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球性论文-苏彦宾,曾爱松,刘玉梅,沈火林,肖兴国

裂球性论文-苏彦宾,曾爱松,刘玉梅,沈火林,肖兴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球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球甘蓝,耐裂球,鉴定方法,分级标准

裂球性论文文献综述

苏彦宾,曾爱松,刘玉梅,沈火林,肖兴国[1](2015)在《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研究及种质鉴定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球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球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球成熟后15天的裂球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球性分为极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易裂球、极易裂球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球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球浸泡法评价耐裂球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球性,可用于选育耐裂球品种及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球性的田间及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球种质,为甘蓝耐裂球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马敏[2](2010)在《春结球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2n=2x=18,简称甘蓝,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传入我国。由于其具有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再加上其栽培技术简单,产量高,耐贮藏运输,营养价值高,食用方法多等特点,已成一种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世界性重要蔬菜。然而,春甘蓝裂球不仅影响甘蓝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还易感染病害,引起叶球腐烂、品质下降等,严重影响储藏和运输,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十五”期间,育种工作者将耐裂球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达到成熟期时不裂球,成熟期后3~5天裂球率不超过15%,“十一五”期间,又提出加强耐裂球性育种,适应生产与市场需求。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春甘蓝耐裂性品质和选育抗裂球春甘蓝新品种已成为当今甘蓝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提出统一的春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和鉴定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迫在眉睫,对春甘蓝耐裂球性育种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以8份春结球甘蓝自交系为试材在温室的栽培条件下,通过对其春甘蓝裂球特性的研究,分析其分级标准和鉴定方法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春甘蓝在温室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调查其叶球自然开裂的时期、部位、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裂球的特性;通过对春甘蓝耐、易裂球的最外层球叶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这些研究为春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及其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栽培技术的理论指导。2.确立分级标准,制定出春结球甘蓝分级标准图片。3.对48份春甘蓝种质资源进行裂球性鉴定,为抗裂球性育种工作筛选育种材料。本实验具体得出如下结论:1.春甘蓝自交系叶球开裂自结球到采收期都有发生,不同自交系间叶球开裂的特性差异显着,这与自交系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很大关系。2.春结球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确立,∑=a/H +b/C+ h/2A。0级:∑=0;1级:0<∑≤20%;3级:20%<∑≤50%;5级:50%<∑≤100%;7级:100%<∑≤180%;9级:∑>180%。3.在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春甘蓝不易裂球,露地栽培易受到不良条件影响,春甘蓝在水分胁迫的条件下裂球严重。4.春甘蓝耐裂球自交系的叶肉组织中维管束机械组织发达,次生木质部的导管较多,细胞排列紧密,大小均匀,单个细胞较小,细胞间隙小,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增高,机械强度增大,细胞之间的粘着性和机械组织的弹性大,不易裂球。反之,则甘蓝自交系易裂球。5.春甘蓝自交系的耐、易裂球材料在叶片细胞结构上表现出显着差异,这些差异特点可作为鉴定春甘蓝耐裂球性的指标之一。叶肉细胞开裂部位是在个体较大细胞处因吸水膨胀与内部生长压力导致细胞一分为二,因此,应注意植株体内的水分变化。6.在适春甘蓝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对48份甘蓝种质资源进行抗裂球鉴定,依据其成熟期后15天的裂球严重程度,计算其裂球指数。鉴定出27份抗裂球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0-04-08)

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3](2009)在《甘蓝耐裂球性与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影响甘蓝裂球的原因,为甘蓝耐裂性材料的选育和新品种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甘蓝耐裂性鉴定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份耐裂性不同的甘蓝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甘蓝球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型,气孔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材料间下表皮微形态存在较显着的差别:耐裂材料的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平周壁上有加厚的条纹状角质层纹饰,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褶皱较多、起伏较大,表皮细胞上覆盖有大量的粉状或颗粒状蜡质。易裂材料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角质层光滑,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较平坦。耐裂材料的叶肉细胞层数多,排列紧密,间隙小。易裂材料叶肉细胞层数少,排列松散,间隙大。耐裂材料与易裂材料在球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上表现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4](2009)在《甘蓝裂球性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及Ca~(2+)分布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ttata L.)裂球现象是其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提高甘蓝的耐裂球性是目前甘蓝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目前有关甘蓝裂球的原因,国内外还缺少深入的研究。作者以4份耐裂球性不同的甘蓝自交系为试材,对甘蓝结球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以及(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20)

刘辉,张恩慧,许忠民,程永安,李宏伟[5](2009)在《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春甘蓝叶球裂球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灌水次数、追肥量和定植密度3个栽培因子是否为引起春甘蓝叶球过早裂球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春季栽培甘蓝品种"秦甘60"为材料,在栽培过程中设置不同灌水次数(间隔6,8,10(CK),12,14d灌水1次)、追肥量(150,225(CK),300,450kg/(hm2.次))和定植密度(67500,60000(CK),52500,45000株/hm2)处理,当叶球生理成熟后延长采收时间,统计叶球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随采收期延长的变化动态,确定3个栽培因子对叶球裂球性的影响。【结果】3个栽培因子中,不同处理春甘蓝的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采收期的延长而增加,且在一定采收期内各处理间表现为显着性差异;"秦甘60"灌水1次间隔6或8d较间隔10,12或14d更容易引起叶球裂球;不同追肥量处理中,裂球指数表现为450kg/(hm2.次)>300kg/(hm2.次)>225kg/(hm2.次)>150kg/(hm2.次),定植密度45000株/hm2较其他定植密度容易引起叶球裂球。【结论】春甘蓝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灌水次数、追肥量的增加和定植密度的减小而升高,灌水次数、追肥量是引起春甘蓝裂球的主要因子,定植密度是次要因子。"秦甘60"春季栽培适宜间隔10或12d灌水1次,在其关键需肥期每次按225kg/hm2(尿素)追肥,以60000株/hm2密度定植,是减少或防止叶球裂球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11期)

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6](2009)在《甘蓝结球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与裂球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份耐裂球性不同的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对甘蓝结球过程中球叶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大类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甘蓝裂球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结球期,耐裂球材料各个时期的IAA、GA3含量均高于易裂球材料。ZR含量对甘蓝的裂球性影响不大。ABA含量在4种内源激素中含量值最大,而且耐裂球材料与易裂球材料间的动态差异较大。叶球生长后期(IAA+GA3+ZR)/ABA比值高可使叶球保持较高的生长势头,从而承受内部生长应力的能力较大,减少叶球开裂。(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09年20期)

张恩慧,刘辉,许忠民,程永安,杨安平[7](2009)在《灌水、追肥和栽培密度对甘蓝裂球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成熟叶球裂球将会降低或失去其商品价值,裂球性除了品种遗传因素外,可能与多种栽培因子有关,本试验拟将研究春甘蓝栽培中灌水量、追肥量和栽培密度是否是引起叶球过早裂球的主要因素。结果得出,甘蓝灌水次数过多、追肥量(N)过大均是导致叶球裂球的主要因素,处理中引起裂球率和裂球指数最大差异分别是间隔6d与12d为49.1%和间隔6d与14d为44.1;栽培密度虽不起主导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其适宜的定植密度范围之外,密度过小易引起叶球裂球,但引起叶球发生裂球的严重程度较小,裂球指数最大差异是间隔6d与12d为35.7。(本文来源于《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 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4)

曾爱松[8](2009)在《结球甘蓝裂球性的相关生理学基础及细胞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简称甘蓝,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蔬菜作物。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甘蓝一量裂球,基本失去商品价值,从而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甘蓝的耐裂球性是甘蓝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有关甘蓝裂球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深入展开。本论文通过对课题组多年筛选获得的甘蓝易裂材料D1、D2,耐裂材料D3、D4结球过程中水分、粗纤维、钾、钙、内源激素等生理指标的含量及变化动态、结球过程中球叶细胞内的Ca~(2+)定位变化及成熟球叶的叶表面微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特征进行2年的重复研究,目的是明确甘蓝耐裂性的生理及细胞学机制,为甘蓝耐裂球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并为进一步在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阐明甘蓝耐裂性的基冈调控特点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整个结球期,含水量为易裂材料高于耐裂材料,各时期差异显着,整个结球期的平均含水量与裂球指数呈显着正相关;材料间粗纤维、钾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耐裂材料与易裂材料间含量差异显着,整个结球期的平均含量与甘蓝裂球指数呈显着负相关;整个结球期的平均钙含量与裂球指数呈负相关,其中结球早期钙含量与裂球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甘蓝的耐裂性强弱与结球过程中水分、粗纤维、钾含量及结球早期的钙含量有紧密的联系。2.在整个结球期,材料间IAA、GA_3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耐裂材料各个时期的IAA、GA_3含量均高于易裂材料。ABA含量在四种内源激素中所占比重最大,而且在耐裂材料与易裂材料间动态差异较大;从ABA在叶球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动态来看,其对甘蓝叶球的生长发育早期起促进作用,后期则起抑制作用。耐裂材料与易裂材料的(IAA+GA3+ZR)/ABA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生长后期耐裂材料的(IAA+GA3+ZR)/ABA较高值可使叶球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头,从而承受内部生长应力的能力较大,减少叶球开裂。ZR含量对甘蓝的裂球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甘蓝的耐裂性强弱与结球过程中球叶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变化有紧密的联系。3.所观察的4份甘蓝球叶表皮细胞均为无规则型,气孔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材料间下表皮微形态存在显着的差别:耐裂材料的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平周壁上有加厚的条纹状角质层纹饰,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褶皱较多、起伏较大,表皮细胞上覆盖有大量的粉状或颗粒状蜡质;易裂材料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角质层光滑,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较平坦。耐裂材料的叶肉细胞层数多,排列紧密,间隙小;易裂材料叶肉细胞层数少,排列松散,间隙大。这表明甘蓝的耐裂性强弱与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存在关联性。4.定植后36天(结球始期),球叶细胞内Ca~(2+)主要分布于液泡、细胞间隙及细胞壁中,叶绿体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分布;定植后42天,细胞内Ca~(2+)密度显着增大,易裂材料D1细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开始释放到细胞质;定植后48天,D1细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大量减少,液泡膜、细胞质中Ca~(2+)增加;耐裂材料D4细胞质中出现少量Ca~(2+);定植后54天,D1中Ca~(2+)显着减少,叶绿体片层结构紊乱;D4细胞质中出现多量Ca~(2+)沉淀颗粒,液泡中心的Ca~(2+)涌向边缘;定植后60天,D1发生质壁分离;D4的Ca~(2+)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定植后66大,D4出现质壁分离。上述结果表明裂球性不同甘蓝材料的Ca~(2+)沉淀颗粒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一致,但耐裂材料的Ca~(2+)定位分布的空间性变化要比易裂材料推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刘辉[9](2009)在《两种球型和叁个栽培因子对春甘蓝裂球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9个耐裂球性不同的春甘蓝品种为材料,在叶球成熟后分别延迟5d、10d和15d采收,对春甘蓝不同球型和延迟采收天数引起的裂球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球型和延迟采收对春甘蓝裂球性的影响,以春甘蓝品种“秦甘60”为材料,在栽培过程中设置不同灌水次数、追肥量和定植密度处理,在叶球生理成熟后延长采收时间,统计叶球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确定了3个栽培因子对叶球裂球性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春甘蓝叶球生理成熟后以晚收10d可作为品种耐裂球性鉴定的最适宜时期,并依据裂球指数可划分品种耐裂球性强弱的4个不同标准。2.春甘蓝叶球类型与耐裂球性存在一定的关系,扁球型的耐裂球性强于圆球型。3.叶球在同一采收延长时间内,叶球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春季栽培“秦甘60”品种时灌水间隔10d或12d一次,可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叶球的破裂。4.叶球在同一采收延长时间内,叶球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随着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秦甘60”品种的关键需肥期每次追肥(尿素)225kg/hm~2是减少或防止叶球裂球较适宜的施肥量。5.春季“秦甘60”品种栽培定植密度越小,越容易引起叶球裂球,其中随着叶球采收天数的延长引起叶球裂球程度越大。“秦甘60”品种春季定植的适宜密度为60000株/ hm~2,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叶球裂球。(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许忠民,张恩慧,程永安,杨安平,马青山[10](2008)在《春甘蓝耐裂球性鉴定方法及标准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春甘蓝几个不同耐裂球性品种的叶球成熟后,延迟不同天数的田间裂球指数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甘蓝叶球裂球指数逐步增加,扁圆型叶球比圆球型叶球的耐裂球性较强,并初步提出了甘蓝叶球成熟后晚收10天作为耐裂球性鉴定时期,根据叶球的裂球指数对甘蓝叶球耐裂球性划分成高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和易裂球4个不同的等级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裂球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2n=2x=18,简称甘蓝,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传入我国。由于其具有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再加上其栽培技术简单,产量高,耐贮藏运输,营养价值高,食用方法多等特点,已成一种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世界性重要蔬菜。然而,春甘蓝裂球不仅影响甘蓝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还易感染病害,引起叶球腐烂、品质下降等,严重影响储藏和运输,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十五”期间,育种工作者将耐裂球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达到成熟期时不裂球,成熟期后3~5天裂球率不超过15%,“十一五”期间,又提出加强耐裂球性育种,适应生产与市场需求。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春甘蓝耐裂性品质和选育抗裂球春甘蓝新品种已成为当今甘蓝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提出统一的春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和鉴定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迫在眉睫,对春甘蓝耐裂球性育种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以8份春结球甘蓝自交系为试材在温室的栽培条件下,通过对其春甘蓝裂球特性的研究,分析其分级标准和鉴定方法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春甘蓝在温室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调查其叶球自然开裂的时期、部位、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裂球的特性;通过对春甘蓝耐、易裂球的最外层球叶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这些研究为春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及其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栽培技术的理论指导。2.确立分级标准,制定出春结球甘蓝分级标准图片。3.对48份春甘蓝种质资源进行裂球性鉴定,为抗裂球性育种工作筛选育种材料。本实验具体得出如下结论:1.春甘蓝自交系叶球开裂自结球到采收期都有发生,不同自交系间叶球开裂的特性差异显着,这与自交系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很大关系。2.春结球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确立,∑=a/H +b/C+ h/2A。0级:∑=0;1级:0<∑≤20%;3级:20%<∑≤50%;5级:50%<∑≤100%;7级:100%<∑≤180%;9级:∑>180%。3.在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春甘蓝不易裂球,露地栽培易受到不良条件影响,春甘蓝在水分胁迫的条件下裂球严重。4.春甘蓝耐裂球自交系的叶肉组织中维管束机械组织发达,次生木质部的导管较多,细胞排列紧密,大小均匀,单个细胞较小,细胞间隙小,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增高,机械强度增大,细胞之间的粘着性和机械组织的弹性大,不易裂球。反之,则甘蓝自交系易裂球。5.春甘蓝自交系的耐、易裂球材料在叶片细胞结构上表现出显着差异,这些差异特点可作为鉴定春甘蓝耐裂球性的指标之一。叶肉细胞开裂部位是在个体较大细胞处因吸水膨胀与内部生长压力导致细胞一分为二,因此,应注意植株体内的水分变化。6.在适春甘蓝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对48份甘蓝种质资源进行抗裂球鉴定,依据其成熟期后15天的裂球严重程度,计算其裂球指数。鉴定出27份抗裂球种质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球性论文参考文献

[1].苏彦宾,曾爱松,刘玉梅,沈火林,肖兴国.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研究及种质鉴定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

[2].马敏.春结球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3].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甘蓝耐裂球性与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

[4].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甘蓝裂球性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及Ca~(2+)分布关系的研究[C].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5].刘辉,张恩慧,许忠民,程永安,李宏伟.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春甘蓝叶球裂球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甘蓝结球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与裂球性的关系[J].中国蔬菜.2009

[7].张恩慧,刘辉,许忠民,程永安,杨安平.灌水、追肥和栽培密度对甘蓝裂球性的影响研究[C].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8].曾爱松.结球甘蓝裂球性的相关生理学基础及细胞学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9].刘辉.两种球型和叁个栽培因子对春甘蓝裂球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许忠民,张恩慧,程永安,杨安平,马青山.春甘蓝耐裂球性鉴定方法及标准研究初报[C].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裂球性论文-苏彦宾,曾爱松,刘玉梅,沈火林,肖兴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