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子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学习成绩
农户子女论文文献综述
申登明,王蒙,杨娇[1](2019)在《父母外出打工对边远山区农户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以会泽县中考成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引入孩子的个体特征和父母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父母外出打工对边远山区农户子女的学习成绩仍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钟涨宝,李飞,原春辉[2](2019)在《期望、获得支持对农村子女孝评价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农户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户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赡养行为的期望、实际获得的子女支持,以及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赡养行为的期望水平并不高,男性农村老年人和女性农村老年人的期望并没有显着差异,但老年人对儿子的赡养期望高于对女儿的期望;农村老年人实际获得的子女支持要高于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且女性老人获得的支持要高于男性老人,但来自儿子和女儿的支持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程度评价并非简单根据自己的赡养期望或子女的支持,而是根据子女支持满足自己赡养期望的程度来进行综合评判;农村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较高,并没有出现所谓"孝道衰落"的迹象。因而为构建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一方面子女要多考虑老年人的期待与要求,尽量使自己的支持与老年人的期待相一致,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调试自己对子女赡养的认知,保持灵活心态,提高适应子女现实条件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曹立斌[3](2018)在《后人口转变时代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区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人口转变是以无数个家庭的生育抑制为其微观基础的。具体而言,我国人口运行的转变,进而获得的各种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机会,是依靠上亿个计划生育家庭减少自己的子女数量来换取的。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堪称伟大的贡献。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执行的几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的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给农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限制了农户的生育行为,从而限制了农户的子女数量。正是凭借这一机制,我国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整体进入后人口转变时代。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减少子女数量,还间接给计划生育农户造成了哪些影响?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地,面临同样冲击的不同家庭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将呈现出怎样的区域差异呢?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户的基本影响起点就是约束了计生农户的生育选择空间,之后,再由此而对家庭的其他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一过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范围远远不止于“一个人”或者“一代人”。借助修正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可以将计生政策对于农户生计的影响,通过对子女数量,落实为对于家庭禀赋积累、功能完成和策略选择等叁个维度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分析安排,就是按照这一逻辑顺序展开的。在导论中,将对全文的研究做出基础性的引入。首先将介绍论文研究主题的提出,并指出研究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将开宗明义地介绍全文的研究主题和基本技术思路。再次,则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必要的回顾。最后,介绍了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组数据以及两组数据之间的逻辑匹配性。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是说明分析框架的理论来源及其变化,本文以修改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作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理论来源而言,可行能力是最初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但这个框架并没有顾及到家庭自身条件及其变化。从框架修改而言,本文视子女数量为一个关键变量,它既是农户的自身条件又能够从跨越代际的角度反映农户家庭的变化。当跨越代际的家庭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的相应影响便具备了区域差异性。第二章从家庭规模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两个角度描述分析了农户的生计现状。家庭规模结构方面,农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造成家庭的分合,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主要差异来源。家庭经济条件方面,则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了统计支持。第叁章从家庭自身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农户生计可持续性风险。低生育率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实现自我延续。如果低生育率一直持续,农户自身的存续性可能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可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影响生计的可持续性。育龄农户的低生育选择,一方面来自长期的政策性宣传和有力的政策约束,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其周围的人的生育选择;这个周围的人群包含两类人群,一类人群是育龄夫妇各自的父母或长辈,具体而言,生育选择也就是受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另一类人群是育龄夫妇的邻居、朋友、同事等同代人群,具体而言,育龄夫妇的生育选择与其所感知的社会生育选择情况有关。上述两种影响因素使得育龄家庭的低生育选择得以自我重复,再加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价值多元化趋势的共同作用,低生育选择将呈现出自我加强的趋势。第四章讨论子女数量对于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通过在计划生育农户和非计划生育农户之间、在不同子女数量农户之间、在生育率差异明显的不同区域之间比较生计资本积累情况来实现。这一章的比较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在包括计生与非计生农户的不同子女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由此更进一步,第二层次的比较中,则更多注意不同子女数量农户的空间分布,并进而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农户的生计资本积累情况。在描述比较的基础上,这一章对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一章的分析将显着地提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禀赋积累在总体和诸多专项上都超过非计划生育家庭,但是这种比较优势的取得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而且其保持缺乏充分的可持续性。相关结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区。第五章中讨论的内容是子女数量对于家庭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区域差异,分别以养老策略选择和再生育策略选择作为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的代表。关于农户养老策略,子女数量越多,老人就越倾向于依靠子女养老。而当子女数量很少时,这个农户可能会拥有一些独到的特点并由此而获得发展机会。关于农户的再生育策略,用实证方法说明了低生育已经成为一种主动选择,而不再是一种无奈之举。第叁、第四、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实证分析部分。综合叁章的分析,就可以指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影响子女数量产生的对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而此叁章具体分析的结果所显示的另一个含义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设计初衷虽然只是指向“一代人”,但其政策影响则通过对个体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传递了出去,波及范围远远不止于“一代人”。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首先回顾了各章分析的具体结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示了全文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研究完成过程中的关键不足,进而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8-05-01)
付晨曦,陈昭玖[4](2018)在《农户子女继续务农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的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江西省15个县587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资源禀赋两个维度对农户的子女是否继续务农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6.7%的农户子女有继续务农的意愿;农户子女的家庭特征对其继续务农意愿选择影响整体不显着,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农户有过打工经历对其影响较为明显;从资源禀赋看,农户承包耕地面积、农业所占家庭总收入占比及撂荒面积都对农户子女继续务农意愿影响显着,具体而言,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和农业所占家庭总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子女继续务农的比例相对较高,家庭撂荒面积多的农户子女倾向于到城市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02期)
王翠绒,邹会聪[5](2018)在《独生子女农户代际互动脆弱性的镜像、归因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澧县405户独生子女农户为分析样本,对我国独生子女农户代际互动的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农户代际互动的脆弱性主要体现为空间互动的疏离性、经济互动的失衡性、劳务互动的倾斜性和情感互动的差异性。独生子女农户代际互动的脆弱性主要归因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家庭互动重心,利他与交换之间转化的代际互动准则,以及传承与变异之间移动的代际文化发展。促进独生子女农户代际和谐,需要加强亲子之间的双向互动,挖掘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推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坚持家庭与社会养老的双重并举。(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沈扶[6](2017)在《让青春自由绽放 宿迁市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助学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贫穷不是天生的,但贫穷总是有原因的。江苏省宿迁市低收入农户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已经成为仅次于因病、因残外的第3大致贫因素。为破解"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难题,宿迁市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制度的意见》,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机制创新、为全国的教育扶贫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7年24期)
李正忠[7](2017)在《农户对子女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子女在我国受教育群体中占着较大比例,农户子女的受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全体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最终影响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来改变子女社会地位的愿望相当迫切。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组合投资理论等为指导,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典型研究对象,重点对农户子女高等职业教育投资问题进行分析。从城乡生源对比、家庭现状、农户子女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行为及其投资支出与预期收益情况等方面对农户子女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研究结论:一是农户子女上大学的经济承受能力弱,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引发了教育不公平现象;二是农户对子女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需求高而成本收益率低;叁是农户子女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和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研究认为,影响农户子女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意愿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方面和社会两大方面,同时农户子女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二是“重学历、轻技能”传统观念存在;叁是政府投资力度不足,农户子女教育成本高;四是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均较低;五是社会阶层化与教育公平。为了不断增加农户子女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促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一是必须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确立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主导地位;叁是改善财政拨款模式,提升拨款的公平与效率;四是建立与完善中职教育资助体系;五是健全农民高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多渠道法律保障。(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周春芳,苏群,王翌秋[8](2017)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异质性研究——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4年CFPS数据,采用Tobit模型,考察了农户分化对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差异,农民分化是影响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丰裕的农村家庭,其子女教育投资较高;且农户分化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更大。同时,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显着。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投资水平,打破教育投资的"马太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教育与经济》期刊2017年02期)
滕玲[9](2017)在《“春风助学”资助低收入农户子女超800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杭州市首次启动"春风助学"低收入农户叁年行动,按照其子女考入大专、本科一次性3000元标准进行就学援助,精准解决低收入农户因学致贫问题。目前,经过申请、确认、核实、审批、公示等相关程序,确定2016年376名低收入子女符合助学条件,112.8万元助学补助资金已下拨。两年累计资(本文来源于《杭州(周刊)》期刊2017年01期)
张云,王荣军[10](2016)在《我市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云 通讯员 王荣军)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为缓解低收入农户“因学致贫”难题,日前我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切实减轻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的经济压力,确保低收入农户子女不因贫而失学。$(本文来源于《宿迁日报》期刊2016-11-22)
农户子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户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赡养行为的期望、实际获得的子女支持,以及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赡养行为的期望水平并不高,男性农村老年人和女性农村老年人的期望并没有显着差异,但老年人对儿子的赡养期望高于对女儿的期望;农村老年人实际获得的子女支持要高于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且女性老人获得的支持要高于男性老人,但来自儿子和女儿的支持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程度评价并非简单根据自己的赡养期望或子女的支持,而是根据子女支持满足自己赡养期望的程度来进行综合评判;农村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较高,并没有出现所谓"孝道衰落"的迹象。因而为构建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一方面子女要多考虑老年人的期待与要求,尽量使自己的支持与老年人的期待相一致,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调试自己对子女赡养的认知,保持灵活心态,提高适应子女现实条件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子女论文参考文献
[1].申登明,王蒙,杨娇.父母外出打工对边远山区农户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以会泽县中考成绩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2].钟涨宝,李飞,原春辉.期望、获得支持对农村子女孝评价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曹立斌.后人口转变时代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区域差异[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4].付晨曦,陈昭玖.农户子女继续务农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的数据[J].南方农机.2018
[5].王翠绒,邹会聪.独生子女农户代际互动脆弱性的镜像、归因与消解[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6].沈扶.让青春自由绽放宿迁市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助学制度[J].农家致富.2017
[7].李正忠.农户对子女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8].周春芳,苏群,王翌秋.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异质性研究——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7
[9].滕玲.“春风助学”资助低收入农户子女超800名[J].杭州(周刊).2017
[10].张云,王荣军.我市建立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制度[N].宿迁日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