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府社会性支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性支出,效率,叁阶段DEA,Malmquist指数
政府社会性支出论文文献综述
蔡志成[1](2017)在《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五”时期以来世界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过渡,整体的宏观指标表现良好,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接下来的“十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事业步入“攻坚期”,该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国的民生服务建设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改革事业的推进需要以社会政策和民生保障以依托,保障和改善民生关乎改革事业全局,是改革的重要命题。社会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在稳经济、调结构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民生服务建设,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较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如贫富差距大、地区民生水平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等。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保证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社会性支出责任主要在于地方政府,研究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水平、影响因素等问题有助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改善和财政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从而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了评价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2011-2015年社会性支出相关投入和产出数据为样本,构建叁阶段DEA模型,从静态角度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十二五”时期的社会性支出效率和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普遍有改善空间,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政府管理无效率对效率损失有重要影响。随后,本文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得出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角度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变化趋势。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处于负增长状态,有较大提高空间,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其有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及对研究作了展望。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的研究,本文提供了一种运用DEA方法来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的方法,并得出了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不足以及影响因素的结果,这对我国地方政府深化改革,提高社会性支出效率,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秦若涵[2](2017)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就业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新常态”时代,诸多社会结构性问题越发突出。其中,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结构矛盾突出成为我国近年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重大困境。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关于政府支出究竟能否改善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困境却没有得出一致结论。因此,在新一轮五年规划伊始,如何提高政府社会性支出改善劳动力市场“就业难”的宏观调控效率,无疑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社会性支出与就业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从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角度对现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政府社会性支出和就业的关系,及人口老龄化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为后文的实证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从历史演变和结构差异两个角度分析了政府社会性支出的现状,并从取得成绩及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就业的现状。其次,本文基于家庭、厂商和政府叁部门构建一个拓展的世代交替模型,以2000-2014年31个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劳动力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每提升1%将导致劳动力就业总量将减少约0.44%,而这需要经济增长率提升近0.59%水平才能弥补;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社会性支出与就业的呈现负相关,部分政府社会性支出对劳动力就业有保障效应,政府教育支出和基础科研支出各增加1个百分点,可抵消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就业负效应分别为18%和16%左右,而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效应存在显着滞后性,且后者滞后性大于前者。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出叁点政策建议:第一,推进政府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性支出绩效;第二,提高政府教育、科技支出占比,避免为解决老龄化问题而压缩教育投入的短视之举;第叁,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01)
童光辉,赵海利[3](2013)在《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公平性评估——基于浙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建设"是当下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政府面临的新命题。为了避免踏入"中等收入陷阱",自2002年开始,政府的国家治理中心开始从单纯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国家治理模式转换的重要物质载体和手段,我国的财政转型也在悄悄推进,其主要表现就是财政支出正在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强调财政支出的社会治理功能和公平正义性的政治意图日趋明显。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在提供教(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3年35期)
逯东,孙岩,杨丹,杨记军[4](2011)在《政绩诉求、政府控制与边际社会性支出——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实证检验了"政绩诉求——政府控制——边际社会性支出"这样一条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所产生经济后果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收入不足、国有经济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和经济增长缓慢时,地方政府往往会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尤其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会倾向于加强对员工规模大的企业的控制。随着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的加强,会导致国有企业发生更多的边际社会性支出,如非效率投资和冗员等。(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陈刚,李树[5](2010)在《中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效率及其决定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二阶段DEA-Tobit模型核算并解释了我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效率,主要发现是:(1)地方政府的各项社会性支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但地区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其中,中部地区的卫生和教育支出效率最高,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各项支出效率均最低,而总社会性支出效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2)总体而言,由于地方政府支出无效率导致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损失量大约占现有生产环境和技术条件下潜在产出量的10.8%;(3)政府规模、行政腐败、收入差距和人均GDP等环境因素是降低社会性支出效率的变量,而教育水平、城市化率和人口规模等环境因素则是提高社会性支出效率的变量,当然,各环境变量对分项社会性支出效率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经济》期刊2010年10期)
梁熙玲[6](2009)在《俄政府承诺要弥补通胀带给社会性支出的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莫斯科3月4日消息:俄政府第一副总理茹科夫日前表示,所有按计划制定的社会性支出项目都已经经过严格审查,并且充分考虑了通胀因素。他强调指出,由于俄通胀率上升,计划支出的规模将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妇女妊娠和照顾孩子补助费、军人怀孕家属补助费、切尔诺贝(本文来源于《远东经贸导报》期刊2009-03-17)
王雷[7](2009)在《基于政府责任的盐城市社会性支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凸显。近年盐城经济发展较快,成为江苏地区的后起之秀,更是东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改革开放后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通过该市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来研究地方政府责任的缺失与构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往研究政府社会性支出问题鲜有从政府责任这一角度来分析公共支出及其结构调整的,更多注重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方面谈公共支出范围界定及支出结构调整,因此分析问题难免就公共支出论公共支出。本文跳出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传统分析框架,从转轨时期制度变迁以及政府责任定位、政府责任重心转变的角度,分析盐城市政府社会性支出及其折射出来的政府责任履行情况。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写作,对政府社会性支出和政府责任理论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目前盐城政府在政府社会性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责任的“缺位”和“错位”。最后,提出规范盐城市社会性支出、强化政府责任的针对性建议,希望对地方政府实际工作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9-03-01)
苗建军,崔俊富[8](2007)在《基于投资理论的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指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是导致这一失衡的重要原因。社会性支出用于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在该项支出上应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投资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以期找出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07年09期)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9](2006)在《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本文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有关的政府责任切入,指出当前中国与民生状况直接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是导致增长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起基本的责任,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转型,增加社会性支出的比重,改善民生状况,纠正增长失衡;并通过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增长路径的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06年10期)
政府社会性支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新常态”时代,诸多社会结构性问题越发突出。其中,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结构矛盾突出成为我国近年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重大困境。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关于政府支出究竟能否改善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困境却没有得出一致结论。因此,在新一轮五年规划伊始,如何提高政府社会性支出改善劳动力市场“就业难”的宏观调控效率,无疑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社会性支出与就业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从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角度对现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政府社会性支出和就业的关系,及人口老龄化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为后文的实证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从历史演变和结构差异两个角度分析了政府社会性支出的现状,并从取得成绩及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就业的现状。其次,本文基于家庭、厂商和政府叁部门构建一个拓展的世代交替模型,以2000-2014年31个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劳动力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每提升1%将导致劳动力就业总量将减少约0.44%,而这需要经济增长率提升近0.59%水平才能弥补;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社会性支出与就业的呈现负相关,部分政府社会性支出对劳动力就业有保障效应,政府教育支出和基础科研支出各增加1个百分点,可抵消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就业负效应分别为18%和16%左右,而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效应存在显着滞后性,且后者滞后性大于前者。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出叁点政策建议:第一,推进政府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性支出绩效;第二,提高政府教育、科技支出占比,避免为解决老龄化问题而压缩教育投入的短视之举;第叁,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府社会性支出论文参考文献
[1].蔡志成.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效率研究[D].福州大学.2017
[2].秦若涵.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就业效应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3].童光辉,赵海利.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公平性评估——基于浙江的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
[4].逯东,孙岩,杨丹,杨记军.政绩诉求、政府控制与边际社会性支出——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研究[J].投资研究.2011
[5].陈刚,李树.中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效率及其决定因素[J].南方经济.2010
[6].梁熙玲.俄政府承诺要弥补通胀带给社会性支出的损失[N].远东经贸导报.2009
[7].王雷.基于政府责任的盐城市社会性支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8].苗建军,崔俊富.基于投资理论的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
[9].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
标签:社会性支出; 效率; 叁阶段DEA; Malmquist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