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余家乐

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余家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地区,龙潭隧道,注浆方案,可靠度

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文献综述

余家乐[1](2016)在《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注浆方案研究与质量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浆技术是隧道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并没有一套完整准确的注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标准,这为注浆施工方案的设计与检验带了很大的难题。在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经过缜密的勘察,地质条件十分恶劣,需要注浆加固堵水,而传统的注浆方案又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本文以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为研究对象,从科学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合理的注浆施工方案,并对注浆质量的可靠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对于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的注浆方案中选用的注浆材料、注浆工艺和注浆设备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了注浆方案并且经过技术、经济方面专家的分析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注浆方案。2)对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两个特殊地段,左线炭质页岩段和出口ZK72+199处,单独进行了注浆方案的分析与确定,为施工提供了依据,使得注浆施工顺利进行。3)通过系统可靠度理论提出了注浆质量可靠度指标,并且计算了注浆质量系统的可靠度概率,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注浆质量检测效果基本吻合,注浆的真实效果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来。(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6-01-01)

李钊,李健[2](2015)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安全情况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沪蓉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事故分析,挖掘造成事故的各方面因素,通过以往山区高速公路类似问题的归纳,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其他同行业者提供参考素材。(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5年08期)

童华军[3](2013)在《沪蓉西高速公路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介绍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剖析,对总承包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也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国斌[4](2012)在《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我国公路、铁路建设重点已逐渐由平原地带转移到山岭重丘地区,由此将产生大量的山区隧道,“多、长、大、深”是山区隧道的典型特点。制约特长隧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掘进技术、支护技术、通风技术、不良地质等。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最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不良地质作用,即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可能诱发各类地质灾害。常见隧道地质灾害包括软岩、断层破碎带、岩性不整合接触带、地下水、岩溶管道、岩溶塌陷、采空区和岩爆等。其中隧道涌水灾害是隧道工程建设中一个难题,国内外已建隧道中都曾经发生过许多严重涌水事故,大规模涌水常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开展山区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方面的研究,对特长隧道涌水灾害的预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实践意义。本文以湖北沪蓉西乌池坝隧道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土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合数理统计、非线性理论、数值模拟等数学分析方法,试图从岩溶发育主控因素及失稳模式角度建立乌池坝隧道的涌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从隧道涌水地下水动力学演化过程角度结合突变模型,探讨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及其力学演化过程;采用经验计算模型与数值计算模型相结合的量化分析手段,对乌池坝隧道的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对多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正交试验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上覆型、下伏型及侧伏型岩溶隧道与溶洞问的安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叁种岩溶隧道安全距离与影响因素间的数学预测模型。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与成果:(1)岩溶发育受地层岩性、地下水动力分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控制,其中地层岩性是基础,地质构造是主导,水动力条件则是决定性因素。(2)岩溶突水影响因素可概化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种。地质因素方面,岩溶含水介质通常具有不均一性和多样性,且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层流与紊流共存,小裂隙构成主要贮水空间、大溶蚀裂隙构成主要导水通道。工程因素方面,岩体开挖卸荷、爆破扰动以及注浆失效等等都是主控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突水滞后性和不确定性。(3)岩溶突水实质上是岩溶含水介质系统、水动力系统以及围岩力学平衡状态因地下工程开挖而发生急剧变化,存贮在地下水体能量瞬间释放,并以流体形式高速地向工程临空面内运移一种动力破坏现象。从水-岩相互作用机理来看,岩溶突水包含两个过程阶段,即岩溶突水蓄势机理和岩溶突水失稳机理,其中前者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后者是前者能量积蓄瞬间突变形式。(4)从含导水构造能量储存、岩溶水动力扰动和能量释放以及含导水构造系统失稳角度提出岩溶突水的发生条件,并将岩溶突水过程划分为蓄势与失稳两个显着阶段;采用多场耦合软件计算开挖条件下岩溶突水形成过程的流态演变特征,实现了岩溶水由含水层中的渗流发展为潜在突水通道中的快速流,最后突入隧道内形成自由流的灾变演化过程。(5)基于不同成因地质缺陷体的归类和阻水性能分析,提出地质缺陷诱发突水的两种典型灾变模式,分析了地质缺陷式突水通道的形成过程及其失稳的力学判据。就不同尺度地质缺陷体渗透特性的差异,建立了强渗流作用下充填介质的渗透失稳模型和充填体的滑移失稳突水模型,并将之应用于乌池坝隧道岩溶管道诱发突水的实例分析中,结合数值分析结果,揭示了充填介质渗透失稳形成堵塞体后整体滑移突水的灾变演化过程:对于非导水断层,考虑两区段充填介质的力学属性,引入水致弱函数反映强渗流对断层充填介质的活化作用,建立了断层充填体滑移失稳的燕尾突变模型,并基于灾变演化路径控制参数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基于大量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断层活化诱发破裂通道的灾变机制,给出了断层突水的4种灾变路径,并对断层参数对突水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不同揭露型突水模式的灾变分析,提出复合式突水类型,分析地质缺陷诱发隔水围岩失稳的非揭露型突水的灾变机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揭示了断层活化导通暗河水涌入与隧道存在水力联系的充填型溶腔,并导致隧道拱部完整围岩压裂突水的灾变演化机制。(6)通过乌池坝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采用"Visual MODFLOW2.7.1"叁维渗流模拟和常规经验公式对乌池坝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保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乌池坝隧道整个隧道最小涌水量在12000-22000m3/d之间,正常值(施工期平水年)在24000~47000m3/d之间,大值(施工期丰水年)在30000~96000m3/d之间。(7)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方案,对上覆型、下伏型及侧伏型岩溶隧道与溶洞间的安全距离进行分析,得到围岩级别、岩体侧压力系数、溶洞跨度、溶洞高跨比和隧道埋深五个影响因素对安全距离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对于上覆型和下伏型岩溶隧道,溶洞跨度对安全距离的影响较大,溶洞高跨比对安全距离的影响较小;对于侧伏型岩溶隧道,溶洞高跨比对安全距离的影响较大,溶洞跨度对安全距离的影响较小,即垂直于隧道与溶洞连线方向的溶洞尺寸对于安全距离的影响较大,而平行于隧道与溶洞连线方向的溶洞尺寸对于安全距离的影响较小。(8)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上覆型和下伏型岩溶隧道,隧道与溶洞间的安全距离与围岩级别及岩体侧压力系数呈指数关系,与溶洞跨度及溶洞高跨比呈线性关系,与隧道埋深呈对数关系;对于侧伏型岩溶隧道,隧道与溶洞间的安全距离与围岩级别呈指数关系,与岩体侧压力系数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溶洞跨度及溶洞高跨比呈线性关系,与隧道埋深呈对数关系。在此基础,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上覆型、下伏型及侧伏型岩溶隧道安全距离与上述五种影响因子间的数学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2-09-01)

余晶,李东升,程勇[5](2012)在《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环保设计理念与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公路隧道建设中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以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为依托工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公路隧道如何采取合理的勘察设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公路隧道建设的环保工程。(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2年04期)

吴泽军,孔文斌[6](2012)在《沪蓉西高速公路高填石路堤沉降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填路堤具有沉降或差异沉降大的特点,影响公路高填路堤沉降因素繁多,极易对路面及整体结构稳定造成破坏性不良影响,而有效地通过沉降监测分析其沉降变形规律,对施工前后的沉降及路堤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无疑对于特殊环境地带高填路堤的安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2年04期)

李兵,吴国发,孙福田[7](2012)在《沪蓉西高速公路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动态设计与施工的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恩施段主线高坪至吉心段K148+386~K148+600段左侧高边坡位于山岭重丘区,最大挖方高达56m。地质情况呈碎裂结构,极易产生坍塌、座落和滑移等非常复杂的地质结构现象。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发现软弱层分布在高边坡山体中,对高边坡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变更并优化了原来的预应力锚杆设计方案,采用预应力锚索和普通锚杆相结合加固的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2年07期)

余晶,李东升,程勇[8](2012)在《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环保设计理念与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公路隧道建设中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以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为依托工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公路隧道如何采取合理的勘察设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公路隧道建设的环保工程。(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2年01期)

甘露[9](2011)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女娘山隧道防水技术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长阳段女娘山隧道所处的工程环境和施工特点,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防水原理,并详细阐述所采用的防水形式和技术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35期)

李广平,冯雯[10](2011)在《湖北省沪蓉西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其东段(宜昌至恩施段)和西段(恩施至利川段)分别采用了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基于PLC综合电力监控系统两种方案。将两种实施方案进行比较,说明各自优势,并着重介绍了电力监控系统中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1年09期)

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沪蓉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事故分析,挖掘造成事故的各方面因素,通过以往山区高速公路类似问题的归纳,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其他同行业者提供参考素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参考文献

[1].余家乐.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注浆方案研究与质量可靠度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

[2].李钊,李健.沪蓉西高速公路安全情况的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

[3].童华军.沪蓉西高速公路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践[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

[4].王国斌.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5].余晶,李东升,程勇.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环保设计理念与措施[J].公路.2012

[6].吴泽军,孔文斌.沪蓉西高速公路高填石路堤沉降监测分析[J].铁道建筑.2012

[7].李兵,吴国发,孙福田.沪蓉西高速公路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动态设计与施工的实例[J].科技资讯.2012

[8].余晶,李东升,程勇.沪蓉西高速公路象鼻山隧道环保设计理念与措施[J].公路工程.2012

[9].甘露.沪蓉西高速公路女娘山隧道防水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10].李广平,冯雯.湖北省沪蓉西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应用探讨[J].公路.2011

标签:;  ;  ;  ;  

沪蓉西高速公路论文-余家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