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台站论文-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

地磁台站论文-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磁台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暴,部分环电流,环电流,场向电流

地磁台站论文文献综述

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1](2019)在《基于地磁台站数据对磁暴期间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暴的发生与环电流的变化密切相关.除了对称环电流外,部分环电流在磁暴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环电流通过场向电流与极区电离层中的电流形成回路.本文应用INTERMAGNET地磁台网北半球中低纬区域地磁台站数据,对不同强度4个磁暴事件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磁地方时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于每一个磁暴事件,在低纬地区(地磁纬度约0°—40°N)选用地磁经度上大致均匀的8个台站,通过坐标转换计算平行于磁偶极轴的地磁场水平分量H来分析磁暴期间环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扰动;在低纬地区8个台站的基础上增加中纬地区(地磁纬度约40°N—60°N)地磁经度上大致均匀的6个台站,计算地磁坐标系下地磁场东西分量Y来分析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在中低纬地区引起的磁场扰动.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的部分环电流主要作用于磁地方时昏侧和夜侧扇区,并且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部分环电流引起的磁场变化随着磁暴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磁暴主相期间向下的场向电流多出现在夜侧至晨侧扇区,向上的场向电流多出现在昏侧至午后扇区,且中纬地区向下和向上场向电流的展布范围明显大于低纬地区;恢复相期间弱、中磁暴事件的场向电流呈现与部分环电流相同的减弱趋势,而强、大磁暴事件在恢复相末期场向电流引起的磁场变化明显不同于恢复相的其他时刻,这可能与高纬较强的亚暴活动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赵旭东[2](2019)在《中低纬地区地磁台站数据的联合使用对磁暴期间电流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暴是一种剧烈的全球性地磁扰动现象,可以持续十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其特征是地球大部分地区的磁场水平分量显着减小。磁暴的发生与环电流的变化密切相关。除了对称环电流外,部分环电流在磁暴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环电流通过场向电流与极区电离层中的电流形成回路。应用INTERMAGNET地磁台网北半球中低纬区域地磁台站数(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19)

陈波,黄恩贤,卢亚,余尚江,陈贤[3](2019)在《河南区域地磁台站数据谐波振幅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河南区域内四个地磁台站的长期观测数据,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进行计算,并结合各台站周边300km以内M≥4.0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结果显示:①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幅比往往出现"下降—转折—恢复"的变化特征,且地震大多发生在趋势性下降之后的转折期、恢复上升期及恢复后的初期阶段;②河南地磁台站谐波振幅比异常持续时间一般为3年~4年左右,变化数值上项基本小于项但变化形态上两者差别不大;③发震震中距较小时,谐波振幅比会出现不同方向、不同周期间异常不同步变化,有时异常下降转折点由短周期向长周期迁移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康丽文,边少锋,陈洁[4](2019)在《EMM-740模型与中国地磁台站年均值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EMM-740模型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将EMM-740模型与国内I类地磁台站的年均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引入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方差、中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表明:EMM-740模型可总体反映中国地区主磁场和地磁异常场的信息,但是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如在11个地磁台站位置中,有3个台站位置处的模型精度很低,建议在EMM-740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区航空、海洋和地面大量的磁测数据,研制中国地区高精度的地磁场模型。(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9年01期)

古云飞,李西京,黄好[5](2018)在《国家级地磁台站配备两套绝对观测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多国家级地磁台站都存在着两套绝对观测系统中至少一套仪器过于老旧,不能正常运行及产出合格数据甚至只有一套绝对观测系统的现状。通过对乾陵台、兰州台、乌鲁木齐台、满洲里台和崇明台这五个国家级地磁台数据的分析,论证了两套较好水平的绝对观测系统并行运行的优势和必要性,同时明确了在至少一套绝对观测系统质量不佳或者只有一套绝对观测系统的情况下,观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目前存在的仪器"新老搭配",尤其是"带病运行",以及"单独运行"现象亟待解决。(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何宇飞,赵旭东[6](2018)在《第18届IAGA国际地磁台站工作会议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1会议背景及概况第18届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IAGA)国际地磁台站工作会议于2018年6月24—29日在奥地利国家气象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所的康拉德(Conrad)观测台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中国代表2名。IAGA地磁台站工作会议是由IAGA第五分会中的地磁台站工作组(IAGA Working Group V-OBS)主(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11期)

马铮,董浩,姚硕,叶高峰[7](2018)在《利用地磁台站数据研究大地电磁测深法长距离远参考的使用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远参考技术是假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大地电磁场源具有相关性,而噪声不具有相关性,从而利用互相关方法压制噪声的一种处理方法。近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电磁噪声水平日益增加,远参考技术在电磁法数据处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远参考技术的研究,对解决数据中噪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远参考方法主要使用同步测量的大地电磁测站的磁场数据作为参考,需要单独进行台站布设,参考距离一般固定,可能受到相关噪声的干扰。近年来,利用在不同地区布(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期刊2018-10-21)

岳颖,黄静,李丛[8](2018)在《IGRF和WMM模型与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IGRF模型计算值与对应地磁台站观测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地磁台站数据对IGRF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与评价;对比WMM模型与IGRF模型在部分地区的差异,发现这2个模型在描述地磁场分布情况时精度相当,WMM模型达到了与IGRF模型同等的描述地球主磁场的标准。(本文来源于《测绘标准化》期刊2018年01期)

王辉,姚郁松,许滔滔,章子安,魏文博[9](2019)在《利用地磁台站数据和站间传递函数估算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的本地阻抗》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地电磁测深的有效信号为天然电磁场,容易受到人文电磁噪声干扰,如何提高大地电磁资料的信噪比,已经成为制约大地电磁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地磁台站数据,首先将地磁台站数据转化为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所采集的磁场数据格式,利用远参考方法估算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与地磁台站之间的站间传递函数,包括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电场与地磁台站水平磁场之间的拟阻抗,以及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水平磁场与地磁台站水平磁场之间的水平磁场传递函数,将拟阻抗与水平磁场传递函数相乘便可以得到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本地阻抗的无偏估计.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本地阻抗估算的数据质量,减小阻抗估算误差.(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姚休义[10](2016)在《地磁台站观测异常识别与数据重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学科。完整的高精度地磁数据不仅服务于地磁学本身更是地震研究、地质构造研究、地球深部研究和矿产勘探等研究领域的基础。自2008年我国数字化地磁观测台网建成以来,虽然大批量高精度的数据得以积累,但同时观测台网中大部分地磁台站正受到外界人工电磁干扰源的干扰。由于干扰形态复杂,干扰时间不规律和干扰与正常磁扰迭加给数据处理造成了困难,截止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测异常辨识和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6年02期)

地磁台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暴是一种剧烈的全球性地磁扰动现象,可以持续十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其特征是地球大部分地区的磁场水平分量显着减小。磁暴的发生与环电流的变化密切相关。除了对称环电流外,部分环电流在磁暴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环电流通过场向电流与极区电离层中的电流形成回路。应用INTERMAGNET地磁台网北半球中低纬区域地磁台站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磁台站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基于地磁台站数据对磁暴期间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赵旭东.中低纬地区地磁台站数据的联合使用对磁暴期间电流体系的研究[C].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陈波,黄恩贤,卢亚,余尚江,陈贤.河南区域地磁台站数据谐波振幅比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4].康丽文,边少锋,陈洁.EMM-740模型与中国地磁台站年均值的差异分析[J].海洋测绘.2019

[5].古云飞,李西京,黄好.国家级地磁台站配备两套绝对观测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8

[6].何宇飞,赵旭东.第18届IAGA国际地磁台站工作会议介绍[J].国际地震动态.2018

[7].马铮,董浩,姚硕,叶高峰.利用地磁台站数据研究大地电磁测深法长距离远参考的使用范围[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2018

[8].岳颖,黄静,李丛.IGRF和WMM模型与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测绘标准化.2018

[9].王辉,姚郁松,许滔滔,章子安,魏文博.利用地磁台站数据和站间传递函数估算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的本地阻抗[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10].姚休义.地磁台站观测异常识别与数据重构技术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6

标签:;  ;  ;  ;  

地磁台站论文-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