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
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张晔林[1](2019)在《从经营业绩到战略展望 看股份制银行发展趋势——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基于其各自发布的2018年上市银行年报,从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营业费用以及资产质量四个维度,深入剖析经营业绩及其背后的经营逻辑,进而结合内外部金融环境,从加强科技金融投入、加快零售金融布局、推进普惠金融等六个方面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战略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金融》期刊2019年07期)
马明雪[2](2019)在《非利息收入业务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整体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最近10年的飞速发展更是令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2017年的年度报告中,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总和达到3858.11亿元,非利息收入总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5%,已经在慢慢接近发达国家商业银行40%-50%的数据。这与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以及金融脱媒不断深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未来这种情况会进一步的强化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挤压传统利息业务的盈利空间,对此商业银行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使业务朝向多元化发展,但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是否真的能够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作出贡献?应该如何发展非利息业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在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先对课题涉及的理论做了阐述,包括非利息收入及其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界定以及发展非利息业务的理论支持。然后通过查找银行的财务数据,描述了我国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现状:营业收入大部分仍然来源于存贷利息业务,各家非利息收入总量及占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点、资产规模不同等原因各家的非利息业务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且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成为为非利息业务获得收入的主力。随即是论文主要部分,本文选取了2010-2017年间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非利息收入及其构成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得出:(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经营绩效无明显相关关系;(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投资收益占比以及其余几项和的占比对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3)成本费用率的大小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的大小呈负相关;最后本文根据理论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发展非利息业务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芮[3](2018)在《零售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 理财业务转型面临考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9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出的特点包括:规模增速放缓,信贷占比提升;存款增速放缓,负债压力犹在;息差利差修复,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提高,成本收入比继续上升。下半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关注叁个方面问题。(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8-09-22)
林靖[4](2018)在《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情况分析——基于2012~2016年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年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政府部门的推动和银行自身的重视大大加速了该业务的成长。本文通过对我国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发展现状做简要分析,横纵向对收入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推动发展的结论。研究表明,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但其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增速呈放缓态势。结合近年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03期)
辛榛,周雪梅[5](2017)在《我国上市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国13家上市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做评价分析,选取2011~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做因子分析。评价体系从盈余水平、安全水平、成长水平叁个角度选择9个指标,构建因子分析二级指标,提取3个公因子来综合评价各银行竞争力,计算出各家银行因子得分,发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强于五大行,但差距缩小。最后,考虑到上市大中型股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影响因素与国情,提出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7年26期)
姜丹,孟庆彬[6](2017)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研究——以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10~2016年数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10~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的中间业务收入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六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特点,提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工作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金融》期刊2017年06期)
张嘉芮[7](2017)在《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题是对我国九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这九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的竞争力水平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竞争力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文章以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市场占有率及业务创新力作为分析的出发点,选取了十二个财务指标作为分析的基础和依据,对这九家银行的2011年至2015年五年间的经营状况进行调研和讨论。接着,文章运用了五年间财务数据的均值对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做出实证分析。本文对于竞争力的研究不仅给出了总体的得分和排名,并且对最终提取的各个因子方向上的表现给出了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总体竞争力排名的前叁名分别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总体来说,各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扬长避短,互相取长补短,才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针对竞争力提升方面,本文在最后给出了叁方面的建议,首先,银行首先应当从内部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从而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及降低不必要的经营成本,提升经营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其次,银行应当通过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层面的创新力,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节奏,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最后,为了更好的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及市场份额,形成符合自身经营特点和经营目标的市场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4-01)
陆鹏飞[8](2017)在《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银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引发银行业竞争加剧、银行绩效下降等问题,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优化则有益于资本成本的降低、节税效应的增加、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提高银行经营绩效,而且能够提高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利于代理成本的降低。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本文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两方面去探究银行资本构成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首先,基于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资本构成对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接着从一级资本治理效应和二级资本治理效应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介绍。其次,在界定资本构成内涵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资本构成对绩效影响的理论依据。最后,从机理分析与实证分析两方面得出资本构成对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第一,银行资本的不足导致商业银行减持高风险资产,进而降低银行盈利性,导致绩效下降;第二,股权集中度很高时,代理成本的增加降低绩效,相对集中的股权集中度降低了代理成本,促进了绩效的提高;第叁,股东持股目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治理效应,国有股东的主要持股目的是宏观调控,其治理效应可能会降低绩效,法人股东的持股目的是获得收益,其治理效应提高了绩效,社会公众股的持股目的是投机,其治理效应提高了绩效;第四,内源融资减少银行资金的使用限制并降低了资本成本,从而提高了绩效;第五,二级资本带来节税效应并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从而提升了绩效。实证部分选取了 2011年到2015年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二级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与其经营绩效呈显着正相关的关系;第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非显着正相关关系;第叁,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是非显着的;第四,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性质与其经营绩效呈非显着正相关关系;第五,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其绩效呈非显着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4-01)
李叁杰[9](2016)在《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视角,运用我国7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资本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占负债的比重、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经营绩效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核心资本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而资产负债率和定期存款比例对银行绩效没有显着影响。。希望这一研究结论对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水平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6年20期)
张伟,蒋敏[10](2016)在《利率市场化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与风险影响研究——基于对8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市场主体作用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但也对其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了挑战。本文基于我国8家上市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存贷利差收窄的角度,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存贷利差收窄导致样本银行盈利能力减小、不良贷款率即信用风险提高。但是,银行对信贷资产谨慎定价、业务和收入多元化等可以降低破产风险。资本充足率、成本费用、资产规模、非利息收入、宏观经济增长也对银行的盈利和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8期)
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整体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最近10年的飞速发展更是令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2017年的年度报告中,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总和达到3858.11亿元,非利息收入总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5%,已经在慢慢接近发达国家商业银行40%-50%的数据。这与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以及金融脱媒不断深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未来这种情况会进一步的强化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挤压传统利息业务的盈利空间,对此商业银行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使业务朝向多元化发展,但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是否真的能够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作出贡献?应该如何发展非利息业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在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先对课题涉及的理论做了阐述,包括非利息收入及其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界定以及发展非利息业务的理论支持。然后通过查找银行的财务数据,描述了我国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现状:营业收入大部分仍然来源于存贷利息业务,各家非利息收入总量及占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点、资产规模不同等原因各家的非利息业务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且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成为为非利息业务获得收入的主力。随即是论文主要部分,本文选取了2010-2017年间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非利息收入及其构成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得出:(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经营绩效无明显相关关系;(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投资收益占比以及其余几项和的占比对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3)成本费用率的大小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的大小呈负相关;最后本文根据理论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发展非利息业务提供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晔林.从经营业绩到战略展望看股份制银行发展趋势——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分析[J].现代金融.2019
[2].马明雪.非利息收入业务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刘芮.零售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理财业务转型面临考验[N].证券日报.2018
[4].林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情况分析——基于2012~2016年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年报数据[J].时代金融.2018
[5].辛榛,周雪梅.我国上市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
[6].姜丹,孟庆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研究——以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10~2016年数据为例[J].现代金融.2017
[7].张嘉芮.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7
[8].陆鹏飞.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7
[9].李叁杰.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6
[10].张伟,蒋敏.利率市场化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与风险影响研究——基于对8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