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冯建元,李杰,庞立新,周志成

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冯建元,李杰,庞立新,周志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卫星网络,架构设计,虚拟化

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冯建元,李杰,庞立新,周志成[1](2019)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天基卫星网络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设施资源,提升天基信息网络覆盖与传输能力,分别从天基信息网络体系架构和逻辑功能架构角度进行了系统性设计。与以往天基网络的设计不同,该设计更注重各类卫星网络的深度融合应用,为此将网络虚拟化技术引入天基卫星网络。同时,还提出了解决新架构下卫星组网难题的方法,将电磁涡旋、卫星灵活载荷和边缘计算技术设计到天基网络。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架构能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和减少卫星网络信令开销。(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毕然[2](2019)在《卫星-5G一体化网络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通信地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缝和全天候”通信已经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由于地面网络和卫星覆盖区域和容量不同,因此,将地面通信和卫星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通信服务。由于5G(The 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下一代地面移动通信的标准,因此卫星通信将在5G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星地一体化网络中的频谱共享成为大规模扩展卫星宽带业务的迫切需求,其可以缓解频谱稀缺问题,进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星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动态频谱共享技术。首先,本文对星地一体化网络及其频谱共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分析。针对卫星通信与5G网络集成的当前趋势,分析了卫星-5G一体化网络的应用场景和体系架构,评估了频谱共享技术从低频段到高频段的应用策略,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技术,分析并对比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为后文研究能量检测算法和底层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本文详细研究了在星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能量检测进行频谱感知的算法。通过推导检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的表达式,对认知用户接收端的感知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影响检测性能的因素。针对能量检测中存在的噪声不确定性和信道衰落问题,分别提出了在认知用户端使用附加偶极天线和应用协作频谱感知的解决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认知用户接收端使用偶极天线有效避免了信噪比墙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噪声不确定性的影响;在存在信道衰落的情况下,应用基于可靠性的加权协作频谱感知算法保持了较高的检测概率,从而避免了对授权用户造成干扰。最后,针对能量检测在弱信号检测和节点隐藏方面具有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有关干扰或噪声不确定性的先验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底层的频谱共享算法,该算法旨在严格控制认知用户的发射功率以保证授权用户期望的服务质量。借助Meijer-G函数,在高信噪比下,针对比例干扰约束和峰值干扰约束,推导了中断概率的渐近但简洁的表达式。针对叁种典型的卫星信道场景进行了算法性能仿真验证,表征了各种系统参数以及约束条件对中断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推导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了授权用户所受干扰在约束之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永池,赵丽[3](2019)在《一体化卫星通信网络管理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通信应用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地面系统需要管理的卫星资源、用户资源越来越多,现有的网络管理平台主要采用专网专用的设计方法,通用性差,维护困难,已无法满足资源共享共用、跨网互联互通和易学易用等应用需求。通过对现有卫星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的组成、特点及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利用资源虚拟化思想对物理资源、管理功能、管理流程、界面及接口进行归一化处理,设计了资源统一管理、业务互联互通、统一呈现及灵活扩展的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叶海洋,张桂珠,王晓锋,刘渊[4](2019)在《面向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的高性能仿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地一体化网络规模庞大且协议多样,必须构建相应的仿真平台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验证。针对主流卫星链路仿真逼真度与吞吐量不足的缺点,分别采用动态差分补偿和随机数算法实现卫星链路延时、数据分组丢失率的高逼真仿真;采用高通量路由仿真技术,提升天基骨干网间链路的吞吐量。构建了涵盖6颗天基骨干节点、66颗天基接入节点的天地一体化网络仿真场景,并对卫星链路延时、数据分组丢失率及卫星网络的吞吐量进行测试,相对于传统方法,仿真的卫星链路不仅具有高逼真性,而且具有高通量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刘华峰,徐潇审,孙宝升,费立刚,刘锋[5](2018)在《基于同步骨干卫星的天地一体化IP网络互联模式设计及真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同步骨干卫星系统无法支持空间与地面两个异构网络在网络层上直接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基于同步骨干卫星的天地一体化IP网络互联模式。首先,阐述该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接着,设计IP与CCSDS相结合的一体化互联协议体系,并以一个典型应用实例,说明协议栈的具体处理流程;最后,设计并完成基于同步骨干卫星的天地一体化IP互联试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姜立军[6](2018)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港控制架构与路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地一体化网络是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以空间网络为延伸的一项信息保障的基础设施。因此,分析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情况,并对其约束条件进行研究,为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吴旦[7](2018)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港控制架构与路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研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我国网络卫星通信技术水平有了相应的提升。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备强大的信息支持功能,并且包含了天基骨干网络。科技研究学者将卫星网络以及地面通信网络星湖连接,形成具备覆盖广以及延时小的特性。天地一体化网络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为远洋航行、天空支援以及导航定位提供信息支持。因此,本文通过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港控制架构设计进行分析,探究卫星通信路由技术研究策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并为网络承载能力提供新的研究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8期)

刘渊,张浩,叶海洋,李剑锋,王晓锋[8](2018)在《面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卫星链路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规模庞大且技术多样,需要依托逼真的卫星网络场景来验证各类方案,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中卫星链路仿真方法。详细分析了影响卫星链路特性的关键因素,融合Open Stack和STK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仿真平台,通过对链路进行建模与计算,基于流表规则和队列管理规则动态实时切换卫星链路的间歇性、时延、误码率。为提高卫星链路的吞吐量,卫星节点具备动态路由学习能力,卫星链路可灵活构建与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卫星链路进行仿真,有效保证卫星链路仿真的逼真性和周期性,有利于卫星网络场景的科学研究。(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为众,赵永利,郁小松,杨柳,张杰[9](2018)在《一种适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卫星通信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目前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趋势,提出作为天基骨干网的卫星通信港架构,针对卫星通信港的组网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港架构方案。该方案基于SDN的集中式管理模型,通过多域控制器连接管理由天基接入网和地基接入网组成的多个控制域,每个控制域均部署单域控制器进行域内管理。通过STK软件对方案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卫星通信港在网络覆盖和灵活组网特性上更具优势,符合我国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龚彬[10](2017)在《空天地一体化多层卫星网络接入与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天地一体化正在研讨和实施当中,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包括卫星骨干网络、高层飞行器网络和地面网络。但目前来看,卫星系统各自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通信接口和标准规范,造成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通信链路重复建设,通信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个由静止轨道卫星、中轨卫星和低轨卫星组成的骨干网络,并提供独立专用卫星、飞行器和地面终端的接入节点,以提高空间资源的综合效用。本文在上述思想下,阐述了一种空天地一体化的“骨干-接入”网络架构,以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卫星作为骨干节点,低轨卫星作为主要的接入节点。具体而言,静止轨道卫星作为空间飞行器的接入点、中轨卫星的流量转发节点和辅助管理节点,中轨卫星作为网络分布式管理节点和低轨卫星的流量转发节点,低轨卫星作为地面接入点。针对多层卫星网络的覆盖区接入的选择和重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算法改进的OMARM算法。该算法提出接近指数,用于替代属性归一化,以解决排序不可靠问题,利用马式距离衡量属性向量与理想解之间的差距,解决排序逆序问题和尺度不一致问题。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覆盖区接入选择与重选准则——O准则。相比传统的接入选择与重选准则,O准则综合卫星星座结构,专门针对卫星环境设计,该准则相比GSM网络的C准则和GMR网络的准则应用于卫星网络时更加稳定,能够减小新呼叫阻塞率、强制中断率,提高平均仰角度数。针对多层卫星网络中切换存在的问题:切换时延大、次数多,影响网络负载均衡。本文提出一种并行模糊神经网切换算法。该算法采用并行的输入模块,综合考虑RSRP、卫星负载等多种因素,使用T-S模糊神经网络,并自适应调节隶属度函数和判决规则。本算法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较传统的切换算法能够减小系统切换时延,提升切换成功率,提升系统利用率,实现快速平滑切换。除此之外还能带来流量均衡,降低网络阻塞率等额外收益。(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7)

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对通信地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缝和全天候”通信已经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由于地面网络和卫星覆盖区域和容量不同,因此,将地面通信和卫星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通信服务。由于5G(The 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下一代地面移动通信的标准,因此卫星通信将在5G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星地一体化网络中的频谱共享成为大规模扩展卫星宽带业务的迫切需求,其可以缓解频谱稀缺问题,进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星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动态频谱共享技术。首先,本文对星地一体化网络及其频谱共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分析。针对卫星通信与5G网络集成的当前趋势,分析了卫星-5G一体化网络的应用场景和体系架构,评估了频谱共享技术从低频段到高频段的应用策略,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技术,分析并对比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为后文研究能量检测算法和底层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本文详细研究了在星地一体化网络中应用能量检测进行频谱感知的算法。通过推导检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的表达式,对认知用户接收端的感知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影响检测性能的因素。针对能量检测中存在的噪声不确定性和信道衰落问题,分别提出了在认知用户端使用附加偶极天线和应用协作频谱感知的解决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认知用户接收端使用偶极天线有效避免了信噪比墙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噪声不确定性的影响;在存在信道衰落的情况下,应用基于可靠性的加权协作频谱感知算法保持了较高的检测概率,从而避免了对授权用户造成干扰。最后,针对能量检测在弱信号检测和节点隐藏方面具有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有关干扰或噪声不确定性的先验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底层的频谱共享算法,该算法旨在严格控制认知用户的发射功率以保证授权用户期望的服务质量。借助Meijer-G函数,在高信噪比下,针对比例干扰约束和峰值干扰约束,推导了中断概率的渐近但简洁的表达式。针对叁种典型的卫星信道场景进行了算法性能仿真验证,表征了各种系统参数以及约束条件对中断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推导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了授权用户所受干扰在约束之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冯建元,李杰,庞立新,周志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天基卫星网络架构设计[J].电讯技术.2019

[2].毕然.卫星-5G一体化网络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张永池,赵丽.一体化卫星通信网络管理平台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

[4].叶海洋,张桂珠,王晓锋,刘渊.面向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的高性能仿真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

[5].刘华峰,徐潇审,孙宝升,费立刚,刘锋.基于同步骨干卫星的天地一体化IP网络互联模式设计及真星试验[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

[6].姜立军.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港控制架构与路由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

[7].吴旦.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港控制架构与路由技术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

[8].刘渊,张浩,叶海洋,李剑锋,王晓锋.面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卫星链路仿真研究[J].通信学报.2018

[9].王为众,赵永利,郁小松,杨柳,张杰.一种适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卫星通信港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8

[10].龚彬.空天地一体化多层卫星网络接入与切换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标签:;  ;  ;  ;  

一体化卫星网络论文-冯建元,李杰,庞立新,周志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