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周晓毓,赵建伟,马贵敏,贾红霞

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周晓毓,赵建伟,马贵敏,贾红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端粒酶,活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毓,赵建伟,马贵敏,贾红霞[1](2019)在《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结合杂交链式反应信号扩增检测端粒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端粒酶活性对肿瘤、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开发以端粒酶为靶标分子的抗肿瘤、抗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Poly[(9,9-bis(6'-N,N,N-trimethylammonium)hexyl)fluorenylene phenylene (PFP)与荧光染料SYBR Green I (SG)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当端粒酶存在时,引物探针被延伸,生成具有-(GGTTAG)_n重复序列的DNA。然后通过链霉亲合素与生物素的特异性作用将端粒酶延伸产物连接在磁性微球上。加入与端粒酶延伸产物匹配的探针-(CTAACC)_2。端粒酶延伸产物形成双链结构之后加入SG,SG能够特异性的嵌入到DNA双链结构中。最后,加入PFP。PFP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水溶性共轭阳离子聚合物,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双链DNA发生吸附。PFP与嵌入在双链结构中的SG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根据FRET的效率可以实现对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本方法可以检测到3.0×10~5个Hela细胞中提取的端粒酶活性。将本方法与杂交链式反应(HCR)反应结合,可实现检测信号的放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6.0×10~4个Hela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本方法简单、快速,无需标记、扩增过程,无酶参与,检测成本低,灵敏度高。(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超,孙鹏飞,范曲立,黄维[2](2017)在《多聚赖氨酸分子刷型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在疫苗免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DC疫苗是一种将抗原递送到DC(树突状细胞)并将该细胞注射给活体并转移到引流淋巴结中启动T细胞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分子刷型共轭聚合物,利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将抗原卵清蛋白(OVA)引入到生物体输送系统。该体系成功增加了DC对OVA摄取效率,提高了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的成熟程度。并且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该工作为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免疫治疗的发展打开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杨江涛,田敬肖,杜凌云,成永强[3](2017)在《阳离子共轭聚合物与抗生素组合协同杀伤耐药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给抗菌药物以及抗菌策略的研究带来严峻的挑战。革兰氏细菌感染通常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生命[1]。发展简便、高效的对抗细菌耐药性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基于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s)独特的杀菌机理和广谱抗菌特性[2],使其与抗生素结合,发展了一种CCP-抗生素组合抗菌的新方法。如图1所示,CCPs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与细菌结合,能使细菌细胞膜结构疏松,在避光条件下就可使细菌内容物释放达到杀菌效果。多肽类药物,如多粘菌素B(PLB),可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菌结合,并通过改变细菌外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外泄杀菌。但少量的CCPs与PLB单独分别与细菌作用时,表现出较低的抗菌活性。然而,当少量的CCPs与PLB组合共同作用于细菌时,可严重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表现出高效的协同抗菌活性。而且,该组合PLB不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也具有很强的协同抗菌活性,表明CCP-PLB组合抗菌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CCPs和抗生素的组合疗法为克服细菌耐药性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对研发新抗菌药物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期刊2017-09-23)

周晓毓[4](2017)在《基于氧化石墨烯和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端粒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具有反转录活性。端粒酶与端粒DNA结合后,会以自身RNA序列为模板,进行不断的复制,阻止端粒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造成的末端缩短。端粒酶在人的正常细胞中很难被检测到活性,它一般在肿瘤或癌细胞中被激活。肿瘤或癌细胞的强大活性与端粒酶被激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以实现肿瘤或癌症的早期诊断,同时对开发以端粒酶为靶标分子的抗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分别利用氧化石墨烯和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结合恒温指数扩增和杂交链式反应两种信号放大技术,建立了系列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方法一:基于磁性氧化石墨烯和恒温指数扩增反应高灵敏度检测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延伸产物是具有-(ggttag)n重复序列的DNA。设计一条与两个重复序列相匹配的特异性的DNA探针-(ctaacc)2使其与端粒酶延伸产物杂交,形成双链DNA。过量的DNA探针被磁性石墨烯吸附,通过磁分离去除。利用恒温指数扩增反应(IEXPAR)对端粒酶延伸产物捕捉的DNA探针进行快速的扩增。用与双链DNA特异性结合的SYBR Green I染料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荧光检测。在最优条件下,可以检测到低至50个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实现了恒温扩增条件下端粒酶活性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二: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端粒酶活性。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PFP)与荧光染料SYBR Green I(SG)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当端粒酶存在时,引物探针被延伸,生成具有-(ggttag)n重复序列的DNA。然后通过链霉亲合素与生物素的特异性作用将端粒酶延伸产物连接在磁性微球上。加入与端粒酶延伸产物匹配的探针-(ctaacc)2。端粒酶延伸产物形成双链结构之后加入SG。SG能够特异性的嵌入到DNA双链结构中。最后,加入PFP。PFP通过静电作用与双链DNA结合,与嵌入在双链结构中的SG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因此,根据FRET的效率可以实现对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可以检测到30万个Hela细胞中提取的端粒酶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我们将该方法与杂交链式反应(HCR)结合,实现了检测信号的放大,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可以检测到6万个Hela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此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但检测灵敏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郭丽敏[5](2017)在《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的小分子及S1核酸内切酶检测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具有强的光捕获能力、荧光信号倍增响应性及良好的水溶性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分子检测、细胞成像、药物运输与释放、疾病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氧化石墨烯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共轭结构,通过π-π相互作用吸附荧光染料分子,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猝灭染料分子的荧光。苝酰亚胺衍生物聚集体,能够有效的猝灭发射波长分布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谱区域的荧光基团,作为一种新型的猝灭基团可被应用于生物传感体系中。本文以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PFP为能量给体,分别以氧化石墨烯、苝酰亚胺衍生物为猝灭剂,建立了普适性适配体传感体系及无标记检测新方法。一、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与适配体的普适性传感新方法研究利用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强的光聚特性、荧光信号倍增响应性及适配体的高特异性,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制的普适性新方法,用于小分子等目标物的检测。该方法以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PFP作为能量供体,荧光素FAM标记的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及能量受体,氧化石墨烯(GO)作为猝灭剂。当无目标物存在时,适配体能够被吸附在GO的表面,导致FAM的荧光被猝灭,当用380 nm激发时,从PFP到FAM的FRET效率较低。当目标物存在时,适配体与目标物能够特异性结合,同时适配体的构象发生改变,导致适配体远离氧化石墨烯的表面,进而与PFP通过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由于PFP的发射光谱与FAM的吸收光谱能够有效重迭,因此,当用380 nm激发时,可以发生从PFP到FAM有效的FRET。在该体系中,阳离子水溶性共轭聚合物不但是能量给体,可使受体的荧光信号倍增,而且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结合了配体后的适配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促使适配体远离GO表面,使FAM的荧光增强,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工作分别以环境有害物质双酚A及生物小分子多巴胺为例,考察了该方法的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实现对目标物的灵敏检测,对双酚A的检出限(LOD)达5 pg/mL,比仅通过适配体及石墨烯检测双酚A的LOD低10倍,也远低于其他方法的LOD值;多巴胺的检测限可达1.0 nM,低于大部分报道的LOD值。该检测平台还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并且可实现实际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及稀释100倍的人血清、血浆中多巴胺的检测。该检测方法还有望实现对其他环境污染物及生物分子的灵敏检测。二、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及苝酰亚胺衍生物的无标记检测新方法研究利用共轭聚合物优良的光电性质,以及苝酰亚胺(PDI)聚集体超强的猝灭能力,我们设计了以共轭聚合物为光学元件,ssDNA为探针,PDI作为猝灭剂的新型无标记生物传感体系。利用ssDNA的有效链长不同会导致PDI在ssDNA链上聚集程度不同,从而产生的猝灭效应不同的机理,用于S1核酸内切酶及双酚A(BPA)的检测。由于带正电荷的PDI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PFP之间存在强的静电斥力,因此PDI本身对PFP无明显的猝灭效果,而向体系中加入ssDNA时,由于静电相互作用,ssDNA可以同时与PFP和PDI结合,形成PFP/ssDNA/PDI复合体,PDI在ssDNA上高度聚集,具有超强的猝灭性能,此时其与PFP的距离较近,因而可有效猝灭PFP的荧光。当加入S1核酸内切酶后,ssDNA被水解成寡核苷酸片段,PDI在ssDNA上聚集程度降低,并且短链的ssDNA与PFP的静电相互作用较弱,PFP与PDI的距离较远,导致聚合物PFP的荧光恢复。另外,由于ssDNA的链长影响PDI的有效聚集,因此当ssDNA为适配体时,可以预测当其结合目标物之后,由于构象改变因而PDI的聚集程度亦会降低,因此该平台还可用作无标记的适配体传感体系。我们以BPA的检测为例,加入BPA之后,适配体与BPA结合后适配体的构象发生了改变,此时PDI的聚集效应降低,导致其猝灭效率下降,因此,当激发PFP时,PFP的荧光恢复。通过PFP荧光强度off-on的变化成功地实现了对S1核酸内切酶及BPA的无标记灵敏检测。S1和BPA的检测限分别为1.0×10-6U/mL及0.05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无需标记、成本低,并为其他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新平台。(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兴奋,王亚腾,华笑笑,黄艳琴,冯晓苗[6](2016)在《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和核酸适配体的高灵敏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主链含芴的阳离子型对芳撑乙炔衍生物(poly{[9,9-bis(6'-(N,N,N-diethylmethyl ammonium)hexyl)-2,7-fluorenyleneethynylene]-alt-co-[2,5-bis(3'-(N,N,N-diethylmethylammonium)-1'-oxapropyl)-1,4-phenylene]tetraiodide},PFEP)和核酸适配体快速检测Pb~(2+)的新方法。使用选择性更高的核酸适配体序列,有效降低了Hg~(2+)对Pb~(2+)检测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识别Pb~(2+)的核酸探针(TBAA)末端用荧光素标记(5'-6-FAM-GGAAGGTGTGGAAGG-3')。当其与Pb~(2+)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形成电荷密度高于单链DNA的G-四链体结构,与PFEP之间的静电作用增强,使能量供体(聚合物)与受体(荧光素)之间的距离拉近,发生更高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其它金属离子由于不能和TBAA结合,且金属离子本身对聚合物和荧光素的荧光有一定程度的猝灭,因此其FRET信号远低于空白对照。本方法快速、灵敏,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检测,常见金属离子均不干扰检测。对湖水中Pb~(2+)的检测限为1 nmol/L,远低于饮用水国家标准中对Pb~(2+)浓度的限量标准。本方法为水中Pb~(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6年07期)

杜春暖,葛国平,胡宇芳,郭智勇,王邃[7](2016)在《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与铱配合物FRET效应的比例型荧光传感器用于凝血酶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ationic conjugated polymers,CCP)与铱配合物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选择凝血酶作为检测目标物,利用凝血酶及其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影响二者FRET特性的过程检测凝血酶,把CCP与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值作为识别信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铱配合物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比例型荧光传感方法。由于CCP与铱配合物间的共轭效应,二者的荧光强度比值改变。存在适当比例的DNA时,二者的荧光强度比值减少;当有凝血酶存在时,由于凝血酶与其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使得二者的荧光强度比值增大,构建一种简单、高灵敏、高选择性的"ture-on"分析传感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凝血酶,在临床分析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期刊2016-07-01)

李盛亮,吕凤婷,刘礼兵,王树[8](2016)在《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细胞成像和基因递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俨然发展成为当前疾病治疗新模式[1]。基因治疗的核心是基因载体的发展,当前使用的基因载体主要包括病毒类和非病毒类载体。虽然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具有转染效率高的特性,但是其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极大地阻碍了在临床的应用。非病毒载体,作为新兴的一类生物安全载体,正在被不断开发。聚合物,作为目前极力发展的载体之一,其本身的低转染效率和高细胞毒仍然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此外,目前的聚合物仍缺乏自身荧光特性,不能实时成像基因传递过程和细胞内定位情况。因此,发展新型高效低毒且具有自发荧光的基因载体仍迫在眉睫。荧光共轭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特性,一直倍受科学家们的亲睐。特别是近些年来,共轭聚合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生物成像以及抗菌抗肿瘤应用平台。然而基于共轭聚合物的基因递送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新型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该CCP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且其本身的荧光为细胞成像提供了有力工具。CCP的细胞内DNA转染和GFP质粒表达效率证实了CCP的高转染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基于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发展了新型基因转染载体材料[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6-14)

李盛亮,王建武,周凌云,冯旭利,吕凤婷[9](2015)在《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细胞成像和基因递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俨然发展成为当前疾病治疗新模式。基因治疗的核心是基因载体的发展,当前使用的基因载体主要包括病毒类和非病毒类载体。虽然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具有转染效率高的特性,但是其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极大地阻碍了在临床的应用。非病毒载体,作为新兴的一类生物安全载体,正在被不断开发。聚合物,作为目前极力发展的载体之一,其本身的低转染效率和高细胞毒仍然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此外,目前的聚合物仍缺乏自身荧光特性,不能实时成像基因传递过程和细胞内定位情况。因此,发展新型高效低毒且具有自发荧光的基因载体仍迫在眉睫。荧光共轭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特性,一直倍受科学家们的亲睐。特别是近些年来,共轭聚合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生物成像以及抗菌抗肿瘤应用平台。然而基于共轭聚合物的基因递送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新型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该CCP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且其本身的荧光为细胞成像提供了有力工具。CCP的细胞内DNA转染和GFP质粒表达效率证实了CCP的高转染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基于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发展了新型基因转染载体材料。(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5-10-17)

唐石云[10](2015)在《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在生物传感中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具有共轭聚合物优良的光学性能,同时也有良好的水溶性。相对于水溶性小分子荧光探针来说,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具备了分子导线效应,可以起到信号放大效果。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由于带有多个正电荷,可以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发生非特异性吸附。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并且和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有着很好的光谱重迭,并可与之发生较强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因此,利用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电荷性质和荧光性质,结合本实验室的特色,构建了几种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荧光传感方法。(1)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和修饰在多肽上荧光基团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蛋白激酶的活性。该方法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和多肽间的静电作用。底物多肽磷酸化反应前后,电荷变化导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效率变化。该方法可以定量检测蛋白激酶PKA,检测限可达0.3 m UμL-1。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评价激酶抑制剂的抑制效果,成功地应用于H-89的抑制实验,测得最大半抑制量IC50的值为40 n M。该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用性强,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在激酶活性检测以及相关抑制剂的评价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在生物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DNA损伤修复过程,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因此,我们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和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sc GFP)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设计了一个简单,无标记的传感器,并用于检测PA R P-1的活性。由于PA R P-1在激活D N A的辅助下,可以在自身表面修饰上聚ADP核糖。而聚ADP核糖含有很多个磷酸基团,因此带有很多个负电荷。因此PARP-1-聚ADP核糖可以和带正电的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形成复合物——阳离子共轭聚合物/PARP-1-聚ADP核糖/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缩短了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和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之间的距离,从而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当有抑制剂存在时,PARP-1的活性被抑制,阻止了聚ADP核糖的形成,导致没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发生。该方法对PARP-1的检测限可达到1 n M。同时,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抑制剂苯甲酰胺,AG14361的抑制剂实验,IC50分别为5 1μM和4 2 n M。此外,我们的方法还可以在复杂体系里,例如细胞裂解液,血清,尿液等,检测添加的PARP-1的活性。(3)目前研究蛋白和DNA之间相互作用的荧光方法大部分依赖于荧光标记。为了解决这问题,我们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和绿色荧光蛋白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设计了一个无修饰的,研究DNA和蛋白之间作用的传感器,可以定量检测单链DNA结合蛋白(SSB)。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和阳离子共轭聚合物都是带有正电荷,互相排斥,在带大量负电荷的DNA存在时,会形成CCP/DNA/sc GGP复合物,发生较强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但是当有SSB存在时,会影响CCP/DNA/sc GGP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降低。该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无标记,操作简单,易于读取信号。(4)最近研究表明,Rec A类似的蛋白介导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从细菌到人体都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在ATP类似物ATPγS存在时,R e c A介导的叁链D N A复合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构建了两种无标记的荧光传感器。第一种是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和荧光染料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二种是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和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这两种方法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对Rec A蛋白的检测限为2 n M。(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9-01)

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C疫苗是一种将抗原递送到DC(树突状细胞)并将该细胞注射给活体并转移到引流淋巴结中启动T细胞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分子刷型共轭聚合物,利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将抗原卵清蛋白(OVA)引入到生物体输送系统。该体系成功增加了DC对OVA摄取效率,提高了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的成熟程度。并且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该工作为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免疫治疗的发展打开了光明的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毓,赵建伟,马贵敏,贾红霞.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结合杂交链式反应信号扩增检测端粒酶活性[J].分析化学.2019

[2].王超,孙鹏飞,范曲立,黄维.多聚赖氨酸分子刷型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在疫苗免疫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7

[3].杨江涛,田敬肖,杜凌云,成永强.阳离子共轭聚合物与抗生素组合协同杀伤耐药菌研究[C].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2017

[4].周晓毓.基于氧化石墨烯和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端粒酶活性分析[D].河北大学.2017

[5].郭丽敏.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的小分子及S1核酸内切酶检测新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6].刘兴奋,王亚腾,华笑笑,黄艳琴,冯晓苗.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和核酸适配体的高灵敏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J].分析化学.2016

[7].杜春暖,葛国平,胡宇芳,郭智勇,王邃.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与铱配合物FRET效应的比例型荧光传感器用于凝血酶的定量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2016

[8].李盛亮,吕凤婷,刘礼兵,王树.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细胞成像和基因递送研究[C].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论文集.2016

[9].李盛亮,王建武,周凌云,冯旭利,吕凤婷.水溶性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细胞成像和基因递送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5

[10].唐石云.阳离子共轭聚合物在生物传感中的研究和应用[D].湖南大学.2015

标签:;  ;  ;  ;  

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论文-周晓毓,赵建伟,马贵敏,贾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