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电感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粒径,粉尘测量,静电感应,文丘里效应
静电感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1](2019)在《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现有煤矿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对小粒径粉尘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基于文丘里效应与卡门涡街效应对现有测量装置的管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在文丘里管道的喉道段加入具有水平距离差的前气鞘与后气鞘。利用Gambit2.4软件建立改进装置的结构模型,通过Fluent6.3软件进行模型的仿真。获得粒子不同粒径下的相应速度云图,进而读取了速度值,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相关静电感应量。仿真结果表明:对比项目组研究的文式管,改进装置的总体静电感应量提高了12%;当粉尘粒径低于10μm时,在2种测量装置的感应电荷量对比中,小粒径粉尘所带的静电感应量最为明显,提高18%。对于设计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刘丹丹,景明明,李德文,王杰,韩东志[2](2019)在《静电感应检测小粒径煤尘通道参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静电感应法测量小粒径煤尘时粒子所带电荷量微弱问题,采用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效应,设计了具有效应段的煤尘浓度测量通道,通过Gambit2.4建立改进装置模型,应用Fluent6.3设定模型的相关参数,模拟分析直管、文式管和改进装置的速度云图,应用云模型函数优化改进装置的管径比。结果表明:粒子在改进装置中的运动速度最快,粒子在改进装置的静电感应量高于直管和文式管,改进装置的感应电荷量总体增加了9%左右,且对于10μm以下的粒子,静电感应量的平均增加率约为15%;当效应段最小间距d为2.2 cm时,粒子的静电感应量达到最大。该研究为煤尘浓度的测量管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景晓旭[3](2019)在《基于静电感应的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重点部件,因此对航空发动机各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也十分重要,但是我国的发动机监测技术一直落后于先进国家。静电监测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监测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对其了解与研究也必不可少。本文介绍了静电监测技术的原理,并简单较少了常见的航空发动机监测技术,最后对基于静电感应的叁种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4期)
赵斌[4](2019)在《基于静电感应的煤矿井下粉尘传感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粉尘严重威胁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对井下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对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处于良好的作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根据静电感应原理,设计出了一种信息的粉尘传感器,并进行了测量精度及免维护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粉尘传感器能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研究结果能起到促进井下粉尘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发展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马建永[5](2019)在《关于防止高压静电感应电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人员检修铁路配网线路时,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铁路配电网存在高压静电感应,如果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受电击,从而导致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此,通过分析高压静电感应电压,并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希望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善淳,邱宇,李冰,罗嘉诚,陈辉[6](2019)在《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控制的机器人触觉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原理为基础的机器人自驱动触觉系统,其基本结构由摩擦静电感应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和工作电路模块叁部分组成。通过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作为触发信号作用于控制电路,进而控制机器人做出相应的指令动作。该机器人触觉系统具有结构明易、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自锁运行等优点,能够应用于许多复杂场合和更恶劣环境中,提升了机器人触觉系统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2期)
王云涛[7](2018)在《静电感应对通信机房IP数据设备的影响与其防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机房IP数据设备内的静电感应往往容易被忽视,正是由于这一点可能会造成恶劣后果、例如导致数据设备的瞬间瘫痪和重启。本文立足于具体应用,首先分析静电感应对通信机房IP数据设备产生的影响,其次提出有效防护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脑迷》期刊2018年10期)
胡卓坤[8](2018)在《平行板中静电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物理中,静电感应现象是导体中的正、负电荷重新分布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对这知识点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静电感应的实验现象,笔者设计了一堂"平行板中静电感应现象的探究"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验证平板中导体的静电感应现象实验,并让学生分析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原因,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演示静电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郝叶军[9](2018)在《一种基于静电感应原理的矿用粉尘传感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粉尘传感器免维护时间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电感应原理的矿用粉尘传感器。介绍了该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软、硬件设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m3试验环境下,通电2个月后,在0~1 000 mg/m3范围内,传感器测试精度可以达到±15%,测试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18年04期)
陈健[10](2018)在《静电感应晶体管噪声模型研究及其在压控振荡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感应晶体管(SIT)是一种具有类真空叁极管特性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具有功率大、增益高、跨导大和噪声低等优异性能。本文分析了SIT沟道势垒形成机理,描述了沟道势垒对器件噪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研究了SIT散粒噪声和热噪声的形成原因,建立了SIT噪声模型。本文通过分析SIT的电场和电势分布,了解了SIT沟道势垒的形成及变化是其噪声产生的根本原因,由此对SIT正常工作时产生的散粒噪声和热噪声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分析了SIT载流子传输特性,了解沟道中形成漏电流的载流子必定要越过沟道势垒,才能到达漏极形成漏电流。通过对散粒噪声产生条件的分析,了解了当有直流流过并且存在电荷载体越过电位壁垒时,必定会产生散粒噪声。因此得到了在SIT正常工作时也必定会产生散粒噪声的结论。本文根据散粒噪声理论以及SIT势垒模型和电流特性,建立了SIT散粒噪声的计算模型。结合场效应晶体管沟道热噪声模型,经过适当的结构近似,得到了SIT热噪声的近似计算模型。通过电子器件噪声相关性原理,在SIT散粒噪声和热噪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SIT白噪声的综合计算模型。通过对SIT高增益、高跨导和低噪声等性能的分析,本文以SIT为基础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对讲机系统的压控振荡器,在SIT噪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压控振荡器相位噪声产生的原理。通过对流片封装的SIT进行实测发现,SIT完全符合振荡器对增益和跨导的要求。通过实际的计算分析设计了电路结构,确定了各元器件的参数,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压控振荡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静电感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静电感应法测量小粒径煤尘时粒子所带电荷量微弱问题,采用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效应,设计了具有效应段的煤尘浓度测量通道,通过Gambit2.4建立改进装置模型,应用Fluent6.3设定模型的相关参数,模拟分析直管、文式管和改进装置的速度云图,应用云模型函数优化改进装置的管径比。结果表明:粒子在改进装置中的运动速度最快,粒子在改进装置的静电感应量高于直管和文式管,改进装置的感应电荷量总体增加了9%左右,且对于10μm以下的粒子,静电感应量的平均增加率约为15%;当效应段最小间距d为2.2 cm时,粒子的静电感应量达到最大。该研究为煤尘浓度的测量管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电感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刘丹丹,景明明,李德文,王杰,韩东志.静电感应检测小粒径煤尘通道参数的优化[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3].景晓旭.基于静电感应的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
[4].赵斌.基于静电感应的煤矿井下粉尘传感器设计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5].马建永.关于防止高压静电感应电压的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9
[6].张善淳,邱宇,李冰,罗嘉诚,陈辉.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控制的机器人触觉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7].王云涛.静电感应对通信机房IP数据设备的影响与其防护对策[J].电脑迷.2018
[8].胡卓坤.平行板中静电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J].物理与工程.2018
[9].郝叶军.一种基于静电感应原理的矿用粉尘传感器的设计[J].煤矿机电.2018
[10].陈健.静电感应晶体管噪声模型研究及其在压控振荡器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