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切换平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跳变负载,平面五杆机构,切换控制,平均驻留时间
切换平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刘新乐,唐予军[1](2018)在《跳变负载平面五杆机构的切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平面五杆并联机构在负载跳变时的跟踪控制问题。用切换模型中的切换信号表示由负载切换带来的参数跳变,建立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模型。采用多李雅普诺夫函数及平均驻留时间方法为系统设计切换滑模跟踪控制器,在负载跳变下实现渐近跟踪。利用该方法对平面五杆并联机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平面五杆并联机构在负载跳变下,能够保证渐近跟踪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刘新乐[2](2018)在《跳变负载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应用当中,平面五杆机构会因负载变化而导致系统当中相应的参数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由拉格朗日法得出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模型,并利用类Lyapunov函数在驻留时间框架下给出了切换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将这些方法的思想应用到切换平面五杆并联机构模型,为其设计切换滑模跟踪控制器。最后,为提高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给出了一种参数估算方法,设计了自适应系统的有限时间参数估计器,给出了参数估计值和在线更新律,并分析了其鲁棒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部分:(1)五杆并联机构的滑模跟踪控制器设计。基于五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将滑模控制理论应用于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当中,为其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系统的渐近跟踪性能。(2)针对平面五杆并联机构在负载跳变时的跟踪控制问题。用切换模型中的切换信号表示由负载切换带来的参数跳变,建立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模型。采用多李雅普诺夫函数及平均驻留时间方法为系统设计切换滑模跟踪控制器,在负载跳变下实现了渐近跟踪。(3)为提高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给出了一种参数估算方法,设计了自适应系统的有限时间参数估计器,给出了参数估计值和在线更新律,并分析了其鲁棒性能。利用相关仿真进行说明,将估计真值带入控制器当中,可以有效提髙系统的控制性能。(4)利用加拿大Quanser公司的五连杆装置,实验验证控制器性能。在Simulink环境下完成了控制器的构建与硬件装置的接口设置。得到了非切换控制器和切换控制器在负载跳变的情况下的跟踪结果。验证了切换控制器相对于非切换控制器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东升,周旭昌,王博,木迎春[3](2015)在《中/长波切换工作模式的双色量子阱红外焦平面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中/长波切换工作模式的双色量子阱红外焦平面研制。通过特殊设计的器件和读出电路结构,获得了可对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选择的切换架构。突破了双色量子阱材料、器件以及读出电路等关键技术,研制出384×288规模、25μm中心距双色量子阱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70 K条件下器件性能优良,噪声等效温差为28 m K(中波)和30 m K(长波),响应峰值波长分别为5.1μm(中波)和8.5μm(长波)。室温目标红外成像演示了探测器的双色探测功能。(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温舒桦,张金玲,吕英华,曹新宇,郑鑫[4](2015)在《平面切换对信号传输特性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场"、"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层印制电路板参考平面的切换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分析了过孔转换结构中返回电流的路径,通过"场"的方法获得两参考平面间的瞬态阻抗.将过孔转换结构等效为二端口网络,推导了基于等效电路拓扑结构的S参数与节点电压的关系,获得S参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5GHz内不同的过孔半径和参考面间距的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结果表明:返回电流所受到的阻抗随参考平面间距的减小.而减小信号过孔的半径越小,回波损耗就越小,插入损耗越大,过孔转换结构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也越小.计算结果与全波有限元电磁仿真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苏庆宇,孙希明,赵军[5](2013)在《具有暂态性能约束的平面系统的切换跟踪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studies the output tracking problem for a class of planar systems with some given transient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overshoot and the settling time. The problem of switched static output feedback tracking with output constraints (SSOFTOC) is proposed and sol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atic 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s and a so-called conic switching law are designed under which the output of the closed-loop switched system can track the step signal asymptotically without violating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Furthermore, an optimal weighted transient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by solving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an application to aircraft turbofan engine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高文辉,江俊[6](2012)在《分段光滑平面运动系统中切换对响应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由两自由度线性方程和两自由度非线性方程构成的分段光滑平面运动系统的响应。该模型出自转子/定子碰摩系统,但本文侧重于研究系统方程出现擦碰参数附近,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所具有的响应特征,以及考虑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切换后的响应特征。由此尝试阐明切换如何影响各子系统(各分段方程)而产生不同于各子系统的响应。在所研究参数范围内,线性方程表现为无碰(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期刊2012-05-18)
孙佳文,赵凯南,冯正和[7](2011)在《基于矩形槽切换的宽带平面方向图可重构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阵列天线频带窄的缺点,在参差调谐法的基础上,通过在有源单元上引入开关可控矩形槽的方法,使天线工作在两个相邻的频带,从而达到天线总体带宽的展宽。根据该类型天线单元的谐振特性,研究了开关可控矩形槽展宽频带的原理,并设计了引入矩形槽的平面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可以工作在频率范围为2.21~2.49GHz的频段上,-10dB下的相对带宽约为11.6%,比采用参差调谐法进一步展宽了天线带宽,实现了天线方向图的可重构。(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聂卫阳[8](2009)在《平面切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杂系统近几年来已经成为控制理论,生物学,计算机学等各个领域内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切换系统则是混杂系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也是现今在混杂系统中研究最多,成果最多的一种.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和轨迹上呈现出令我们很惊异的一面.例如绪论中所述,两个稳定的子系统在合适的切换规律下产生不稳定的轨迹;两个不稳定的子系统在合适的切换规律下产生稳定的轨迹.即使对于二维的线性系统之间的切换也能产生很复杂的情况,如出现极限环和混沌不变集.因此对切换系统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目前对切换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叁个方面,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问题,切换系统可控性问题和切换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对上述叁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线性切换系统上,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研究工作较少,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领域.本文讨论了切换系统中最简单的情况,两个二维的子系统之间的切换.第叁章讨论了由两个焦点型的子系统在合适的切换规律下产生闭轨的情况,并给出了两个子系统的参数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讨论了两个平面非线性子系统在原点邻域局部可镇定充分性条件,详细证明了该定理,并在其后举出了一个例子,验证前面的讨论结果,并指出上述切换并不能保证切换系统全局可镇定,当初始点离原点较远时,得到的切换系统的轨迹发散.(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苏钢,袁丽玲,朱光喜,戴沁芸[9](2008)在《基于平面路由的无线Mesh网切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无线Mesh网络区别于传统无线局域网的特性的分析,以及无线Mesh网的链路层切换机制、网络层切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路由和移动IP的无线Mesh网络快速切换机制,并在该机制下给出了2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仿真分析表明,上述方案都充分利用了无线Mesh网络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切换时延、减少数据包丢失率,基本可实现无线Mesh网络的无缝切换,并且能够保证与现有的IEEE802.11协议标准兼容。(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王荣本,马雷,施树明,郭烈[10](2004)在《高速智能车辆变结构转向控制器切换超平面选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车辆转向动力学模型,运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变结构控制器,由于滑模超平面的选取对控制器的品质起关键作用,介绍了切换超平面的选取方法,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了此种方法使车辆变结构转向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10期)
切换平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应用当中,平面五杆机构会因负载变化而导致系统当中相应的参数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由拉格朗日法得出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模型,并利用类Lyapunov函数在驻留时间框架下给出了切换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将这些方法的思想应用到切换平面五杆并联机构模型,为其设计切换滑模跟踪控制器。最后,为提高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给出了一种参数估算方法,设计了自适应系统的有限时间参数估计器,给出了参数估计值和在线更新律,并分析了其鲁棒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部分:(1)五杆并联机构的滑模跟踪控制器设计。基于五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将滑模控制理论应用于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当中,为其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系统的渐近跟踪性能。(2)针对平面五杆并联机构在负载跳变时的跟踪控制问题。用切换模型中的切换信号表示由负载切换带来的参数跳变,建立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模型。采用多李雅普诺夫函数及平均驻留时间方法为系统设计切换滑模跟踪控制器,在负载跳变下实现了渐近跟踪。(3)为提高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给出了一种参数估算方法,设计了自适应系统的有限时间参数估计器,给出了参数估计值和在线更新律,并分析了其鲁棒性能。利用相关仿真进行说明,将估计真值带入控制器当中,可以有效提髙系统的控制性能。(4)利用加拿大Quanser公司的五连杆装置,实验验证控制器性能。在Simulink环境下完成了控制器的构建与硬件装置的接口设置。得到了非切换控制器和切换控制器在负载跳变的情况下的跟踪结果。验证了切换控制器相对于非切换控制器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换平面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霞,刘新乐,唐予军.跳变负载平面五杆机构的切换控制[J].现代电子技术.2018
[2].刘新乐.跳变负载平面五杆并联机构的切换控制[D].河北大学.2018
[3].李东升,周旭昌,王博,木迎春.中/长波切换工作模式的双色量子阱红外焦平面研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4].温舒桦,张金玲,吕英华,曹新宇,郑鑫.平面切换对信号传输特性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5
[5].苏庆宇,孙希明,赵军.具有暂态性能约束的平面系统的切换跟踪控制(英文)[J].自动化学报.2013
[6].高文辉,江俊.分段光滑平面运动系统中切换对响应特性的影响[C].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2012
[7].孙佳文,赵凯南,冯正和.基于矩形槽切换的宽带平面方向图可重构天线[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聂卫阳.平面切换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苏钢,袁丽玲,朱光喜,戴沁芸.基于平面路由的无线Mesh网切换技术[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8
[10].王荣本,马雷,施树明,郭烈.高速智能车辆变结构转向控制器切换超平面选取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