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导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纳米颗粒,自动化装配,有限元仿真,光导电渗流
光导电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峰,曲艳丽,董再励[1](2012)在《基于光导电渗流的碳纳米颗粒自动化装配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碳纳米自动化装配优化问题。50nm碳纳米颗粒的自动化装配,在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光电子镊器件的光导电渗流操作方法,可用于纳米尺度自动化装配中。为此,首次通过建立光导电渗流等效电路模型,得到有效装配的交流电源的频率范围。可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3.5a,进行了光导电渗流自动化装配50nm碳纳米颗粒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利用光导电渗流方法实现50nm碳纳米颗粒的自动化富集、装配。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光导电渗流可应用于纳米尺度自动化装配系统中,并将为实现碳纳米颗粒的叁维器件和纳米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01期)
钟玻[2](2003)在《华光导电膜玻璃获殊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最近,国家科学技术部对全国1998年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以来涌现的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单位、优秀火炬计划项目、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火炬计划先进个人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安徽省华光集团方兴科技华益公司STN-LCD型ITO导电膜玻璃项目荣(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03/10/16)
裘怿明,傅政,胡义强[3](1999)在《华光导电炭黑填充胶料的负温度系数(NTC)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华光导电炭黑填充天然橡胶和氯丁橡胶胶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炭黑填充的胶料均具有NTC效应;以华光HG-Ⅱ导电炭黑最为明显,且当用量小于20Phr时,胶料的电阻率对温度较敏感。(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1999年02期)
吴友平,张立群,谢俊,刘力,冯予星[4](1998)在《改性华光导电炭黑及其填充橡胶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改性华光导电炭黑(HG-S)的用量(30~80质量份),对硅橡胶胶料的工艺性能、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S用量的增加,混炼胶的门尼粘度增加较快,胶籽的硫化时间有所延长,拉伸强度变化较为平缓,硫化胶的体积电阻串降低。值得注意的是:HG-S用量超过60phr时,其硫化胶的体积电阻率低于等量乙炔炭黑填充硅橡胶的体积电阻率。另外,将HG-S以70phr填充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时,硫化胶的体积电阻率在0.9~1.3Ω·cm之间。这对应用于要求导电性能较高的硅橡胶导电制品是极为有利的。(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1998年06期)
吴友平,张立群,伍社毛,刘力,田明[5](1998)在《华光导电炭黑填充硅橡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华光导电炭黑填充硅橡胶的工艺性能、导电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实验表明:在不添加软化剂的情况下,华光导电炭黑在硅橡胶中的填充量应小于30phr;在硅橡胶中填充20phr时,加工性能和综合性能较好,表面电阻率为23Ω·cm,体积电阻率为100~101Ω·cm,拉伸强度则可达5.7MPa,可见,华光导电炭黑在较低填充份数下,硫化胶的电阻率较低,而拉伸强度较高,极具有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1998年05期)
金林森,蔡天舒[6](1993)在《有机光导电体及其材料的发展趋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半个世纪来有机光导电体(OPC)的发展过程及方向,列举了有机光导电体的用途和优点。对各种载体生成材料(CGM)和载体输送材料(CTM)作了阐述,对无机光导电体和有机光导电体及有机单层、复层型光导电体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1993年11期)
朱伟尔[7](1993)在《声光导电显示仪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仪器工作原理 图(一)为原理图。该仪器是利用被测物体(可以是固体和液体)的电阻不同,引起C点电压不同。其电压通过R_1加到BG_1的基极上、当电压高于BG_1的发射结正向导通电压时,BG_1便导通,使LED_1发光。当因被测电阻的减少而引起C点电压增(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1993年02期)
陈孔常[8](1991)在《有机光导电体和电子照相》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1938年Carlson发明电子照明技术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电子照相的复印影像品质优良,情报处理迅速,操作简便,稳定可靠性好等缘故,在办公室自动化等高速情报处理系统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电子照相的心脏部分是感光体,即光电导材料。Carlson用的是硫、蒽、蒽醌组成的材料。最早实用化的材料是硒(Se),以后又有ZnO、CdS等。在Se中加一点Te形成SeTe可以增感,后来又发展为Se和As的合金AsSe,这种材料在现在的电子照相中还是占主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染料工业》期刊1991年05期)
刁嘉锐[9](1990)在《“华光”导电碳黑在干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导电碳黑,可以部份或全部代替乙炔黑应用于干电池生产中,由于具有相当高的吸液性能,在干电池中应用时,必须适当调整正极配方,将这种导电碳黑应用于ZnCl_2型电池中,表现出了比乙炔黑更为优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1990年04期)
吕安德[10](1987)在《薄膜光导—电致发光记忆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薄膜电致发光(ACTFEL)器件的固有记忆特性,驱使人们试图研制高信息容量的显示器。然而最近较为深入的研究表明,这种记忆效应存在着严重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问题。最近法国的P.Thioulouse等人报道了一种称之为薄膜光导(PC)—EL器件的新型记忆EL结构。这种器件的记忆效应由(本文来源于《发光快报》期刊1987年Z1期)
光导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最近,国家科学技术部对全国1998年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以来涌现的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单位、优秀火炬计划项目、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火炬计划先进个人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安徽省华光集团方兴科技华益公司STN-LCD型ITO导电膜玻璃项目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导电论文参考文献
[1].梁文峰,曲艳丽,董再励.基于光导电渗流的碳纳米颗粒自动化装配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2
[2].钟玻.华光导电膜玻璃获殊荣[N].中国矿业报.2003
[3].裘怿明,傅政,胡义强.华光导电炭黑填充胶料的负温度系数(NTC)效应[J].特种橡胶制品.1999
[4].吴友平,张立群,谢俊,刘力,冯予星.改性华光导电炭黑及其填充橡胶的性能[J].特种橡胶制品.1998
[5].吴友平,张立群,伍社毛,刘力,田明.华光导电炭黑填充硅橡胶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1998
[6].金林森,蔡天舒.有机光导电体及其材料的发展趋向[J].化工新型材料.1993
[7].朱伟尔.声光导电显示仪的制作[J].化学教学.1993
[8].陈孔常.有机光导电体和电子照相[J].染料工业.1991
[9].刁嘉锐.“华光”导电碳黑在干电池中的应用[J].电池.1990
[10].吕安德.薄膜光导—电致发光记忆器件[J].发光快报.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