁种降解地膜的增温效果无显着差异,后期随着降解地膜的降解,叁种降解地膜的增温能力逐渐低于普通地膜;青果期因田间密闭程度增加,透光率减小,覆膜增温效果减弱。2.覆膜不影响土壤铵态氮含量,但显着提高了生殖生长初期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施肥可提高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生育前期,单施无机氮肥的提高作用大于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而生育中后期则相反。有机无机肥配施显着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3.覆膜可缩短胡麻生育周期。施肥和覆膜均可显着提高胡麻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普通地膜和施用无机氮肥处理下的出苗率最高,达到75%(P<0.05)。普通地膜对胡麻植株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高于降解地膜;降解地膜对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苗期,分茎之后普通地膜的促生作用增强并大于叁种可降解地膜。单施无机肥对茎秆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营养生长阶段,而有机无机配施的促进效果主要体现在生殖生长阶段。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促进了整个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4.覆膜有利于氮素的吸收和累积,而普通地膜较可降解地膜的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旺盛阶段,即胡麻生育的中期。各覆膜处理较不覆膜显着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施用氮肥提高了植株体内氮素的积累量,两个施肥水平之间在各生育时期均无显着差异。覆膜和施肥对氮素吸收累积的互作不显着。5.覆膜显着增加了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且可降解地膜对分枝数、单株蒴果数的增加作用优于普通地膜。施肥后胡麻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及籽粒产量显着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无机肥对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具有增加的影响趋势。覆膜和施肥互作下,P_3N_2的单株蒴果数(22个)以及P_0N_2、P_1N_0、P_1N_1的蒴果籽粒数(8.37个、8.47个、8.40个)最高。6.覆膜下籽粒产量增加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作用显着,其中P_4处理下的产量达到789.06kg/hm~2,但这种促生作用与地膜种类及其降解特性无关。氮肥施用的增产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作用显着,其中,N_2处理下的籽粒产量较N_0提高了9.69%(P<0.05),N_2和N_1的WUE分别较N_0高13.27%、10.36%(P<0.05),但有机肥无机配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间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6)
曾强[5](2018)在《不同氮肥种类与用量对水稻产量及镉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镉污染已成为了大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由镉污染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同时获得水稻高产与糙米低镉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不同氮肥种类与用量对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研究,以期探寻不同氮肥种类与用量对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规律。本文选用中早39、湘晚籼13号分别作为早晚稻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进行盆栽试验。共设置9种不同氮肥种类及用量处理(N1-N9)及一个不施氮处理(N0),其氮肥种类及用量为:每盆施含2.5、5、7.5g氮的硝酸钠(N1-N3)、每盆施含2.5、5、7.5g氮的尿素(N4-N6)、每盆施含2.5、5、7.5g氮的碳酸氢铵(N7-N9)。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能提高水稻产量,早稻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产量高2.09%-63.09%,晚稻施氮处理比不施肥处理产量显着高23.84%-85.40%。不同氮肥种类中,铵态氮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最显着,表现为:铵态氮>尿素>硝态氮,且早稻和晚稻都以每盆施含5g氮的铵态氮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82.32 g/盆、293.47 g/盆。各形态氮肥对产量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氮肥的施用存在适宜值,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高产的获得,本试验中以每盆施含5g氮的铵态氮的增产效果最佳。2.施用氮肥同样能提高水稻的生物产量,并显着高于不施氮处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总干物重及各器官干物重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早稻成熟期根、茎干物质积累均以每盆施用5g氮的NO_3~-最高,分别为513.75g/m~2和2311.89g/m~2,每盆施用5g氮的NH_4~+叶与籽粒的干物重较高,分别为679.73g/m~2、623.34g/m~2。晚稻根、茎干物重以每盆施用7.5g氮的NH_4~+(N9)最高,分别为436.77g/m~2、1965.46g/m~2。籽粒干物质积累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表明施氮量对干物质积累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不仅不会增加干物质积累,反而会使干物质减少。早晚稻各时期根、茎干物重差异不显着。3.各时期各器官对镉吸收的规律不同,施用铵态氮能有效减少早稻各时期营养器官的镉含量,N9处理根、茎、叶在抽穗期的镉含量最低,分别为1.30mg/kg、0.22 mg/kg、0.12 mg/kg。尿素能减少晚稻各时期营养器官的镉含量,且显着低于硝态氮和不施肥处理。不同氮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时期不同部位的镉含量都有下降趋势,说明适当增加施氮量可以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在水稻糙米中,各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存在铬>铅>砷>镉,其余金属元素间相关性不显着。不施肥处理糙米的铬、砷、镉、铅的积累量最少,硝态氮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糙米中镉积累随之降低,而一定量的铵态氮能减少镉在水稻糙米中的积累。各器官上表现为根>茎>叶>糙米,说明镉主要是从根系吸收,经过茎、叶后进入糙米的。因此,施用适宜量的铵态氮能降低镉在水稻糙米中的积累。(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姜超强,卢殿君,祖朝龙,周健民,王火焰[6](2018)在《施用方式和氮肥种类对砂姜黑土氮素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在砂姜黑土中研究了施肥方式(上层12 cm土混施、土下12 cm点施、土下12 cm条施)和氮肥种类(尿素、磷酸氢二铵)对氮素垂直运移和水平迁移动态的影响。不同施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的90 d内,砂姜黑土中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均呈现土下12 cm点施>土下12 cm条施>上层12 cm土混施的趋势。尿素在土下12 cm点施条件下,土壤NH_4~+-N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6~18 cm土层和水平距离0~7 cm范围内;而NO_3~–-N的分布核心区土层超过21 cm,水平距离大于15 cm;NH_4~+-N和NO_3~–-N核心区浓度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土下12 cm点施90 d后,尿素和磷酸铵的氮素养分在砂姜黑土中的横向移动距离为5~7 cm,垂直方向上养分主要集中在6~18 cm的土层范围;点施90 d时,磷酸铵处理在土下18 cm和水平距离12 cm处无机态氮(NH_4~+-N和NO_3~–-N)含量分别为148.9和77.4 mg/kg,其含量远大于尿素处理(96.3和53.2 mg/kg),而在施肥点两种氮肥处理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差异更大,说明磷酸铵较尿素具有更高的保肥性。研究表明:点施延缓了NH_4~+-N向NO_3~–-N转化速率,提高了肥际养分供应浓度。结合作物生长和需肥特性,预示通过优化施肥位置和氮肥种类,采用一次施肥可以实现90 d持续供应高浓度养分以满足旱地作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8年02期)
冯迪[7](2018)在《地膜覆盖、氮肥及不同种类抑制剂的使用对菜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复种指数和化肥使用量较高,导致菜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氮肥施用是影响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应用硝化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地膜覆盖与施氮是两种重要的农业措施,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关于地膜覆盖和施氮及抑制剂的使用对农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并不多见,而且以菜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报道更加鲜有。本研究选取西南地区常见的菜地(辣椒-萝卜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为期叁年(2014年5月-2017年3月)的野外观测实验,设置覆膜和不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在两种种植方式下均设有四个氮肥浓度梯度(高氮、中氮、低氮及无氮),研究地膜覆盖及施氮对N_2O排放通量、土壤剖面N_2O浓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探讨地膜覆盖和施氮对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的抑制剂对菜地N_2O排放的影响,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整个观测期内,高氮条件下覆膜处理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显着大于常规处理(p<0.05)(覆膜:433.23μg·m~(-2)h~(-1),常规:411.45μg·m~(-2)h~(-1));中氮条件下覆膜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显着小于常规处理(p<0.05)(覆膜:148.44μg·m~(-2)h~(-1),常规:242.47μg·m~(-2)h~(-1));低氮条件下覆膜处理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显着小于常规处理(p<0.05)(覆膜:123.07μg·m~(-2)h~(-1),常规:143.45μg·m~(-2)h~(-1))。说明在中氮和低氮条件下覆膜处理能够显着减少N_2O的排放。在整个观测期内,辣椒季覆膜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都显着低于常规处理(p<0.05),萝卜季刚好与之相反,说明春夏季地膜覆盖会减少N_2O排放,秋冬季则会促进其排放。(2)在整个观测期内,不管常规还是覆膜处理,土壤不同深度处(10、20、30cm)N_2O浓度间均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对覆膜和常规处理土壤同一深度处N_2O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处理相同深度处的土壤N_2O浓度间也存在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常规处理下N_2O的排放通量与地下10、20、30cm土壤剖面的N_2O浓度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覆膜处理下N_2O的排放通量与20cm土壤剖面的N_2O浓度存在显着性相关关系(p<0.05),与10、30cm土壤剖面的N_2O浓度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3)在第一年的萝卜季,覆膜垄沟N_2O的平均排放通量是叁年中最高,为65.96μg·m~(-2)h~(-1),覆膜垄沟和覆膜垄上N_2O的累积排放量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第二年的萝卜季,覆膜垄上N_2O平均排放通量显着高于覆膜垄沟(p<0.05);到了第叁年的萝卜季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第二年和第叁年的辣椒季,覆膜垄上N_2O平均排放量都远高于覆膜垄沟,覆膜垄沟和常规垄沟排放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覆膜对菜地土气间N_2O的主要传输方式并无明显的影响。(4)在常规处理下,当2-氯-6-叁氯甲基吡啶(CP)和双氰胺(DCD)联合使用时,N_2O的减排率最高,为90.12%;在覆膜处理下,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对N_2O的排放没有起到减排作用,其他的抑制剂均能减少N_2O的排放,当CP和DCD联合使用时,N_2O的减排率最高,为55.72%。通过比较发现,每种抑制剂在常规处理下均比覆膜处理N_2O的减排率高,说明抑制剂在不覆膜处理下效果更好。(5)在整个观测期内,覆膜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显着高于常规处理(覆膜:18.21%常规:17.53%)(p<0.05)。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在整个辣椒季,覆膜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显着小于常规处理(覆膜:16.06%常规:16.68%)(p<0.05),常规处理比覆膜处理增加了3.86%;在整个萝卜季,覆膜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显着高于常规处理(覆膜:20.01%常规:18.13%)(p<0.05)覆膜处理比常规处理增加了10.37%,说明覆膜处理的保水作用在秋冬季更加明显。在整个辣椒季,覆膜处理下10、20和30cm处土壤的温度比常规处理平均增加了3.34%、3.01%、3.54%;在整个萝卜季,覆膜处理下10、20和30cm处土壤的温度比常规处理平均增加了2.46%、1.72%、3.11%,说明覆膜处理在夏季的增温效果更为突出。覆膜处理能够显着提高土壤中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含量,土壤中的NH_4~+-N在辣椒季覆膜处理比萝卜季覆膜处理时提高的更为显着(辣椒季:67.09%、10.49%、45.14%;萝卜季:7.64%、48.04%、5.92%);土壤中的碱解氮和全氮(TN),除了第一年外,第二年和第叁年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在本研究中第一年和第叁年萝卜季覆膜处理能够显着提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25.49%、30.33%);覆膜处理对于土壤中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影响不大。除第二年的辣椒季外,其余种植季覆膜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着大于常规处理(p<0.05),而且在萝卜季覆膜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的增长率显着高于辣椒季(p<0.05)。(6)在本研究中,辣椒季的增产与覆膜无关,但是施氮可以提高辣椒的产量;在叁年的萝卜季,覆膜处理使萝卜产量分别提高了42.39%、33.70%和17.96%,而且只有在高氮条件下,覆膜处理对萝卜产量的促进作用明显。(7)分别对覆膜和常规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进行因子分析,在常规处理下,4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51%、18.84%、16.13%、14.12%,累积贡献率为74.60%;在覆膜处理下,3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8.14%、24.47%、18.06%,累积贡献率为70.67%。为了进一步说明因子分析的各个主因子与N_2O排放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一个最优的回归方程,从而找出与N_2O排放关系最密切的因子,发现土壤氮素分布情况是决定农田N_2O排放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3-24)
李小梅,陈天峰,彭安琪,罗燕,张新全[8](2017)在《氮肥种类对多花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西南地区牧草资源,完善牧草营养施肥技术,本试验以‘长江2号’、‘特高’、‘F4N’3个品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种类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均为最高,其中尿素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第2茬鲜草产量为7 023kg·hm~(-2),显着高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硝基复合肥处理的前3茬多花黑麦草的粗蛋白(CP)含量均最高,但施用尿素的多花黑麦草的蛋白质产量(2 054.10kg·hm~(-2))显着高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尿素处理前3茬多花黑麦草的中、酸性洗涤纤维(NDF、ADF)含量均显着低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施用尿素和碳铵的多花黑麦草粗脂肪(EE)含量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碳铵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着高于硝基复合肥和尿素(P<0.05),但硝基复合肥和尿素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因此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3个品种多花黑麦草均以施用尿素较好。(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孟延,李雪松,郝平琦,张盈科,张永民[9](2017)在《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陕西关中地区塿土碳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闭培养法探究了不同类型氮肥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理,为土壤碳氮调节提供参考。分别在未干烧及干烧条件下,测定加入叁种氮肥[NH_4NO_3、KNO_3、(NH_4)_2SO_4]之后土壤碳释放量、释放比例、土壤pH值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干烧条件下加入不同氮肥均增加了塿土CO_2的释放,比对照平均增加36.6%;加入(NH_4)_2SO_4的土壤CO_2增加幅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与施氮促进有机质矿化以及硝化作用降低pH值促进碳酸盐分解有关;干烧后土壤硝化作用及pH值降低幅度低于未干烧土壤,但加入氮肥仍促进了土壤CO_2的释放,且比对照平均增加24.5%;整个培养过程估算出CO_2源于无机碳的释放比例平均为27.2%。这表明无机碳也是西北石灰性土壤碳释放的来源,对于大量施用氮肥引起的无机碳释放应当在今后的碳氮研究中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韩科峰,陈余平,胡铁军,张丰,周飞[10](2017)在《不同种类尿素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进行不同种类尿素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尿素+锰处理增产效果最佳,产量达到了2 879 kg·hm~(-2),与普通尿素施肥相比,增幅为15.8%;控释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0.9%,比普通尿素处理提高了6.2百分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氮肥种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探究不同有机氮源和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在西南丘陵区仁寿县进行,以中筋冬小麦品种川农30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120、180 kg/hm~2)和不同种类有机肥(T1生物有机肥,T2普通有机肥)下,设置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R0为100%尿素、R25为25%有机肥+75%尿素,R50为50%有机肥+50%尿素,R75为75%有机肥+25%尿素,R100为100%有机肥)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品质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两个施氮量(120 kg/hm~2到180 kg/hm~2)下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着,增施氮肥(180 kg/hm~2)导致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降低;有机肥种类对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湿面筋含量无显着影响,但生物有机肥相较于普通有机肥显着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单施化肥均不利于产量提升,有机氮与无机氮1∶1比例可显着提高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无显着影响。【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丘陵旱地中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施肥量及配比为120 kg/hm~2水平下有机氮∶无机氮=1∶1,有机氮源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肥种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冯卫娜,邵晶晶.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9
[2].伍晓轩,杨洪坤,朱杰,柳伟伟,普琼达瓦.不同有机肥种类配施化学氮肥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吴晶.氮肥施用量及种类对高产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
[4].王鹏飞.土壤水热状况和胡麻生长对地膜及氮肥种类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8
[5].曾强.不同氮肥种类与用量对水稻产量及镉积累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8
[6].姜超强,卢殿君,祖朝龙,周健民,王火焰.施用方式和氮肥种类对砂姜黑土氮素迁移的影响[J].土壤.2018
[7].冯迪.地膜覆盖、氮肥及不同种类抑制剂的使用对菜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8
[8].李小梅,陈天峰,彭安琪,罗燕,张新全.氮肥种类对多花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7
[9].孟延,李雪松,郝平琦,张盈科,张永民.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陕西关中地区塿土碳释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
[10].韩科峰,陈余平,胡铁军,张丰,周飞.不同种类尿素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