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末端论文-张志博

采暖末端论文-张志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暖末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采暖,建筑综合热惰性,表征参数,末端控制

采暖末端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博[1](2019)在《房间采暖热惰性及末端控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冬季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也促使我们要积极响应清洁取暖的号召,为雾霾治理献出一份力量。清洁取暖涉及热源、输配管网和热用户(末端)等环节,在末端环节,由于建筑采暖房间的蓄放热作用以及采暖设备存在预热过程和余热释放过程,造成房间采暖通断控制运行时实际温度波动超出房间设计的温度变化范围,既影响人员舒适度又浪费能源。本文旨在研究房间采暖时室温的延迟和超调现象,用以改进采暖末端的控制策略,并优化室温控制效果。在建筑综合热惰性的基础上,制定房间采暖热惰性的指标参数;分析房间采暖热惰性的影响因素,开展室外环境因素(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不同采暖末端形式对房间采暖热惰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指标参数改进末端通断控制的方法并进行采暖实验验证。建立多区域建筑和房间供暖系统控制TRNSYS(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模型,分析建筑房间不同窗墙比、不同朝向、有无遮阳对房间采暖热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暖房间温度控制的过冲温差和滞后温差是波动量,其中过冲温差与冬季室外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滞后温差与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呈负相关,在同一个控制周期,过冲温差的值明显大于滞后温差的值。2)利用过冲温差和滞后温差的变化特点调节末端控制器的实际开启关闭温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室温在设计温度范围内。3)房间的窗墙比、朝向、遮阳都会影响房间采暖热惰性指标参数的值,但都依赖于太阳辐射强度,所以中午时段以上因素对过冲温差和滞后温差的影响作用较大,夜间其影响作用可以忽略。可见,房间采暖热惰性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而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特性并制定合适的表征参数用以改进末端控制器的设置参数,是实现采暖房间温度良好控制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6)

刘扬,冉春雨[2](2016)在《电采暖不同末端散热设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采暖的方式近年来,逐渐在我国许多城市发展起来,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对这一问题的详细研究与分析能够促进资源的节约.对经济进行分析也能够进一步的让我们了解电采暖不同末端散热设备的利弊.(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9期)

沈维龙[3](2015)在《夏热冬冷地区采暖末端气流组织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散热器、热泵型空调和地面辐射采暖有着各不相同的工作方式和传热特点,室内的热环境也必定存在差异。本文通过使用Airpak商用模拟软件建立了叁种采暖方式下的房间物理模型,并对叁种采暖方式下房间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5年06期)

刘华,付林,江亿[4](2015)在《大幅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低温末端供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在建筑采暖节能方面,多是强调供热在"量"上的节能,而没有考虑供热在"质"上的节能,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建筑围护结构增加外保温节能效果好呢?还是建筑物内增加散热器降低供水温度节能效果好呢?(本文来源于《供热制冷》期刊2015年09期)

王虎军[5](2015)在《采暖末端温控节能装置节能率计算方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我国建筑用能已经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并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3以上。建筑能耗基数大,建筑节能起步较晚的特点使我国建筑节能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据统计,2005年北方采暖地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5.2亿㎡,采用不同燃料的分散锅炉供热也迅速增加。构成了北方采暖地区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在建筑采暖部分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采暖末端温度调控装置的出现为建筑采暖节能做出了新的贡献,但是针对节能率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计算方式,本文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计算方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更合理的使用了采暖末端温度调控装置的建筑的采暖全年耗热量计算公式,进而计算采暖末端温度调控装置的节能率。(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孙皎,刘艳峰,王登甲[6](2015)在《西北地区建筑蒸发冷却与太阳能采暖组合系统末端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计算获得西北地区适合应用蒸发冷却空调与太阳能采暖组合(SHEC)系统的建筑冷热负荷比范围是0.27~0.44,在该冷热负荷比范围内对SHEC系统末端进行了匹配优化研究,获得选择适用末端的判定方法。在夏季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可提供的冷水范围17~20℃条件下,末端采用风机盘管时,分析获得水温可调时冬季所对应的热水温度范围为32~52℃,风量可调时风机盘管的选型依据;末端为低温辐射地板时,分析获得了冬季所对应的热水温度范围为30~47℃。研究结论对SHEC系统在西北地区的适用性推广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徐斌斌,程戈[7](2014)在《四川阿坝地区毛细管末端太阳能采暖技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8.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100万。地处川西高原严寒寒冷地区的阿坝州夏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气温接近于中国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丰富,然而由于历(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4年18期)

徐斌斌,程戈[8](2014)在《四川夏热冬冷地区错季蓄热毛细管末端太阳能采暖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作为长江以南的四川省幅员达到46万平方公里,主要由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中东盆地构成,四川是我国唯一涵盖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全部建筑热工分区的省份,具有采暖需求的主要是川西高原寒冷地区和四川盆地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区域均无城市集中采暖系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采暖的需求越来越普及,但市场上并无一种特别适宜四川地区的采暖技术体系,甚至有人提出在南方地区搞集中采暖,笔者认为从节约能源节约(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4年18期)

鲁万鑫,徐善忠,冯称龙,郑艳婷,贾发智[9](2014)在《采暖末端温控装置节能效果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恒温控制阀和带有时段控温功能的智能温控器的节能效果,对银川市澳海澜庭小区分户计量采暖系统进行实测分析。取具有恒温控制与时段控温两种模式的采暖末端温控装置,在采暖环境和面积均相同的叁户内,A户不安装温控装置,B户安装恒温控制模式的采暖末端温控装置,C户安装时段控温模式的采暖温控装置。通过测试得到的一个供暖季内叁户热量表、温度记录仪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温控器的节能效果。测试分析结果为:安装恒温控制阀相比于未采取温控措施的采暖节能率约为14.4%;安装时段控温功能的智能温控器相比于未采取温控措施的采暖节能率约为29.7%;安装时段控制阀相比于安装恒温控温功能的智能温控器的采暖节能率为17.9%。(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4年13期)

张川,陈金峰,王如竹,翟晓强[10](2013)在《上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采暖空调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采暖问题,本文设计了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的分布式采暖空调系统。实验研究表明:在冬季典型工况下采用35℃左右的热水供暖,系统制热COP可达3.0;在夏季典型工况下采用10℃左右的冷水制冷,系统制冷COP也在3.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小温差换热末端降低了机组设定出水温度,改善了机组的运行工况,提升系统的能效比。系统解决了目前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工况下采暖能效低、舒适性差等问题,为解决我国南方冬季采暖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05)

采暖末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采暖的方式近年来,逐渐在我国许多城市发展起来,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对这一问题的详细研究与分析能够促进资源的节约.对经济进行分析也能够进一步的让我们了解电采暖不同末端散热设备的利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暖末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博.房间采暖热惰性及末端控制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刘扬,冉春雨.电采暖不同末端散热设备的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沈维龙.夏热冬冷地区采暖末端气流组织对比[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

[4].刘华,付林,江亿.大幅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低温末端供热[J].供热制冷.2015

[5].王虎军.采暖末端温控节能装置节能率计算方式的探讨[J].建设科技.2015

[6].孙皎,刘艳峰,王登甲.西北地区建筑蒸发冷却与太阳能采暖组合系统末端优化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

[7].徐斌斌,程戈.四川阿坝地区毛细管末端太阳能采暖技术体系研究[J].建设科技.2014

[8].徐斌斌,程戈.四川夏热冬冷地区错季蓄热毛细管末端太阳能采暖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设科技.2014

[9].鲁万鑫,徐善忠,冯称龙,郑艳婷,贾发智.采暖末端温控装置节能效果测试分析[J].建设科技.2014

[10].张川,陈金峰,王如竹,翟晓强.上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采暖空调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C].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标签:;  ;  ;  ;  

采暖末端论文-张志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