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浓度论文-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郑煌

数浓度论文-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郑煌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北平原南部,郊区点位,数浓度,重污染

数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郑煌[1](2019)在《华北南部冬季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月华北平原经历了一段持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和颗粒物浓度高的重污染时期.本研究通过SMPS+E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选取华北平原南部某郊区点位,对此次重污染期间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演化进行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PM_(2.5)平均浓度为141.32μg/m~3.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主要集中在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的超细粒径段(78.9%),呈递减型单峰分布,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83174cm~(-3).重污染天时,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增高,对应低风速(1.5±0.4) m/s、高相对湿度(90.8±4.5)%和低O_3浓度(15.8±8.3)μg/m~3.48h后向轨迹显示,观测点位气溶胶主要受湖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临近省份的传输影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表明,气溶胶潜在源区主要为本地源和观测点位以北的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霁吟,陈宝君,郑凯琳,花少烽[2](2019)在《云滴数浓度对超级单体龙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云滴数浓度对于龙卷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通过调整云滴数浓度(分别取高3000 cm-3、中1000 cm-3和低100 cm-3)的变化,对2003年7月8日安徽省无为县超级单体龙卷进行理想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叁组试验都模拟出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结构如钩状回波和V型入流缺口;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上升气流更强、风暴较先发展且持续时间长,近地面涡度也较其他两组试验更大;从叁组试验中找到4个龙卷涡旋,其中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有两个,涡旋总持续时间接近30 min,最大近地面风速为46.93 m s-1,最大涡度值为0.42 s-1;高云滴数浓度情况下地面冷池弱,更有利于龙卷产生,并对龙卷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卢占领,范振阳,江尧,丁旭[3](2019)在《颗粒计数器一级稀释比对颗粒数浓度测量结果一致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某重型柴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颗粒计数器不同一级比对颗粒数浓度测量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计数器不同稀释比对原排PN测量影响较小,稳态工况点的最大偏差为6.8%,热态WHTC循环的最大偏差为3.7%,在设备测量精度(±10%)范围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颗粒计数器不同稀释比对加装DPF后的PN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稳态工况点的最大偏差为120%,热态WHTC试验的PN循环比排放量最大偏差为230%。(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李振,冉令坤,唐嘉蕙[4](2019)在《云凝结核数浓度对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对2016年5月2日华东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开展5组不同初始云凝结核数浓度的数值试验,讨论了污染对飑线发展的影响,并用Q矢量散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度污染下飑线线状结构最完整,强对流组织形式最紧密,而污染过重或过轻均导致飑线强对流组织分散甚至断裂;轻、中度污染对飑线降水有增强作用,而污染程度过重或过轻均对降水有限制作用;从清洁大气加深到轻度污染,强回波区宽度增大,强回波的高度升高,回波强度增强,随着污染继续加深,强回波区宽度减小,强回波的高度降低,回波强度减弱;轻度污染时,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的强度较强;飑前低压在轻度污染时强度最强,雷暴高压、尾流低压和冷池则是随着污染加深而逐步减弱,但重度污染时,雷暴高压、尾流低压和冷池又增强;随着污染加深,对流云区不稳定性先增强后减弱,轻度污染下不稳定性最强;除了雪粒子外,其他水凝物粒子混合比含量均在轻度污染下达到最大值,而雪粒子混合比含量的最大值是在重度污染下出现的;推导了非地转非静力平衡的Q矢量散度方程,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均表明Q矢量辐合区对应上升运动,辐散区对应下沉运动。在较清洁和轻度污染的情况下,Q矢量散度高值区最强。(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义新[5](2019)在《基于扩散荷电法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测量系统电子学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3.25亿辆并持续增长,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日益凸显,其中机动车排放颗粒物已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体积小、重量轻,仅监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不足以反映其污染特征,因此我国机动车最新的排放标准还对数浓度的限值作了明确要求。本文开展了基于扩散荷电法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测量系统电子学设计与实验研究,完成了微电流测量模块和静态法拉第杯气溶胶静电计的研制与性能评估测试,实现了集扩散荷电、带电量测量及总体数浓度反演于一体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测量系统的集成,并开展了反演算法研究以及台架比对测试实验。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微电流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宽动态范围且无量程切换的fA级微弱电流测量模块。采用阻抗法搭建1-V转换电路,结合电平转换与高精度AD转换电路实现了fA级微电流的测量,并建立了对应的测量模型与温度效应模型。通过对模型和噪声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了电路中关键器件的选取规则和电路板设计与处理方法。为了研究温度、器件等因素对微电流测量电路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叁种不同量程不同灵敏度的微电流测量电路并分别进行了线性校准、零点漂移测试和噪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线性度分别优于0.25%、0.85%、1.20%;零点漂移的峰峰值分别约为340 fA、45 fA、20 fA;噪声的均方根值分别为3.31 fA、1.01 fA和0.31 fA;动态范围分别为115.6 dB、105.9 dB和96.2 dB。(2)基于静态法拉第杯原理,设计了一种高探测效率的静态法拉第杯气溶胶静电计,建立了带电量测量模型,分析了温度和器件关键参数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最后,对该模块进行了流量校准、流量稳定性、零点漂移、探测效率以及比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流量设置为2L/min时,采样流量误差小于±0.004L/min;零点漂移电流峰峰值为510 fA;颗粒物探测效率(粒径5nm)优于96.6%;与TSI-3068B进行I小时以上的比对,统计相关性优于0.99,且在均方根噪声(<1 fA)相同时量程范围是TSI-3068B的40倍。(3)设计了差分式测量方案,完成基于扩散荷电法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测量系统的研制,建立了数浓度反演算法,探索了势阱电压与采样流量对数浓度反演的影响,基于实验开展了算法验证和测量系统标定工作,初步完成了整车台架/PEMS(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比对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型柴油车和轻型汽油车台架实验中,自研设备与HORBIA的MEXA-2000SPCS的统计相关性分别优于89.3%和73.7%;在轻型汽油车PEMS实验中,自研设备与HORBIA的OBS-ONE和AVL的AVL M.O.V.E的统计相关性分别优于93.6%和90.1%。(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28)

郭淳薇,杨慧玲,成丹[6](2018)在《不同微物理方案中云凝结核数浓度对北京一次暴雨过程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京津冀地区3698个自动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北京站雷达回波资料及环保部提供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数据,利用WRF模式模拟2016年7月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暴雨过程,对比NSSL、WDM6、Thompson和Morrison 4种微物理方案中降水对云凝结核或云滴数浓度的敏感性。根据华北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结果,在每个微物理方案中设计了清洁、轻度污染、重污染背景下的3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云凝结核或云滴数浓度的增加,NSSL方案中系统发展减弱最为明显。4种微物理方案均出现区域平均累计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减少的情形,且NSSL和Thompson方案更明显,NSSL和Thompson方案中累计降水量超过250 mm以上的区域面积在北京西南部地区逐渐减小。NSSL、Thompson及Morrison微物理方案中云水混合比不断增加,雨水混合比减少。对于此次暴雨过程,NSSL和Thompson方案对云凝结核或云滴数浓度比较敏感,而WDM6方案最不敏感。(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张洁,韩军赞[7](2018)在《钢铁行业排放颗粒物粒数浓度排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行业排放的颗粒物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低压荷电粒径谱仪在钢铁企业开展现场实测,直接测定各排放环节除尘器出口颗粒物粒数浓度。结果显示,烧结机头与高炉1的颗粒物粒数浓度较高。本研究根据烟气排放量确定颗粒物体积排放速率,结合几何平均粒径分析钢铁企业各环节的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高炉1排放颗粒物体积浓度最大,且1μm以下颗粒物占比较大,烧结机尾、推焦与装煤环节颗粒物排放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12期)

周德平,苏航,耿树江,王扬锋,洪也[8](2018)在《辽沈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的飞机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认识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分布及变化特征,对2011年和2012年4—9月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开展的大气冰核飞机观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和-20℃温度条件下,沈阳近地面大气冰核数浓度范围为101—102L-1;云中不同高度层(1.5—4.5 km)云中的背景浓度分别小于2.0 L-1和10.0 L-1;辽沈地区地面和云中的大气冰核分布均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其最大与最小数浓度之差可达1—2个量级;在4.5 km以下,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自地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未受人工催化影响的自然冰核数浓度的垂直分布与幂函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海拔高度3.1 km的云中观测到人工催化剂对冰核浓度的影响,人工播撒碘化银后冰核数浓度至少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冰核数浓度检测对应水面过饱和度为-1.0%~5.0%,成冰过程包括了凝华与凝结—冻结核化机制。(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朱戈昊[9](2019)在《夏收时段农村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源区的角度研究华北平原夏收时段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径谱分布,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于2017年6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村点位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小于300nm处,平均数浓度为28371cm~(-3).不同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差异明显,核模态(<20nm)呈线性分布,爱根核模态(20~100nm)呈多项分布,积聚模态(>100nm)呈对数分布.48h后向轨迹聚类结果表明,观测点位气团受其东部的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生物质燃烧传输影响时,颗粒物总数浓度增加66.7%.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法,表明潜在源区为观测点位以东的区域,且以粒径小于100nm的颗粒物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郭淳薇[10](2018)在《不同微物理方案中云凝结核数浓度对降水过程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气溶胶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等途径影响气候。大量观测和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气溶胶作为云凝结核,其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到云和降水的分布,但是结果却有着很大的差别~([1-3])。在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往往都是针对一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但是对比不同的微物理方案,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对降水的影响会有怎样的不同,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期刊2018-10-24)

数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云滴数浓度对于龙卷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通过调整云滴数浓度(分别取高3000 cm-3、中1000 cm-3和低100 cm-3)的变化,对2003年7月8日安徽省无为县超级单体龙卷进行理想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叁组试验都模拟出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结构如钩状回波和V型入流缺口;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上升气流更强、风暴较先发展且持续时间长,近地面涡度也较其他两组试验更大;从叁组试验中找到4个龙卷涡旋,其中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有两个,涡旋总持续时间接近30 min,最大近地面风速为46.93 m s-1,最大涡度值为0.42 s-1;高云滴数浓度情况下地面冷池弱,更有利于龙卷产生,并对龙卷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郑煌.华北南部冬季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王霁吟,陈宝君,郑凯琳,花少烽.云滴数浓度对超级单体龙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

[3].卢占领,范振阳,江尧,丁旭.颗粒计数器一级稀释比对颗粒数浓度测量结果一致性影响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李振,冉令坤,唐嘉蕙.云凝结核数浓度对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发展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

[5].杨义新.基于扩散荷电法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测量系统电子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郭淳薇,杨慧玲,成丹.不同微物理方案中云凝结核数浓度对北京一次暴雨过程影响的对比研究[J].干旱气象.2018

[7].张洁,韩军赞.钢铁行业排放颗粒物粒数浓度排放特征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

[8].周德平,苏航,耿树江,王扬锋,洪也.辽沈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的飞机观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

[9].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朱戈昊.夏收时段农村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9

[10].郭淳薇.不同微物理方案中云凝结核数浓度对降水过程影响的对比研究[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018

标签:;  ;  ;  ;  

数浓度论文-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郑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