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绘画论文-于超

后新绘画论文-于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新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70后,新绘画艺术,多元化,青春主题

后新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于超[1](2016)在《“70后”新绘画艺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形态映射了变革中的多元化社会现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伤痕绘画、乡土绘画,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玩世现实主义、波普和艳俗绘画,均带有实验与过渡性质的色彩。到了90年代末,年轻的"70后"新绘画开始崭露头角,引起关注,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70后"绘画以"青春残酷绘画"肇始,开始登上中国绘画艺术的舞台,21世纪初又以卡通绘画的形式展现,新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精神性、绘画性、绘画主题等方面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于超[2](2009)在《解读“70后”新绘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汲晶晶[3](2008)在《对“70后新绘画”现象在中国当代油画中体现的视觉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画作为欧洲的传统绘画,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历史。从上世纪上半叶一批先贤到国外学习油画,并将其引入中国,到了五六十年代油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的写实油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革十年,油画处于停顿或倒退。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领略油画的魅力。八十年代后,在中国的画坛上几乎将欧洲几百年渐进发展的多个流派样式在短短的几年里都有所演变,油画在当代的文化发展中是引人注目的。生于七十年代的艺术家们经历着全新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时代给予他们丰富的信息和机会,于是追求独特的风格便成了艺术家们不可或缺的有别于他人的专有精神特征而别强调和夸大。对于出生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创作,如何把握时代精神,如何从欧洲文化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如何表达个性,是大家都要面对的课题。本课题以美术学为“70后新绘画现象”的研究主线,以艺术心理学为切入点,辅以认知心理学、市场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对“70后”油画艺术进行多方面多层级的思考研究,归纳总结出“70后”油画艺术的题材范围和视觉模式、个性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为“70后”绘画艺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本文对“70后”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70后”艺术的概念以及“70后”艺术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总结分析,了解“70后新绘画”现象的产生背景和原因。然后从中总结分析出“70后新绘画”现象产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以利于后面“70后”油画艺术研究的展开。其次,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70后”绘画的题材范围和视觉模式进行认识与分析。通过对“70后”绘画的题材和模式的分析,具体研究了“70后”油画的视觉特性,同时对“70后”一些代表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再次,本文研究了“70后新绘画”现象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通过艺术市场对当代油画的影响以及当代油画对大众文化形象的吸收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70后新绘画”现象的文化观念。最后,总结全文提出“70后新绘画”现象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论述了“70后”绘画的市场前景,并对其后续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展望和思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10-01)

于超[4](2008)在《关于“70后”新绘画艺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全面到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型。与之相对应,当代中国绘画经过90年代中期的沉寂之后,于90年代末开始产生一股“70后”新绘画潮流。其参与主体是以1960年代后期、70后以及80初一代艺术家为主。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的绘画新潮首先正式登场,其后又产生了卡通绘画。“70后”艺术在绘画性、视觉趣味、图像主题、绘画样式等方面都以前的传统绘画拉开了差距,其表现出来的图像观念、青春残酷、卡通视觉风格、城市和消费文化图像、以及在绘画图像为基础的摄影绘画,这些都与上一代绘画有很大的不同。由此,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的新一代绘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3-01)

后新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新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1].于超.“70后”新绘画艺术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于超.解读“70后”新绘画艺术[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汲晶晶.对“70后新绘画”现象在中国当代油画中体现的视觉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于超.关于“70后”新绘画艺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标签:;  ;  ;  ;  

后新绘画论文-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