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变调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直流混合微网,暂态频率,PD控制,自抗扰控制
逆变调频论文文献综述
王义,江汉红,邢鹏翔[1](2019)在《独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自抗扰控制辅助调频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独立微网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典型光-风-储交直流混合微网中并网逆变器采用自抗扰控制的暂态辅助调频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常规PD控制辅助调频算法的结构和原理。然后,从抑制系统功率扰动的角度分析了微网同步发电机调频原理,推导了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无辅助功率调频、常规PD控制辅助调频和自抗扰控制辅助调频的系统频率扰动,得出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的调频能力明显提升,且具有一定抗参数扰动能力,在独立微网辅助调频控制中有较强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斌,周林,余希瑞,郑晨,刘晋宏[2](2017)在《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算法的微网逆变器二次调频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案可帮助微网逆变器实现一次调频功能,为微网提供频率支撑,然而一次调频属于有差调节。通过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结构,可使逆变器根据工作模式在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之间切换。二次调频适用于孤岛模式的微电网,可实现微网频率的无差控制,同时利用小信号等效以及根轨迹分析方法对二次调频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选取范围。该方案可使多台逆变器参与调频并按容量均分缺额功率,有利于总调频容量以及微电网容量的扩展。此外,二次调频对频率额定值的追踪功能还可辅助完成微网孤岛模式到并网模式的预同步环节,保证了预同步过程的顺利实行。最后,通过微网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梁英,盛万兴,钟庆昌,刘东奇[3](2017)在《基于同步逆变器的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及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逆变器技术在分布式电源并网及微电网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针对基于多台同步逆变器并列运行的微电网,对等下垂控制策略适用于一次调频控制,当负荷突增或发电功率突降造成微电网总体功率不足进而频率越限时,需要采用二次调频控制,重新确定系统的有功功率–频率平衡点。文章提出了无需通信系统的3种二次调频策略,通过调节可调逆变器的下垂控制曲线,实现在线自动二次调频控制。分别针对3种策略,提出定值在线整定方法,比较了最大定值对最大输出功率的灵敏度及调频动态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电网的有功功率–频率特性。最后,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包含4台同步逆变器、3个负载的微电网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鑫[4](2016)在《可调频调幅的单相逆变电源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设备,智能电能表对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其出厂之前需对其进行校验。作为校验用的标准电源,可调频调幅的单相逆变电源直接影响电能表校验的精度。目前对该电源的研究较少,基于此背景,根据横向项目“单相SPWM程控电源系统”研制的需要,本文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调频调幅的单相逆变电源的控制策略。针对输出滤波器谐振尖峰引起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滤波器谐振尖峰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危害。详细比较了现有四种基本无源阻尼方式,其中,电感串电阻无源阻尼方式效果最好。为了减小阻尼损耗,选取了与之等效的基于电感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方法对谐振尖峰进行抑制。建立了逆变器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系统参数,并对参数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验证了逆变器的调频调幅功能。针对输出电压负载调整率大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单相逆变器中负载电流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负载电流全前馈控制策略。对比分析了本系统中该策略与常用的比例前馈控制策略的效果,并对系统在无前馈、比例前馈以及全前馈条件下的负载调整率进行了Simulink仿真分析,对所提全前馈策略进行了验证。针对输出电压中含直流分量问题,分析了本系统中直流分量产生的原因。建立了单相逆变器直流分量等效模型。根据模型特点进行了直流分量抑制机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感电流反馈的直流分量抑制策略,并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对所提策略进行了验证。在理论分析及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SP的1.5k VA实验样机,实现了逆变电源的连续调频调幅功能。进行了相关控制策略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电源样机达到指标要求,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金永[5](2014)在《可连续调频调幅的数字式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弧氧化电源作为微弧氧化工艺的核心设备,对微弧氧化工艺的过程和陶瓷层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目前对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的研究很少,没有一款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相关电源。基于此背景,本课题研制了一款基于数字控制的可连续调频调幅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该电源功率达到2.6kW,满足一般微弧氧化工艺的要求。针对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存在的过零点振荡现象,论文从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电源参数和死区时间对振荡的影响,通过MATLAB仿真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针对DSP数字控制的实现,推导了基于两点不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SPWM波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调压调频的实现方法。针对变频过程中产生相位突变现象的原因,文中给出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软件解决的方法,通过仿真验证,此方法能很好地抑制电压电流冲击。通过傅里叶分析,总结了不对称正弦波的谐波成分及特点,其谐波中除基波外还含有直流分量和偶次谐波分量。而且不对称程度越大直流分量和偶次谐波含量越高,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LC滤波器。本设计采用数字控制实现了整体功能,控制器采用TMS320F28335DSP芯片,并以其为核心设计了相应电路,输出四路SPWM驱动信号,实现了数字闭环控制。文中给出了闭环控制参数设计的详细过程,通过MATLAB仿真可知,合理的闭环参数设计能有效地抑制过零点振荡现象。在理论分析、软件仿真的基础上,搭建了实验平台,编写了闭环控制程序,进行了开环和闭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输出波形良好,消除了过零点振荡及相位突变现象,达到了预定指标,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郭楠[6](2013)在《微电网逆变器无差调频和动态调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网技术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供电电源可靠性、扩大供电系统容量的重要途径,而微网中微源的稳定性控制是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微网系统线路阻抗和负载的变化情况,对下垂控制的频率静态偏差和电压下垂系数固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针对下垂控制的逆变器接口型微源稳态时的频率静态偏差问题,研究设计了在下垂控制中加入积分控制来实现逆变器的无差调频,维持微电网的稳态频率恒定;针对下垂控制中电压下垂系数在不同系统负荷下固定不变所引起的微网电压幅值偏离和系统均分效果变差的问题,研究设计了阻抗压降补偿项和有/无功功率的二次函数型电压下垂系数,补偿下降的电压,动态调节下垂量,减少电压幅值偏离和控制参数、系统参数对均分效果影响。课题分析研究了一种PI调节器实现无差调频和二次函数实现动态调压的控制策略,依据微源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分析研究了功率分配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证实了微网系统线路阻抗不同时,频率稳态偏差和电压下降量仍能在规定范围内。本文在分析研究了无差调频和动态调压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搭建了数字控制的3台3kVA逆变器微网实验平台。针对多机逆变微网系统中线路阻抗变化、负载变化等情况引入PI调节器和二次函数分别实现无差调频和动态调压控制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在调频、调压方面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05-01)
齐幸坤,彭咏龙,李亚斌[7](2012)在《IGBT半桥逆变器调频锁相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半桥串联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确定了其控制方法采用调频控制。在工作过程中,负载频率随环境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当工作频率接近于谐振频率时,为防止逆变器进入容性工作区,设计了锁相控制电路,使逆变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时锁定电压电流相位角,保证逆变器工作在小感性状态下。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吴云亚,阚加荣,谢少军[8](2011)在《有功调频—无功调压的间接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得出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与电网吸收的有功和无功的关系,并基于此关系,提出了一种间接电流控制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即在锁相环完成锁相的基础上,通过有功功率闭环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通过无功功率闭环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为保证逆变器相位调节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逆变器频率调节算法。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1年11期)
刘教民,李建文,王震洲,孙伟[9](2010)在《电流型谐振逆变器负载调频调功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化负载为CLC的电流型逆变器电路得到负载等效电路图,分析负载参数间电压、电流的关系,以及功率、负载谐振频率的关系,采用一种全解析的方法,推导出调整功率的公式。利用VBA开发出一套计算负载参数的小软件,以方便工程上对不同输出功率负载参数的设计。利用Matlab绘制了相应的负载曲线,理论证明了负载电压电流的关系。最后经由实验验证了通过改变负载参数和谐振固有频率,可以实现功率调节,与软件计算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0年10期)
周庆忠[10](2008)在《可连续调频调幅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弧氧化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的需要,研制一种输出波形为正负半波幅值不对称、存在可调节过零死区,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频调幅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该电源采用两级拓扑结构,前级为直流调节部分,后级为不对称正弦波逆变部分。为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前级直流调节部分采用变压器原边串联阻断电容和饱和电感的全桥ZVZCS拓扑结构,借助变压器漏感和输出滤波电感储能,可使超前臂IGBT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ZVS;利用阻断电容电压强迫变压器原边电流迅速复位,使滞后臂IGBT可以在整个负载范围内实现ZCS。通过对全桥电路模态分析,可知前级直流调节电路的最大占空比有一定限制,为稳定电压输出和扩大占空比范围,设计了斜坡补偿电路。后级不对称正弦波逆变部分,主电路采用全桥拓扑结构,控制策略采用HPWM控制方式;根据控制电路的功能分别设计了基准波发生电路、精密整流电路、正负半波幅值检测电路、UC3637控制芯片外围电路等控制电路。通过对过零死区不对称正弦波进行傅立叶级数分析,设计了滤波环节。在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路的实验基础上,结合仿真分析对输出电压波形在过零点处的失真现象进行了研究。引起输出波形过零失真的原因主要是:调制波的抬升电压、死区时间以及电感电流续流。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了抑制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抑制输出波形的过零失真,也有助于优化输出波形。为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合电路仿真,设计了小功率实验逆变电源,并完成了相应的调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7-01)
逆变调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案可帮助微网逆变器实现一次调频功能,为微网提供频率支撑,然而一次调频属于有差调节。通过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结构,可使逆变器根据工作模式在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之间切换。二次调频适用于孤岛模式的微电网,可实现微网频率的无差控制,同时利用小信号等效以及根轨迹分析方法对二次调频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选取范围。该方案可使多台逆变器参与调频并按容量均分缺额功率,有利于总调频容量以及微电网容量的扩展。此外,二次调频对频率额定值的追踪功能还可辅助完成微网孤岛模式到并网模式的预同步环节,保证了预同步过程的顺利实行。最后,通过微网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变调频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义,江汉红,邢鹏翔.独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自抗扰控制辅助调频算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2].李斌,周林,余希瑞,郑晨,刘晋宏.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算法的微网逆变器二次调频方案[J].电网技术.2017
[3].梁英,盛万兴,钟庆昌,刘东奇.基于同步逆变器的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及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4].陈鑫.可调频调幅的单相逆变电源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张金永.可连续调频调幅的数字式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郭楠.微电网逆变器无差调频和动态调压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3
[7].齐幸坤,彭咏龙,李亚斌.IGBT半桥逆变器调频锁相控制技术研究[J].电源技术.2012
[8].吴云亚,阚加荣,谢少军.有功调频—无功调压的间接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
[9].刘教民,李建文,王震洲,孙伟.电流型谐振逆变器负载调频调功方案[J].电力电子技术.2010
[10].周庆忠.可连续调频调幅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