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器技法论文-许亮

配器技法论文-许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主导动机,戏剧性

配器技法论文文献综述

许亮[1](2019)在《论《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主要人物主导动机配器技法的戏剧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德·瓦格纳,德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也是着名的美学家、哲学家、剧作家。他继承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其巨大的改革精神在歌剧上更是可见一斑。在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的26年间,瓦格纳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的人生转折。和其他作曲家一样,瓦格纳拥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在歌剧创作上更是大放光彩。而最能代表瓦格纳的,便是这部连续演出长达15个小时左右的“指环”四联剧。正像周士红所写的那样~1:“它是音乐的巨人、戏剧的史诗、舞台上的“庞然大物”、情感经历中的“洪水猛兽”,它是瓦格纳在歌剧改革上的“大独裁者”。”本文以《指环》作为研究对象,对乐剧《指环》中主要人物主导动机的配器技法进行深入分析。第一章讲述了瓦格纳的《指环》脚本以及总谱的创作过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梳理,试图使读者对乐剧《指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章对乐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分别进行了人物介绍。通过对四个人物的人物定位、出场、情节发展到最终的归宿进行说明,试图让读者对四个人物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叁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笔者将四个人物所代表的核心动机分别加以论述,不仅对同一主导动机在四个不同场景中的配器技法进行了分析,对每个场景中的配器技法在戏剧性冲突中的作用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语是对全文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音乐的绘画性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展现配器技法对于戏剧性表达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9-03-01)

杨沈[2](2019)在《丰富多样的技法 诙谐幽默的色彩: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第二乐章的配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20世纪民族主义作曲家,是最早的民族音乐学家之一。他采集整理了近两千多首匈牙利民间音乐,并改编了这些民歌,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创作的音乐素材,并影响了他的音乐风格。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在他晚期创作的作品最为有名,如《管弦乐协奏曲》。本论文将以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对其进行音色布局,独特的创作风格,乐器演奏技法,配器技法进行分析,对他这部作品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技法和诙谐幽默的色彩进行深度剖析,研究和学习巴托克配器创作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对于20世纪巴托克的新民族主义音乐风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及其他现代音乐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9-03-01)

吴雅蓉[3](2018)在《阮对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技法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阮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具有中庸的性格特点和圆润饱和的声音特色。由于民族乐器具有较为个性化的音色,并且音域偏高,所以,无法融入到音乐中与其他声音保持平衡,使现代民族乐队难以得到较好的发展。阮能够弥补这些不足,由于阮具有特殊的音色和音域,并且阮也在不断被进行改良,所以,在民族乐队中应该注意阮的使用。(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祎[4](2018)在《韩兰魁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选》中的六部乐队作品为研究对象,作品中融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形成韩兰魁独特的音乐风格。文中将对六部作品中作曲家所使用的乐器法和配器法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作曲家个人以及他的六部乐队作品作了介绍,以便了解韩兰魁管弦乐风格形成的必然。第二章对作曲家管弦乐作品中的创作特点与个人风格展开了详细的论述。第叁章就乐队作品中的横向音乐布局中音色的使用特点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深入了解作曲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色组合来发展音乐的。第四章从乐队作品中的纵向音乐结构中详细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写作织体的。作曲家在配器方面沿用了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写作特征,同时加入了民族音乐的元素和现代音乐作曲的技法,并将这些因素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融合。作曲家在配器领域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手法以及配器风格,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音乐表现力,作品中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也得到了更好的表达。文章为全面认识和了解韩兰魁的管弦乐创作提供一些线索和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8-05-21)

杨宁宁[5](2018)在《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主导动机配器技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着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手法新颖、配器技法精湛而着称。歌剧是理查·施特劳斯最钟爱的体裁之一,《莎乐美》是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一,他用充满戏剧性的手法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本文以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为研究对象,对《莎乐美》主导动机的配器技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一章概述了理查·施特劳斯生平简介及歌剧《莎乐美》的作品简介。通过对理查·施特劳斯不同阶段的创作进行梳理、对《莎乐美》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阐述,力图使读者对歌剧《莎乐美》有初步的了解。第二章通过对音色作为写作元素的历史沿革、对歌剧《莎乐美》个性化的乐队编制、不同色彩的乐器使用进行分析,对歌剧《莎乐美》管弦乐队写作中音色特征进行归纳。用时也对《莎乐美》中主要人物的主导动机进行罗列。第叁章对歌剧《莎乐美》主导动机个性化的音色、主导动机色彩的强化、主导动机音响的呼应、回声、转接以及主导动机力度变化的处理方式这四个方面对多样化的音色—音响处理进行总结。结语对论文中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整体归纳、整合,从而对歌剧《莎乐美》中主导动机的配器技法有整体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8-05-21)

刘明[6](2018)在《马勒配器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及舒曼第一交响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斯塔夫·马勒作为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不仅是一名指挥家,更是一名作曲家,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其不仅深谙交响作品创作,更对其中的配器有着独特的诠释。本文将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舒曼第一交响曲为例,从各个乐器组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原版及马勒版的总谱,解析马勒对这两部作品在配器方面的"再创作"。(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彭敏[7](2018)在《杨青叁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法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青是我国当代着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有其自身特有的音乐语言与处理方式。国外媒体对其评价为:“他运用了中国的民歌元素,同时汲取了巴托克的特点。在单件乐器和整个乐团中交替,杨青的作品显示了一位天才的管弦乐作曲家高程度构造个别音色和细微差别的能力。”本论文选取了杨青创作成熟期较有代表性的叁首民族管弦乐作品《苍》、《雨·竹》、《潇湘风情》进行分析,从创作背景及标题情境入手,对其创作语言进行分析,试图探析作曲家在配器技术上的独特处理方式。第一章,对作曲家及其创作进行了概括性简述,试图从中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创作特征,为分析叁首作品提供有利的背景资料。第二章对《苍》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了作品中湖南民歌素材的运用以及音乐主题特征与发展形态,就纵向多声结构中的线条处理艺术进行系统分析,对整体结构与音色音响处理进行归纳总结。第叁章对《雨·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了乐队编制的多样化调整以及双性格主题特征及发展,就“点、线、面”思维于作品的运用进行研究,最后对作品的文化意涵及诗画交融的意境进行概括总结。第四章对《潇湘风情》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了作品中的音高关系及其音色分配,对于织体的形态及音响处理做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作品整体结构布局进行了归纳。通过以上多角度的研究分析,试图对杨青叁首民族管弦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其音乐风格以及配器技术运用的独到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3-01)

朱琳[8](2017)在《纽加德“层次化结构”配器技法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打破层次间和谐的配器技法在层次间制造拍频音响状态是纽加德打破层次间和谐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源于他在1967-1968年间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孔型设计》。在这首作品的中间段落,纽加德把我们带入了声音探索的新领域。他将两个频率十分接近,而且振幅也大体相似的声音用震音的织体快速地交替,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互(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范哲明[9](2017)在《“失控”乎? “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肯斯的管弦乐曲《失控》是21世纪西方当代音乐的精品之一。这部作品不仅反映出这位欧洲"新生代"作曲家对于当代音乐创作观念以及美学追求的独特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他作为一位"少年老成"的管弦乐作曲家杰出的管弦乐配器才华。本文仅以这部作品的音色创新和音响转接技术的拓展为观察点,对鲁肯斯有关配器语言和配器技法的新创意作出评析。(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朱琳[10](2017)在《纽加德“层次化结构”配器技法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纽加德是序列音乐的革新者,相位音乐和音色音乐的同步者,频谱音乐的先驱者,他的"层次化结构"音乐语言独具特点。本文在概述"层次化结构"各要素技术特征之后,从声音本体研究的视角出发,对支撑各要素特征的配器技法进行了剖析,来解读建立这种层次丰富的音响语言的技术关键点。(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配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20世纪民族主义作曲家,是最早的民族音乐学家之一。他采集整理了近两千多首匈牙利民间音乐,并改编了这些民歌,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创作的音乐素材,并影响了他的音乐风格。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在他晚期创作的作品最为有名,如《管弦乐协奏曲》。本论文将以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对其进行音色布局,独特的创作风格,乐器演奏技法,配器技法进行分析,对他这部作品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技法和诙谐幽默的色彩进行深度剖析,研究和学习巴托克配器创作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对于20世纪巴托克的新民族主义音乐风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及其他现代音乐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器技法论文参考文献

[1].许亮.论《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主要人物主导动机配器技法的戏剧性表达[D].吉林艺术学院.2019

[2].杨沈.丰富多样的技法诙谐幽默的色彩: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第二乐章的配器分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9

[3].吴雅蓉.阮对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技法的影响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

[4].张祎.韩兰魁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8

[5].杨宁宁.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主导动机配器技法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8

[6].刘明.马勒配器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及舒曼第一交响曲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

[7].彭敏.杨青叁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法分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8

[8].朱琳.纽加德“层次化结构”配器技法研究(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

[9].范哲明.“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

[10].朱琳.纽加德“层次化结构”配器技法研究(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配器技法论文-许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