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金融结构论文-谷慎,马谌宸

城乡金融结构论文-谷慎,马谌宸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金融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发展,城乡金融结构优化,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动态面板

城乡金融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谷慎,马谌宸[1](2019)在《金融发展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发展因素的二部门经济模型,从金融资产规模扩张和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198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金融资产规模越大,城乡金融资源配置越合理,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速度越快。因此,为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同时注意金融资产规模扩张和城乡金融结构优化。(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曹利娟[2](2019)在《金融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并带来了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收入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有所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之后,一直处于国际标准警戒线0.4之上。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得理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学者们研究发现,金融,包括金融的规模和结构都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筛选潜在客户、配置资金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类型和质量方面所拥有的能力各不相同,可能通过不同渠道影响收入差距。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研究了金融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本文从两个角度界定了金融结构,一是融资结构,采用股票市价总值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值考察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二是银行业结构,采用中小银行资产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值考察银行业内部中小银行所占比例大小的作用。利用我国2005-2016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差分GMM和系统GMM叁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考察不同金融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并分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展开讨论,并且验证其中的作用渠道。实证结果发现:除了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其他叁个地区的股票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有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中部和西部的缓解作用要强于东部,并且主要是通过推动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来进行影响;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其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并不是很畅通。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要把金融发展的重点从做大规模转向优化结构,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通过金融结构优化为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加快发展金融市场。着力提高资本市场融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第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叁农”金融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9-07-01)

邓创,徐曼[3](2019)在《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基于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的问题仍须着力解决。本文基于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探究了金融发展是否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不同且均存在显着的非线性特征:金融规模的扩大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金融结构的改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规律。本文认为,进一步改善金融结构、合理配置城乡金融资源、切实践行普惠金融方针、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等,是新时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谷蓉娜[4](2019)在《内蒙古普惠金融水平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惠金融以扩展金融服务范围为宗旨,凭借金融内循环实现经济成果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内蒙古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起步晚、速度慢。内蒙古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全区城乡二元结构现象较为显着。国内外学者系统地阐释了普惠金融理论,但揭示其对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作用的研究较少。如何发展普惠金融,扭转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局,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内蒙古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本文结合普惠金融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相关理论,参照国际标准确定测度指标,构建指数方程,定量测度内蒙古十二盟市的普惠金融指数。借助STATA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指数(IFI)以及经济发展速度、教育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二元结构系数、泰尔指数、城镇化率等城乡二元结构叁项主要指标的影响。根据内蒙古地区普惠金融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相应对策以扭转城乡二元结构困局。研究发现,内蒙古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现存问题冗杂,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将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较好解释各因素对内蒙古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作用,数据来源可靠,模型拟合度与显着性较好,适于推广应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最为显着,对扭转内蒙古全区城乡二元结构困局的贡献最大。提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净化市场运行环境,加强独立监管机制,构建保险服务体系,实行优惠税收政策,构建新型普惠金融等对策,确保内蒙古地区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的顺利过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01)

邓婕[5](2019)在《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由于特殊的二元经济国情,农村的金融发展十分落后,在国家推动城镇化进程、强调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今天,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严重拖住了一体化的步伐,而要进行农村金融改革,首先应该研究清楚我国二元城乡金融结构的特征。文章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出发,分析研究了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万佳乐,李超伟[6](2019)在《收入结构、城乡差异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HFS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异质性影响关系及其结构效应,实证发现:收入结构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从绝对收入结构效应来说: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对于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从相对收入结构效应来说:转移性收入在提升居民幸福感中的作用最为显着;从城乡异质性来说:相比城镇而言,农户更关注绝对收入结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进城务工收入比重与幸福感存在着正"U"型效应。以上研究表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应该从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两个层面入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幸福感的正"U"型底洞。(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王全景,郝增慧[7](2018)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结构基础:所有制结构与金融结构——基于双重二元结构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双重二元结构"特征,构建双重二元结构模型,理论分析所有制结构、金融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U型"关系;金融规模、金融资源错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城乡结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国有经济比重影响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分地区研究发现,东、中部地区,公有制经济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推动金融发展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通过市场化改革选择最优所有制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经济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华[8](2018)在《西部城乡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以广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破解城乡二元经济格局需要金融的支持。文章分析了广西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金融发展的现状,选取1983-2011年广西城乡相关经济变量的年度数据,探讨了广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资本投入差距、城乡金融发展差距、城乡就业差距之间的关系,发现城乡资本投入差距、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扩大强化了城乡广西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就业差距缩小(城乡就业比值增加)有助于弱化广西城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接着分析了当前广西城乡金融均衡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解璐[9](2018)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速的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的日趋优化和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拉大。如若听之任之,这势必会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密切相关。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门槛效应、非均衡效应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也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又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第二、叁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劳动力收入,缩小农业产业部门与现代产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金融发展通过资金支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金融发展,最终达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相互适应、融合的均衡状态。因此,研究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及其二者联合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路径,继而找到合理的改善措施,对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全面细致地考察了世界各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从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联合作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内在机制。其次,本文通过选取199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引入政府支出、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地区贸易开放度、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采用面板回归以及变系数估计模型,综合分析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足全国,金融规模和产业结构发展的提质增效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强强联合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国家应推进金融与产业协调发展,激发二者强强联合促进作用,改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2)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共同作用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同时金融规模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和合理化的效果却表现的差强人意。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联合作用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促进作用,而二者的交互效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应深化和加强西部地区金融和产业结构特征匹配度,以释放二者融合的一石二鸟效应。对比东部和中西部发展要素可知,东部地区凭借区位、经济、贸易等综合优势,金融与产业发展均处于领先地位,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匹配的调整效应更强,二者联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水平的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显着为正,而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二者融合匹配效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显着,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力度也逐渐减弱。最后,本文从统筹资源,激发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牵引活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而实现优化升级的目标的角度,提出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12)

曾鑫[10](2018)在《信贷配置结构、金融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依然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协调的严峻状况,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一度从1999年的2.65增长到了2015年的3.31,至今仍长期处于高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协调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作用显着。我国金融体系资本资源供应的主渠道基本被银行所占据。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功能化完备的现代服务型银行体系,但仍存在各种问题。此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发展与改革起步较晚,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使得大量的信贷资源与劳动力流向大中型企业和城市,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信贷资源配置呈现向城市倾斜现象,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这种配置上的低效与不均衡加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从过去的一段时间来看,城乡收入差距随城镇化、市场化逐渐扩大,现阶段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城乡经济一体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那么信贷配置结构、金融市场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通过银行信贷均衡配置,稳妥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别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进行研究。规范分析法主要侧重于文献回顾与理论梳理,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信贷结构配置、金融市场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实证分析法则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法和计量回归的方法,利用我国1999—2015年各省市的经验数据,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因变量,信贷配置结构、金融市场化为自变量,同时选取受教育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tata14.0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就信贷配置结构、金融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为: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信贷配置结构、金融市场化、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化水平及城镇化水平等。二是金融市场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区域的影响略显不同,且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不同的作用,短期内虽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一定时期后起到了显着的抑制作用,因此一国发展金融市场化、促进资源配置是应有之义。对于全国与西部地区而言,金融市场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在东部与中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与理论分析一致。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发展较早,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市场环境建设相对完善,金融市场化的长期发展促进了农村增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落后,比较优势低,在金融市场化发展滞后,短期内使得大量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地区发展快于农村,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叁是信贷配置机构显着低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东部地区与理论分析相悖,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四是信贷配置结构与金融市场化的联合作用明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不显着,但作用方向符合理论分析。基于上述的研究,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增加农村信贷支持力度与促进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同步发展;第二,降低市场门槛并建立多层次信贷服务体系;第叁,完善征信体系推进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第四,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与实施区域差别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并进。同时,论文的新颖体现在: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单方面分别考察信贷配置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而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叁者联合起来,考察信贷配置结构与金融市场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论证了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收入差距的重要性,丰富了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理论,并对我国信贷市场体系的完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5-20)

城乡金融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并带来了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收入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有所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之后,一直处于国际标准警戒线0.4之上。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得理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学者们研究发现,金融,包括金融的规模和结构都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筛选潜在客户、配置资金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类型和质量方面所拥有的能力各不相同,可能通过不同渠道影响收入差距。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研究了金融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本文从两个角度界定了金融结构,一是融资结构,采用股票市价总值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值考察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二是银行业结构,采用中小银行资产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值考察银行业内部中小银行所占比例大小的作用。利用我国2005-2016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差分GMM和系统GMM叁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考察不同金融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并分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展开讨论,并且验证其中的作用渠道。实证结果发现:除了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其他叁个地区的股票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有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中部和西部的缓解作用要强于东部,并且主要是通过推动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来进行影响;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其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并不是很畅通。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要把金融发展的重点从做大规模转向优化结构,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通过金融结构优化为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加快发展金融市场。着力提高资本市场融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第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叁农”金融服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金融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谷慎,马谌宸.金融发展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

[2].曹利娟.金融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3].邓创,徐曼.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基于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9

[4].谷蓉娜.内蒙古普惠金融水平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5].邓婕.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特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

[6].万佳乐,李超伟.收入结构、城乡差异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上海经济.2019

[7].王全景,郝增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结构基础:所有制结构与金融结构——基于双重二元结构的视角[J].经济科学.2018

[8].王华.西部城乡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以广西为例[J].市场论坛.2018

[9].解璐.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8

[10].曾鑫.信贷配置结构、金融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差距[D].西南大学.2018

标签:;  ;  ;  ;  

城乡金融结构论文-谷慎,马谌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