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白附论文-邱志胜,王小春,付强,李军良,刘天祥

禹白附论文-邱志胜,王小春,付强,李军良,刘天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禹白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禹白附提取物,胃癌,细胞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

禹白附论文文献综述

邱志胜,王小春,付强,李军良,刘天祥[1](2019)在《禹白附提取物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禹白附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GC981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技术对禹白附进行提取分离,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tetramethyl azo thiazole blue colorimetric method,MTT)检测不同浓度禹白附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对GC981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禹白附提取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RT-qPCR)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结果表明,禹白附提取物对GC981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随禹白附提取物浓度的增加,GC981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与禹白附提取物15 g/L组比较,禹白附提取物30 g/L组的MMP-2、MMP-9表达值均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禹白附提取物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MP-9和MMP-2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有关。因此,禹白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舒朋华,柏湘豫,娄月月,徐海畅,杨雪[2](2019)在《禹白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禹白附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禹白附""白附子""独角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物活性""Typhonii rhizoma""Typhonium giganteum""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iological activitie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Find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79年1月-2018年10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禹白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禹白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含氮杂环类、脑苷类等,具有抗肿瘤、美白、抗粉刺、抗破伤风、抗中风、祛痰、抗炎、抗菌、镇静、止痛等多种药理作用,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但有关禹白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必要继续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注重将其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活性研究相结合,以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0期)

舒朋华,唐荣平,李军萍,鞠志宇,牛亮峰[3](2019)在《禹白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禹白附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禹白附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1),亚油酸乙酯(2),亚麻酸乙酯(3),5-羟甲基糠醛(4),1-十叁烷醇(5),1-十五烷醇(6),1-十六烷醇(7),3-羟基-豆甾-5烯-7-酮(8),β-谷甾醇(9)和谷甾醇-3-氧-6-亚油酰基-β-D-葡萄糖吡喃糖苷(10)。结论化合物3,5~8和10为首次从禹白附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5期)

贾豫东,宋巍[4](2018)在《禹白附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禹白附为中医道地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历史悠久,具有美白、镇静止痛、抗肿瘤、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本文对禹白附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抗肿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禹白附生物学效应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8年05期)

张璐,牛晓静,康冰亚,鲁静,马彦江[5](2018)在《禹白附炮制历史沿革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简述禹白附炮制历史沿革概况。方法文献查阅,整理分析。结果白附子据历代本草记载曾有禹白附和关白附两个品种。其炮制应用自唐代始有记载,历史悠久,宋明清在前人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现代多以姜、矾复制法为主。禹白附的炮制目的主要是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但其药效/毒性成分的转变和炮制机制等问题尚未解决。结论白附子的炮制工艺需进一步研究,为其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艳秋,武静茹,宫宇,李晶红[6](2018)在《禹白附醇提取液的抗粉刺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煤焦油制造实验兔耳粉刺模型,观察禹白附的醇提取液对动物粉刺模型的抗角化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兔右外耳道不外搽任何药物作为模型对照,另外两组分别用提取液和维A酸乳膏1 g涂抹。结果:外涂煤焦油2周后,兔耳表面粗糙、增厚,可见粉刺,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粉刺相似;给药2周后实验组肉眼可见兔耳变薄、变软,粉刺减少或消退,组织学亦有相应变化。结论:禹白附醇提取液对实验性粉刺有缩小毛囊面积、皮脂腺直径、减轻表皮增厚和减轻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本文来源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叶卫玲[7](2014)在《关白附与禹白附鉴别及正确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白附和禹白附统称为白附子,为有毒中药。因历史原因至今仍有人将两者混淆,辨认不清。现从关白附和禹白附的历史沿革、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化学成分、功效运用、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1历史沿革1.1关白附最早载于《名医别录》名以白附子,列为下品。《唐本草》谓:"此物本出高丽,今出凉州(今甘肃武威)以西,形似天雄。"李洵曰:"徐表南州异物记云,生东海新罗国及辽东,苗与附子相似。"而《本(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刘先琼,吴皓,郁红礼,潘耀宗[8](2012)在《禹白附凝集素的凝集活性及加热对刺激性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禹白附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agglutinin,TGA)的凝集活性以及加热对家兔眼刺激性作用的影响。方法考察不同来源红细胞、温度、pH及糖对TGA凝集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禹白附毒针晶与TGA;采用家兔眼刺激性试验,考察加热禹白附毒针晶及TGA对家兔眼刺激性作用的影响。结果 TGA能凝集兔、鼠、狗的红细胞,不能凝集人及鸡的红细胞,在50℃内凝集活性稳定,pH 6.0~9.0范围内凝集活性最高,TGA凝集活性不被D-木糖、D-核糖、D-阿拉伯糖、无水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鼠李糖、甲基?α?D-甘露糖苷所抑制,仅被去唾液酸胎球蛋白所抑制;禹白附毒针晶与TGA均能与兔抗禹白附血清结合,在相同的位置显示相同的条带;家兔眼刺激试验结果显示单用TGA无刺激性,禹白附毒针晶中加入TGA刺激性显着增强,而禹白附毒针晶加上加热处理的TGA,其刺激性毒性与单独使用禹白附毒针晶的作用无差异,禹白附毒针晶加热处理后与禹白附毒针晶比较刺激性明显降低。结论 TGA具有较好的凝集活性,禹白附毒针晶中含有TGA,加热可破坏禹白附凝集素的刺激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吴荻,董雷,尹建元,孟勤[9](2012)在《禹白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柱色谱技术对禹白附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1HNMR、13CNMR、MS、IR)和理化性质鉴定了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对乙酰氨基酚(1)、β-谷甾醇(2)。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禹白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刘先琼,吴皓,郁红礼,潘耀宗[10](2011)在《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凝集素蛋白的刺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ternata agglutinin,PTA),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taisecta agglutinin,PPA),禹白附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agglutinin,TGA)的刺激性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PTA,PPA及TGA高中低剂量组(300,200,100 mg.L-1),ip给药,4 h后处死大鼠,ip生理盐水,取腹腔液测中性粒细胞迁移数目,测定腹腔液中总蛋白,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的凝集素组及毒针晶组,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的针晶加其凝集素组,观察家兔眼结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考察PTA,PPA,TGA的刺激性作用。结果:大鼠ip PTA,PPA,TGA后,与空白组腹腔液中性粒细胞迁移数目(633.33±233.81)×106/L比较,100 mg.L-1组PTA(1 083.33±116.9)×106/L,PPA(1 033.3±150.55)×106/L及TGA(1 133.33±103.28)×106/L均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均可引起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向腹腔迁移,且浓度升高,作用增强;大鼠腹腔液的总蛋白,NO及PGE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可加重针晶刺激家兔眼结膜强烈水肿。结论:天南星科中具有刺激性毒性作用的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所含凝集素蛋白具有刺激性作用,是其毒性刺激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18期)

禹白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禹白附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禹白附""白附子""独角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物活性""Typhonii rhizoma""Typhonium giganteum""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iological activitie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Find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79年1月-2018年10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禹白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禹白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含氮杂环类、脑苷类等,具有抗肿瘤、美白、抗粉刺、抗破伤风、抗中风、祛痰、抗炎、抗菌、镇静、止痛等多种药理作用,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但有关禹白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必要继续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注重将其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活性研究相结合,以阐明药效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禹白附论文参考文献

[1].邱志胜,王小春,付强,李军良,刘天祥.禹白附提取物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2].舒朋华,柏湘豫,娄月月,徐海畅,杨雪.禹白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9

[3].舒朋华,唐荣平,李军萍,鞠志宇,牛亮峰.禹白附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4].贾豫东,宋巍.禹白附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8

[5].张璐,牛晓静,康冰亚,鲁静,马彦江.禹白附炮制历史沿革概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6].张艳秋,武静茹,宫宇,李晶红.禹白附醇提取液的抗粉刺作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

[7].叶卫玲.关白附与禹白附鉴别及正确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8].刘先琼,吴皓,郁红礼,潘耀宗.禹白附凝集素的凝集活性及加热对刺激性作用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9].吴荻,董雷,尹建元,孟勤.禹白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Ⅱ)[J].特产研究.2012

[10].刘先琼,吴皓,郁红礼,潘耀宗.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凝集素蛋白的刺激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标签:;  ;  ;  ;  

禹白附论文-邱志胜,王小春,付强,李军良,刘天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