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农意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农参与意愿,TPB,社会信任
林农意愿论文文献综述
陈黄礼[1](2019)在《基于SEM的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驱动力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业碳汇是缓解气候变化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对碳汇经营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社会信任纳入TPB理论当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和平县的206位林农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对林农参与意愿存在正向驱动作用;主观规范通过林农参与态度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林农参与态度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对林农参与意愿不存在直接驱动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虞梁慧,徐秀英,石凤华[2](2019)在《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山区农户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浙江山区4个县(市、区)24个行政村共2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积极开展林农需要的林业科技服务、着力提高林农的文化素质、扩大林地经营规模、鼓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黄巧龙,曾京华,陈钦[3](2019)在《乡村振兴林农参与碳汇项目意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6年福建省林权改革监测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福建省欠发达山区林农参与碳汇林生产经营意愿的因素;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碳汇林项目经营意愿是否有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于碳汇林项目的响应程度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全体受访对象和非贫困户,是否参加过碳汇林生产培训、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总收入对提高其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意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木材采伐销售收入反向影响其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意愿;对于贫困户,是否参加过碳汇林生产培训显着影响其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经营的意愿。因此,提高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碳汇林经营意愿应各有侧重,在政策的制定上应给予贫困户一定的倾斜,调动贫困户的经营积极性,拓宽收入渠道,最终实现精准扶贫。(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4期)
郑艳侠[4](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农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作为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种类之一,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集体林地历来也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土地资源。建国以来,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四次实质性变迁,但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晰、林地经营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基于此,党中央于2003年进行了以明晰产权、登记发证为标志,以确权到户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推行至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具体农户,目的是使农户成为林地的经营主体,从而激发农民承包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本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县辖20个行政村的林农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得到有效问卷533份,半结构式访谈46份,同时还获取到研究区域相应的政府文件和统计资料。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通过案例剖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典型生态区域的集体林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集体林改背景下林农的林权流转意愿和造林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区域集体林改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与参与者互动脱节的现象,这主要导致了作为集体林改参与主体的林农对集体林改的政策内容认知程度较低。调研发现,林农对林权抵押贷款需求较高。同时,由于林地边界界定困难、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及林地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导致了林农产生林权纠纷且调处率低。此外,集体林改后林农的林地确权意愿很高,这与林农的某些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林地使用权认知、继承权认知和抵押权认知因素显着相关。因此,拓宽宣传渠道以及通过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叁方合作推动集体林改深化改革,均是保证林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林农的林权流转意愿和造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林权流转意愿分析。研究发现,林农的林权流转意愿普遍很高,且与林农的某些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近五年收入状况、林地所有权认知、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程度、林权纠纷和承包合同显着相关。林农对林地所有权认知与法律有较大幅度的偏差。因此,建议政府提升中老年群体的林权流转意愿、提高林权纠纷调处率,加强引导并提高林农对林权的正确认知。同时,要加强林权流转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补发新版林权证,以推进后期林权流转工作的开展。(2)造林意愿分析。研究发现,林农的造林意愿较高,主要原因是基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根据计量模型结果,林农某些基本特征(年龄、性别、家庭总人口数)、近五年收入状况,森林植被变化认知和继承权认知为林农造林意愿的重要解释变量。因此,建议政府加强林农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林业扶持政策、鼓励小农经营转为合作经营、利用金融手段助力林农造林护林工作,以及加强林业补助发放的监督,从而提高林农的造林意愿。(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瑶,张晓梅[5](2018)在《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黑龙江省集体林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黑龙江省主要集体林所在地区的9个市(县)、11个乡(镇)、25个村851份问卷数据,从林农的个人因素、家庭经营因素、认知因素、经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5个维度18个指标入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林地总面积、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对林业碳汇概念的认知、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经历、国家给予的碳汇造林补贴和政府组织的碳汇造林技术培训8个变量对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政治面貌和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2个变量对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蒋毓琪,陈珂,陈同峰,徐立峰,杨书豪[6](2018)在《基于CVM的浑河流域上游林农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采用CVM设计问卷,利用浑河流域上游清原、新宾与抚顺叁县346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浑河上游林农对生态环境、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的认知及其受偿意愿,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林农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分位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林农在不同分位点接受补偿意愿的差异。研究表明:1)林农对于提高流域森林生态补偿的意愿十分强烈,比例高达93.36%;2)林农流域森林生态受偿意愿为37.88元/亩,与现行的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3)林农年龄、公益林比重、家庭收入与对补偿标准认知显着影响其受偿意愿,其中家庭收入对其影响呈"倒U型"。该研究为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对于激励林农保护流域森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5期)
杨冬梅,刘滨,朱述斌,雷显凯[7](2018)在《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农既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接受者,又是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的微观决策主体。文章基于江西省的753份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林农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理环境特征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等四个维度出发,利用二元Logit模型,经过叁次配对后实证分析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林农性别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影响显着,其余变量无显着影响;家庭特征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有显着影响;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满意度对林农参与愿意影响显着;生态公益林管育政策了解程度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有一般影响;距离乡镇政府远近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具有显着影响。因此,从发展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生态公益林管育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童杉杉,罗华伟[8](2017)在《四川省西部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流转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林农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文章选取了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的两个重要林区—周公山和蒙顶山作为调查点,从林农自身角度出发,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潜在意愿低,而影响意愿的因素除了评估手续复杂、融资成本低等明显的因素外,还与林农个人特征、林农家庭特征、林地资源特征等潜在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7年19期)
魏育新[9](2016)在《林农意愿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自从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所获得的收益提升极大,但是现行的林权制度也要求林农加大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比重,为国家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但由于生态公益林的收益较低,导致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具有较大的排斥性,不满足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究了这一问题对于甘肃民勤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6年15期)
杨帆,曾维忠,张维康,庄天慧[10](2016)在《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着负向影响。【结论】就造林实体(企业)而言,应从实行区域、土地和人口多重瞄准,因地制宜遴选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兼顾林农项目前期和后期收益均衡等方面完善收益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发布和灾害预警机制,财政扶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以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气候改善、生态繁荣和农民增收。(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林农意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浙江山区4个县(市、区)24个行政村共2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积极开展林农需要的林业科技服务、着力提高林农的文化素质、扩大林地经营规模、鼓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农意愿论文参考文献
[1].陈黄礼.基于SEM的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驱动力因素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虞梁慧,徐秀英,石凤华.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山区农户的调研[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黄巧龙,曾京华,陈钦.乡村振兴林农参与碳汇项目意愿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9
[4].郑艳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农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5].陈瑶,张晓梅.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黑龙江省集体林调研数据[J].林业经济.2018
[6].蒋毓琪,陈珂,陈同峰,徐立峰,杨书豪.基于CVM的浑河流域上游林农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7].杨冬梅,刘滨,朱述斌,雷显凯.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J].新疆农垦经济.2018
[8].童杉杉,罗华伟.四川省西部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9].魏育新.林农意愿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2016
[10].杨帆,曾维忠,张维康,庄天慧.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林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