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循环缺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效果
后循环缺血论文文献综述
钱虹伃,夏俊[1](2019)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单一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对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脑卒中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其脑卒中评分(2.11±0.5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12±2.12)均比对照组(7.66±1.21)、(9.67±2.07)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进行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改善患者的脑卒中症状与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胡耀光[2](2019)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71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74.29%(26/35)(P <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郭刚[3](2019)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时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8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1组(n=43)和实验2组(n=42)。实验1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而实验2组患者基于实验1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实施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明显高于实验1组65.1%,2组实验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时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有明显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具有临床价值,应当广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袁林[4](2019)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自2017年4月开始挑选我院所收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至2019年4月止,共挑选82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选定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分为每组41例的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选方法为计算机表法。在两组治疗方案的选取上,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联合血栓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多项指标(包括止晕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眩晕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项内容)。结果两组止晕效果,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眩晕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着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9期)
易晓净,李乐军[5](2019)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者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21例患者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后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说明中药治疗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邓振兴,伍艺灵[6](2019)在《益气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5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定眩方(北黄芪、党参片、白术、北柴胡、升麻、葛根、法半夏、川芎),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片,每次15 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3.68%。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有较好疗效,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斑块的形成,改善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丁亚芳,惠品晶,胡春洪,方琪[7](2019)在《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动脉(VA)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单侧VA的V1~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08例,且均经颈部动脉超声(CDU)、DSA和/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依据单侧VA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单纯V1段病变组(267例)、单纯V2段病变组(40例)、单纯V3~V4段病变组(101例);依据是否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分症状组(195例)及无症状组(213例)。CDU检测记录并分析VA各部位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VA管径(VAD),评估VA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与PCI的相关性。结果:VA患侧各病变部位与健侧同一部位比较,其PSV、EDV、V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2段重度狭窄时,其RI无明显差异(P=0.762)。V1段或V3~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其椎间段血流频谱有明显改变。V1、V2段狭窄性病变与PCI症状无明显相关性(相依系数分别为0.106,P=0.053;0.123,P=0.323);而V3~V4段狭窄性病变与PCI症状适度相关(相依系数=0.217,P=0.027)。结论:V3~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易出现后循环缺血症状,CDU能有效评分析V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变部位,为临床及时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臧召霞,刘志强,王全,魏亚芬,刘永丹[8](2019)在《后循环缺血的高分辨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后循环缺血的高分辨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80例确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 MRI)检查,分析HR MRI血管成像特点,研究其临床相关性。结果:MRI诊断发现枕叶、小脑、脑干共有72个梗死灶,新鲜梗死灶、陈旧梗死灶所占比例分别为37.50%、62.50%;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大脑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各1例、3例、72例;72例患有椎基底动脉病中双侧椎动脉狭窄、单侧椎动脉狭窄、双侧椎动脉闭塞、双侧椎动脉不显影、单侧椎动脉闭塞者、椎动脉不显影、椎基底动脉变异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9.44%、41.67%、5.56%、4.17%、12.50%、11.11%;椎基底动脉管腔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所占比例分别为30.88%、33.82%、35.29%;椎基底动脉斑块分布,背侧、腹侧、右侧、左侧分别占44.93%、78.26%、53.62%、81.16%。结论:高分辨核磁共振可以反应椎基底动脉管腔不同狭窄程度与斑块分布情况,为后期治疗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韩骐[9](2019)在《基层医院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4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临床患者常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及相关处置方法,提高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3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6例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被误诊的原因。结果 46例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最后确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15例,梅尼埃病3例,前庭神经元炎2例,桥小脑角肿瘤1例(听神经瘤1例),脑转移癌3例,贫血3例,惊恐障碍5例,椎动脉夹层1例,药物性眩晕8例,老年性肺炎3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结论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仔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可提高对头晕/眩晕的原因认识,合理运用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掌握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药物,均可大幅度减少患者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马萍[10](2019)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症状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为8.57%,对照组为11.43%(P>0.05)。结论对于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显着改善患者头晕症状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1期)
后循环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71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74.29%(26/35)(P <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疗效确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循环缺血论文参考文献
[1].钱虹伃,夏俊.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
[2].胡耀光.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郭刚.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
[4].袁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易晓净,李乐军.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6].邓振兴,伍艺灵.益气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57例[J].中医研究.2019
[7].丁亚芳,惠品晶,胡春洪,方琪.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8].臧召霞,刘志强,王全,魏亚芬,刘永丹.后循环缺血的高分辨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及临床相关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韩骐.基层医院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4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0].马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